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工频磁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影响

    作者:杜晓刚;徐珊珊;陈苘;鲁德强;许正平;曾群力

    目的:采用γH2AX免疫荧光法观察工频磁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影响.方法: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暴露于0.4 mT、50 Hz工频磁场2 h、6 h、12 h、24 h、48 h,以0.1 μmol/L的DNA损伤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作用1 h作为阳性对照,结束处理后进行γH2AX免疫荧光检测.计算细胞平均焦点数.将细胞平均焦点数及焦点阳性细胞率作为评价细胞DNA双链断裂程度的指标.结果:工频磁场暴露24 h的平均焦点数、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3±0.43)、(27.88±2.59)%,与假辐照组(1.77±0.37)、(19.38±2.7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工频磁场暴露48 h的平均焦点数、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14±0.35)、(31.00±3.44)%,与假辐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工频磁场暴露2 h分别为(2.11±0.61)、(22.44±5.09)%,6 h分别为(2.18±0.47)、(22.59±3.08)%和12 h分别为(2.35±0.43)、(23.35±2.93)%,与假辐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实验表明,0.4 mT工频磁场长时间辐照可以使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双链断裂增加.

  • 脂筏在工频磁场诱导受体聚簇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作者:王勇;陈苘;鲁德强;许正平;姜槐;孙文均

    目的:研究50 Hz工频磁场诱导细胞膜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聚簇与脂筏(lipid rafts)结构以及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之间的关系,探索工频磁场诱导细胞膜受体聚簇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将人羊膜上皮细胞(FL)暴露于50 Hz、0.4 mT工频磁场15 min,设立假辐照组和EGF阳性对照组,同时各组增加制霉菌素(nystatin)预处理组,细胞经处理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用相应抗体标记EGFR和ASM,用FITC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基标记脂筏结构.制片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和50 Hz磁场处理组均能观察到EGFR的聚簇现象;制霉菌素预处理1 h后,细胞膜上脂筏结构被破坏,阳性对照组和磁场处理组中受体聚簇现象基本消失.在ASM转位分析中,阳性对照组和磁场处理组Cy3标记的ASM和FITC标记的脂筏结构产生共定位现象,并且在胞膜表面形成特定的富集区域,而在假辐照组中基本处于散在状态.结论:工频磁场诱导FL细胞膜表面EGFR发生聚簇与脂筏结构密切相关,ASM有可能参与了工频磁场诱导的受体聚簇及/或信号转导过程.

  • 噪声磁场干预工频磁场对人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潘永苗;孙惠兰;胡根林;许正平;姜槐;孙文均

    目的:研究噪声磁场与50 Hz正弦工频磁场对原代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噪声磁场对工频磁场生物效应的可能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以0.4 mT强度的工频磁场、噪声磁场以及工频磁场与噪声磁场叠加的复合磁场分别辐照处理6、12、24、48和72 h,同时设立相应的平行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每组细胞培养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的含量.结果:0.4 mT工频磁场单独暴露72 h,可抑制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0.4 mT噪声磁场单独暴露不影响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相同强度的噪声磁场与工频磁场叠加后,则可以抵消工频磁场对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结论:0.4 mT工频磁场长时间暴露能抑制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相同强度的噪声磁场可干预工频磁场对人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

  • 电磁噪声阻断1800 MHz手机辐射所致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内活性氧增加及DNA损伤

    作者:吴炜;姚克;王凯军;鲁德强;何继亮;徐立红;孙文均

    目的:探讨1800 MHz手机辐射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活性氧(ROS)和DNA损伤的影响,以及叠加电磁噪声后对该效应的阻断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受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为4 W/kg的1800 MHz手机频段间断辐射24 h或与2 μT电磁噪声联合作用24 h后,利用荧光探针检测ROS水平及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水平.结果:4 W/kg手机辐射可明显诱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ROS及DNA损伤(P<0.001);与2 μT电磁噪声联合暴露后可明显阻断该效应,与手机单独辐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与假辐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磁噪声可阻断1800 MHz手机辐射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内ROS及DNA损伤.

