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内镜下切除及其并发症防治

    作者:郭花;汤姗;王晓伟;赵晓军;李娜;王海红;盛剑秋

    目的 探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MT)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82例SMT采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以及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进行肿物切除.结果 ESE切除332例,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36例(其中20例为腹腔镜为主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16例为瘤体较大,与浆膜层分界不清,单独内镜下挖除瘤体困难,术中转外科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治疗),STER切除10例,EFTR切除4例.术中穿孔24例,其中内镜下瘤体剥离后发生胃壁穿孔转外科腹腔镜下缝合穿孔7例、内镜下尼龙绳荷包缝合9例、内镜下钛夹缝合6例、内镜下OTSC金属夹闭合器达到严密缝合2例.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术后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ESE、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STER以及EFTR是目前切除SMT微创、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大多数穿孔可在内镜下达到严密缝合.

  •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新方法的探讨

    作者:郭花;盛剑秋;金鹏;李娜;赵晓军;王海红;王昕;李爱琴;余东亮

    目的 探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及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肠)镜、超声内镜及病理学、免疫组化证实GIST患者86例,对其中53例患者采用ESE、29例患者采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4例患者采用STER法进行瘤体切除.结果 ESE、双镜联合及STER治疗的所有患者均完整切除瘤体,术后风险评估极低危56例、低危17例、中危8例、高危5例.三种方法均无术中及术后迟发性出血、剧烈腹痛等并发症,瘤体位于贲门者切除后患者贲门功能保持良好,术后随访无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有1例中危GIST患者因术后未服用格列卫发生盆腔转移,其他患者无远处转移及复发.结论 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技术、ESE及STER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新方法的探讨

    作者:郭花;盛剑秋;余长忠;金鹏;李娜;赵晓军;王海红;王昕;李爱琴;余东亮;谢惠

    目的 探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及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肠)镜、超声内镜及病理学、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7例,对其中28例患者采用ESE、9例采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进行瘤体切除.结果 ESE及双镜联合治疗的所有患者均完整切除瘤体,两种方法均无术中及术后迟发性出血、剧烈腹痛等并发症,瘤体位于贲门者,切除后患者贲门功能保持良好,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技术及ESE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65例

    作者:黄旭;沈磊;刘军;于红刚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胃镜检查发现、CT证实凸向胃腔生长、超声胃镜提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共65例行ESE治疗,完整挖除病变后送病检.所有病例术后1、2、6、12月随访观察.结果 65例病变均完整挖除;术中均有不等程度出血,经内镜下热活检钳或APC电凝或钛夹夹闭后出血停止;术中有5例并发穿孔,用钛夹封闭穿孔创面,均保守治疗成功,未转外科手术治疗.3例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经急诊内镜止血后,出血停止.术后随访暂未见复发患者.结论 对于凸向胃腔内生长的黏膜下肿瘤病变,ESE可以成功挖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 体外牵引技术在内镜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胡娜;朱晓佳

    在内镜切除术中保持清晰的操作视野至关重要,各种辅助牵引技术如经皮牵引、磁控牵引、内在牵引、重力牵引等,通过反向牵引病灶,使黏膜下视野得以充分暴露,但这些技术均有各自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广泛使用[1].近年来各种体外牵引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内镜治疗,现就其国内外应用进展加以综述如下.

  • 非间质瘤术前误诊为胃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的过程分析

    作者:姜绍连;于红刚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术前误诊为胃间质瘤(GSTs)病变的过程,探讨ESE治疗类似GSTs肿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经普通胃镜和超声胃镜(EUS)拟诊为GSTs,并行ESE治疗,术中和术后证实为异位胰腺和血管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术前拟诊为GSTs.所有患者均行ESE治疗,术中发现异位胰腺21例,血管瘤2例.ESE治疗异位胰腺和血管瘤过程中易出血,大部分患者采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直接电凝方法止血,少数患者采用热活检钳或金属钛夹止血,无转外科止血病例.23例患者中3例发生穿孔,均采用金属钛夹成功闭合穿孔.术中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结论]ESE治疗类似GSTs肿瘤时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样可有效切除肿瘤.

  • 内镜切除治疗巨大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光林;冯先才;何前进;张晨露

    目的 分析内镜切除治疗无明确转移的胃巨大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胃巨大间质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其中内镜组25例,开腹手术组34例,腹腔镜手术组31例.观察3组的术中出血、穿孔发生情况、整块切除率和随访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内镜组成功23例,切除率92.0%,平均手术时间(61.37±15.34)分钟,住院时间(5.74±1.44)天,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117.68±29.42)分钟,(12.16±3.04)天]和腹腔镜手术组[(100.26 ±25.07)分钟,(9.38±2.35)天];平均治疗总费用(22839.26±5709.82)元,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31017.62±7754.4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切除治疗无明确转移的胃巨大间质瘤,安全可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较少.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周震宇;王小云;龚镭;唐学军;彭晓斌;吴高珏;胡臻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ESE方法对23例消化道NET进行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肿瘤直径0.4~3.0 cm,中位大小1.0 cm,均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ESE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0~75 min,中位手术时间30 min, 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因肿瘤侵犯固有肌层主动穿孔全层切除.术后23例病理诊断为NET,其中G1级21例、G2级2例,3例胃NET中,1型2例,2型1例,基底和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中位随访28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ESE治疗消化道NET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彩芽;叶丽萍;何赛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问质瘤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术前充分做好器械、物品准备;术中与操作者默契配合、及时沟通,根据手术过程准确递送器械,根据病变大小调整钩刀、IT刀的刀芯伸出长度2-3mm,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中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果:40例成功完成肿瘤挖除,成功率为95.2%.手术时间30~80分钟(平均42分钟).主要并发症:穿孔13例,2例联合腹腔镜穿孔修补,11例小穿孔行内镜下止血铗夹闭成功;术中大出血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随访时间3-24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病例.结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间质瘤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医护的默契配合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

