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

    作者:周学东;施文元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结构,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牙菌斑生物膜的性质、形成、毒力,以及微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和定植.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的信号传导对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毒力具有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 光动力学疗法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凯;权毅;潘显明

    本文通过综述光动力作用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光动力作用抗肿瘤治疗的可能作用机理,对光动力作用的多种可能作用机制深入进行探讨.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免疫调节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静;张天托

    近年来研究发现,氟喹诺酮抗生素一方面在抗感染治疗中能够直接针对病原菌起到选择性抗感染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影响细胞毒性因子或下调致炎细胞因子和吞噬细胞的氧化产物在感染性疾病和其他炎性条件下起到炎症调节反应的作用.本文着重从氟喹诺酮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对机体细胞因子及其信号传导方面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对氟喹诺酮抗生素免疫调节分子机制研究的概况.

  • 原核生物中的信号传导与次生代谢

    作者:高瑾;姜卫红;焦瑞身

    在原核生物中有2类蛋白激酶调节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它们是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它们对原核生物的次级代谢途径具有全局性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抗生素产生的调节.天蓝色链霉菌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fsK,afsR基因中断实验结果表明,afsK,afsR的中断使放线菌素的产量下降;同时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afsQ1/afsQ2对放线菌素的产生也具有调控作用.而天蓝色链霉菌中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absA1/absA2,及absB则不仅调节放线菌素的产生,而且还调节其它3种抗生素--十一碳灵菌红素,亚甲霉素和钙依赖型抗生素的产生.在假单胞菌中,GacS/GacA通过一系列复杂调节信号的级联作用机制来实现其对一系列抗生素产生的调节.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刘利;高兴玉;李锋;饶邦复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一方面与病毒直接引起的心肌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心肌细胞损害密切相关。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连接心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重要桥梁之一,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及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ICAM-1的研究,有可能找到另一治疗VMC的途径,即抗粘附治疗,现就这些方面内容作一概述。1 ICAM-1的概述 粘附分子又称为粘附受体,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以及某些血浆蛋白间的识别与结合,并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的一类膜蛋白。大致分为五大家族:钙依赖粘附素(cadherin)家族、整合素(integrin)家族、选择素(selectin)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D44家族。ICAM-1是早发现的粘附分子之一,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人类染色体定位于1q,为单链跨膜蛋白分子,分子量在90KD,核心多肽为55KD,结构中有5个类似免疫球蛋白区,一个膜转移蛋白和一个细胞质部位,其氨基酸的D1、D2结构与LFA-1或鼻病毒结合,羧基端的D3结构可与Mac-1结合[1,2],与神经粘附分子(MCAM)有同源性。ICAM-1广泛分布于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等的血管内皮细胞、胸腺树突状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2,3]。它通过与配合结合发挥作用,已发现ICAM-1的配体有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巨噬细胞分子-1(Macrophage activation complesx1,Mac-1)、CD43,其中多与LFA-1结合,主要参与介导T细胞、内皮细胞之间,T抗原呈递细胞、靶细胞之间,T细胞之间,T、B细胞之间的粘附及信号传导,从而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2~5]。在IL-1、TNF-α、IFN、LPS、PMA、炎性介质、补体成分等刺激下,可能通过激活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蛋白-1(AP-1),信号传导活化转录因子(STAT)等,使ICAM-1的表达上调[3,6]。研究表明,这种上调也与ICAM-1mRNA降解速度密切相关。ICAM-1除参与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展,调节免疫应答反应,促进细胞间粘附作用,同时传导多种细胞信号,引起细胞间骨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促进细胞活化,引起细胞因子产生等。如果ICAM-1表达失控,往往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氧化还原状态与细胞信号传导

    作者:刘漪沦;孙静;刘月明

    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决定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方向,并通过一定的机制进行制衡.细胞膜以及细胞内分子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导致发生结构或构象的改变,在细胞的信号转导、基因转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对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酪氨酸蛋白激酶与磷酸酶、丝苏氨酸激酶与磷酸酶、磷脂酶及其代谢产物、钙离子等重要信号分子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介导细胞信号的传导.细胞内这种氧化还原-信号传导体系受到复杂而灵敏的调控.目前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状态对细胞调控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MMP-9在THP-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调节

    作者:冷启新;李瑞祥;刘执玉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主要降解基底膜中的Ⅳ和Ⅴ型胶原,在细胞穿经基底膜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为探讨前单核细胞THP-1分化过程中MMP-9的表达及其信号传导途径,作者采用细胞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凋亡检测的方法,检测了佛波脂(PMA)诱导THP-1分化过程中,PKC、PI3K、NF-κB抑制剂Calphostin C、LY294002、PDTC和地塞米松对细胞粘附、MMP-9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HP-1分化过程中有MMP-9的表达,各种抑制剂及地塞米松可抑制细胞粘附及MMP-9的表达,Annexin V凋亡检测发现PDTC是以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而发挥作用的.因此,MMP-9可作为前单核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的标志,PKC、PI3K、NF-κB都参与了MMP-9上调的信号传导.抑制MMP-9的表达将有助于炎性细胞浸润性疾病的治疗.

