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认识

    作者:李俊玉;毕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神经功能损害是短暂的,但TIA后卒中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研究报道,TIA后2天内卒中发生率为3.5%,30天内为8.0%,90天内为9.2%[1].也有研究显示TIA后2天、7天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1%和5.2%[2].作为一种预警,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TIA新定义的出现,引发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TIA后卒中发生的风险评估更是关乎后续的处理及治疗;TIA患者是否需要收治入院也是—直存在争议的话题.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立阳;陈新;陈晓虹

    卒中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为房颤)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房颤患者卒中的风险相关,此外,临床上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也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相关。筛选房颤患者并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方法评估其卒中的危险性,无论是对于抗凝治疗预防卒中事件,还是对于减少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院前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作者:朱芊各;吴波

    大血管闭塞(LVO)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血管事件,指南推荐尽早开展桥接或血管内治疗以拯救缺血组织,因此对于LVO院前识别及急诊转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院前预测LVO的评估工具众多,如洛杉矶运动量表、辛辛那提院前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量表及快速动脉闭塞量表等.我们主要针对院前卒中严重程度量表的LVO预测效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法评估颈动脉阻断后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作者:黄健男;张学辉;朱文敏;傅向军;彭树文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est,TCD)在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为1 4例拟手术患者经颞窗检测,观察在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 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 reb ral arte ry,MCA)的血流速度变化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通过颈动脉压迫训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TCD检测发现9例患者(64.3%,9/14)Willis环代偿能力不良,在接受颈动脉压迫训练2~6周后,TCD检测其开放状态和脑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患侧ACA、MCA血流速度基本达到阻断前水平,颈动脉压迫训练后患侧颈动脉阻断时TCD检测:ACA和MCA的平均值与训练前颈动脉阻断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CA:t=1 9.278,P<0.05;MCA:t=22.278,P<0.05),符合颈动脉切除术指征.1 4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手术死亡或发生脑血管并发症.结论TCD是一种无创伤,重复性好,安全可靠,易被接受的脑血流监测评估手段,对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尤为重要.

  • 牙周健康自我评估在牙周炎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作者:宋佳;包穆蓉;潘亚萍

    目的 通过分析牙周健康自我评估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流行的预测作用,探讨牙周健康自我评估用于我国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沈阳市5个城区的330名受试者,进行牙周健康自我评估及牙周炎危险因素评估的问卷调查,随后进行牙周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牙周健康自我评估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预测呈中度有效,AUC为0.837,敏感度为74.8%,特异度为71.3%.牙周健康自我评估联合牙周炎危险因素评估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预测呈高度有效,AUC为0.912,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5.4%.结论 牙周健康自我评估可用于我国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牙周健康自我评估联合牙周炎危险因素评估可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度.

  • 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危险性预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浩宇;闫振成;倪银星;陈静;赵志钢;金婕;罗志丹;李茜;田志强;祝之明

    目的应用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评估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危险性.方法应用Framingham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评估637例MS患者、25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其中121例MS患者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进行验证.结果 MS组的绝对危险显著高于T2DM组(Framingham模型为9.55% vs 1.47%,ICVD模型为8.62% vs 4.28%,P<0.01).MS组绝对危险≥5%的比例明显高于T2DM组(P<0.01).随着年龄增大,MS组和T2DM组绝对危险≥10%的比例均呈增加趋势.Framingham模型评估男性绝对危险≥5%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ICVD模型评估女性绝对危险≥5%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21例MS患者心肌核素检查显示Framingham模型评估的绝对危险越高心肌缺血程度越重.结论两模型对MS组心血管危险性的预测值均显著高于T2DM组,Framingham模型对MS患者的CHD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建议

    作者:李飒;王庆改;丁峰;李时蓓

    目的 针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存在的“未批先建”、环境防护距离不够、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防范的建议.方法 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对近年来环保部审批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项目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存在的环境风险.结果与结论 为了推进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应进一步严格执行并完善环评手续、优化项目选址、加强风险应急防范、建立国家级综合管理体系.

  • 生物技术发展与风险管控

    作者:朱联辉;田德桥;郑涛

    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如何评价这些潜在的风险并进行有效防范,保障其健康发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要举例介绍了生物技术发展产生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国外开展生物技术风险评价的现状,同时结合国内情况,提出要加强生物技术风险评价,以促进对生物技术负面效应的有效防范和管理.