  • 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激发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光莹;刁宏燕

    脉冲电场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秒脉冲电场和纳秒脉冲电场肿瘤消融的特点,主要阐述了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脉冲电场不仅能够导致肿瘤局部彻底消融,还能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进而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些独特优势对于肿瘤治疗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脉冲电场消融所激发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及肿瘤疫苗的研发是未来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 移动电话射频辐射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

    作者:陈志健;何继亮

    随着移动电话的大量使用,射频辐射产生的健康效应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目前对低强度射频场的致突变、致癌及致畸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结果不一致.然而其所产生的健康效应及其机制仍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 极低频电磁场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杨敏丽;叶招明

    目的:探索极低频电磁场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50 Hz、1 mT 的极低频电磁场作用于人骨肉瘤细胞MG-63,通过MTT法检测MG-63细胞的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G-63细胞的凋亡率及活性氧水平,并检测 MG-63细胞给予活性氧抑制剂 N-乙酰半胱氨酸( NAC )及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极低频电磁场处理及NAC干预后MG-63细胞p38 MAPK蛋白水平。结果:极低频电磁场能够显著抑制MG-63细胞的存活率,诱导MG-63细胞凋亡及活性氧生成;给予2.5 mmol/L NAC或SB203580干预后MG-63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极低频电磁场处理MG-63细胞后胞内p38 MAPK表达增多,而NAC干预后磷酸化p38 MAPK减少。结论:极低频电磁场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活性氧生成增加、p38 MAPK激活有关。

  • 生物电磁学研究的难点及可能突破

    作者:曾群力;许正平

    文中分析了目前在生物电磁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难点和困难,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可能的突破方向,供我国生物电磁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参考.

  • 1.8 mT不同频率正弦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周延峰;高玉海;甄平;陈克明

    目的::研究1.8 mT不同频率的正弦交变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Hz组、25 Hz组和40 Hz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均每日给予1.8 mT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场干预,干预时间均为90 min。干预后第4、8周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骨密度,并在第8周骨密度检测之后处死实验大鼠,分离骨组织,检测股骨与腰椎骨的骨密度,测量股骨长度、直径、内外两髁外侧间距,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股骨和腰椎骨的生物力学指标,显微CT分析胫骨松质骨的骨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Hz组、40 Hz组大鼠的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股骨大载荷、屈服强度以及腰椎骨大载荷、弹性模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股骨的长度、直径、两髁间的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CT分析结果显示,10 Hz组、40 Hz组大鼠胫骨松质骨的骨小梁数量、分离度、骨体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均增加(均P<0.01)。25 Hz组全身骨密度及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40 Hz的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可提高青年大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特性。

  • 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基因调节和非基因调节探究

    作者:方清清;李志忠;周建;石文贵;闫娟丽;陈克明

    目的::探究50 Hz 0.6 mT脉冲电磁场( PEMF)促进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ROB )分化成熟是否存在基因调节和非基因调节。方法:体外培养ROB,传代融合后经50 Hz 0.6 mT PEMF处理1.5 h,于0、3、6、9、12 h检测碱性磷酸酶( ALP)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以及骨形成相关因子Runx2、OS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50 Hz 0.6 mT PEMF处理后3 h,ROB中ALP的活性高于对照组( P<0.01),而其基因表达在处理后6 h才高于对照组。 Runx2的基因表达在处理后立即升高,持续至处理后6h回归对照组水平,之后再次升高,其蛋白表达与之相对应但略有滞后。 OSX的基因表达亦在处理后立即升高,持续至处理后6 h回归对照组水平,至12 h时显著降低,其蛋白表达与之相对应但略有滞后。结论:50 Hz 0.6 mT PEMF促进体外培养ROB分化成熟存在对Runx2和OSX的基因调节以及对ALP活性的非基因调节。

  • 低频率低强度电磁场对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和矿化的影响

    作者:朱保应;周建;高玉海;石文贵;魏振龙;李文苑;王媛媛;陈克明

    目的:比较研究50 Hz 1.8 mT正弦电磁场(SEMF)和50 Hz 0.6 mT脉冲电磁场(PEMF)对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和矿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EMF 组和 PEMF 组.SEMF 组和PEMF组每天接受电磁场处理一次,每次90 min.电磁场处理2 d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Osterix(OSX)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电磁场处理第6天和第9天时,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电磁场处理第10天时采用偶氮偶合染色检测ALP活性;电磁场处理第12天时,以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并作定量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EMF组和PEMF组的Collagen-1、BMP-2、OSX、Runx-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或P<0.05),且Collagen-1、BMP-2在PEMF组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SEMF组(均P<0.05).电磁场处理第6天时,PEMF组ALP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EMF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天时, PEMF组和SEMF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而PEMF组和SEM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MF组和SEMF组偶氮偶合染色面积均大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且PEMF组染色面积大于SEMF组(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PEMF组和SEMF组钙化结节染色面积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且PEMF组钙化结节染色面积大于SEMF组(P<0.01).结论:50 Hz 1.8 mT SEMF和50 Hz 0.6 mT PEMF均能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和矿化,其中PEMF效果更为明显.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电磁场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劼;都芳涛;尚博;张闻生;井玉生;李庆富;张骞;丁艳玲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与电磁场(EMFs)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PLDD治疗,术后EMFs治疗;对照组行PLDD治疗,术后口服扶他林,连续2周.采用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做疗效评定.结果 术后1周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优良率一直稳定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反应性椎间盘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结论 本方法将微创技术与无创技术相结合治疗LDH能有效控制PLDD术后炎症反应,增强疗效,减少并发症,是治疗LDH的佳方法之一.

