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偿献血者105320名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无偿献血公民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不合格项目的分布,屏蔽不合格献血公民,确保受血者安全,避免因输血感染血源性传染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液传染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病毒(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不同厂家检测试剂进行平行试验。采用速率法检测转氨酶(ALT)。结果105320名无偿献血者中,军人、学生、教师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09%,3.88%,2.29%,远低于平均不合格率5.21%。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献血不合格率为3.57%,专科以下不合格率为6.3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320名无偿献血公民中,HBsAg阳性率为0.59%(621例),抗-HCV阳性率为0.27%(284例),抗-HIV阳性率为0.01%(11例),抗-TP阳性率0.54%(568例),ALT阳性率3.79%(4002例)。结论军人、学生、教师是相对较安全的献血者;部分无偿献血公民携带血源性传染病毒;不断加强无偿献血公民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质量,限度减少因输血而感染传染病的案例数。

  • 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文国;何路军;常缨;宋任浩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 ~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 2006-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吴蕾;何成涛;马贵明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6~2011年436 672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抗-HIV/HIV-P24初筛检测,初筛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436 672例无偿献血者中抗-HIV/HIV-24初筛有反应性543例,确证阳性43例;抗-HIV/HIV-P24与HBsAg、TP感染分别为1例和9例.结论 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且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 锡林浩特地区2008~2010年血液报废原因调查分析

    作者:兴安

    目的: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本血站2008~2010年血液报废原因、品种归类统计分析.结果:随着采血量增加血液报废逐年升高,脂肪血引起的血液报废率高,其次是ALT升高,其后依次为血液过期、HBsAg阳性、梅毒阳性、抗-HCV阳性、其他原因、破损、抗-HIV阳性及不足量引起的报废.结论:为减少血液报废,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及招募工作,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 F-820血球计数仪常见故障及清除

    作者:韩玉霞;常晓鹏;王海滨

    血球计数仪因其高效、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已被各级医院广泛使用,但如何保持仪器处在佳状态,确保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关键.笔者在使用F-820血球计数仪过程中,发现一些检测故障及产生误差的原因,现将其详述如下.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祖高;罗昱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大三阳"与"小三阳"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肝功能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30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150例作为大三阳组,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150例作为小三阳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ALT、AST、HBV-DNA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V-DNA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三阳"患者较"小三阳"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HBV-DNA载量更高,定量检测HBV-DNA、ALT、AST可及时了解病情,促进治疗效果.

  •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病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玲;谷世娟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血液传染病四项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685例患者在输血和手术前进行血液检测,检测指标:HBV、HIV、HCV、TP.结果 输血前和手术前血液传染病四项检测阳性率为9.05%,其中HBV阳性率为2.92%,抗-HCV阳性率为2.77%,TP阳性率为1.46%,抗-HIV阳性率为1.90%.结论 在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进行血液传染病四项检测,能够有效地避免血液性传播疾病,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机率,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杨莹

    目的:分析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比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监测结果实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液监测的合格率,伴随着鲜血次数的增多逐渐上升,初次献血者的合格率为84.29%,2次献血者的合格率为91.36%,3次以上献血者的合格率为98.28%;除ALT差异不大外,其他四项抗-HCV、抗-TP4、抗-HIV、HBsAg的指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初次献血者,我们应该加强重复献血者队伍的建设,保障人们血液的安全。

  • 降低献血不合格比例及提高献血满意度临床探讨

    作者:赵敏

    目的 探讨降低献血不合格比例,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提高健康献血者献血的积极性及保障血液安全的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121527名人员为观察对象,对采供血流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2010献血不合格比例逐年下降;献血前ALT、HBsAg初筛可显著降低两者的报废率(P<0.05),且献血者对采供血流程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结论 采供血流程中严密的组织、精湛的技术、优雅的环境及人文关怀是保障血液安全、提高献血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 2010~2013年吉林省长春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小凡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项的分布,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情况。方法对长春地区2010~2013年443429人次的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3年4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TP>HBsAg>抗-HCV >ALT>抗-HIV。结论长春地区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现小范围波动并伴随下降的趋势。

  • 无偿献血者HIV检测与确证分析研究

    作者:时俊霞;高凯

    经血液传播是艾滋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防止HIV经血液途径传播是采供血机构面临的艰巨任务,为降低输血风险,我国从1995年开始要求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进行抗-HIV检测。作者对2009~2013年德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与确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在无偿献血招募、健康查体、血液检测以及血源管理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 血液检测实验室常见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素能;李晓雪;王欣欣

    目的 加强血液检测实验室管理,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实验室常见差错原因.结果 针对实验室常见差错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结论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采取内部审核等重要活动,持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有效措施.

