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院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志刚;朱阿瑾;方霞;张金玉;曾宪斌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采用VITEK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大肠埃希菌86株,其中产ESBLs菌60株(69.77%),83.33% (50/60)来源于痰液标本;肺炎克雷伯菌62株,其中产ESBLs菌57株(91.94%),92.98%(53/57)来源于痰液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1.67%、3.33%、3.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00%~96.6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1%~92.98%.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基本一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除外).两者对大部分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头孢替坦除外),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医师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某院2011-2017年非痰标本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朝云;熊芸;覃家露;孙静;杨怀;杨忠玲;熊永发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某院非痰标本中分离出的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采用低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三维试验法确证产AmpC酶情况,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结果:该院非痰标本中共分离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546株,占非痰标本病原菌总数的4.80%(546/11375),占阴沟肠杆菌总数的38.97%(546/1401);检出率排序前3位的非痰标本依次为伤口分泌物(27.29%)、中段尿(25.82%)、血液(21.79%),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22.89%)、神经外科(18.68%)和普外科(16.67%).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其中不同年度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546株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68株,其2011-2017年的检出率依次为5.77%、6.06%、8.70%、10.26%、13.79%、17.35%、18.75%.结论:该院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于伤口分泌物、中段尿等标本,且集中于ICU、神经外科等科室.该菌耐药情况严峻,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明显;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可将其作为经验首选药物.临床应加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耐药及产酶情况的监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阻止或延缓其耐药率的快速上升.

  • 我院2014-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张宇琼;高晶晶;陆文香;张宇蔺;袁垆;徐卫东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与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AB),采用纸片扩散法和低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基因进行扩增,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共检出AB 1758株,主要来自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65.24%),其次为尿液标本(18.49%);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ICU)(38.51%)和呼吸内科(24.00%).AB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亚胺培南等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4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黏菌素的耐药率<5%,且逐年下降.共检出MDR-AB 673株,各年度检出率依次为22.77%、29.82%、52.09%、54.33%.110株检测耐药基因的MDR-AB菌株中,TEM、AmpC、IMP、VIM、OXA-23、OXA-24、OXA-51、aac(6′)-Ⅰ、aac(3)-Ⅰ、ant(3″)-Ⅰ、anmA、gyrA、parC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7.27%、91.82%、49.09%、12.73%、90.91%、12.73%、98.18%、34.55%、60.91%、89.09%、87.27%、77.27%、82.73%.Blast比对结果显示,gyrA基因第83、121位碱基发生点突变,parC基因第144位碱基发生点突变.结论:我院AB主要来自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主要集中在ICU和呼吸内科;耐药情况严重,MDR-AB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的主要基因包括TEM、AmpC、OXA-23、OXA-51、ant(3″)-Ⅰ、anmA等,且gyrA、parC基因存在突变.临床应加大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力度,加强AB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或延缓AB耐药菌株在医院内定植与交叉传播.

  • 我院2005-2017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熊丽蓉;冯伟;向荣凤;喻明洁;孙凤军

    目的:为临床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的397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我院2005-2017年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2.9%(3971/136327);该菌检出数量由2005年的129株上升至2017年的468株,占各年检出细菌总数的2.3%~3.4%.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3130株,占78.8%)、脓液+伤口分泌物(213株,占5.4%)、胸腹水(170株,占4.3%)等标本,在脑外科(742株,占18.7%)、重症监护科(538株,占13.5%)、呼吸科(401株,占10.1%)、肝胆科(366株,占9.2%)等科室均有分布.该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由2005年的0、16.5%、14.5%变化至2017年的0.4%、4.0%、2.9%,且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0~4.6%).结论:我院各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其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该菌主要分布于脑外科,且以引发呼吸道感染为主.该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临床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2009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巧伟;任晓东;秦涛;罗赛赛;封卫毅;魏友霞

    目的: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肠球菌病原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肠球菌6252株,其中粪肠球菌1994株、屎肠球菌3575株;主要分离自尿液(2009株)、引流液(1538株)、胆汁(1168株)、伤口分泌物(561株)、血液(493株);检出率由2009年的9.4%上升至2017年的13.4%.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耐药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对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波动下降至2014年,后于2015年开始呈波动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从2009年的1.9%下降至2017年6月的0.2%;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持续波动,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四环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有51例患者检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43株)和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8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分别为23.3%、0、35.3%,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天数(r=0.225,P<0.01)、气管切开或插管率(r=0.314,P<0.01)、抗菌药物使用天数(r=0.347,P<0.0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r=0.226,P<0.01)、使用了糖皮质激素(r=0.190,P<0.0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天数(r=0.173,P<0.05)均与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我院的肠球菌检出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主要来源于尿液和引流液.粪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利奈唑胺、四环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菌药物.

  • 我院2012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利君;罗鑫;郑动;傅光祥

    目的:掌握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医院感染资料,并将信息录入到EpiData 3.0建立的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方法描述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资料,利用SPSS 17.0进行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2012年共发生医院感染413例,有171例经病原学证实,占41.4%.居医院感染前5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病原菌在各科室均有检出,但以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居多;检出病原菌的标本以尿、痰和分泌物居多.前5位医院感染病原菌均有敏感的抗菌药物,分别是美罗培南、多粘菌素、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但是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30%以上,部分抗菌药物更可达90%以上.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常分布于呼吸道、泌尿道和神经外科、普外科,应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及高发科室的监控力度;主要医院感染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应加强病原菌检查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施氏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作者:明德松;潘艳萍

    目的:研究施氏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1994年6月至201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分离出的23株施氏假单胞菌的资料,分析其临床分布情况,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23株施氏假单胞菌在各个年度、临床科室中均呈散在分布,标本分布以痰为主(15株,占65.2%);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6.5%、52.2%、0、39.1%、26.1%、8.7%、26.1%、4.3%.结论:施氏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较为耐药,对多黏菌素B、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较为敏感.

