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瘤夹闭术中行终板造瘘预防慢性脑积水的探究

    作者:祁宇;燕昆;郝政衡;王跃彬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同时行终板造瘘术预防术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Hunt-Hess分级为Ⅱ~Ⅲ级并行动脉瘤夹闭术,按术中是否施行终板造瘘分成终板造瘘组和非终板造瘘组.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周~6周的CT或MRI来评价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 结果 7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为41.4%,而终板造瘘组发生率为19.2%, 非终板造瘘组为5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同时施行终板造瘘,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体温干预对病人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

    作者:蔚玲;付昱;王向阳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干预对脑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拟行动脉瘤夹闭术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温干预组和对照组,体温干预组使用静脉加温仪对静脉输注液体进行加温,温度维持在37 ℃,将冲洗液放置于37 ℃温箱进行保温;对照组病人使用常温液体和冲洗液,不采取加温措施.观察并记录病人入手术室后5 min(T1)、60 min(T2)、120 min(T3)、180 min(T4)及术后2 h(T5)的体温,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及CVS发生率,分别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病人出院时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T1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T4、T5时间点鼻咽温度下降(P<0.05),体温干预组T2、T3、T4、T5时间点的鼻咽温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体温干预组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大脑中动脉Vm下降(P<0.05),CVS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43.3%(P=0.052);与对照组比较,体温干预组病人出院时MMSE评分增加(P<0.05),ADL评分降低(P<0.05).[结论]加强术中体温管理、应用加温液体和冲洗液可减轻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CVS的发生,改善病人预后.

  • 显微镜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作者:张晓欣

    目的 探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对10例动脉瘤术的手术前访视,术中物品准备,术中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10例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结论 手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的手术配合,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入量,出量,准确完成血管阻断计时工作,根据手术进程密切配合医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谭丽娟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在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对照组进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和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内脑血管痉挛人数10例。脑梗塞人数5例。有脑积水症状患者6例。对照组组患者内脑血管痉挛人数由20例。脑梗塞人数12例。有脑积水症状患者11例。经住院恢复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理想的有45例。对照组恢复较为理想的有32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他并发症发病人数分别为4例,5例。P >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对抑制内脑血管痉挛、治疗脑梗赛,脑积水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再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应用腰大池引流来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

  • 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护理研究

    作者:张珊珊

    目的 对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院自2007年起进行了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护理配合的相关临床培训,选取2007~2008年(培训前)来本院接受颅脑动脉瘤治疗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2009~2010年(培训后)来本院接受此疾病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动脉瘤夹闭术术前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意义及护理体会

    作者:王春艳;刘淑杰;李慧;刘伟娜

    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术前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意义及护理体会.方法:16例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前行腰大池引流术.结果:1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明显缩短了手术术程,且腰大池引流术可在术中排出血性脑脊液,较短时间内排出蛛网膜下腔中的血液和血管活性物质,从而迅速减轻或消除血液和血管活性物质对脑血管和脑膜的刺激,且易于脑组织塌陷,便于手术操作,开拓术野,减轻对脑组织的牵拉或损伤,以便成功夹毕动脉瘤,同时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结论:该治疗方法疗效好,术后引流过程中的密切观察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确保该治疗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 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救治

    作者:丁礼;徐峰;陆士奇;张世明

    目的 探讨以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是血栓性巨大动脉瘤,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并载瘤动脉重建术,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3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结论 以脑缺血症状首发的颅内动脉瘤都是血栓性动脉瘤,应在术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的发作,同时也避免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保钢;房业鹏;郑细良;宋英;孙智宏;付辉;宋超强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对手术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过程及结果,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显露动脉瘤颈部,清除颅内血肿并对动脉瘤实行手术夹闭.结果 在112例123个动脉瘤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117个,阻断时间短1.2 min,长15 min,平均8.4 min,112例患者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因动脉硬化较严重夹闭动脉瘤时出现动脉瘤整体脱落,造成载瘤动脉局部缺损行动脉瘤旷治术,术后出行肢体偏瘫;4例出现小缺血病灶,但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早期手术患者术后因合并严重血管痉挛致脑梗死死亡.结论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有效降低了动脉瘤内的压力,有利于显露动脉瘤颈,夹闭动脉瘤,短时间阻断载瘤动脉是安全的.

  • 55例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体会

    作者:杨福义;杨军;李明军;胡洋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经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两种方法后的临床情况及疗效的比较.方法:时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夹闭治疗和栓塞治疗,对术后用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并用远期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采用栓塞治疗的,在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夹闭组,术后半年有39例得以随访,两种方法的远期效果无差别.结论: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术使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优于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但费用昂贵.

  • 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与常见并发症分析

    作者:姜雪;张丽娟;黄琳;吕发金

    目的:探讨CTA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随访价值,并进一步认识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51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随访资料.观察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积水、脑软化灶、载瘤动脉狭窄、血管痉挛、动脉瘤夹闭不全、瘤夹脱落及动脉瘤的新生和复发;分析血管痉挛的分布特点.结果: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中,血管痉挛发生率高(106/251,42.23%),其次为脑积水(38/251,15.14%).20.32% (51/251)的患者同时合并2种及以上并发症.251例患者共234支血管发生痉挛,主要好发于大脑前动脉(127/234,54.27%,P<0.001).前交通动脉瘤左、右翼点入路手术患者术后血管痉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CTA可用于随访评价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动脉瘤夹闭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且好发于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左、右翼点入路手术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相似.

