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州市2003年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

    作者:俞梅华;王珊红

    目的了解湖州市市区居民死亡谱的特点和疾病的减寿危害,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死亡专率和减寿年数等指标,对2003年市区居民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湖州市市区居民死亡率为721.23/10万,男性死亡率为832.69/10万,女性死亡率为609.51/10万;死因别顺位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伤害,其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76.42%;减寿率排位前5位依次为意外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意外伤害和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是湖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导致早死的主要原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应从青少年做起,同时做好意外伤害的干预.

  • 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作者:王一;徐静依;梅芳;李玉芳

    目的 分析了解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 2005年卢湾区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死亡率分别为334.95/10万、254.10/10万、105.20/10万、45.58/10万及43.39/10万.减寿分析表明,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及循环系统疾病是影响卢湾区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卢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 2011年云南省红河县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作者:李庆华;何跃辉;杨臻;马学军;杨红英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县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1年红河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3.12岁,校正死亡率为642.49/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占全死因的74.30%.全人群的PYLL为16 329人年,AYLL为20.39年/人,PYLL%为58.38%.前5位PYLL%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死因的78.40%.前5位AYLL为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是红河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损伤和中毒是红河县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 2006年陕西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作者:刘峰;刘岭;郭晓荣;郁会莲;邱琳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6年导致死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6年陕西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人口死亡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并编码,分年龄、性别对数据统计分析.用2000年全国人121对数据进行标化,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 2006年陕西省疾病监测点居民粗死亡率为507.83/10万,标化率为850.90/10万;陕两省2006年导致死亡主要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这4种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6.87%.结论 减寿分析显示,伤害、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影响陕西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上升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减少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生.

  •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钱合笑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ICD-10编码对温州市居民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2000年标准人口构成进行率的标化.结果 温州市居民2010年死亡率为559.1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6.86/10万.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中毒,占总死亡的83.06%.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为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 2009-2016年龙游县居民交通事故死亡分析

    作者:徐艳平;刘文学

    目的:了解龙游县居民交通事故死亡情况,为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9-2016年龙游县居民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来评估交通事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结果:2009-2016年龙游县居民因交通事故死亡814例,粗死亡率为25.21/10万,标化死亡率22.18/10万.主要发生在40~69岁的中老年人群.交通事故类型分布中行人和骑/乘摩托车(包括助动车)者占79.36%.8年间交通事故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为16 762.5人年,减寿率为5.19‰,标化减寿率为5.06‰.结论:龙游县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形势比较严峻,应重点关注道路安全弱势人群,加强对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温州市居民死亡特征分析

    作者:邵永强;钱合笑;李江峰;樊丽辉

    目的:分析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负担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 10编码进行分类对温州市居民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计算出生率、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用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温州市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为各为559.11/10万(男女各为636.92/10万474.79/10万);前5位死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数的83.06%.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先天异常,平均减寿率为12.51‰、7.20‰、2.59‰、2.12‰、1.22‰.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肿瘤和伤害的预防控制.

  • 2009-2011年东台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及其疾病负担分析

    作者:张长桂;赵建华

    目的 了解东台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及其寿命损失情况,为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导出2009-2011年东台市居民死因数据,应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潜在工作损失和潜在价值损失等指标对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状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循环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为160.88/10万,男性略低于女性,71岁以上死亡人数占79.95%; (2)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标化率为4.8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65~70岁YPLL标化率为11.74‰,40~岁为9.61‰;(3)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潜在工作损失年(WYPLL)标化率为3.2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0~65岁WYPLL标化率为6.34‰;(4)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校正潜在价值损失年(VYPLL)标化率为-10.36‰,男性低于女性,40~65岁校正VYPLL标化率为7.70‰.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是东台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要重视35~64岁男性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以降低寿命和劳动力损失.40~岁人群是循环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对保护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1996~2000年湖北省麻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伤害死亡分析

    作者:马敬东;刘筱娴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问题为设计老年人伤害干预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死因分析资料来源于湖北省麻城市死亡报告系统1996~2000年年报资料.统计处理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计算率比,并作去死因寿命表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结果1996~2000年间,伤害是麻城市老年人第4位死因,伤害死亡率为303.4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5:1;伤害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0年同1996年相比下降15.17%;自杀是麻城市老年人伤害死亡主要的原因,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6.19%,自杀死亡率为231.22/10万;男性老年人因伤害而减少的寿命占其寿命存量的4.54%,女性为3.43%;伤害造成男性老年人平均寿命损失率为34.44/千人,女性则为13.40/千人.结论老年人伤害已经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老年人伤害干预项目,以缓解目前的状况.

