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静脉搭桥与全动脉搭桥对行CABG术后心肌损伤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董经光;宋伟;江昆

    目的 研究全静脉搭桥与全动脉搭桥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远期疗效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乳内动脉为桥血管的患者为全动脉组(50例),以大隐静脉为桥血管的患者为全静脉组(48例).比较手术临床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移植血管数量;评价两组远期血管畅通率,分别测定升主动脉阻断时、升主动脉开放后30 min,2、4、24 h血清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结果 全动脉组平均移植血管数量显著低于全静脉组(P<0.05),全动脉组较全静脉组手术耗时显著增长(P<0.05),阻断升主动脉血流时间显著增长(P<0.05),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缩短(P<0.05),心房颤动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全动脉组和全静脉组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7.13%、75.97%,全动脉组显著高于全静脉组(P<0.05).两组血清GPBB水平变化趋势相同,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到达峰值,随后下降并在24 h后恢复至低水平,但全静脉组血清GPBB水平高于全动脉组(P<0.05).结论 全动脉搭桥手术耗时更长,操作难度更大,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远期血管通畅率更高,血清GPBB水平更低,对心肌损伤更轻.

  • 达肝素钠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威;戴玮;邱建平;沈喜平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预防性使用达肝素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3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达肝素钠治疗(治疗组),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入院的3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不采用达肝素钠治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发生LDVT 1例,对照组发生LDVT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应用达肝素钠治疗5d后有关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LDVT的患者年龄均大于62岁;发生于双侧肢体5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单侧肢体1例;CEAP分级中Ⅵ级4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Ⅴ级2例;治疗组1例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对照组伴高血脂和高血压3例,糖尿病并高血压l例,糖尿病1例.结论 患者年龄、高血脂、糖尿病和(或)高血压、CEAP分级是大隐静脉曲张术后诱发LDVT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达肝素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微创优化法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长康

    目的:探讨微创优化法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135例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实施微创方案优化:术前精确定位,术中取股部小切口,先处理结扎大隐静脉属支,踝部切口,顺行插入Venostrip静脉剥离器,曲张静脉点式剥脱、皮内缝扎,后抽剥大隐静脉主干。结果135例成功实施手术,术后并发股部血肿2例,大腿部皮下血肿3例,全组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出血、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股静脉、隐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微创优化法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局部剥除联合经皮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血栓疗效观察

    作者:毕学颖;周卫东

    目的 探讨局部剥除联合经皮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科收治的129例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局部浅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63例患者作为传统组,将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血栓剥除联合曲张静脉经皮缝扎术的66例患者作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患肢酸胀、乏力感消失、色素沉着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溃疡全部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无复发.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患肢切口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1%(30/66)]明显低于传统组[55.17%(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剥除联合经皮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 高位结扎驱血后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原发性双侧大隐静脉曲张临床分析

    作者:马李;彭沛;赵传庆;胡继东;吴波;吴保安

    目的:分析双侧大隐静脉曲张(GSVV)应用高位结扎驱血后联合点状抽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32例双侧GSV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高位结扎驱血后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组,346例)和传统剥脱术(对照组,286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形成、隐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52.46±18.27)min,出血量(28.61±12.06)mL,住院时间(4.20±1.49)d;术后随访6个月,确诊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隐神经损伤6例、残存静脉曲张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74.13±24.19)mL,出血量(95.88±24.19)mL,住院时间(6.65±7.21)d;随访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隐神经损伤32例,残存静脉曲张21例。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较短,隐神经损伤、残存静脉曲张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结扎驱血后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双侧GSVV并未见增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隐神经损伤及残存静脉曲张发生率等明显降低,可作为治疗双侧GSVV有效措施之一。

  •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邓礼明;熊国祚;戴先鹏;申昕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性溃疡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科收治67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给予溃疡周围透皮缝扎术治疗(A组)32例,给予溃疡周围硬化剂治疗(B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溃疡面的1周收缩率、疼痛时间.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9.76±1.30)d、手术时间(102.97±11.90)min均明显长于B组[分别为(8.53±1.13)d、(92.42±11.49)min],出血量(50.62士14.80)mL大于B组[(40.85±10.53)mL],疼痛评分[(3.78±0.70)分]高于B组[(2.23±0.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渍疡面1周收缩率[(82.47±6.60)%]低于B组[(88.04±6.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性溃疡的早期临床效果与溃疡周围透皮缝扎术治疗效果相当,但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性溃疡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毛正发;范昕;王旭青

