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磁场对小鼠创伤修复和瘢痕粘连的影响

    作者:王明华;孔祥鸣;张小云;王永华;俞金娣

    目的观察强磁场对小鼠创伤愈合和瘢痕粘连的影响.方法75只NIH小鼠分成5组,制作背部创伤模型,0.6 T旋转或恒定磁场每天治疗0.5或1 h.对5、10、15 d创伤愈合和瘢痕粘连情况进行解剖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缝合创口第5天、裸露创口第10天的修复对照组不及磁治疗组.对照组的瘢痕粘连度比磁治疗组严重.第15天创口的病理愈合质量强磁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旋磁优于静磁,旋磁1 h又优于0.5 h.结论强磁场能提高小鼠的创伤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抑制小鼠瘢痕粘连.

  • 恒定磁场联合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研究

    作者:陶凯雄;陈道达;方德炎;田源;吴在德

    目的 观察恒定磁场诱导下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体外对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Walker-256细胞分为阿霉素磁性微球联合磁场组,阿霉素磁性微球组及阿霉素组三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改良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剂量,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抑制率.结果 阿霉素磁性微球组与游离阿霉素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剂量相似(P>0.05),联合磁场组抑制率明显提高,半数抑制剂量约降低一半(P<0.01),两种检测方法的药敏试验相符率达84.19%,细胞形态出现显著变化.结论 阿霉素磁性蛋自微球与游离阿霉素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联合恒定磁场可增强其抑瘤效应.

    关键词: 阿霉素 电磁场 细胞
  • 电磁场及其生物学效应

    作者:张长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暴露于各种设备产生的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s,EMF)中,人为产生的EMF已逐渐成为威胁人体以及其他生物体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污染因子.因而,EMF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电磁治疗引起烧伤2例报告

    作者:马惠莉;周君

    例1女,37岁,因肩关节疼痛7 d,外科确诊为肩周炎,转入我科治疗.检查肩关节前屈、后伸、上举均明显受限,局部有明显的压痛,采用石家庄生产的电磁机,用中强度治疗,磁场强度100~400 mT,直径为20 cm两个圆形磁头直接放在肩关节前后.每日1次,每次20 min,第3次治疗至10min左右,患者自觉有热感但能耐受,仍坚持治疗,治疗结束发现,肩关节前面有5 cm左右的红肿区,并有直径3.5 cm的水泡,经紫外线治疗4次水泡消失.

    关键词: 电磁场 烧伤
  • 探讨电磁场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宋明宇;李峰;杨勇;虞冀哲;易智谦;刘阳;吴华

    目的 探究正弦波电磁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方向分化、促进其增殖的时间依赖性.方法 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取用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按照1×105个/孔接种于3.5 cm细胞培养皿中.将细胞培养皿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设有1 d组、4 d组、7 d组、10 d组、14 d组共五个亚组.将实验组置于15 Hz 1 mT正弦波电磁场中每天暴磁1 h,对照组在同条件无磁场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暴磁结束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比较各组中成骨指标: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唾液酸蛋白(BSP)、骨桥蛋白(OPN)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另有一批细胞按照1×103个/孔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块细胞培养板设7个副孔,共接种10块细胞培养板.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设有1 d组、4 d组、7 d组、10 d组、14 d组共五个亚组.将实验组置于15 Hz 1mT正弦波电磁场中每天暴磁1 h,对照组在同条件无磁场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用CCK8法检测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电磁场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阶段(1 d、4 d)可以诱导其向成骨方向分化,而在其作用的晚期阶段则抑制其进一步成骨方向分化;相应的电磁场作用初期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电磁场作用后期可促进其增殖,尤其在7 d、10 d时效应明显.结论 电磁场可以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方向分化,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效应.

  • 正弦电磁场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阳;杨勇;虞冀哲;宫晨;徐飞;宋明宇;吴华

    目的 探讨正弦电磁场对高糖环境下大鼠BMSCs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第三代细胞分为暴磁组、高糖组、高糖暴磁组及对照组.高糖组采用高糖培养基(葡萄糖浓度为15 mmol/L),电磁场组每天给予1 mT、50 Hz正弦电磁场刺激2h.刺激21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在成骨和成脂分化上的差异,刺激7d后Real-time PCR检测成骨/成脂相关基因Runx2、ALP、Id4、PPARγ、aP2的表达变化.结果 暴磁组钙结节形成能力较对照组增强、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增高,高糖组形成脂滴能力增强、成脂相关基因表达增高,高糖暴磁组成骨和成脂基因表达均有增高,但前者更为明显.结论 正弦电磁场对高糖环境下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促进成骨、间接抑制成脂分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关键分子Id4有关.