  • 浙江省1995~2001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减寿分析

    作者:龚巍巍;俞敏;韩晓军;胡如英

    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监测资料表明,伤害死亡的低年龄化造成巨大的潜在寿命损失,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1].笔者采用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对浙江省1995~2001年伤害死亡资料分四类地区[2]进行分析,了解浙江省各类地区主要伤害死亡原因及伤害死亡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江苏省赣榆县1996~2002年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王旭善;吴德林;张晓峰;顾绍升;潘振庆

    1.资料分析与结果:通过对1996~1999年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专题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0~2002年赣榆县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自杀死亡水平:1996~2002年赣榆县年均自杀粗死亡率26.90/10万(1952/7 257 257),1982年标化率21.15/10万,1990年标化率23.96/10万,居同期居民伤害死亡首位(38.70%).7年间自杀粗死亡率下降趋势不明显(r=-0.62,u=1.95,P>0 05).居民自杀累积死亡率(0~74岁)为2.42%;自杀死亡共造成4749人年的潜在寿命损失(YPLL,1~69岁),在全死因造成损失中占12.26%,平均每一位自杀死亡者造成的YPLL是25.36人年;自杀中位死亡年龄为58.01岁.

  • 辽宁省七城市1988-2000年居民自杀死亡分析

    作者:董光辉;潘国伟;董千泽;井立滨;冯毅平

    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精神问题,是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1].由于自杀与地理环境、风俗、民族生活以及社会人文、居民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自杀死亡率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城市经历了很大的兴衰变化.

  • 有必要开展疾病负担评价指标的研究和讨论

    作者:王声湧

    我国每年伤害死亡约70万人(死亡率为57.190/10万),是居民的第4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也是1~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估计有5 000万人发生一次以上伤害(发生率为4.21%),就医人数约3 300万人,其中住院950万;伤害导致暂时性功能受损者约250万,残疾65万人(残疾率为54.166/10万).伤害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YPLL)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分别占全死因的10.90%、24.37%和16.69%[1];平均每一例死亡带来的YPLL年数伤害为25年,肿瘤或传染病为9年,心脑血管疾病为3年;随着25年潜在寿命损失,一例伤害死亡的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和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YPLL)均为11年[2].美国1996年报告伤害死亡147 126例,低于心脏病(733 361例)、癌症(539 533例)和脑卒中(159 942例);但YPLL为1 919/10万,高于癌症(1 554.2/10万)、心脏病(1 222.6/10万)和HIV感染/艾滋病(401.9/10万);伤害的估计费用为2 600亿美元,等于癌症(1 151亿元)和心脏病(1 449亿元)的总和.1999年我国石家庄市平均每例伤害的医疗费用为824元[3],深圳市为1 381元[4],伤害的医疗费用全国一年估计为271亿至455亿元人民币.若按国际上一般以伤害的医疗费用占总体社会损失20%计算[5],我国伤害实际上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估计为1 355亿至2 275亿人民币.

  • 我国9个市(县)艾滋病相关死亡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省;汪宁;王璐;秦倩倩;王丽艳;李东民;王岚;汪雁鹤;丁国伟;丁正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相关死亡历年变化情况及其对当地造成的寿命损失.方法 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方案和艾滋病死因同顾性分析的调查方案,采用州顾件调查的方法在云南省个旧市、云南省瑞丽市、云南省陇川县、广东省阳东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河南省尉氏县、河南省柘城县、湖北省浠水县和河北省固安县6省9市(县)进行死亡名单摸底、人口资料收集、入户调查和死因推断,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死亡构成及其寿命损失.结果 在6省9市(县)共调查死亡人数118 719例,粗死亡率为5.83%,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2002例,占1.67%.艾滋病平均死亡年龄为38.03岁,明显早于非艾滋病死亡的平均年龄(63.10岁),其平均减寿年数为33.80年,人均工作寿命损失为20.50年,其造成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在所有死因中排第2位.结论 艾滋病在全死因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部分高发地区,其死因构成超过10%以上,并已造成较为严重的潜在寿命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

