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和异体骨笼在下颈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超;关宏刚;陈苑妮

    目的:观察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和异体骨笼在下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46例下颈椎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ZEPHIR前路钛板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43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98%,无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治疗颈椎不稳具有以下优点:颈椎前路减压彻底,术后颈椎稳定性恢复好,植骨融合率高.

  • APOFIX颈椎后路内固定治疗颈椎不稳七例

    作者:靳安民;朱立新;周初松;张辉;何冰;童斌辉

    颈椎或颈椎肿瘤切除术后所造成的环枢椎不稳,或各种原因所致的下颈椎不稳,传统的办法采用环枕融合,通过椎板下内固定和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治疗,增加了病人痛苦[1].近年来颈椎内固定器械发展较快,我们采用新型颈椎后路内固定装置APOFIX内固定系统,为颈椎不稳和复杂的颈椎后路手术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26例

    作者:王海军;倪文卓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闻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6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术后疗效观察.结果:26例患者术后颈椎即获稳定,基本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全部植骨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完全瘫3例无改善,23例不全瘫均有改善.结论: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疗效较佳,并发症少,稳定性好,患者康复满意.

  • 下颈椎退变性失稳的动态磁共振检查

    作者:王占杰;徐金秀;刘连祥

    介绍颈椎退变的解剖学基础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对退变性颈椎失稳的病理生理及颈椎动态磁共振表现进行综述,并与颈椎病的其他常用检查方法进行比较.

  • 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38例前路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陆建华;张烽;陈向东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行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8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术后颈椎即获稳定,基本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全部植骨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完全瘫3例无改善.35例不全瘫均有改善.结论: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疗效较佳,并发症少,稳定性好,患者康复满意.

  • 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林丹;叶丽洁;刘美芬;叶秀芝

    总结34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支持、有效牵引和体位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一般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早期指导功能锻炼,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 下颈椎不稳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时的选择

    作者:唐步顺;颜程;胡汉祥;张小克

    目的:探讨合并下颈椎不稳的颈椎过伸性椎间微脱位损伤的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56例合并下颈椎不稳的颈椎过伸性脱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于术前、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对于伴有下颈椎不稳的过伸性颈椎间微脱位损伤,越来越倾向于早期手术减压。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均应对不稳节段进行可靠的固定。

  • 创伤性下颈椎前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吕军;张哲;吴健

    创伤性下颈椎前半脱位(traumatic lower cervical anterior subluxation,TLCAS)常由颈部过屈性损伤引起,国内外文献通常将其并入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一起讨论,很少有文献对它作专门的阐述.笔者认为TLCAS有其自身特点,故对其作专门分析.我科于2000年1月~2003年6月收治TLCAS11例,现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

  • 34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手术重建的临床分析

    作者:钟继平;徐皓;陈昱;陈宗雄

    目的 探讨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颈前减压手术和稳定重建的方法以便缓解症状和治愈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总结了1999年5月-2005年5月我科34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经颈前减压手术和融合稳定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3~67岁,平均57.8岁,占同期手术的治疗颈椎病例的22.6%.症状有颈肩痛者6例,神经根征者8例,脊髓征者7例,头痛、眩晕伴颈椎旋转、屈伸时加重者7例,以上症状并存者6例.结果 术后对34例患者(随访11~61个月,平均18.5月)的疗效进行评估:优,改善率为75%及以上,6例;良,改善率为74~50%,18例;可,改善率为49~25%,6例;差,改善率为25%及以下,4例,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植骨部位以融合.结论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重建下颈椎的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 青少年下颈椎不稳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马兆龙;杨文贵;钟竟林;孙文健;何晓峰;朱丽华;许立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颈椎不稳的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例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文献进行研究.[结果]2例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X线片示手术节段获骨性融合,按Henderson评价标准均为优,分别随访3 a、4 a无异常并发症.[结论]退行性变可能是青少年下颈椎不稳的病因之一,其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选择同成人相似,但须注意其发病机理及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均有自身特点,治疗方法选择要考虑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