  • 肇庆市无偿献血1149份不合格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彩莲;余文潮

    目的:分析2013年肇庆市1149份不合格血液检测人群分布特点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献血人群检测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49份检测不合格血液来源于肇庆市中心血站2013年1-12月无偿献血采血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合格血液的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特征及血液学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和ALT 5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情况。结果:男性献血者23494人,检测不合格985人(4.19%);女性献血者10842人,检测不合格164人(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73,P=0.0000)。非互助献血33553人,检测不合格1107人(3.30%);互助献血783人,检测不合格42人(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9,P=0.001)。个人献血7319人,检测不合格298人(4.07%);单位献血27017人,检测不合格851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3, P=0.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6,P=0.0000)。血液学检测指标HBsAg+190人,Anti-HCV+46人,Anti-HIV+可疑11人,Anti-TP+151人,ALT+751人。结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有关,ALT+、HBsAg+和Anti-TP+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 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探究

    作者:田家强;杨秀秀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 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血常规检测及临床应用指南

    作者:汤云霞;邢文革

    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CBC)是一个常见的血液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可提供血样中三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详细信息.这些血细胞由骨骼(头骨、胸骨、肋骨、脊椎骨和骨盆)中心的海绵状组织(骨髓)制造,各种血细胞在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冷媚;吴小娟;李瑞娥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血液检测的患者1460例,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分别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及血培养,以血培养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结果 差异.结果1460例中经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阳性406例(27.81%),阴性1054例(72.19%);1460例经血培养确诊阳性者58例(3.97%),阴性1402例(96.02%);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74.32%、阳性预测值为11.33%、阴性预测值为98.86%、准确率为74.52%;58例血培养确认阳性者中血清降钙素原检出率为79.31%,而1402例经血培养阴性者中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率为25.6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细菌感染检测血液样本方面采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分析

    作者:魏存平;余红玲

    目的 研究并探讨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站接受献血的1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随机分组法将无偿献血者分为两组,每组500例,采集血液前,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血型、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血红蛋白、梅毒抗体等),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分析报废血液标本的人群分布特点.在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选取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和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阴性血液标本各50份,对血液标本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液标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标本的报废率明显降低(P<0.05).报废血液标本多见于男性,其年龄段主要为30~49岁.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血液标本、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阴性血液标本接受ALT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得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献血者采血前实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有效减少血站血液样本的报废,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的可靠性,有利于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同时,还应加强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尤其是血液报废高危人群.

  • 招募固定献血者 降低输血风险

    作者:刘彬伢;张春荣

    目的 统计分析献血次数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的关系,探讨招募固定献血者降低输血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0 年1 月1 日至2010 年12 月31 日一年的无偿献血者按献血次数进行分类统计,并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作相关分析;同时以固定献血者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与献血次数存在负相关,固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从源头上发动招募固定的献血员,采集的血液更安全,潜在的危险更小,对降低输血风险是可行的.

  • 全自动加样仪的应用

    作者:李荣;庞丽丽;杜新凤

    随着人们对安全输血问题的日益重视,采供血机构的质量保证工作已成为其关注焦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使血液的质量保证已不局限于对其终的检查,而依赖于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加以控制.自动化设备如全自动加样仪解决了大量标本加样和数据传输的问题,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与其他检测设备连接,终与局域网联网,使操作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职业暴露的机会并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度和特异性,有效的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参照有关文献,从全自动加样仪的概况、发展、应用等方面加以综述.

  • 血站血液检测关键点的控制与质量管理

    作者:赵兰兰

    血站是生命的供血窗口,血站血液的质量控制也是临床受血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将影响血液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或步骤作为关键点控制,并对关键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确保血液的质量.

515 条记录 4/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