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作者:陈毅歆;罗海峰;葛胜祥;郭永利;彭耿;王嘉;陈鸿霖;张军;管轶;夏宁邵

    以禽流感病毒株Ck/HK/Yu22/02(H5N1)作为免疫原,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血凝抑制试验法成功地筛选出6株稳定分泌抗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分别命名为2F2、3C8、3FC1、7C6、10HD4和13G4.经血凝抑制试验法分析,结果发现这6株单抗具有特异性高、反应性强、识别谱宽且互补等特点.基于单抗2F2,初步建立了三种H5N1病毒诊断方法,经评估证实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由此说明,研究制备的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抗可适用于H5N1病毒的诊断.

  • 重组人抗狂犬病病毒单抗SO57、SOJB对不同狂犬病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研究

    作者:贾茜;徐葛林;赵伟;吴杰;郑新雄

    用不同的动物模型研究了具有专利的重组人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SO57、SOJB对不同狂犬病病毒株的中和作用,100IU/kg的SO57能100%保护被中国街毒株SBD攻击的中国仓鼠;首次用小鼠模型模拟人体被狂犬病病毒攻击后的治疗情况,在小鼠被CVS及中国街毒代表株攻击后,SO57与HRIG具有相近的对小鼠的暴露后保护作用;同时结果显示HRIG对SBD株攻击的保护率不能到达100%,仅使用疫苗是不能对感染病毒的小鼠百分之百的保护;SOJB与SO57 1:1联合使用未显示比SO57单独使用更好的保护效果.SO57极有可能在中国代替HRIG用于狂犬病病毒暴露后治疗.

  • 一种新型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的建立

    作者:葛胜祥;徐飞海;罗海峰;陈毅歆;郭永利;陈自敏;王嘉;罗文新;吴婷;张军;陈鸿霖;管轶;夏宁邵

    利用5株广谱特异性抗H5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和酶联免疫渗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一种适于现场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 Dot-ELISA.该试剂对41株代表当前亚洲地区流行的各种遗传变异亚系H5N1禽流感病毒检测均为阳性,对多数毒株的分析灵敏度优于0.1 个血凝滴度 (HA titer),其中部分优于0.01 个血凝滴度;比较该试剂与早期开发的同类ELISA试剂,发现前者对后者未能检出的H5N1新变异株检测均为阳性;利用该试剂和商品化Directigen Flu A(BD)试剂检测两株H5N1病毒株,提示前者灵敏度高于后者;该试剂对一株H5N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与标准RT-PCR相当;该试剂对24株非H5亚型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显示出良好特异性.以上结果提示,此研究建立的H5N1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在H5禽流感现场检测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中和表位的定位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

    作者:张富强;李志华;张念祖

    猪瘟病毒(CSFV)囊膜结构糖蛋白E2(gp55)是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ms和E2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采用抗CSF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c24/10,淘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结合噬菌体拟位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对CSFV E2蛋白中和表位进行定位.结果表明:E2蛋白的SPTTLR基序(832~837位氨基酸)构成CSFV特异性线性中和表位,基序的第一、二、三位氨基酸是表位与单克隆抗体c24/10结合所必需的氨基酸,也是表位的关键性氨基酸.

  • 用于狂犬病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检测病毒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作者:于鹏程;陶晓燕;王力华;唐青;刘淑清;朱武洋

    以狂犬病街毒株为攻击病毒建立检测狂犬病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方法.小鼠脑内接种分离扩增狂犬病阳性标本24株;分离到的街毒株在N2A细胞进行培养及病毒滴度测定,选择能够适应N2A细胞生长且滴度较高的街毒株建立病毒库;建立方法后对TRN006单克隆抗体进行3次检测,评价其重复性.24份狂犬病阳性标本均分离成功;只有15株病毒能够适应N2A细胞,并在细胞上形成荧光灶;终选取10株滴度较高病毒建立病毒库,该病毒库覆盖了中国9个不同省份及四个中国毒株群;用其中三种病毒对狂犬病单克隆抗体进行中和活性检测3次,T检验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 抗羊口疮病毒ORFV118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应用

    作者:肖斌;郝文波;杜政伦;廖小青;罗树红

    制备抗羊口疮病毒118(ORFV118)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构建ORFV118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3b-ORFV118,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出ORFV118重组蛋白;利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ORFV118重组蛋白;以纯化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对单抗特异性、效价、亚型以及ORFV118蛋白的功能进行研究.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2,385,5D10,它们诱生的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10 000,1∶6 400,1∶8 000.其中效价高的1A2抗体亚型为IgG1,能特异性结合其免疫原蛋白、真核表达产物以及病羊皮肤组织中的ORFV118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单抗1A2染色局限于皮肤表皮层角化细胞及浸润至皮下组织的炎症细胞,与病毒侵染上皮组织层的特性相符.制备的单抗1A2能特异性识别ORFV118.深入研究单抗1A2将为了解ORFV118的生物学特性,为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可能和新思路.