  • 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勇;张世明;王中;周幽心;崔岗;李向东;周岱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147例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预后重要的因素,年龄也成为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性别、术前CT提示有无脑内血肿、动脉瘤部位和大小,是否多发动脉瘤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越高,手术预后越差,年龄越大手术预后也越差.明确影响破裂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有助干把握手术适应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动脉瘤患者预后.

  • 内听道内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高广忠;孙兵;蒋霖;张世明

    目的 报道1例位于内听道的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致听力障碍的病例,探讨瘤体大、瘤颈宽的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周后左耳听力丧失,头颅CT血管造影诊断为左侧内听道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枕下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显微镜下见动脉瘤夹闭完全,微血管多普勒(MVD)检测显示,瘤体涡流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听觉功能即好转,面神经功能正常.3个月随访,患者左耳听力已完全恢复.结论 对于瘤体大、瘤颈宽,直接夹闭困难的小脑前下动脉瘤,采用动脉瘤体穿刺减压、MVD辅助下的动脉瘤塑形夹闭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有焕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其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瘤夹闭术是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将动脉瘤排除于血循环之外,以防再次破裂,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保证灌注区供血.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其体会报道如下.

  •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

    作者:李欣蓉;叶爱红

    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以来,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临床医师在显微解剖理论指导下,尝试不同手术入路,采用多种手术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使夹闭术成为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1-2].科学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成功及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本研究总结了58例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 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徐兴国;陈一笑;曹轲;王林林;李东蛟;兰朋朋;杨振兴;冯进;万定

    目的 探讨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出血次数、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等.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作为评分标准.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出血次数、Hunt-Hess评分、GCS评分、Fisher评分、术后有无脑血管并发症、术后有无颅内感染与预后相关(均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Hunt-Hess评分(OR=40.243)、Fisher评分(OR=12.820)、术后脑血管并发症(OR =39.469)是影响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术后有无脑血管并发症是显著影响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重视这些因素的预测价值对降低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术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 颅内动脉瘤破裂诊疗的抉择

    作者:汤恒心;王守森;张小军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抉择。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通过CTA/3D-CTA或DSA/3D-DSA确诊。治疗:动脉瘤夹闭术92例,其中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开颅4例;血管内介入治疗113例,全部采用GDC栓塞手术和/或支架辅助。结果统计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治疗效果。手术治疗72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53例(73.2%),轻度残疾7例(9.8%),重度残疾6例(8.9%),植物生存2例(2.8%),死亡4例(5.3%);介入治疗83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63例(75.3%),轻度残疾13例(15.1%),重度残疾4例(5.4%),植物生存0例,死亡3例(4.2%)。结论 CTA/3D-CTA和DSA/3D-DSA均可以观察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并依此指导手术,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均是有效的方法并且各有其适应证,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前循环动脉瘤两种方法均可采用,而后循环动脉瘤则首选血管内栓塞。Ⅳ-Ⅴ级患者行介入治疗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血管痉挛、颅内高压、巨大动脉瘤的患者应果断早期进行手术。

  • 影响单发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疗效的围手术期多因素分析

    作者:于奇丙;栾新平;杨新超;刘正晨;闫宝峰

    目的 探讨影响后交通动脉瘤(PCoA)夹闭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204例行开颅夹闭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作为预后标准,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12项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其中有统计学意义因素进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选择出对预后有意义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后并发症、术中血流阻断时间、动眼神经麻痹不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而Fisher分级、术中有无破裂、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SAH次数、脑血管痉挛(CVS)、动脉瘤颈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术前Hunt-Hess分级(P=0.000)、术前SAH 次数(P=0.001)、脑血管痉挛(P=0.000)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术前Fisher分级、术中有无破裂、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SAH次数、脑血管痉挛、动脉瘤颈宽的分析,可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45例分析

    作者:张彩峰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内动脉瘤麻醉资料,40例为大脑前循环动脉瘤,5例为后循环动脉瘤.均拟择期夹闭术,麻醉以静吸复合为主,有42例用降压药行控制性降压完成手术,9例在麻醉诱导前开始微泵持续静注尼莫地平的方法防止脑血管痉挛和术后脑梗死.术中监测ECG、MAP、HR、NIBP、SpO2 、PETCO2等.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行动脉瘤夹闭41例,夹闭加切除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准备必须充分,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压药选择原则要考虑对脑局部的影响,围术期进行脑保护重要性在于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 颅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9例报告

    作者:储呈春;卞留贯;钟志红;孙青芳;沈建康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颅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9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和动脉瘤的位置及肿瘤的良、恶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包括同时处理动脉瘤和肿瘤;先处理动脉瘤再切除肿瘤;先切除肿瘤再处理动脉瘤;仅处理动脉瘤而肿瘤观察随访.结果:行手术肿瘤全切、无复发6例;行肿瘤保守治疗的患者肿瘤未见明显增大3例.经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随访期间完全闭塞.结论:应根据症状、肿瘤和动脉瘤位置及肿瘤特性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两种病变的同时存在并不使预后恶化.

  •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顾建军;张世明;王中;周幽心;虞正权;李向东;崔岗;周岱

    目的 回顾性分析10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方法 脑血管造影提示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9例,头颅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翼点入路实施动脉瘤蒂夹闭术;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1例,动脉瘤位于脑室颞角,头颅CT表现为脑室内出血,采用颞中回入路行瘤蒂夹闭术.结果 10例均成功行动脉瘤蒂夹闭术,术后CTA影像学显示动脉瘤消失,1例有短暂脑缺血表现.10例患者6个月后均完全恢复.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手术难度高.熟悉动脉瘤区域的解剖关系,术中进行有效的脑保护和必要的监测可明显提高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88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