  • 电热磁场与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秀娟;张文

    目的 探讨电热磁场与电脑中频对颈椎病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19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用电热磁场、电脑中频、电热磁场合并电脑中频综合治疗,对其疗效及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优于电热磁场组(P<0.05),优于电脑中频组(P<0.01).综合组平均治疗次数亦少于单一治疗组(P<0.01).结论 电热磁场治疗仪因其特殊的磁场效应,对颈椎病有良好疗效,和电脑中频配合使用,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不良事件24例分析

    作者:杨建林;黄萍

    目的通过对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不良事件特点及查找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医疗器械提供有效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2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其安全性。结果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不良事件临床表现主要为能量过量引起的皮肤过敏、烫伤、灼伤、刺痛,占50.0%;能量缺乏引起的治疗无感觉、零部件损坏等占25.0%;其他表现占25.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的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

  • 远离高压电源

    作者:丁金木

    高压输电线路和配电装置等形成的电磁场会大大增加白血球数量,并明显增加脑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发生概率,对儿童尤其有害.

  • 电脑"烟雾"危害健康

    作者:薛志成

    人们只知道吸烟产生的烟雾的危害性,殊不知电脑也会发出有害"烟雾",即电磁场射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对近万名长期操作电脑的职业女性进行的调查表明,长时间在电脑房内工作的职业女性很容易患乳腺癌,她们得此病的概率要比其他女性高约43%.这就是"电脑烟雾"的危害.

  • 微波生物效应与人体健康

    作者:梅滨

    自从18世纪以来,科学家就对电磁场(EMFs)和各种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其中微波是电磁波谱重要的组成部分.微波本质是一种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电磁波,相应的波长区域为1m至1mm.它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四大基本特性.微波不仅能够穿透到生物组织内部,使偶极分子和蛋白质的极性侧链以极高的频率振荡,增加分子的运动,并可导致热量的产生,而且能够对氢键、疏水键和范德瓦尔斯键产生作用,使其重新分配,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构象与活性.微波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由于极其缺少有关微波和生物体系相互作用机理的信息,确定和评价微波的生物效应又很复杂,因此,在物理和工程学界一直对微波的生物效应存有争议.

  • 热疗与腹腔灌注化疗联合治疗胃肠道晚期肿瘤的护理

    作者:谢丽心;刘友晓;陈榕华

    SR-1000肿瘤射频热疗机是通过电磁场的作用,在人体组织内部直接产生热量,其加热速度快、均匀.当正常组织加热至43℃时,肿瘤内部的温度可达到48~53℃,肿瘤内温度常超出周围组织5~10℃,这种温差可使肿瘤细胞处于杀伤温度[1].

  • 关于磁感应热疗技术治疗软组织肿瘤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报告

    作者:王捷忠;潘建基;张春;张伟;陈建铃;林发生;陆军;胡彩容

    目的 评估热籽磁感应热疗技术治疗软组织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受试者的8处病灶在CT模拟机下行增强扫描,图像输入磁感应治疗计划系统(MTPS 2.0)计算热籽和热场的分布.按照实时计划进行热籽插植.在50 Hz交变磁场下进行磁感应热疗,并通过热电偶对肿瘤中心及周边区域进行测温,以(50±2)℃的温度持续20~30 min对肿瘤靶区进行治疗.治疗每2~4 d 1次,共治疗6次.结果 总体有效率(CR+PR)75%(6/8).均未出现严重全身毒副反应.结论 热籽磁感应加温治疗是一种可耐受、较为安全可行的软组织肿瘤治疗方法.治疗病例的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和进一步随访进行评估.

  • 前列腺射频治疗的护理

    作者:彭霞

    前列腺射频治疗仪用射频微型电极随尿管插入尿道前列腺部产生电磁场,使腺体局部温度升高,抑制腺体组织和间质细胞增殖,并杀死组织细胞,拓宽前列腺部尿道,使膀胱出口处尿道阻力降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自2000年12月应用IPRT-H前列腺射频治疗仪(北京中利电器公司生产)辅助治疗10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总有效率达70%~83%,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381 条记录 13/20 页 « 12...10111213141516...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