  •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全师;王欣璐;李华;吴湖炳;王明芳;张雪林

    目的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并对术后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34例次)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资料.肝移植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0例(12例次),其中8例(8例次)PET检查的目的是肝移植术前评估,2例(4例次)行PET检查的目的是了解介入综合治疗或手术切除后肝癌病灶的灭活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肝移植术后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检查目的是了解肝移植术后肿瘤有无复发转移,术后行PET检查距离肝移植手术日之间的平均时间为8.68个月.结果 (1)肝移植术前评估的8例中有2例PET显示全身各部均未发现转移性病灶者,均按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有2例PET显示转移灶位于拟手术野区域内,也按期进行了移植手术(术中对局部的转移灶进行了外科清扫);有4例患者因已有不同程度的远处转移,放弃肝移植手术,而改用介入或其他内科治疗.(2)肝移植术后进行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其中2例术后行PE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1例术后发现霉菌性脑脓肿;其余8例(19例次)PET检查中发现移植的肝内出现复发病灶者4例,另外还发现肝左右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肺内转移及多部位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脾脏内转移、胸壁胸膜转移、胸椎椎间孔等处转移征象.结论 18F-FDG PET-CT的全身性扫描兼有对肿瘤显示高敏感性的优势,在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因此改变了诊断分期及相应的治疗计划,它在肝移植的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原发性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的风险预测

    作者:崔书钟;王远东;蔡葵花;刘海鹰;阮钟鸣;唐云强;胡伟民;王嘉康;李建昌;王斌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性化疗栓塞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将116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的肝功能分为良好组、轻度损害组、重度损害组,对3组病例之间术前的肝功能和储备功能进行单因素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分析(有序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性化疗栓塞后的肝功能损害进行预测.结果 3组之间术前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吲哚靛青绿负荷实验15 min 潴留率和Child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cits回归推导出3个预测术后分组的方程式,实际符合率为82.76%.结论 ICGR15和Child分级是评估行介入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的较好的指标,预测方程为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提供了1个安全评估依据.

  • 空勤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发病风险评估

    作者:梁谷米;王达理;周春蕾;施斌斌;缪冬梅;吴小玮;杨翔;杨茜雯

    目的 调查空勤人员心血管病现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070例空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查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评估发病风险,分析危险因素与飞行机种、职务、时间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 空勤人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不健康饮食习惯69.07%、吸烟56.17%、腹型肥胖36.36%、心血管病家族史35.14%、饮酒24.21%、缺乏运动22.34%、血脂异常21.59%、脂肪肝17.85%、高尿酸血症12.80%、高血压7.10%、肥胖6.82%、代谢综合征5.98%及糖尿病0.84%.13.18%的空勤人员存在3项或3项以上危险因素,8.50%评估为高危或很高危.个体危险因素数目及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后,与歼(强)击机组比较,轰炸机、运输机组腹型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组血脂异常风险显著增高(P<0.05);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血压升高、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不同职务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空勤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值得重视,综合干预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应依据年龄、飞行时间和机种的不同,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 无症状性脑梗死飞行人员头颈部动脉狭窄与停飞情况的研究

    作者:李文平;石进;陈雪涛;邹志康;陈大伟;宋琛;张英谦

    目的 观察36例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飞行人员头颈部动脉狭窄情况及飞行适应性.方法 回顾空军总医院近10年收治的SBI飞行人员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头颈部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比较两组的脑血管危险因素.观察在检出SBI后2年内的飞行情况.结果 共纳入36例SBI飞行人员,均为男性,其中头颈部动脉狭窄10例(动脉狭窄组),非头颈部动脉狭窄26例(非狭窄组).高血压病12例(33.33%);糖尿病2例(5.56%);血脂异常5例(13.89%);吸烟史16例(44.44%).两组飞行人员的年龄 、飞行时间及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SBI飞行人员中在观察期内无一例发展为症状性卒中.有6名在观察期内复查MRI时发现SBI病灶增多,但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停飞20例,其中动脉狭窄组停飞6人,非狭窄组停飞14人,停飞与否和头颈部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性(P=1.00).停飞的20名飞行人员中5名因SBI合并中重度血管狭窄(包括头颈部动脉和冠状动脉),7名伴随反复头晕 、头痛症状,2名在地面或飞行训练中出现晕厥,4名伴随焦虑抑郁状态,2名合并其他疾病;无一例因单独的SBI而停飞.结论 头颈部血管狭窄的飞行人员2年内的停飞比率未显著高于非狭窄组,SBI不是停飞的直接原因.但由于SBI存在影响飞行安全的潜在风险,应定期进行复查评估.

  • 民用航空人员卵圆孔未闭的航空医学鉴定

    作者:汤清;李琦;蒙伟;董世鹏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目前成人中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5%[1].当卵圆孔分流较小时,常规心脏听诊可能无异常.自中国民航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纳为体检项目以来,西南地区已发现4例航空人员患有此病.笔者回顾性分析4例PFO人员的体检资料、鉴定结果,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PFO对飞行安全的潜在影响,以及目前我国民航业关于此类疾病的医学鉴定标准.

