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2~2014年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许蓓妮;陈敏珊;伍国达;李秀娟;卢珠明;兰勇;区秀丽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明确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CRAB标本,分析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共检出179株CRAB,主要来自痰液(84.4%)和创口分泌物(11.7%),检出科室以ICU(45.8%)、呼吸内科(26.3%)多见.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9%~97%,179株CRAB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66%~94%,对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1%~9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9%~66%,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4%~95%,对 β-内酰胺类抗菌药(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为91%~98%,对磺胺类抗生素抗菌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25%~90%,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18%~66%,对多粘菌素类(粘菌素、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7%~32%.3年间CRAB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粘菌素、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逐年上升(P均<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提高合理用药意识,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CRAB耐药性监测,以有效防治CRAB感染.

  • 220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梁家隐;刘宏灿;罗敏琪

    目的 分析220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 为临床有效用药及院感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用MicroScan Wa1k Away 96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培养、 鉴定出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 结果 共分离出22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年检出比率相对稳定在0.5%左右. 分离自痰液标本多, 占80%, 其次为分泌物. 来自器官移植病区比例高, 占41%; 其次为ICU病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适用的主要抗生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SXT)、 左旋氧氟沙星 (LVX)、 头孢他啶 (CAZ)、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 (TIM) 的耐药率分别为10%、 14%、 30%、 76%. 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适用药物仍较敏感, 但主要适用药物的耐药率以阶梯状上升;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依然是治疗该菌的首选药物. 该菌在不同地区对同一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明显, 不同医院患者感染该菌存在明显差异, 临床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时应根据地域与本院特点选择合适药物与防控.

  • 医院深部感染真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雪琳;何国才

    目的:了解医院深部感染真菌的临床分布、常见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深部真菌,用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菌种并做药敏,对深部感染真菌的分布状况、种类、药敏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在338份检出有深部感染真菌的标本中,前3位标本分别为痰(66%)、尿液(25%)、分泌物(4%);以内科病区的标本(85.2%)为主,呼吸内科多,外科病区的标本有11.2%,以脑外科和泌尿外科为主;被检出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76.3%)为多见;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19.5%);深部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高,为34.3%~40.8%;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1.2%、0.6%.结论:医院深部感染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多见,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和伤口感染;唑类抗真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对于重症患者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可作为治疗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 2011~2013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唐石伏;刘春明;韦柳华;谢海连;孙一帆;黄志卓;朱胜波;强帅

    目的:了解我院2011~2013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baumannii,MDRAB)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 TDR-200B 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运用 WHONET 5.4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在2011~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共分离126株 MDRAB,该菌临床分离呈逐年快速递增趋势,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患有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重大外科手术等危重症患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以呼吸道感染常见,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呈高水平耐药。结论我院 MDRAB 检出频率逐年上升,临床分布不均,耐药性严重。

  • 内科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闫莉梅

    目的 了解内科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12年6月住院部所有内科病房患者痰或咽拭子标本真菌培养,经ATB-Expression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用ATB FUNGUS 3药敏试剂板做药敏.结果 在2 882份单纯痰或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菌株304株,阳性率10.55%,其中检出菌多的科室是:呼吸消化内科(13.82%)、血液肿瘤内科(12.33%)、传染内科(4.61%).其中检出的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61.18%)、热带假丝酵母菌(26.32%)、其他真菌(6.90%).结论 呼吸内科易感染真菌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 20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许斌;吴开进;黄羽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出的20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从痰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多,阳性率为45.5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效控制感染.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宁东;廖霄玲;覃志永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临床感染标本中检出的697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NCCLS标准K-B法进行药物试验并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共478株,占68.58%;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22.38%;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28.55%;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32.14%;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应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卫生,防止鲍氏不动杆菌播散;坚持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33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吴世木;周光莉;陈俊;吴海婴;杨云敏;秦苑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操作,药敏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相关文件判读.结果:临床分离出的33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痰及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率高,占67.26%,对14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均在80.00%以上,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97.05%和96.17%.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率高,占30.68%,以痰及咽拭子标本为主;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 2013~2016年某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文萍;张秋萍;叶飞娣;赖文杰;张仲明;陈珊;黄莎莎;单万水