  • 动力轴位旋转X线检查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松刚;孙建民;张佐伦;袁泽农;王大川

    目的:探讨动力轴位旋转X线检查在颈性眩晕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颈性眩晕的患者进行动力过屈过伸位和动力轴位旋转X线检查并对下颈椎不稳患者采用颈围外固定、封闭等综合保守治疗,症状反复发作者行颈前路融合固定.结果:X线检查表明,下颈椎不稳141例,占78%,其中矢状位不稳119例,占66%,轴位旋转不稳95例,占52%,73例患者矢状位和旋转不稳同时并存.保守治疗优良率为92%,手术治疗优良率为100%.结论:动力轴位旋转X线检查可以发现下颈椎轴位旋转不稳,对颈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益气温经法治疗绝经后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下颈椎不稳70例

    作者:闵鹏;张宇;顾祖超;曹洪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法治疗绝经后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下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组以益气温经为治疗大法,采用独活寄生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stradiol,E2)、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NBAP)、骨密度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86%,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BGP、骨密度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BAP含量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经法治疗绝经后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下颈椎不稳疗效确切.

  • 下颈椎不稳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岩峰;郑晓;车涛;裘敏蕾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下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85例,牵引组85例,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6.48%;牵引组治愈率为18.85%,总有效率85.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平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量表评分的降低与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减少具有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其疗效与下颈椎稳定性的改善相关.

  • 颈椎后路固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荣明;马维虎

    长期以来,下颈椎的后路固定只限于用钢丝固定,但由于钢丝固定技术生物力学上的不足,渐渐地被颈椎侧块螺钉技术所代替,自从1964年RoyCamille首次介绍了颈椎侧块螺钉治疗颈椎不稳以来,后路钢板螺钉固定已经被广泛的用于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颈椎不稳.

  • 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外伤性下颈椎不稳的手术配合

    作者:罗玉华;刘芳华;叶丽敬;尹婉葵

    笔者总结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外伤性下颈椎不稳的手术配合.将病人置于俯卧位,准备好止血材料、C-臂X光机、颈椎后路器械、AⅪS器械,术中做好椎管探查减压、AXIS固定的配合,做到配合有序,忙而不乱.认为完善精确的护理配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对高质量重建颈椎稳定的患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创伤后迟发性下颈椎不稳及其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唐勇;王新伟;袁文;韩竹;刘洋;张卫红;汤俊君

    创伤后迟发性下颈椎不稳是指受伤3周或3周后出现的下颈椎不稳.患者在创伤急性期都经过了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认为受伤当时没有损伤或仅轻微损伤,但未发现有明显椎体不稳[1].此类患者由于受伤早期临床表现较轻,影像学检杳无明显异常以及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因而漏诊率极高.

  • 锚定式椎间融合器治疗下颈椎不稳症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王琦;鲍达;李大伟;李力韬;马远征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ACIFC)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下颈椎不稳症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3~71岁,平均55.27岁。均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单独应用 ACIFC 行植骨融合术。应用 COA 40分法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颈脊髓功能改善情况,以 Vaccaro 标准评价手术节段融合情况。根据术后即刻同末次随访的 X 线片结果比较,将椎间高度变化大于等于2 mm 视为融合器塌陷。结果11例患者术后颈脊髓功能均获改善,末次随访同术前比较平均改善率为77.63%,术前 COA 评分同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节段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8~5.2 个月,平均3.89个月。将术后即刻椎间高度同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比较,配对 t 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1例患者椎间高度下降均小于2 mm。结论单独应用 ACIFC 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不稳症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低,能够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无明显融合器塌陷,是传统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联合内固定的较好替代方法。

  • 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汤呈宣;彭茂秀;郑进佑;张力成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外科术式选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34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3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9例,单侧小关节脱位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10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8例,C级12例,D级5例,E级3例.其中单纯颈椎前路钢板固定28例,单纯后路侧块钢板固定3例,前后路联合固定3例.结果 随访4~25个月,平均11.2个月,植骨于术后3~4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和骨不连发生.94.1%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Frankel分级提高1~2级.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大部份的病例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颈椎损伤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