  • 飞行人员无症状脑梗死的诊断和飞行风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飞行人员无症状脑梗死的诊断和飞行风险评估中国专家共

    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 ~20%,年发病率为2%~4%,是症状性脑卒中的5~10倍[1-5].近年来,随着飞行任务难度逐渐加大,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持续飞行时间不断增加,飞行人员中症状性脑缺血病变发生率逐年增加[6-8],在无任何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部分飞行人员中头颅MRI检查显示同样存在缺血性病灶[9-10].韩国一项调查报道高空飞行员SBI检出率高达54%[9],美国则发现高空飞行员SBI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已由2006年以前的每次飞行发生0.076%增加至0.23%[10].虽然我国尚无飞行人员SBI的流行病学资料,但估计检出率不会低于普通人群,目前空军总医院已发现了超过60例的SBI飞行员.

  • 专题演讲-W2药物与食物危险性评估的新方法

    作者:

    Dietary supplements need to show statistically sound evidence for the claimed health effect, and this often requires high dose of the material which in turn raises the safety concern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or not, since it frequently exceeds the traditional use.

  • 多器官衰竭评分系统及其修正法在心脏手术后的使用价值

    作者:毛斌;陈英;颜晓蕾;张健群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适用于心脏外科的、行之有效的心脏手术评分系统.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期间,每日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年满18岁的心脏手术后患者(共1 935例)进行多器官衰竭评分(mu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MODS)和MODS修正法评分,每个患者至少连续评分3日,或直到死亡,或痊愈离开监护室,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按照MODS和MODS修正法两种不同的评分方法,分别计算手术当日分值、大分值、3 日内大分值、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包括手术当日分值的ROC值:MODS 0.742,MODS修正法0.810;大分值的ROC值:MODS 0.896,MODS修正法0.901;3 日内大分值ROC值:MODS 0.886,MODS修正法0.896;第3 日与第1日分值差的ROC值:MODS 0.777,MODS修正法0.808.结论:MODS及其修正法都可以用于心脏手术后的风险评估,MODS修止法对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优于MODS.

  • 稳定性冠心病诊治策略的选择:欧美指南给我们的提示

    作者:张永珍;高炜

    稳定性冠心病(或稳定性缺血性冠心病)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类型,也是治疗上颇有争议的一种类型.2007年和2010年我国曾先后发表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及“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对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基本原则.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等6个学会(协会)联合发布了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表稳定性冠心病治疗指南(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3];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等又联合发布了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管理指南更新[4].这些指南进一步强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目标为:控制或延缓冠心病进展,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以延长寿命;控制和缓解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和发作频率以改善生活质量.

  • 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间接估计方法的应用及其结果的外推研究

    作者:方鹏骞;徐娟;张佳慧;李翠;杨芳;孔鹏;孙杨

    自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也称艾滋病)流行以来,人们通过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等,获得了较丰富的资料,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研究各类高危人群的AIDS病毒(HIV)感染率、行为危险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很少涉及高危人群规模的估计.

  • 军事飞行人员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

    作者:刘晶;李海立;彭文华;白博;田迎军;徐先荣

    目的 预测我军飞行人员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 10年的发病风险.方法 运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466名军事飞行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其10年ICVD发病危险.结果 军事飞行人员中超重肥胖310例(66.5%)、高胆固醇血症117例(25.1%)、糖尿病9例(1.9%)、吸烟226例(48.5%)、高血压26例(5.6%);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为1.22%±0.96%,低危者5例(1.1%),461例(98.9%)为极低危;与中国人群参考标准相比,军事飞行人员中10年ICVD发病风险高于同年龄段平均危险水平者150例(32.2%),发病风险高于同年龄段低危险水平者408例(87.6%),不同年龄组10年ICVD发病相对危险增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军事飞行人员ICVD发病风险明显高于中国人群参考标准,超重肥胖、吸烟和胆固醇水平升高是主要原因,军事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监督.

  • 长江路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现状分析

    作者:陆浩锋;王力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现状,为中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辖区内累计登记录入系统的702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基础信息、疾病信息及随访情况,按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2例患者在性别(x2=0.02,P跃0.05)和民族(x2=0.23,P跃0.05)上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在年龄(x2=104.88,P<0.005)和文化程度(x2=341.08, P<0.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患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60.9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间断和不服药的分别占8.63%和28.57%。危险性级别为0级98.36%,1级以上占1.64%。结论: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文化程度都较低,对社会和家庭的潜在危险性比较大;并且患者在治疗上存在不按要求服药的问题。应借鉴和创新“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防治效果,以期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587 条记录 12/30 页 « 12...9101112131415...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