  • 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局部粘附激活酶的表达

    作者:陈尧;张晓;李瑞祥;刘执玉;靳升荣

    为研究淋巴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探讨癌浸润转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胞内信号传导激活途径,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对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直肠组织和癌周淋巴结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癌细胞发生淋巴管转移时,淋巴管内皮细胞pp125FAK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内皮细胞胞质内.说明癌细胞的淋巴管转移与淋巴管内皮细胞pp125FAK的表达有关.

  • 灵芪蠲肝液对大鼠TLR4信号途径的影响

    作者:邓存良;陈炘;盛云建;陈文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并观察灵芪蠲肝液对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设置模型组、灵芪蠲肝组(治疗组)和空白组.用40% 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以灵芪蠲肝液灌胃作治疗性研究,于第8周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肝功能ALT 、AST、白蛋白(ALB)水平;检测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离枯否细胞(K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KCs TLR4 mRNA表达;肝组织HE染色,按Knodell HAI评分标准对肝脏炎症评分,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除ALB高于模型组和治疗组外,其余指标均低.模型组血清ALT、AST、内毒素、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P<0.001),AL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KCs TLR4 mRNA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P<0.001),肝组织炎症Knodell HAI评分、TLR4和NF-κB蛋白均高于治疗组(P<0.001).结论:①通过TLR4信号传导途径释放炎症介质致肝组织损伤可能为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的机制之一.②灵芪蠲肝液治疗慢性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信号途径有关.

  • 髓母细胞瘤中相关信号通路与靶向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田猛;方芳;李蹊;游潮

    髓母细胞瘤(MD)是一种高发于儿童的恶性脑肿瘤.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一肿瘤的理想治疗措施,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中一些相关的信号通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对M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在这些信号通路中,SHH(sonic 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对髓母细胞瘤的形成具有特异性.因此针对SHH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的研究得到了深入地开展,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MD发病机制中的信号通路和基于SHH信号通路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细胞凋亡研究新进展

    作者:黄刚娅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维持自身组织稳定,调控自身细胞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称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 death,PCD).此种死亡是生物界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与组织发生、维持器官细胞量的稳定、免疫以及肿瘤、AIDS、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衰老性疾病等的发生相关.早在100多年前Carl Vogt已发现这种死亡形式.

  • PDGF与HSC中信号传导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甘新宇;蒋明德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由之路.慢性肝损伤后,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胶原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同时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细胞的过程.现已证明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核心环节,因为激活的HSC是合成ECM的主要细胞.

  • Wnt/β-连环蛋白在高糖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黄小芳;张韬;华玥;赵新军;陈红梅;刘彬;周迎春;黄桂琼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在高糖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新生乳鼠CFs,构建高糖(25 mmol/L)诱导CFs增殖细胞模型.采用Wnt/β-catenin抑制剂XAV939以及激动剂SKL200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TT法和细胞计数检测心肌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CFs中β-caten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25 mmol/L高糖刺激48 h后CFs的细胞增殖显著增加,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P<0.01),XAV939能抑制CFs增殖(P<0.01),降低高糖诱导β-catenin及PCNA的表达(P<0.01),SKL2001能对抗XAV939抑制高糖诱导CFs增殖的作用.结论:高糖诱导的CFs增殖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途径有关.

  • 胸腺肽β4对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促纤维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程义局;杨雪;万方;罗浩;李瑞雪;宋小霞;马文;雷显萍;黄妮雯;宋盛仁;倪木子;杜娟;张婷

    目的:研究胸腺肽β4(Tβ4)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的增殖、分化、促纤维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的HLFs细胞,分为对照组(等体积PBS)、TGF组(给予5μg/L TGF-β1)、Tβ4低剂量组(给予1 mg/L Tβ4及5μg/L TGF-β1)、Tβ4中剂量组(给予10 mg/LTβ4及5μg/L TGF-β1)及Tβ4高剂量组(给予100 mg/L Tβ4及5μg/L TGF-β1),37℃培养48 h,采用Westernblot检测α-SMA、ColI、p-smad2、p-smad3、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组HLFs细胞α-SMA、ColI、p-smad2及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mad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TGF组比较,Tβ4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HLFs细胞α-SMA、ColI、p-smad2及p-smad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mad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0.01);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GF组OD值显著升高(P<0.01);与TGF组比较,Tβ4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HLFs细胞OD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Tβ4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细胞增殖、分化及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基于 p-Akt/eNOS 信号的阿司匹林对 ox-LDL 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令狐克刚;曾玉;张彦燕;陶玲;林丹;沈祥春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HA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Akt/eNOS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HAEC,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阿司匹林组,建立ox-LDL(150 mg/L,24 h)诱导的 HAEC细胞损伤模型,阿司匹林组在建模前用阿司匹林预处理1 h,利用MTT法检测HAEC存活率、LDH外漏率分析细胞损伤,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 NO)含量,蛋白印迹法及RT-PCR方法检测p-Akt、eNOS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x-LDL诱导损伤后细胞MTT值显著降低,LDH外漏明显增加,内皮细胞NO分泌与释放减少,p-Akt、eNOS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阿司匹林干预后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结论:阿司匹林对ox-LDL诱导的HA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激活p-Akt/eNOS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石春花;石明隽;王圆圆;肖瑛;张昌志;孙兰;郭兵