    作者:车金标;黄留业;崔俊;衣龙志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超声(EUS)发现的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 SMT)行ESE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周围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7例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均成功挖除,2例ESE治疗中发生穿孔,应用金属止血夹成功夹闭。术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其中胃底8例,胃体8例,胃窦1例。病变大直径0.7~4.3﹙平均1.5﹚㎝。全组未出现ESE术后出血,随访2~30个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ESE治疗小的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有效,能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且术后恢复快。

  • 内镜微创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李爱琴;杨欣艳;康倩;盛剑秋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术对食管黏膜下肿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99例食管黏膜下肿物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等方法治疗,通过良好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观察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本组99例患者黏膜下肿物的完整切除率为98.99% (98/99),穿孔发生率为2.02% (2/99),出现气胸及皮下气肿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内镜复查时间为3个月,均临床治愈,无术后迟发性出血或穿孔.结论 内镜微创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叶丽萍;张玉;王彩芽;何赛琴;冯仙菊;张金顺;丁锦秀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以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期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对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而行ESE治疗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相应治疗情况,术后对上述病例进行胃镜随访.结果 成功挖除肿瘤112例(96.6%),手术时间(51.9±16.3)min.术中出血9例(7.8%),术中穿孔20例(17.2%),术后出血3例(2.6%),需外科干预5例(4.3%),其中术中4例,术后1例.术后未出现腹腔脓肿,腹膜炎等其他并发症;ESE术后平均住院6.1 d;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ESE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确切.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颖;李艳霞;罗和生;于红刚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ESE治疗的86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做全瘤活检以明确GIST危险度,记录ESE手术并发症,并通过随访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86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未见肿瘤残留;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署(NIH)的分级标准,极低度危险者12例,低度危险者30例,中度危险者25例,高度危险者19例。肿瘤越大、起源越深及存在表面水肿或出血者,危险度越高(均P<0.05)。 ESE手术出血率为5.8%(5/86),其中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延迟性出血4例;其中3例为中度危险者,2例为高度危险者。穿孔率为10.5%(9/86),其中5例为中度危险者,4例为高度危险者。术后复发率为5.8%(5/86),其中4例为中度危险者,1例为高度危险者。结论 ESE治疗胃GIST安全而有效;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可能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

  • 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全林;钟芸诗;周平红;徐美东;张轶群;陈巍峰;马丽黎;秦文政;姚礼庆

    目的 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术在食管胃连接部(EGJ)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ESD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出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EGJ处GIST患者20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20例EGJ处GIST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9~67(平均54.1)岁,病灶直径8~20(平均14.8)mm.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内镜切除手术,其中15例接受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4例接受了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1例接受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5~90(平均47.8)min,术中出血量5~200 ml,病灶的完整切除率为100%.术中穿孔4例,气腹3例,气胸1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恢复.2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3~36(平均13.2)个月的随访,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在EGJ处GIST的治疗中,以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 58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平;王军;刘海燕;王晓敏;兰丽;曹艳;沈晓春;杨莹莹;陈东风;兰春慧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护理方法。方法58例患者于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及术前饮食准备;治疗中做好术中护理;术后给予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结果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镜中心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E治疗。病变直径5~30mm,均一次性完整挖除病变,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开始至完整剥离病变的时间)40~135min,平均(51.7±14.2)min,术中出血5例(8.6%),经氩离子凝固术、电活检钳凝固术或金属夹闭合创面止血成功,有7例术中并发穿孔,穿孔发生率12.1%(7/58),应用金属夹夹闭缝合穿孔,腹腔穿刺抽气,术后给予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抗炎等治疗,均保守治疗成功。58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ESE治疗后住院5~14d,平均7.5d,穿孔患者术后1个月胃镜复查见穿孔均闭合,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26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及隧道切除术在食管与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高昳;刘鹏飞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及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在食管及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56例在该院行ESE治疗(n=26)或STER治疗(n=30)的食管及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手术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钛夹使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全部一次性完整切除.STER组手术时间短于ESE组[(48.00±19.98)min vs.(61.54±16.78)min,P<0.05],STER组术中钛夹使用量少于ES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2.10)枚vs.(6.88±2.30)枚,P>0.05].STER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SE组[(4.40±1.16)d vs.(5.65±1.83)d,P<0.05].ESE组有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ESE及STER是治疗食管及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的两种方法,且STER可以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相对更加安全有效.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神安;付唆林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 T )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消化科应用ESE治疗的32例十二指肠SM 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ESE平均时间70 min ,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5 cm。术中3例患者出血量大,4例患者出现穿孔,术中出血、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例,行急诊内镜止血成功,术后无穿孔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囊肿1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6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5例,十二指肠脂肪瘤4例,十二指肠类癌3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2例。随访患者十二指肠SM T 未见复发。结论ESE是治疗以腔内生长为主的十二指肠SM T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新技术。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俊堂;尧登华;李政文;聂川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肠镜、共聚焦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E治疗.结果 9例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全部完整挖除,所有挖除病变术后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发生ESE穿孔3例,均经金属夹夹闭修补成功.结论 ESE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3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