  • 我院2015年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桢宇;陈春林;徐荣;胡文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1-12月病原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9401份,检出病原菌的标本共1743份,阳性率为18.54%;共检出病原菌1591株,主要来源于痰液(59.77%)、尿液(14.77%)和血液标本(8.93%).共检出革兰氏阳性菌347株(21.81%)、革兰氏阴性菌991株(62.29%)和真菌253株(15.90%);检出量列前4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夫西地酸钠敏感,耐药率均为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6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超过95%,溶血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5%,且均对多黏菌素敏感,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我院病原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整体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主要病原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碳青霉烯类等.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耐药特征的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规范地选用抗菌药物.

  • 204株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进凤;涂秀英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5年医院临床分离的204株大肠埃希菌的标本来源及药物敏感性(简称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04株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源于脓液(31.37%)、痰液(28.43%)和尿液(13.73%),有90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酶率为44.12%,产酶菌株的耐药性较非产酶菌株严重;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完全耐药,对第1~3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95.00%以上,对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50.00%以上,但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1%,2.22%,2.22%,5.56%,8.89%。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医院呼吸道、泌尿道和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产酶菌株的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 我院2007年至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张健;邓芳;张世勇;彭其胜;舒德忠;穆瑶

    目的 探讨医院5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的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至2011年检出的1 020株铜绿假单胞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趋势进行分析.对分离的菌株用Microscan/s-4 a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CLSI)进行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 2007年至2011年,痰液为主要标本来源;在临床菌株中的构成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1年有显著下降;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耐药.平均耐药率大于5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67.50%)、头孢曲松(64.84%)、妥布霉素(51.82%)、庆大霉素(51.22%):敏感率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除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呈递减之外,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菌株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基本稳定.因此,临床医生应及时掌握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在治疗时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抗感染疗效并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桂林;杨思芸;贾军;张健

    目的 总结某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3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胸腔积液等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定依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国家委员会(CLSI)标准.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34.29%)和呼吸内科(25.71%).主要来自痰标本(91.43%),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9.4%,51.4%.71.4%,对其他17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90%以上.结论某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拉制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减少不合理应用扰菌药物.

  • 湖州市妇幼医院无乳链球菌院内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调查

    作者:李刚;王振勇;史丽萍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无乳链球菌(GBS)院内感染状况和耐药性,为预防院内感染发生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内感染分离的GBS菌株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BS的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产科和新生儿科,以生殖道分泌物分离率高,其次为外周血和尿液,药敏结果显示GBS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氯霉素、头孢曲松未出现耐药;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7%、63.2%、55.8%和52.9%.结论 加强GBS的耐药性监测,临床应重视GBS在产科和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上升趋势,需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医院感染临床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张卫萍;罗鑫;郑动;刘利君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问题,为制定感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该医院感染资料,并将信息录入到EpiData3.0建立的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方法描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利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结果2013年发生医院感染413例,感染率为1.2%;其中,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继续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加强易感部位管理,制定相关操作规程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 鲍曼不动杆菌570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姚辉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5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中,占72.5%.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其次是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6.7%.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为10.3%、17.5%和18.8%,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标本,感染率高为ICU病房,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流行.

  • 铜绿假单胞菌265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傅先辉;高艳;聂麟熊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PAE临床分布以ICU及呼吸科多.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高,占71.3%,其次为分泌物,占13.6%.PAE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为8.3%;其次是头孢呱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2.1%;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耐药性、多重耐药性.结论:加强对PAE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 某院2009~2014年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马玲

    目的:了解2009~2014年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疾病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2014年检出的73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以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324株,检出率为9.04%(7324/80987),其中呼吸科病房和特需病房检出率高,分别为26.39%(1933株)和11.84%(867株);MRSA 1436株,平均检出率为19.61%,有逐年上升趋势;以痰标本多见,占66.26%(485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平均耐药率高(96.74%),其次是红霉素(63.35%)、克林霉素(61.84%);对万古霉素(0.00%)、利奈唑胺(0.01%)的平均耐药率低。结论该院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为MRSA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呼吸科病房和特需病房是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点科室。

  • 2013-2015年新乡市69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志勤;邢志广;廖卫;张晨光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69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离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数据采用WHONET5.4统计处理.结果 2013-2015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92株,其中从痰中检出573株,占82.80%;感染科室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2013-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2015年,耐药率呈下降趋势.3年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36.3%,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0.7%.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控制医院感染.

  • 2013-2015年88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方乐;胡江;陈敬银;冯会昌

    目的 分析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2015年从各类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015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887株,其中87.82%来自于痰及咽拭子标本,67.76%来自于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低(13.48%),可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其次为亚胺培南(65.87%),其余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0%,多重耐药较为严重.结论 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数据比较,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相对严重,临床治疗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策略.定期监测该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和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 317株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尤玉红;吴晓岩;徐彤;佟中山;遇平

    目的 了解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31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该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临床年分离菌株构成比逐年上升趋势,该菌除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比较稳定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都明显升高(P<0.01).目前,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抑菌作用,但由于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R>80%),不建议临床作为经验用药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使用.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临床医院感染中重要致病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其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引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发展,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2012-2015年襄阳市中心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分析

    作者:裴娇;范久波;李智山

    目的 了解某院2012-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6对7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该院从送检的67 262份标本中分离出7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科室分布主要以ICU、骨科、皮肤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和肾病科为主;标本来源主要为分泌物,其次来源于痰液、血液、脓液和脑脊液;其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68株,检出率为37.0%(268/72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70.0%.结论 该院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故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和感染控制的监管.

672 条记录 30/34 页 « 12...2627282930313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