    Wnt 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1982年 Nusse 等[1]在用小鼠乳头瘤病毒(mouse mammary tumor virus, MMTV)诱导小鼠乳腺癌过程中发现了 Wnt 基因,由于该基因的激活依赖 MMTV 的插入(insertion),因此被命名为 Int-1。后研究发现 Int-1基因与1973年 Sharma 报道的果蝇的无翅基因 Wingless (wg)为同源基因,因此将两者合并称为 Wnt 基因[2]。在人类已发现和经实验证实共有19个 Wnt基因家族成员[3],其编码的 Wnt 蛋白属于分泌型糖蛋白,根据信号转导的不同方式方式,Wnt 信号转导途径可分为两条:经典 Wnt/β-catenin 途径(canonical Wnt/β-catenin signal pathway)和非经典的 Wnt 信号途径(noncanonical Wnt signal path-way),后者又包括 Wnt-平面细胞极性途径(the pla-nar cell polarity,PCP,即 Wnt/PCP 途径)和 Wnt-Ca2+途径[4]。Wnt 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癌变及机体免疫等生理病理过程。近期研究证实:Wnt 信号通路的异常与肾脏、肝、肺、皮肤等各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关系密切。

  • JAK/STAT信号通路在地氟病肝损害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朱志坚(综述);于燕妮(审校)

    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是一种分布于全球的疾病,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高而引起各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的一类疾病。其类型主要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及饮茶型。主要临床改变分为骨相损害和非骨相损害,骨相损害主要包括氟斑牙及氟骨症[1];非骨相损害侵害范围广,损伤程度重,肝脏是非骨相损害的重要器官之一。实验表明氟中毒时可干扰肝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肝脏结构、功能异常[2]。但慢性氟中毒致肝损伤的机制仍不完全肯定,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氧化应激、凋亡及信号传导通路有关[3]。JAK‐STAT信号通路能将信号快速从膜传导到核,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肿瘤等多种生理、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该通路中的许多因子可在肝内表达,并且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多种肝损伤[4]。但JAK/STAT 与地氟病肝损害的相关性研究很少,本研究主要针对JAK/STAT 信号通路与地氟病肝损害关系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锌离子作为信号分子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娟;王冬梅(综述);曾力群(审校)

    锌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是多种蛋白质的关键组成部分,参与调节蛋白质及酶的合成和代谢。同时作为信号分子,锌也参与了细胞的信号传递,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锌缺乏可影响生长发育、免疫炎症反应,与糖尿病、心力衰竭有关;当人体内锌含量过高或达到毒性水平,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2]。人体内缺乏特定的锌储备部位,每天需从饮食中摄入才能维持其平衡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血浆中锌含量约13.8~22.9μmol/L,在细胞内,细胞质中锌含量丰富(约50%),其次为细胞核(30%~40%),细胞膜中少(约10%)[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中,83%的含锌蛋白参与酶的催化反应,而真核生物的锌相关蛋白47%参与了催化反应,44%参与 DNA 转录,其余的还参与信号传导[4]。根据哺乳动物内锌参与的生物行为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1)非交换锌/非反应活性锌,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组成锌库;(2)转移活性锌,与配基疏松地结合,可与反应池中锌进行转换;(3)游离锌或锌的反应池[5],Zn2+就是一种游离锌,通过与蛋白质结合或解离,影响蛋白质功能。作为一种路易斯酸,Zn2+常常与蛋白质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侧链结合,其中,与半胱氨酸的结合作用突出。Zn2+对蛋白质构象灵活的协调作用可保证生物反应的准确进行[6],甚至有人认为 Zn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可以与 Ca2+媲美。本文从锌稳态的调节、Zn2+与细胞功能的关系及 Zn2+对心脏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通路在牙齿发育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俊

    牙的发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信号传导通路被认为与牙齿的形态发生有关.本文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妊娠合并糖尿病诱发胚胎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分子机制

    作者:马向东;陈必良

    妊娠合并糖尿病诱发胚胎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分子病因学是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涉及到脂质代谢障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参与、卵黄囊细胞膜的原发性损伤等.新研究证实,糖尿病相关的胚胎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发生,与MAP Kinase及细胞凋亡信号传导机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胚胎卵黄囊细胞中,磷酸化状态的ERK1/2活性显著降低,其上游的Raf-1蛋白表达及活性相应减弱;而磷酸化的JNK/SAPK1/2活性状态明显增强.同时出现细胞调亡特征性DNAladder,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Bax明显高表达.脂质补充物和抗氧化剂的治疗可通过逆转MAP Kinase及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防治神经管缺陷的发生.

1648 条记录 79/83 页 « 12...75767778798081828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