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命名刍议

    作者:王福凯;梁舒晴;刘美红;梁栋

    现有《中医外科学》教材将亚急性甲状腺炎归于"瘿痈"范畴.但其不化脓的特点不符合中医对"痈"的定义,且不能正确表现其病因病机并指导临床治疗.通过中医对"毒"的认识,结合中医疾病命名原则,笔者认为:"内毒"与"外毒"相合是亚甲炎的主要病因;"毒邪蕴结不解"影响气血及津液运行,从而引起甲状腺肿大、疼痛,并伴发热;热毒旁窜、灼伤经络致耳后疼痛等症状;"热毒"局部结聚,不足以致肉腐成脓;临床治疗过程中注重针对"毒邪结聚"进行清热解毒、散风透邪,在治疗上均取得较好疗效.故将亚急性甲状腺炎命名为"瘿毒"更符合精准医学要求,有利于中医外科学规范化教学,并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依据.

  • 糖尿病溃疡的中医内治法精准辨证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朝霞;赵京霞;张金超;何秀娟;李萍

    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中医内治法辨证治疗糖尿病溃疡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文献资料,从糖尿病足溃疡的精准辨证、精准论治及客观依据方面总结糖尿病溃疡的中医内治法精准辨证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精准化治疗是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溃疡有着明显的疗效和优势,其临床和实验研究研究遵循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时蕴涵和体现了"精准医学"的基本思想,为临床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溃疡提供精准化依据.

  • 基于术前CT数据的术前数字化设计椎体成形术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新技术报道

    作者:林吉生;李健;费琦;许峻川;苏楠;孟海;杨雍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CT数据的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椎体成形术的新技术,评价其治疗一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以1例54岁女性急性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L 2)为例,介绍一种基于患者术前CT薄扫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辅助"精准"椎体成形术的4个关键步骤,包括术前定位(标记物的放置和俯卧位椎体CT薄扫数据的采集)、术前模拟PVP(椎体压缩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模拟经伤椎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结合体表显影定位标记确定病椎椎体成形术的皮肤穿刺入点、穿刺针方向及穿刺针深度等关键参数)、术中匹配及真实手术,记录手术结果.结果 手术共耗时(从消毒铺单开始计时到终正侧位透视结束)28 min,术中2次透视即确定两个伤椎的双侧皮肤穿刺入点,总透视次数20次,放射剂量5.55 mSv.患者VAS评分由术前8分改善至术后2分,无任何手术并发症,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 基于术前CT数据的术前数字化设计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新的精准手术方案,相较于传统椎体成形术,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术中放射暴露及相关穿刺并发症.

  • 经皮椎体成形术穿刺定位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健;林吉生;费琦;许峻川;宋超伟;胡佩伦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日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个社会问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严重后果之一.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北京 50 岁以上妇女脊柱骨折的患病率是 15%,而到 80 岁以后增加至37%[1,2].

  • 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内镜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曹传坤;孔德润

    目的:比较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内镜治疗,在贲门上方治疗组、贲门下方治疗组、贲门上方和下方联合治疗组3组的疗效,观察血管消失及不良作用.方法: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04例,精准内镜治疗分为贲门上方治疗组68例,贲门下方治疗组15例,贲门上方和下方联合治疗组21例.比较3组静脉曲张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静脉曲张总改善率、有效率、显效率,贲门上方组为63.2%、23.5%和39.7%,贲门下方组为80.0%、20.0%和60.0%,贲门上和下方联合治疗组90.5%、28.6%和61.9%.3组患者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x2=6.444,P=0.039),有效率、显效率有统计学差异(x2=6.235,P=0.044).治疗后2 wk和3 mo内再出血率,贲门上方治疗组为11.8%和19.1%,贲门下方治疗组为6.7%和13.3%,贲门上方和下方联合治疗组为9.5%和14.3%.3组再出血率均很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9%、33.3%和38.1%,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内镜治疗选择贲门上方和下方联合治疗疗效好.

  • Kelly钳精细钳夹法切肝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喻智勇;蔡强;邬明;高则海;刘巧云;马心逸