  • 抗AAV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作者:谭淑萍;袁振华;田文洪;董小岩;吴小兵

    以纯化的重组AAV2病毒颗粒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7株稳定分泌抗AAV2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中B10和G4两株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活性,抗体亚型分别为IgG1和IgG2a型,对这两株单克隆抗体与rAAV病毒结合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单克隆抗体B10和G4对rAAV2病毒颗粒的结合均具有良好的血清型特异性,并且这种特异结合作用不被肝素阻断.这两株抗体都不阻断AAV2病毒与敏感细胞的结合,提示它们与病毒颗粒的结合位点都不处于AAV2病毒与主要受体结合的部位内.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B10与AAV2的三种衣壳蛋白VP1、VP2和VP3均能结合,而G4不能与AAV2的这三种衣壳蛋白结合.这说明B10与AAV2结合的位点位于衣壳蛋白VP1、VP2和VP3的重叠部分处并且可能是线性表位,而G4则可能是针对AAV2病毒颗粒构象表位的抗体.这两种结合特性不同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AAV2病毒颗粒的表面特性和感染特性提供有用的工具.

  • 利用B细胞培养和RT-PCR技术从我国HIV-1感染者中筛选膜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作者:汪慧敏;徐柯;余双庆;丁林林;罗海艳;Robin Flinko;George K lewis;冯霞;邵继荣;管永军;曾毅

    本研究通过采集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用磁珠分选纯化记忆性B细胞和体外活化记忆性B细胞,促使其分泌抗体,用ELISA法识别阳性B细胞克隆,并提取阳性B细胞的RNA,从中扩增抗体重链和轻链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再用携带重链基因的质粒和携带轻链基因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HIV-1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特性的鉴定.结果从1例HIV-1感染者的记忆性B细胞中筛选出了4株HIV-1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Env)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其中2株具有较好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活性,另有1株对HIV-1假病毒有较弱的中和活性.说明我们成功地引进了利用B细胞培养和RT-PCR技术从人体淋巴细胞中筛选特异性抗体基因的人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用该技术可以成功获得HIV-1 En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将来从能产生高滴度广谱中和抗体的感染者体内筛选广谱中和抗体打下了基础.

  • SARS冠状病毒S蛋白噬菌体抗原库的构建及筛选

    作者:吴瑞平;孟佳子;何玉先

    本研究旨在构建SARS冠状病毒S蛋白特异性噬菌体抗原库,并用于鉴定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首先采用PCR技术扩增出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全基因,以DNaseI将其随机酶切成50~500 bp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然后将DNA片段平末端化并连接到经过改造的噬菌体表达载体pComb3XSS,经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和辅助噬菌体感染获得S蛋白的特异性噬菌体抗原库.利用两个抗S蛋白单克隆中和抗体(S-M1和S-M2)对S蛋白抗原库进行富集和筛选.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库容量为5.7×106的S蛋白噬菌体抗原库.通过对S-M1和S-M2的有效富集和筛选,分别得到14个和15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初步揭示了抗体的抗原表位.因此,S蛋白噬菌体抗原库的构建为鉴定S蛋白的抗原表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对研发SARS疫苗和诊断试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一株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广谱中和活性

    作者:罗海峰;陈毅歆;陈自敏;郭永利;王嘉;张军;陈鸿霖;管轶;夏宁邵

    以H5N1禽流感病毒株Ck/HK/Yu22/02作为抗原,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血凝抑制实验筛选出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单抗8H5,单抗8H5经免疫荧光鉴定具有很好的H5特异性.选择33株2002~2006年不同地域,不同宿主中分离的不同遗传变异亚系的H5N1病毒代表株,对单抗8H5分别进行血凝抑制实验及中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单抗8H5对所有H5亚型病毒均有较强反应,而对非H5亚型标准病毒株均不反应,说明8H5是一株广谱性抗H5特异性中和单抗,并提示单抗8H5的HA识别表位可能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中和表位.并且单抗8H5双抗夹心系统的初步评价显示了其在诊断应用上的前景.