    目的 调查某院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6年间常规分离培养出的732株非重复大肠埃希菌菌株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 5.6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2013~2016年间各年分别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16株、188株、196株、132株,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290株,39.6%)、尿液(221株,30.2%)和血液(95株,13.0%);科室主要分布在儿科(152株,20.8%)、结核病区(119株,16.3%)、肝病区(93株,12.7%)和感染病区(81株,11.1%);产ESBLs菌株共363株(占49.6%),主要分布在肝病区、感染病区、结核病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1).732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高,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除阿米卡星)、单环内酰胺类、氯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对阿米卡星、头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复合物(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30.0%),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2%和1.0%.结论 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及其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和头霉素类药物,并可联合阿米卡星,重症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 珠海地区2014-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曾朱君;龙炫辉;任燕歌;王巍巍;邱显荣

    目的 探讨珠海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珠海地区3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 094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WHONET 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16年共分离出1 09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来自痰液(74.3%);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73.4%)和呼吸内科(15.9%)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且逐年增长;但对多菌粘素B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2014-2016年分别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1株(61.7%),237株(64.6%)和268株(69.6%),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46株(42.7%),188株(51.2%)和203株(52.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珠海地区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率较高,该菌以引起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耐药菌株产生.

  • 肇庆市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

    作者:李南洋;陈捷;黄玉环;岑丽莲;杜榴恩

    目的 了解肇庆市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规范用药和流行感染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053株,用MicroScan auto Scan-4型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彩用K-B法). 结果 2007~2012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共1053株,常见的分离部位为呼吸道占比84.5%;主要科室来源于ICU、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等,依次占36.0%、10.5%和10.1%;鲍曼不动杆菌在非发酵菌属和革兰阴性菌属中所占比率均呈现逐年升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隔离感染者,防止医院内传播.

  • 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蔡木发;吴显劲;许蓝月;李静

    目的 了解医院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CL)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4月~2011年8月检出的55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和超广谱3-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s)检测,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产ESBLs的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法.结果 55株阴沟肠杆菌在临床的分布以痰液为主,占49.0%,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泌尿外科和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美平)和亚胺培南(泰能)无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低的耐药率,耐药率为7.27%,对头胞噻肟、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啉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为80.0%、100%和100%.ESBL8阳性株耐药率在头胞噻肟、头孢吡肟、头胞他啶(复达欣)、庆大霉素和头孢西丁比ESBLs阴性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阴沟肠杆菌,特别是ESBLs阳性株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作者:赖映君;吴劲松;杨健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有效治疗和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339株鲍曼不动杆菌,记录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并采用纸片扩散性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09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74.9%;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占28.9%.与2009年监测结果相比,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从25.3%下降至2010年的18.3%,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从20.3%上升至2010年的37.7%,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57.5%、62.7%上升至2010年的66.5%、70.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3%.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仍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2015-2017年东华医院热带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林偲思;郭主声;钟沛玲;陈桂铃;谢树金;张莉;冯剑波;黄亚;骆海珊;曾丽萍

    目的 分析东莞东华医院近三年热带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控该类菌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2015-2017年热带念珠菌,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筛选热带念珠菌,用ATB FUNGUS3药敏试剂条(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比较两种方法测试热带念珠菌对同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无差异,并对相同药物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年间共分离获得174株热带念珠菌,样本主要来源于ICU、神经外科和普外科,样本种类主要是尿液和分泌物.ATB FUNGUS3药敏试剂条中,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16.1%、0、13.8%、12.6%、0,纸片扩散法中,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制霉菌素的耐药率为13.8%、0、6.9%、4.6%、2.3%、0;两种方法测试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B法的耐药率普遍低于MIC法,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比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二重感染和多重耐药的发生.