    目的:比较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4年在该院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50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行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泡沫硬化剂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肢的出血量、曲张静脉复发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治疗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局部不适、术后短期复发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随访过程中,B组患者复发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方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优于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但前者复发率较高。

  •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血管的选择

    作者:王敏敏;刘志勇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历史可上溯到1910年,Alixis Carrel设想可以通过降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的旁路吻合来治疗心绞痛.自1967年Favaloro成功地施行了第一例隐静脉旁路移植术至今,CABG已成为成人心脏外科常见的手术,并且趋向于高龄、高发病率、低心功能、多支病变以及再手术,这就需要更好的心肌保护,更高的手术技术和多种旁路血管的选择.

  •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泪道再造术的临床初步报告

    作者:陶海;马志中;吴海洋;侯世科;王朋;王伟;韩毳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严重泪道阻塞的新手术,探讨经鼻内窥镜下人路的自体大隐静脉或唇粘膜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严重泪小管阻塞并泪囊缺失或萎缩病例18例(18眼),男13例(13眼),女5例(5眼),年龄15~47(平均34.6)岁,将18只患眼随机分成2组,每组9眼.第1组采用经鼻内窥镜造口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第2组采用经鼻内窥镜造口唇粘膜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所造泪道均置人硅胶泪道支架管(直径为2.5mm),3mo后取除.拔管后随访3~10(平均5)mo.术后泪道通畅情况、泪溢症状改善的程度等做统计分析,对不同组织的移植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带管3mo期间,泪溢症状即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再造泪道的上、下口术后愈合好,均未见肉芽组织增生.拔管后第1wk,两组泪道均通畅,大隐静脉组第2wk 1例出现泪道狭窄,第4wk出现1例泪道阻塞;口唇粘膜组2wk出现1例泪道狭窄,第4wk出现2例泪道阻塞,第12wk泪道的通畅情况两组均同第4wk.拔管后第12wk,泪道放射性核素99mm锝(TcO4)显影检查,核素入鼻时间分别为8.58±4.3min和9.16±5.8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初步结果显示,大隐静脉组(9例)和口唇粘膜组(9例)的治愈病例分别是6例和5例,好转病例均为2例,无效病例数分别为1例和2例.结论:经鼻内窥镜下泪囊窝造口自体大隐静脉和唇粘膜移植再造泪道手术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泪道阻塞,且安全、有效;自体大隐静脉和唇粘膜作为移植材料各有优缺点.

  •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4例

    作者:路仲晓;陈会强;刘鹏飞

    创面软组织缺损目前西医治疗以植皮为主,植皮后疤痕形成大,影响关节功能[1].胫腓骨骨折术后胫骨前方皮肤缺损、骨外露是骨科常见病例,往往也是基层骨科医生在无显微外科条件下比较棘手的问题.2003年9月至2012年8月笔者对14例胫骨前方及足、踝部皮肤缺损骨外露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内翻式静脉剥脱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5例体会

    作者:代引海;高军;郑刚;高连京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5~65岁,平均47岁.病程5~20年,单侧肢体35条,双侧肢体12条.35例患者均有严重下肢浅静脉曲张,10例伴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按Kistner分级均在Ⅲ~Ⅳ级以上.多普勒血管检查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 下肢静脉曲张与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德杰;谭最;谢友利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与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的关系.方法:测定25例有皮肤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其内踝处大隐静脉分支静脉血浆和红细胞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10例下肢皮肤正常的先天性马蹄足患者进行比较.应用SAS8.1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结果:大隐静脉内踝后下分支血浆MDA和红细胞MDA的含量不仅高于外周血,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其全血GSH-Px和SOD活力不仅低于外周血,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但二者外周血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的形成和难以愈合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和清除不足有关.