  • 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功能分析

    作者:李阿茜;刘林;张硕;李川;张全福;梁米芳;李德新

    为制备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用灭活纯化的SFTSV病毒颗粒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分别分泌抗糖蛋白单抗和核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方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进行鉴定,并初步进行单抗效价、中和活性及亲和力等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共筛选出13株稳定分泌抗糖蛋白(Glycoprotein,GP)单抗和7株稳定分泌抗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鉴定显示获得的单抗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抗GP单抗中6株针对Gn,7株针对Gc,大部分的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滴度在1 280~20 480之间,其中4株抗Gn单抗具有中和活性.获得的7株抗NP单抗均与NP特异性结合,IFA滴度范围在5 120~20 480,均无中和活性.此外,经非竞争ELISA检测的两株抗GP单抗(1C8和1G8)均有较高亲和力.本研究为SFTS诊断方法的发展及SFTS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抗登革病毒NS1单抗的制备及检测NS1方法的建立

    作者:郝永华;王芹;关武祥;修梅红;戴晓霞;郑峰;李伟红;刘峰;刘琴芝;李川;张全福;梁米芳;李德新

    制备抗登革病毒NS1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NS1的ELISA方法.表达1~4型登革病毒NS1蛋白,将1型NS1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经ELISA、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筛选和鉴定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和HRP标记.通过鉴定每两株单抗之间是否存在竞争作用,选择非竞争单抗组合并建立NS1捕获法ELISA.结果获得7株高滴度抗NS1单抗,捕获法ELISA可以检出10ng/mL NS1.原核表达登革病毒NS1蛋白制备的单抗可以和天然病毒抗原反应,NS1捕获法ELISA可以用于登革病毒感染检测.

  •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中和表位间的构象诱导

    作者:张军;顾颖;欧山海;王颖彬;叶祥忠;林鉴;葛胜祥;夏宁邵

    重组蛋白NE2包含了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pORF2)的aa394~606片段.在NE2上已鉴定出了2个HEV中和表位,并获得了3个识别中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8C11、13D8和8H3.这3个MAb间的交叉阻断ELISA实验发现,8C11和13D8可以彼此完全阻断,8H3对8C11和13D8均不能阻断,而8C11非但不能阻断8H3,反而显著增强了8H3与抗原的结合.用生物传感器进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动力学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现象.这些结果提示,在NE2上8H3表位区域受到抗原上某些结构的掩盖,而8C11与NE2的结合引起了抗原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掩盖8H3表位的结构的去除和8H3表位的充分暴露.免疫捕获RT-PCR发现,8C11同样可以显著增强8H3对天然HEV病毒的捕获能力,提示这种结合诱导的衣壳蛋白空间构象改变在天然HEV病毒颗粒上同样存在.

  • 戊型肝炎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作者:顾颖;葛胜祥;黄果勇;李少伟;朱子恒;何志强;陈毅歆;王颖彬;张军;夏宁邵

    阻断实验发现,用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重组抗原制备的8株抗HEV单克隆抗体(mAb),分别识别3个构象表位和2个线性表位.用抗体捕获反转录PCR方法证实,其中识别2个构象表位的3个mAb可以直接捕获HEV颗粒,表明这2个表位位于HEV颗粒的外表面.识别这两个表位的mAb8C11和8H3均可中和HEV对恒河猴的致病性和感染性.mAb8C11缩短排毒时间的效应较明显,而mAb8H3延迟机体抗HEV抗体阳转时间的效应较明显.二者的中和效应具有较明显的协同作用.中和单抗8C11、8H3对戊肝不同感染时期的血清均有显著阻断作用,Fab片段的阻断作用与完整抗体类似,表明这两个mAb对应的中和表位是HEV体液免疫应答的优势表位.