    目的 探讨Kelly钳精细钳夹法切肝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切除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切肝方法将患者分为Kelly钳精细钳夹法切肝组(精细切肝组)和传统方法切肝组(传统切肝组).精细切肝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5~67岁,中位年龄45岁.传统切肝组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0~64岁,中位年龄4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精细切肝组采用Kelly钳小范围夹碎肝组织,每次钳夹肝组织的操作范围控制在1 cm左右;暴露肝内的条索状管道,除了极其细微的管道用电凝的方式切断外,其余用小直角钳带线结扎或prolene线予以缝扎.传统切肝组采用大块组织钳夹和缝扎切肝.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精细切肝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350(50~800)ml,明显少于传统切肝组术中出血量625(50~14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23,P<0.05);精细切肝组手术时间为(254±97)min,传统切肝组手术时间为(236±7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1,P>0.05);精细切肝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2±0.8)d,明显短于传统切肝组术后住院时间(13.9±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精细切肝组患者术后无发生断面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胸腔积液5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或保守治愈.传统切肝组术后发生胆漏3例,经腹腔引流、对症治疗后治愈;胸腔积液4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精细切肝组并发症发生率17%(5/30),明显低于传统切肝组发生率5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5).结论 Kelly钳精细钳夹法切肝技术具有设备要求简单、解剖清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肝脏外科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精准肝蒂离断技术在肝细胞肝癌解剖性肝段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仇毓东;周建新;冯伟;周铁;汪洋;毛谅

    目的 探讨精准肝蒂离断技术在肝细胞肝癌(肝癌)解剖性肝段切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采用非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行肝段切除术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肝切除方法将患者分为精准肝蒂离断组(精准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每组各30例.精准组患者男25例,女5例;年龄(51±14)岁;传统组患者男23例,女7例;年龄(52±12)岁.精准组术前行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三维血管重建,精确评估拟切除肝段的肝蒂分支和肝静脉段间分支的解剖位置.术中采取精细钳夹法切开肝实质,解剖、离断拟切除肝段的肝蒂,然后以超声定位肝静脉段间分支作为肝实质离断面,完成单一或联合肝段切除.传统组行常规术前检查及评估,术中按照超声定位肿瘤,以肝脏表面解剖标志确定肝段范围.以超声吸引刀切开肝实质,后处理肝蒂,完成单一或联合肝段切除.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中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精准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与传统组术后病理肿瘤切缘分别为(2.3±0.7)、(1.5±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0,P<0.05).精准组与传统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7/30)、5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3,P<0.05).精准组与传统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3/30)、17%(5/30),精准组的肿瘤复发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7,P>0.05).结论 精准肝蒂离断技术在肝癌解剖性肝段切除中的应用有着与传统手术方法同样的安全性,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切缘阴性,有望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肝癌的治愈率.

  • 三维腹腔镜下精准肝脏肿瘤切除应用分析

    作者:王冰;温斌;何代玉;孟凡岗;奚拥军

    目的 探讨三维腹腔镜精准肝脏肿瘤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肝癌8例,肝血管瘤2例;术中出血量平均(216±6)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3)d;术中出血较少,视野清晰,手术时间也较短.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3d肛门排气,术后5~11d痊愈出院.结论 三维腹腔镜精准解剖性肝切除对于精确分离肝内管道结构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控制术中出血,适用于肝脏肿瘤解剖性肝切除术,尤其适用于半肝切除术.

  • 精准疝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麦显强;戎祯祥;熊焰;冯爱华

    目的 探讨精准疝分离技术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斜疝和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由同一术者行TEP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TEP手术,观察组应用精准疝分离技术(应用3D腹腔镜、“热兵器”、沿腹膜反折线分离为操作原则),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近期疗效指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介绍其应用特点及优缺点.结果 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评分较低,血清肿范围较小(P<0.05);而术中腹膜穿孔率、血清肿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 精准疝分离技术是在TEP手术中提出的有效的手术操作方法及技巧,能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减轻术后疼痛感,并且不增加术中腹膜穿孔风险或术后疝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血清肿的严重程度,是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推荐应用的手术操作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精准清创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徐杨;刘彤;郑兴锋;夏照帆

    清创是伤口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其基本要点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污染异物,促进创面愈合.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清创可分为手术清创、机械清创、自溶清创、酶解清创和生物清创等,但这几类清创方式在临床应用中都各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清创技术不断出现,如水动力清创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清创等,它们能弥补传统清创方式的不足,更为精准地清除污染或坏死的组织,且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精准清创的概念由此产生,其目的是靶向性地清除坏死及不健康组织,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并减轻清创时的疼痛.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清创方法及精准清创新技术作一综述.

  • 治未病如何精准于真实世界的产科临床理论与实践

    作者:杨孜

    妊娠和分娩虽然是女性生育的自然生理过程,却与各种病理问题总是息息相关,这凸显在生理产科治未病,是避免各种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首要关口.产科临床工作预防重于治疗.精准医学在近年被作为一种新学说提出来,更多的解释使其被局限于基因、分子水平.纵观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可见,精准医学是医学学科的一贯原则,而如何精准于真实世界的产科临床理论与实践,精准预防各种产科相关病理性问题,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是值得产科临床医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 精准微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作者:戴朴;蒋刈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人工耳蜗手术从原来的微创手术入路,到"柔"手术电极植入保留残余听力,发展到现在的疑难耳蜗的精准定位及保留内耳精细结构的微创电极植入.这对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良好的手术径路设计,减少人工耳蜗植入的皮瓣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柔"手术技巧植入电极,保护耳蜗内精细结构和残余听力;通过对内耳畸形分类的标准化探索,影像重建对耳蜗结构及植入后电极位置的研究,实现个体化电极选择和精准电极植入;通过结合耳聋基因诊断预测植入效果,使得耳聋康复更加精准.让人工耳蜗植入步入精准微创.