  • 高频超声检查对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曾艾;葛肖艳;张琴;何梅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高频超声对50例经临床已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大隐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曲张和隐‐股静脉瓣膜反流,部分伴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及深静脉血栓,小腿可见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均伴有深浅静脉的交通支开放。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时,除常规检查大隐静脉的曲张程度外,还应多注意深浅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和交通支静脉开放情况,以帮助临床治疗。

  •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西医治疗护理进展

    作者:黄艳冰;黄铮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单纯涉及隐静脉和浅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1]。下肢静脉曲张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Homam按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并提出对原发性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此术式80多年来一直为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传统方式[2]。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长时间站立的人群中,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能性,较常人增加60%[3]。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亦可配合药物或硬化剂注射疗法,但术后静脉曲张的复发率在20%~30%[4]。中[医对本病早有认知,在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文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治疗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 半撤导丝手法在儿童PICC置管头端异位复位中的应用

    作者:赵美;杜爽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PI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经脉(新生儿和儿童还可以选择头、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2].在儿童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小,血管未完全发育成形,认知差,置管过程中大多哭闹、不配合等原因,容易发生导管异位.2014年10月~ 2015年9月,对我科行儿童PICC置管导管头端异位的患儿,采用半撤导丝的手法进行复位,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 全撤导丝与半撤导丝复位手法在儿童PICC置管导管头端异位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美;杜爽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经脉(新生儿和儿童还可以选择头、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1]。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荐:PICC导管头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脉[2],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内,是置管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60%[3]。在儿童PICC置管过程中,因患儿认知差,哭闹、不配合,血管未完全发育成形等,易发生导管异位[4]。导管异位常见于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部位。2014年1月~2015年9月,对我科行儿童PICC置管异位的患儿,采用半撤导丝的手法进行复位,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东宁;韩智敏;曹凯;刘志礼;刘先明;安洪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5月-2006年1月,对26例踝关节周围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大为14 cm×7 cm,小为6.5 cm×5.5 cm,平均9.3 cm×6.1 cm;蒂长3~7 cm,蒂宽3~4 cm,表面均保留1.5~2 cm宽的皮桥行明道转移.结果 25例皮瓣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1例皮肤坏死,但皮下组织部分存活,经游离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 直接评估吗啡刺激糖尿病人隐静脉内皮一氧化氮释放减少

    作者:

    AIM:to directly measure in real time basal and stimulated levels of NO released from human saphenous vein endothelium and to quantify the expression of the μ opiate receptor,which has been linked with NO release.METHODS:Saphenous vein segments from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 12 ) and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 (n = 8) were obtained.The release of NO was measured directly from the endothelium using a NO-specific amperometric probe.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 L-NAME,0.1 mmol/L),a NO synthase (NOS) inhibitor,or morphine (1 μmol/L),a stimulant,was administered and the measurements were repeated.Values were reported relative to the mean initial measurement of NO release from diabetic endothelium,which was defined as the relative zero level of NO release.A RT-PCR was then performed on the endothelium to measure μ opiate receptor expression.RESULTS:Diabetic patients ( n = 12) showed a relative and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basal level of released NO,(0.049 ± 0.012) nmol/L,compared with non-diabetic patients ( n = 8),(0.42 ± 0.12) nmol/L ( P < 0.05).Application of L-NAME to non-stimulated tissues resulted in no change in NO release fiom the diabetic group and a decrease in NO release of (0.21 ± 0.09)nmol/L from the non-diabetic group (P < 0.05 ).Morphine stimulation of the diabetic endothelium resulted in a lower peak and shorter duration of NO release compared to the non-diabetic tissue,(21 ± 6) nmol/L vs (38±4) nmol/Land (7.3±1.4) min vs (12.2±2.2)min,respectively ( P <0.01).Lastly,evaluation of the μ opiate receptor expression was found to be diminished in the diabetics by 59.1 %.CONCLUSION:Maturity-onset diabetes attenuates both the constitutive basal and morphine stimulated NO release from human saphenous vein endothelium.In this study,after NOS inhibition,the actual basal NO release in diabetes was negligible.One explanation for the impaired capacity of diabetic endothelium to release NO was the diminished μ opiate receptor that was seen in diabetic endothelium.

118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