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

    作者:左太熊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进行相应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神经功能恢复达到优47例,达到良15例,优良率91.18%;脊髓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61.54%,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恢复优良率98.18%,不完全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完全损伤患者(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治疗能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而且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质量更高.

  • 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

    作者:杨经慧

    目的 研究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脊柱损伤程度,其中12例为A级,22例为B级,15例为C级,其余23例为D级,所有患者早期均予以针对性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该次研究中72例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76±1.49)个月,再次采用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以恢复至E级(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为优,该次研究中有42例符合E级标准,占58.33%,以A、B、C级升高至D级为良,该次研究中有18例符合良标准,占25.00%,以神经功能升高1级为可,该次研究中有8例符合可标准,占11.11%,其余4例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占5.56%,统计可知,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了83.33%.结论 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应予以脊髓减压术治疗,并结合应用大剂量激素,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促进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 益气导滞汤对脊柱骨折脱位术后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宋义博;李年国;孟昭磊

    目的:观察益气导滞汤对脊柱骨折脱位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18例脊柱骨折脱位手术患者资料加以探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行益气导滞汤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7.36±1.45)分与VAS评分(1.75±0.8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3±1.28)分和(3.20±0.52)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脱位实施益气导滞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腹部胀痛、便秘等症状,并减轻其疼痛感,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作者:江玲波;郭汉明;王新光;康明

    目的:对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30位患者,并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在手术以前、手术以后的第2周以及手术以后的第6个月采取X线片的检查,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以后的第2周以及第6个月,与手术以前进行对比,在Cobbs角方面,降低的比较明显;与手术之前进行对比,在受伤椎体前缘的高度方面,升高的比较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期间没有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有效,能使临床治疗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不容易发生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Steffe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

    作者:朱俊昭;郑洪福;丁毅;王福贵

    目的:探讨Steffee钢板内固定系统的复位机制及不足之处.方法:临床28例Steffee手术.术中采用头足位纵向对抗牵引,徒手按压脊柱及反复交叉调整钢板弧度,充分利用此内固定系统的螺旋提拔力和螺旋压力达到理想的复位.同时对28例手术前后脊柱骨折脱位和滑脱程度的恢复以及椎体间、后缘高度,Cobb's角度变化进行观察探索.结果:发现28例脊柱骨折脱位及滑脱的复位优良率达85.72%,椎体前缘高度平均由术前46.2%恢复至术后87.8%,椎体后缘高度平均由术前76.3%恢复至术后87.4%,Cobb's角由术前平均20.6°恢复至术后平均6°,说明该内固定系统对椎体后缘高度恢复不满意,轴向撑开度小.结论:Steffee手术尽管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对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操作简便易掌握,固定牢固,有利于植骨融合,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小卫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2.47±56.23)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为(13.78±4.2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59.32±62.21)ml.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患者术后的AMS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并且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作者:谢宗乾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诊治的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其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进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观察椎体复位,植骨融合.以及是否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情况.并比较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和Cobbs角.结果 随访1a,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与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51.4%)相比,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都明显升高,分别达到98.1%和96.0%.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Cobbs角(26.1.)相比,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Cobbs角明显降低,分别为4.6°和5.3,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血管和神经损伤,术后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切口感染、深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椎弓根螺钉在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中的实践探究

    作者:秦荣毫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脱位与合并脊髓损伤中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脊柱骨折脱位与脊髓损伤合并发生的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经X线和CT检查,均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功能A组5例,B级3例,C级4例,D级38例,相较术前A组10例,B组13例,C组20例,D组7例明显改善。相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脱位与脊髓损伤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促使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脊柱骨折脱位截瘫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会

    目的:研究如何进行护理来预防脊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产生压疮的现象。方法:选择患有骨折脱位截瘫的患者4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预防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结果:无论是任何一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的人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脱位截瘫患者,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 两种固定器固定脊柱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朴成东;张延哲;陈雷;马洪顺

    背景: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以内、外固定器械进行复位固定.脊柱骨折脱位固定治疗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临床应用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椎弓根钉和钢板固定器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力学参数.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模拟L_1椎体骨折脱位以钢板固定和以椎弓根钉固定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压缩、扭转实验,实验速度为5 mm/min,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实验速度为0.05(°)/s.以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压缩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钉固定组左、右扭转角度小于钢板固定组(P<0.05).椎弓根钉固定组前屈、后伸位移小于钢板固定组(P<0.05).提示骨折脱位后钢板内固定效果不如椎弓根固定,而锥弓根钉内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复位,所以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 AO-C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可选择4钉2棒置入单节段复位固定

    作者:唐焕章;徐皓;董亮;赵晓明

    背景:AO-C型胸腰椎急性损伤是一种高能量、不稳定性损伤,导致胸腰椎骨折脱位,多伴有脊髓神经损伤,一般均需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多节段内固定,致使脊椎运动节段过多丧失、内植物大量应用。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对AO-C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矫治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17例AO-C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一期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8例经脱位椎间隙相邻上下各一椎体4钉2棒单节段固定(4钉2棒组),9例经脱位椎间隙相邻上下椎体行8钉2棒多节段固定(8钉2棒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后随访时,在患者X射线侧位片上测量伤椎后凸Cobb角,采用Frankel分级法进行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痛程度。结果与结论:随访1-5年。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钉2棒组优于8钉2棒组(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胸腰椎骨折脱位内固定后均明显矫正,腰背痛明显缓解。治疗前脊髓功能为Frankel A级的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恢复至E级,余8例双下肢瘫痪均未恢复;Frankel B级的2例均恢复至E级。伤椎后凸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治疗后1周、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末次随访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4钉2棒组、8钉2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经脱位椎间隙4钉2棒单节段与8钉2棒多节段矫治C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无差别。因此AO-C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可选择4钉2棒置入单节段复位固定。