  • 当前我国伤害预防控制的任务

    作者:王声湧

    我国每年至少有3亿人发生1次以上伤害,其中有1/4(8500万)到医疗单位急诊或门诊就诊,就诊的伤害患者中有1/5(1800万)需要住院。1995—2008年,中国每年伤害死亡人数约为70万(死亡率约为55/10万,病死率为0.82%),110万人遗留终生残疾(残疾率为84.62/10万)。伤害死亡人数占中国人口死亡总数的11%,但是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YPLL)却占总死亡的24%,占全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17%,明显高于慢性病中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每年伤害的医疗费用和因伤害误工的总负担为1343亿元[1-2]。2008年四川省“5· 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和失踪87574人,受伤374176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然而,伤害在我国仍是一个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公共卫生问题。

  • 清热、活血及清热活血方药干预COPD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锦培;董竞成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GOLD进行了修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定义被更新为一种可防治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目前COPD位居全球疾病发病率的第十二位和死因的第四位,据估计,到2020年,COPD将仅次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而成为全世界第五位致残和第三位致死的疾病.近十年的连续性监测数据分析表明:COPD造成潜在寿命损失呈现缓慢的、稳步上升的趋势[2].我国农村COPD患者研究发现COPD患者每年直接经济负担占患者家庭人均年收入的近1/3,造成的沉重的社会负担[3].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医学对该疾病本质、发病机制、治疗用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但对于COPD早期诊断缺乏有效的指标,其治疗方面亦缺乏特效药物,至今为止的研究均证实现有治疗药物并不能缓解肺功能的长期下降趋势.

  • 甘肃居民 1990-1992 年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作者:王晓辉;刘玉琴;杨莉芬;王晓莉;刘元强

    目的 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 1990-1992 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 1990-1992 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 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 626.96/10 万,男性 712.56/10 万,女性 536.12/10 万.标化率全人口为 684.03/10 万,男性为 776.70/10 万,女性为 585.40/10 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 65.50%.PYLL 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 YPLL 的 64.47%.结论 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 2003年青岛市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作者:翟耀明;汪韶洁;张云;张葵

    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医学问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在工业化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自杀是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在2000年,全世界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我国的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约有25万人,占全球自杀死亡人数的1/4[1].自杀行为是可以认识的,因此它是可以预防的.为了对自杀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对策,我们对青岛市2003年自杀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 厦门市居民10年肺癌死亡趋势和寿命损失分析

    作者:谭东;陈国伟;林艺兰

    目的 掌握厦门市居民2004-2013年肺癌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厦门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整理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厦门市居民肺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间厦门市居民肺癌死亡率逐年增加(P<0.05),总死亡率27.32/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90倍;65岁开始死亡率急剧增高,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3年死亡率比2004年增长35.32%.10年肺癌造成的寿命损失年(PYLL)共52 970人年,寿命损失率(PYLLR)为3.06‰,平均减寿年数(APLL)为11.20年;男性PYLL值为38 605人年,比女性多24 240人年,但APLL男性比女性约少1年,分别为10.95年和11.91年.结论 厦门市居民肺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主要危及中老年人群,男性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

    作者:李凡卡;陈春燕;王建平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对当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民生命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抽样团场,结合监测资料,对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去死因寿命、潜在寿命损失、死亡人员分布、与高血压的伴随关系以及死因在5年内的变动规律简要分析.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专率为169.4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1.50/10万),男性死亡率为202.75/10万,女性为133.74/10万;去死因寿命中,该类疾病对期望寿命的耗损率为9.05%,居各类死因第1位,对女性耗损较大;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率为50.21‰,低于损伤与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第3位;该类疾病是45岁以上人群的第1死因,是15~44岁人群的第3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对居民生命的危害接近中国城市平均水平,而高于中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其中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更为严重,高于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平均水平;高血压是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死亡人员中伴随高血压的比例较高;5年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各死因首位,无明显下降趋势,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患有上升趋势,传统的消化系统疾病等死因有下降趋势.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兵团死亡的主要的死因,对人的期望寿命影响较大,对于"老年型"的兵团人口,针对造成该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地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防治工作、控制高血压水平是当前卫生工作的迫切任务.

9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