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建立广西中药材标本展示中心刍议

    作者:韦松基

    1 建立广西中药材标本展示中心的意义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其间,处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区,气温高、热量足、雨量丰、水源多;境内山多、地形复杂,由于复杂的地形又形成了许多的小环境,造成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矿物药用资源.传统的地道药材和土特产药材有三七、罗汉果、肉桂、八角茴香、沉香、吴茱萸、红芽大戟、千年健、何首乌、天冬、山柰、莪术、地枫皮、冬青、丁香、巴戟天、石斛、巴豆、葛根、天花粉、郁金、山豆根、钩藤、走马胎、金不换、鸡血藤、黄藤、蛤蚧、斑蝥、穿山甲片、珍珠、琥珀、滑石、炉甘石等.据不完全统计,广西野生及家种家养的中药材资源的基原达4600多种,其中植物药4100多种、动物药510多种、矿物药50 多种,仅次于云南、四川而居全国第三位.

  • 山豆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作者:张涛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n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贵州,多为野生,又名广豆根、山大豆根、苦豆根、柔枝槐、黄结等.山豆根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 山豆根酒制品中苦参碱含量比较

    作者:江海燕;莫缓恒

    该文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山豆根的生品、水润品、酒润品、水润酒炙品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合理制定其炮制规范提供了实验依据.

  • 白山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王春桃;符洪

    目的 建立白山片中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的鉴别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山片处方中主要的3味中药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进行定性鉴别. 结果 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6 结论本文所制定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白山片的质量.

  • 山豆根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杜士明;周本宏;杨光义

    目的:研究山豆根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复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测定各组鼠耳肿胀度;复制小鼠实验性腹膜炎及大鼠皮肤炎症模型,测定各组动物腹腔渗出液吸收度值;比较山豆根水提物与正常对照、氢化可的松组的模型动物耳肿胀度、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山豆根水提物高、中剂量组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对小鼠实验性腹膜炎及大鼠实验性皮肤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山豆根水提物高、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山豆根水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

    作者:袁祥慧;Li Xulun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三氯甲烷超声提取,通过中性氧化铝柱,依次以三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洗脱.色谱柱以氨基键合硅胶为填充荆(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05nm柱温30℃.结果 苦参碱进样量在0.102 l~4.082u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氧化苦参碱进样量在0.194 3~3.88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均在99%以上.结论 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同时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可作为山豆根药材质量控制的含量检测方法.

  • 山豆根与混用品山豆根的鉴别研究

    作者:蒋万浪;姚丽佳;沈克拉

    介绍通过药材性状的比较及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等,对山豆根及其混用品的鉴别,并准确区分二者,以利用药安全.

    关键词: 山豆根 混用品 鉴别
  •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解析

    作者:郑继明;朱婕妤

    山豆根的混淆品涉及6个科20多种植物,其易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习用和性状相近.鉴别方法为: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简介三种方法的鉴别要点.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豆根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与聚类分析

    作者:程钱;邹秦文;汪建芬;韩红园;刘雯雪;徐柯心;康帅;马志强;林瑞超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Zorbax SB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用三乙胺调pH 5.0,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结果 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质量浓度分别在31.40~2910.47μg/mL,28.70~164.53μg/mL,50.16~813.43μg/mL,71.43~430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为100.41% ~101.23%,RSD为1.82% ~2.16%(n=6).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良好.不同产地4种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道地产区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 山豆根的合理应用浅谈

    作者:潘君汉;李强

    山豆根功效独特作用迅速、运用范围广,但中毒病例时有发生.本文简介作者合理应用山豆根的几点体会.推荐应用山豆根的起始剂量为1~1.5g,如无反应再逐增剂量,以每剂<6~10g为限.