  • 定量分析钢板及椎弓根钉固定脊柱骨折脱位后的应力松弛

    作者:张延哲;朴成东;李鹏;马洪顺

    背景:正常范围的应力松弛有利于各种骨折内外固定之后的再造和重建,一定的应力松弛可缓解过度的坚强固定而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目的:通过模拟脊柱L1-2骨折脱位,以钢板和髓内钉固定后对标本进行轴向压缩应力松弛实验,从流变学角度对临床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2种吲定器进行定量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检验设计实验,于2006-06/2007-02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实验所用8个正常国人尸体T8~L4脊杠标本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将8个标本在椎体锯开,模拟L1椎体骨折脱位.分为2组,即钢板固定组及椎弓根钉固定组,n=4.分别将2组标本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有机玻璃缸内,置于电子万能实验工作台上,驱动机器以50%/min的应变增加速度进行实验,设定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数据,达到设定时间后计算机自动输出实验数据和曲线.主要观察指标:应力松弛数据和曲线,应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了2组标本的应力松弛数据及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数据和曲线,建立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方程.钢板组、椎弓根钊组的7 200 s应力松弛量分别为0.62,0.629 MPa,椎弓根钉组大于钢板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归分析的方法能准确地处理麻力松弛实验数据,钢板及椎弓根钉的7 200 s应力松弛量差异不显著.

  • 益气导滞汤治疗脊柱骨折脱位术后气滞血瘀型腹部胀痛

    作者:管小勇

    [目的]探讨益气导滞汤对脊柱骨折脱位术后患者气滞血瘀型腹部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脊柱骨折脱位术后出现气滞血瘀型腹部胀痛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住院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7)和对照组(n=75),其中观察组给予益气导滞汤加减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h后腹部胀痛情况、治疗5d期间的疼痛程度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治疗2d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2、3、4d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5d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d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2、3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导滞汤对脊柱骨折脱位术后腹部胀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

    作者:翁润民;胡景阳;杨建英;杨杰

    目的探讨AF钉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脊髓减压、神经松解及AF钉复位内固定.结果对手术33例患者随访3月~3年,发现骨折椎体恢复原有高度,Cobbs角恢复正常,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改善.结论AF钉是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一种理想方法.

  • 一期后路手术矫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

    作者:唐焕章;徐皓;林松庆;姚晓东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矫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椎新鲜或陈旧性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伴前后、侧方脱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均一期行后路手术,32例新鲜骨折患者行椎管减压、经伤椎及其相邻上下椎椎弓根置6钉(或5钉)2棒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13例陈旧骨折患者行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并内固定重建术.术后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摄片复查.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28例均无恢复,B级9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E级3例,C级8例恢复至D级2例、E级6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矢状面、冠状面前后及侧方移位程度均明显改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新鲜或陈旧性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均可行后路减压,骨折脱位畸形矫形效果满意.

  • 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

    作者:唐焕章;徐皓;林松庆;姚晓东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2例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后路经骨折脱位间隙相邻上下椎弓根置钉、复位、植骨融合并椎弓根钉棒系统两节段内固定。 X线检查了解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胸腰椎骨折脱位椎间隙、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及脱位畸形矫治情况;Frankel分级方法比较手术前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3±5)个月。术后Frankel分级:A级9例中1例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余7例双下肢瘫痪均未恢复;C级2例和D级1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物在位,12例矢状面脱位均完全纠正,复位率达100%。椎间隙及椎体高度恢复,末次随访时高度无明显丢失,均无钉棒断裂现象。3例出现明显邻近节段退变。结论 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可选择4钉2棒短节段固定;术前CT检查对诊断与治疗非常必要。

  • 经后路Ⅰ期椎间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成洪;龙亨国;沈万洋;洪文跃;刘玖行;肖曦;詹旭

    目的:观察经后路Ⅰ期椎间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了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较理想方法.

  •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固定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王治国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我院骨科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21例,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的椎管狭窄情况、AMS评分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评价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8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62±228)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有明显改善,椎管狭窄率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0.05).7例术后出现遗留性腰背部疼痛,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完全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作者:袁竹柳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诊治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和6个月X线正侧位片检查,观察患者椎体复位、植骨融合以是否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果 术后2周和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53.1%)均明显升高(97.9%和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6个月Cobbs角与术前相比(25.3°)均明显降低(4.7°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钟俊;刘世清;郭卫春;彭昊;陶海鹰

    目的探讨脊髓侧前方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不全损伤的效果.方法 1992至2002年采用脊髓侧前方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21例,19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8.7个月,总有效率为90%.结论脊髓侧前方减压术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不全损伤具有良好效果.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