    关键词: 人工耳蜗 精准 微创
  • 作者:

    关键词:
  • 论经方的特点及其应用规律

    作者:陈宝明;陈江华

    所谓经方,就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之方.在详细总结经方用药精准、药味简洁等特点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抓主证、用主方,随证加减,以及关注方后注释等使用经方的基本规律,以便更准确有效地使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

  • 乳腺癌治疗从标准到精准微创

    作者:骆成玉

    纵观100余年来乳腺外科的变革过程,手术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从Halsted经典根治手术到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失败,再折返回到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手术,以致后来的保留乳房手术,这一路的发展无不烙下了乳腺癌外科治疗向微创与功能方向进展的一步步惨痛的印记.乳腺癌外科治疗一直没有停止过“缩小”手术,也永无止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乳腺外科呈现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追求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保护功能、注重形体和心理康复的发展趋势,开创着一个新的治疗时代.

    关键词: 乳腺癌 精准 微创
  • 精准理念在腹腔镜脾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国锋;祁付珍;张建淮;顾殿华;赵何伟;黄东方

    目的 探讨精准理念在腹腔镜脾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20例腹腔镜脾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精准理念在其中的应用.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行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11例,腹腔镜半脾切除术3例,腹腔镜脾上极切除术2例,腹腔镜脾下极切除术4例.患者术中出血约100~550 mL,平均约200 mL,无术中大出血;患者住院天数6~9 d,平均(7.6±2.3)d;术后腹引管拔除时间3~5d,平均(2.2±1.6)d.术后无出血、胰瘘、腹腔感染及脾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精准理念下的腹腔镜脾脏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寇声涛

    目的:研究探讨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时应用精准肝切除手术的有效临床意义。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救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定为精准肝切除手术组和非规则肝切除手术组,并对两组进行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和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精准肝切除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结石清除完全的患者人数都大于非规则肝切除手术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大大低于非规则肝切除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看,精准肝切除手术组患者出现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5.0%;非规则肝切除手术组有20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手术在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机器人辅助下的改良路径规划骶髂螺钉置入

    作者:赵勇;姜传强;孙涛;辛大江;王振海;王丹;张树栋

    目的 介绍一种机器人辅助下改良的骶髂螺钉路径规划方法,以进一步降低错误置钉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山东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创伤科收治的13例骨盆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 ~70岁,平均4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挤压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按AO分型:B型8例(B1型3例,B2型5例),C型5例(C1型2例,C2型1例,C3型2例).针对后环损伤,采用闭合复位机器人辅助下改良的路径规划方法引导经皮骶髂螺钉(AO直径7.3 mm的空心钉)内固定.术中观察,术后随访,对所有病例行X线片和CT复查,术后1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 本组所有骶髂螺钉均为机器人辅助下按改良规划一次性顺利置入.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平均15.9 min,单枚螺钉置入出血量平均<1ml.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内脏、腰骶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术后X线片和CT显示,骶髂螺钉均未穿破骶骨体及骶骨翼前缘皮质,也未进入骶管、椎间隙,全程均于骶髂骨性安全区内走行.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9分(4~10分)降至术后平均1.8分(0~3分).结论 采用机器人辅助下改良的路径规划方法有助于精准安全地置入骶髂螺钉.

  • 肿瘤的微创精准治疗

    作者:杨坡;申宝忠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遵循着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全身的规律,理论上在任何阶段抑制肿瘤的发生均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微创技术在肿瘤上的应用体现了目前肿瘤治疗的方向:微创、精准、高效,无论是腔镜下还是影像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均追求小创口,在组织、器官水平大限度的控制肿瘤,是当前能体现精准目标的治疗模式。此类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即便是出现远隔转移,也可以在联合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对局部影响重要功能的病变实施微创治疗,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微创治疗是顺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治疗观念的巨大变革,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预测微创治疗在未来肿瘤治疗上也将拥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 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精准植入椎弓根螺钉手术48例

    作者:于同;曲扬;赵建武

    目的:探讨应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下腰椎病变患者48例,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238枚,术后行 CT 扫描评估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结果:238枚螺钉中,230(96.6%)枚准确置入椎弓根,7名患者发现椎弓根植钉不良,共8枚(3.4%),其中轻度不良3枚(≤2mm),中度不良2枚(2.1-4mm),重度不良3枚(>4mm),所有患者中未出现神经、血管、硬膜和重要脏器损伤,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植钉较传统植钉方法更精准。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