  • 低频电磁场干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怀玺;陈靖元;汤翔宇;吴华;刘朝旭

    目的 研究低频电磁场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及修复兔股骨中段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接种至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连续7 d给予低频电磁场暴磁处理,每天4 h.通过CCK-8法检测暴磁处理后BMSCs/β-TCP复合体内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Runt相关基因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的表达,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制作兔股骨中段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植入经过暴磁处理的BMSCs/β-TCP复合体,术后4、12周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低频电磁场可以促进组织工程化骨中BMSCs的增殖,暴磁处理后成骨基因BMP2、RUNX2和OPN的表达量明显增加,ALP活性显著增高.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暴磁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暴磁组新骨生成的速度和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频电磁场可提高组织工程化骨的成骨能力,暴磁干预后的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好的骨修复效果.

  • 低频电磁场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虞冀哲;杨勇;刘朝旭;宋明宇;刘阳;吴华

    目的 探讨在体外条件下低频电磁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传代至第5代后,采用微团培养法在含成纤维生长因子-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中生长,并给予正弦波电磁场(1.0 mT,50 Hz)干预.3周后进行阿利新蓝染色以检测软骨基质生成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软骨特异性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并使用二甲基-亚甲蓝(DMMB)染料结合法评估细胞微团中糖胺多糖水平.结果 在电磁场和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微团向软骨分化,细胞微团中Ⅱ型、X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与非暴磁组比较,暴磁组细胞糖胺多糖(GAG)/DNA比例较高(3.108±0.341).结论 电磁场促进大鼠BMSCs成软骨分化可能与细胞表达Ⅱ、X型胶原及糖胺多糖增多有关.电磁场在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可诱导及维持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但单因素电磁场刺激不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 闭合性颅脑损伤早期经颅电、磁和电磁场治疗

    作者:孙星炯;谭维溢

    简略温习了颅脑损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及其影像学和免疫学变化.介绍了根据外伤的严重度、主要临床征候群、并发症和后遗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电流、磁场和电磁场经颅治疗的方法及作用,指出了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 骨瓜提取物联合电磁场对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熊南山;颜坚;张有庆;刘启;胡岳军

    目的:观察骨瓜提取物联合骨愈合刺激仪对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四肢骨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骨瓜提取物联合骨愈合刺激仪治疗,对照组除行手术治疗处不予以上述治疗.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疗效评定,优良率达到82.4%(28/34).结论:骨瓜提取物联合骨愈合刺激仪的治疗方法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修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未见不良反应.

  • 电解冶炼磁场对离体血细胞染色体实验影响观察

    作者:张茂华;杨保初

    为探讨低电压高电流生产的电磁污染对生物体影响,用CT3-A 型交直流特斯拉计调查测定电解冶炼磁场强度,在7.0 ~ 7.8 mT和模拟磁场强度2.4mT、1.2mT磁场环境作离体血细胞染色体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作业场所磁场均值为6.95~ 1.91mT范围,磁场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少,其线性方程为(t+1)=35.65-28.70e-0.2171t(t=1,2,…,n为距离量变),实验组细胞总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 ),分析提示体外细胞培养可能受电磁场洛仑兹力作用影响.

  • 场环境与人体健康

    作者:马万英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是个充满重力、电子、离子及电磁场波的世界.由于我们时时处在无处不在的场环境之中,因此我们的每个器官都打上了当地磁场生态的烙印,当磁场变化后,人就会出现生理反常,产生反应,引起疾病.