  • 禽副粘病毒2型(APMV-2)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作者:张国中;宋宇;陈月莲;汪明;赵继勋

    禽副粘病毒2型(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2,APMV-2)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禽腮腺炎病毒属,是养禽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原,禽类感染较为普遍[1,2].利用单克隆抗体对APMV-2进行相关研究也有一些报道,例如Ozdemir等制备了APMV-2的单克隆抗体,并利用单抗对APMV-2的抗原性差异进行了研究[3].国内张国中等也制备了APMCV-2的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APMV-2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于临床上对该病毒的检测[4,5].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研究

    作者:付文锟;王玮;刘剑;潘德全;蔡琳俐;叶江辉;朱桦;程通;夏宁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共同致病原,其糖蛋白N(gN)在子代病毒的组装、成熟和出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关于VZV gN的研究还很少,其蛋白性质和具体分子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制备抗VZV gN的单克隆抗体,对该蛋白在VZV感染细胞和人皮肤组织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选择抗原性和亲水性较强的gN区段基因,构建rGST-gN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经亲和层析柱纯化rGST-gN融合蛋白后使用PSP酶切除GST标签,将获得的重组蛋白rgN免疫BALB/c小鼠,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共获得24株稳定分泌抗VZVg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选取其中一株性能优的12E10进行单克隆抗体生产纯化和抗体鉴定;单克隆抗体12E10为IgG2a亚型,其ELISA效价达到1:10 000;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细胞和组织中表达的VZV gN;本研究应用该抗体首次确定了gN在VZV感染细胞中的反式高尔基体定位,并且确定了gN在VZV感染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以上工作为今后深入研究VZV gN功能奠定了基础.

  • 齐多夫定和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去除疫苗毒种中REV的污染

    作者:任志浩;李阳;苏红芹;李思菲;崔治中;常爽;赵鹏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在禽弱毒疫苗中的污染被认为是REV感染的途径之一,去除疫苗毒种中REV的污染是生产合格疫苗的前提,此前我们研究证实了某IBDV疫苗毒种存在REV的污染,本研究试图通过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齐多夫定(Azidothymidine,AZT)和针对REV的单克隆抗体(McAb)单独或联合应用来去除疫苗毒种中REV的污染.将污染REV的IBDV疫苗毒种接种DF-1细胞后,分别经5μg/mL的AZT,5%的McAb或两者联合应用干预后,毒种中污染的REV复制受到了明显的干扰,特别是经过AZT与McAb联合应用两次干预后,检测REV为完全阴性,毒种经检验合格.本研究通过AZT与McAb联合应用成功净化了IBDV疫苗毒种中REV的污染,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一株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鉴定

    作者:林莹;龚奕乐;钱晓宇;张芸;薛春宜;曹永长

    PEDV N蛋白为高度保守性蛋白,具有极强的免疫原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实验室前期制备的针对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9 G11的抗原表位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与N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反应证明9G11所识别的表位是N蛋白的线性表位.利用NEB十二随机肽库进一步定位9G11核心表位氨基酸,结果显示位于N蛋白75~78位的氨基酸FYYL为9G11所识别的关键氨基酸.对20株PEDV不同亚群代表毒株的对应区域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此表位高度保守.确定该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有助于了解N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同时也为以表位为基础的快速、准确并具临床应用价值的PEDV诊断方法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 新型肿瘤标志物:Mu-GlcNAc

    作者:范振符;陈智周;范飞舟;尹星;李小利;张昊岩

    作者发现了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MA153,其化学结构为Mu-GlcNAc(粘蛋白1-N-乙酰氨基葡萄糖),它可与单克隆抗体Ma695和相关Aptamer(适配体MA153-A)形成Ma695-Mu-GlcNAc-MA 153-A式的夹心反应.临床血清学检测表明,Mu-GlcNAc存在于癌症患者血中,以1U/mL为正常界值,Mu-GlcNAc的肿瘤特异度达95%,癌症检出的灵敏度对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口腔癌、结肠癌、胆管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癌,分别为80%、74%、68%、70%、75%、50%、60%、55%、70%、64%、60%.本研究资料显示,Mu-GlcNAc是一个新的良好广谱肿瘤标志物.

  • PC-1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

    作者:高雪松;张慧;周立权;孙玉龙;梁瑞霞;陈伟;刘萃龙;周建光

    为获得高效价PC-1蛋白的鼠单克隆抗体(mAb),用于PC-1功能的实验,采用纯化的PC-1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为抗原,免疫小鼠和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克隆化筛选,mAb的染色体分析及亚类鉴定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细胞融合和ELISA筛选后,获得2株抗鼠PC.1蛋白mAb,两株PC-1 mAb效价分别为1:25600,1:13600,抗体亚型为IgG1,Western blot证实其特异性识别PC-1蛋白.该mAb可以用于测定PC-1蛋白.

3543 条记录 5/178 页 « 12345678...1771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