  • 3206株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冯丽娜;李从荣;潘月华;杨勇文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BD-Phoenix-100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出3 206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 821株(56.8%)、肺炎克雷伯菌652株(20.4%)、阴沟肠杆菌201株(6.3%)、产气肠杆菌104株(3.2%),肠杆菌科细菌以尿液标本分离率高(1 666株,52.0%),其次为痰标本(463株,14.4%)和血液标本(343株, 10.7%),科室分布以泌尿外科(599株,18.7%)和肾病内科(380株,11.9%)为主.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均低于3.1%,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亦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在泌尿外科和肾病内科分布比较集中,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是敏感的抗肠杆菌科细菌药物,但已有耐药株的出现,临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播散流行.

  • 2013-2015年某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监测

    作者:郭静;陈浩俊;冯丽娜;李从荣

    目的 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连续三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我院血培养分离得到的病原菌,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BD-Phoenix-100进行鉴定,按照2014年CLSI M100-S24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三年间血培养共分离出14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85株(46.7%),革兰氏阴性菌783株(53.3%);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有ICU、肾病内科、神经内科等;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分离率为35.3%,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亦保持着97.9%的敏感率;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除了少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中介外,其余菌株均对这两种抗生素敏感,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亦在85%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均保持较高敏感性,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则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常规剂量使用这两种药物疗效不明显且易产生耐药性;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依然是针对肠杆菌科较敏感的抗生素,但已出现部分中介菌株,因此临床上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

  • 我院2011年临床分离5098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琼;阮章元;郑长业

    目的 了解本院2011年临床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分布特征、耐药谱,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Vitek2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数据分析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各种标本类型5098株分离株中,占前6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9.9%)、鲍曼不动杆菌(9.0%)、铜绿假单胞菌(8.1%)、白色念珠菌(7.7%)、金黄色葡萄球菌(6.1%)、肺炎克雷伯菌(5.7%).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分别为55.0%和47.8%.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8%、92.9%、90.4%和94.0%.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医院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医院应重视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娱

    目的:探讨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到2014年2月临床细菌送检的8817份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对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和组成以及耐药性与敏感率进行分析。结果8817份标本中分离出病菌1297株,其中非发酵菌378株,占29.14%。位居前4位的非发酵菌是铜绿假单胞菌(39.15%)、鲍曼不动杆菌(28.5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38%)、粪产碱杆菌(4.23%);非发酵菌标本主要为痰液、伤口分泌物、尿液、血液,其主要分布在内一科、外二科、ICU、外一科;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总耐药率分别为12.16%、14.19%、12.84%、21.62%、13.51%、14.86%;鲍曼不动杆菌则分别为27.78%、23.15%、26.85%、28.70%、10.18%、27.78%。结论非发酵菌临床上多药耐药性发生率较高,患者用药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根据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高临床疗效。

  • 深圳某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分布特点的研究

    作者:陈群;聂署萍;吴愿如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菌(MDROs)临床分布特点,为临床采取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患者检出的MDROs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种细菌多重耐药发生率、各类标本MDROs检出率和临床科室MDROs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检出104株MDROs,其中构成比高居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株,30.7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23.08%)、铜绿假单胞菌(16株,15.38%)、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9.62%)、肺炎克雷伯菌(10株,9.62%).各种细菌多重耐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P<0.05),平均发生率为25.12%,其中检出率高居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6.78%)、铜绿假单胞菌(33.3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24%).各类标本MDRO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8,P<0.05),平均检出率为5.84%,其中高居首位为伤口分泌物及脓液(11.00%),其次尿液(8.25%).各科室MDRO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5),其中高居首位为泌尿外科(12.63%),其次妇产科(11.16%).结论 该院MDROs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行为主,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和妇产科,临床应加强对各种创伤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以及泌尿外科和妇产科等高危科室的防控.

  • 肿瘤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翟丽;李文聪;郭凤丽;杨丽

    目的:分析该院2013年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标本类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7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科室分布以妇科多,占42.67%,其次为泌尿外科(14.67%);标本类型中尿液为多(55.2%),其次为穿刺液(15.47%)和分泌物(14.67%);耐药分析发现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78.10%,而对亚胺培南为0.00%,阿米卡星为4.30%,磷霉素为10.10%。该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10%和66.70%。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和耐药性的监测。

672 条记录 26/34 页 « 12...23242526272829...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