  • 高铁动车车厢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黎有田;蒋林

    目的 了解高铁动车车厢环境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做好高铁动车卫生管理工作及建立高铁动车车厢环境卫生规范提供依据. 方法 搜集江苏铁路地区2010-2014年夏季期间高铁动车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卫生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高铁动车一等座车厢与二等座车厢环境状况测定结果均值比较,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二氧化碳合格率比较两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铁动车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车内环境状况测定结果均值比较,温度、相对湿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照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合格率比较两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铁动车车厢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高铁动车的运行环境优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建议在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中,修订噪声项目,增加高频电磁场和工频电磁场项目,并且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

  • 输变电工程周边居民电磁辐射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余志林;张挺;杨乐华;刘蔼成

    目的 探讨大型输变电工程周边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状况. 方法 对18项输变电工程周围50m范围内民房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参照HJ/T24-1998和GB/T7349-2002. 结果 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值也随着升高,110、220、500 KV输变电工程周边民房处工频电场强度大值分别为555、858、3 572 V/m,工频磁场接触强度大值分别为0.344、1.108、6.218μT,均低于相关标准限值,无线电干扰值均小于40 dB. 结论 周边居民电磁辐射实际接触强度很小,人们应消除对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恐惧”心理.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诊精神障碍106例临床观察

    作者:舒人九;洪晖;周侠;夏宏再;夏小兰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诊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106例接受rTMS治疗的首诊精神障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随时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58.49%,显效率33.96%.抑郁发作有效率64.29%,显效率40.48%;焦虑障碍有效率58.33%,显效率25.00%;躁狂发作有效率50.00%,显效率37.50%;精神分裂症有效率55.56%,显效率30.56%.rTMS不良反应很少且短暂、轻微.[结论]rTMS治疗对各类精神障碍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护理

    作者:郭春芳;王如兴;任红艳;杨晓敏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指导行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磁导航指导下行房颤导管消融患者做好术前安全评估、术中医护密切配合监护和抗凝治疗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未发生栓塞、心包压塞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磁导航引导行房颤导管消融是有效、安全的,并可极大限度地减少医患X线暴露时间,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旋转脉动磁场对兔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

    作者:康祖铭;黄生高;凌天牖;沙永红;李春梅;石君

    目的 探讨旋转脉动磁场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体重为1.0~1.5 kg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按每组5只随机分为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施力80g,左侧只加力为对照侧,右侧加力加旋转脉动磁场为实验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PDGF-A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侧牙周组织中PDGF-A表达高于对照侧;实验侧张力区、压力区牙周组织中PDGF-A表达在5、7、14 d时较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0.14 vs 2.03±0.18,7.63±0.27 vs 2.84±0.12,3.52±0.16 vs 1.65±0.03;8.10±0.13 vs 4.30±0.21,13.27±0.31 vs 6.47±0.15,5.66±0.22 vs 3.15±0.27,P<0.05);在7 d时牙周组织PDGF-A表达达到高峰.结论 旋转脉动磁场照射促进了牙周组织中PDGF-A的表达,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

  • MRI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附40例报告)

    作者:王焕辉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先进行冠状面T1WI、T2WI和矢状面T1WI平扫,然后进行GD-DTPA冠状T1WI动态增强扫描,后进行冠状面T1WI常规延迟扫描,对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中,平扫显示病变10例,动态增强显示病变39例,常规延迟增强显示病变32例.三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增强可明显提高MRI显示垂体微腺瘤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500 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对工作人员IgA、IgG、IgM水平影响

    作者:李丽;温薇;曾广诚;王烁;黎丽春;周永言;闫雪华;张丹英;李华亮;邹剑明

    目的 探讨500 kV交流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对工作人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500 kV变电站工作的310名工作人员作为接触组,296名供电局行政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用PMM8053A型电磁辐射分析仪测量工作场所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以透射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IgA、IgG和IgM水平.结果 接触组IgA(2.38±0.82) g/L、IgG(12.45±2.87) g/L、IgM(1.10±0.50) g/L,对照组IgA(2.28±0.78) g/L、IgG(12.28±2.63)g/L、IgM(1.14±0.57)g/L,2组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接触工龄人群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0 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对工作人员IgA、IgG、IgM水平未发现影响.

  • 500 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接触对作业人员褪黑素水平影响

    作者:张丹英;闫雪华;陈建雄;李小亮;温薇;邹剑明

    目的 探讨500 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接触对作业人员褪黑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500 kV变电站巡检人员81人作为接触组,相应供电局行政管理人员7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 电磁场接触组血清褪黑素水平为(613.4±162.8) ng/L,对照组为(583.4±145.2) ng/L,褪黑素水平在接触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500 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接触对作业人员血清褪黑素水平有明显影响.

381 条记录 16/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