  • 山豆根神经毒性的配伍减毒作用和机制研究

    作者:胡昕;鄢良春;宋军

    目的:研究山豆根神经毒性的配伍减毒作用和机制.方法:筛选研究选用具有熄风止痉或平肝潜阳作用的单味药僵蚕、天麻与常用减毒药甘草及所组成复方以不同剂量比例与山豆根配伍,单次灌胃KM小鼠,观察用后神经系统毒性表现,筛选优减毒处方.减毒机制研究以优处方配伍灌胃SD大鼠,每天1次,连续2周后测定脑内DA和Aeh含量.结果:山豆根与甘草、僵蚕、复方1、复方2配伍时,震颤、异常步态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均为1∶2配伍比例解毒效果佳,1∶1次之,2∶1弱.综合评介以山豆根与复方2以1∶2配伍减毒效果佳.机制研究表明复方与山豆配伍能降低大鼠脑内Ach浓度(P<0.01),对DA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僵蚕、天麻、甘草及其组成的复方与山豆根配伍后能减轻山豆根神经毒性,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以山豆根:复方2(僵蚕+天麻+甘草)按1∶2比例配伍时减毒效果佳.减毒机制可能与复方能调整脑内DA和Ach的比例有关.

  • 咽热清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应建;方芳;付燕

    目的研究咽热清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TLC鉴别山豆根、麦冬、桔梗和对乙酰氨基酚,用TLC-UV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结果 TLC分离效果好,色谱特征明显;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2~15 μɡ*ml-1,平均回收率98.2 %,RSD=1.63%.结论所拟方法可有效地控制咽热清合剂的质量.采用该药治疗95例患者,疗效满意.

  • 化瘤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高向军;伍丕娥;刘挺松

    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部分药物进行鉴别.采用二次展开,并控制展开时的相对湿度(40~60%)和温度(10℃以下),使三七中的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e在普通硅胶G板上达到分离.该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 RP-HPLC法测定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苷的含量

    作者:邓放;吴兵;董小萍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310 nm.结果:三叶豆紫檀苷在0.49 ~ 4.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31%;加样回收率为96.69%~98.57%;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苷含量为0.01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苷含量的测定.

  • 山豆根中毒致共济失调和视力下降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郑洪波;王吕成;杨旭红;陈芹;商慧芳

    通过对1例山豆根中毒患者临床特点的总结,复习文献,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

  • 山豆根中皂苷等不同组分的体外抗HBV实验研究

    作者:聂红明;扈晓宇;汪蓉;董慧琳;史万忠;李运东;高月求;陈建杰

    目的 揭示山豆根中抗HBV的物质基础,并探索建立肝炎灵新的质控标准.方法 采用正丁醇萃取方法提取山豆根药材中的总皂苷成分.并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液)、细胞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药物干预组(分为不同浓度组)、阳性药物(拉米夫丁)对照组,药物作用9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波中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中病毒DNA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 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分在体外只有高浓度时对HepH2.2.15细胞具有毒性抑制作用,其他稀释倍数的浓度均无显著毒性;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山豆根中正丁醇水溶液组分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较优,而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山豆根中尚有其他成分或各种不同成分组合的抗HBV作用更佳.

  • 山豆根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作者:范锡英;任秀花;张金莲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山豆根中的6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山豆根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极微量的有害元素镉和铅.

  • 女贞子与山豆根混合水煎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作者:何志鹏;沈广志;韩婷;金在顺

    目的:通过测定女贞子与山豆根混合药材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女贞子与山豆根混合水煎液中铁、铜、锰、锌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混合药材4中微量元素含量符合人类健康需求标准.结论:女贞子与山豆报混合水煎液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 山豆根中毒的临床与脑电图1例报告

    作者:杜丽虹

    1997年11月28日,我院收治1例因山豆根超量服用致中毒、伴持久性意识障碍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山豆根 中毒 脑电图
  • RP-HPLC-UV法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

    作者:张晓燕;孙文博;梁妍;郝小燕;郭治友;周威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UV)同时测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其在山豆根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P-HPLC-UV检测方法,Diamonsil C18(250mmx4.6mm,5μm)分析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25 mmol/L磷酸二氢钾(KH2P04,B)水溶液(10:90,V/V),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00~ 120.0 mg/L(R=0.999 7)、1.45 ~ 144.0 mg/L(R =0.999 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9%、102.18%;山豆根药材中苦参碱平均含量0.81 mg/g(生药量),氧化苦参碱平均含量6.98 rag/g(生药量).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实用,适用于同时分析测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其相关药材.

285 条记录 12/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