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的CT表现

    作者:陆力坚;黄璐

    目的 探讨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34例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CT表现为胆总管中下段局部管壁"环形"增厚,厚度:(1.85±0.14)mm,狭窄段长:(14.27±5.29)mm.狭窄段形态表现为"平行轨道状"28例,"锥形"6例.狭窄段上方肝内外胆管壁普遍轻度增厚(1 mm).胆管扩张类型表现为末梢囊状型、弥漫型和外周型三种类型.胆总管可不扩张或轻、中度扩张.结论 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在临床上较少见,多数患者症状轻或无临床症状,常易漏诊或误诊为其它胆道病变.肝内外胆管壁普遍不同程度增厚、胆总管中下段管腔狭窄呈"平行轨道状"或"锥形"及胆总管无扩张或轻、中度扩张伴末梢小胆管"囊状"扩张等CT征象有助于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炎的诊断.

    关键词: 肝吸虫 胆管炎 CT
  • 警惕寄生虫从嘴入脑

    作者:骆景铭

    报国内报刊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寄生虫病医院介绍,目前寄生虫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且城市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寄生虫的种类主要是脑囊虫、弓形虫、肝吸虫.而这些寄生虫病,与人们目前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有相当大的关系.在每年收治入院的寄生虫病患者中,患脑囊虫的病人占90%以上,而这类患者近年呈增多趋势.

  •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肝吸虫病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梁瑞雪;张迎秋

    目的 掌握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26年来人体肝吸虫病流行态势.方法 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要求进.结果 四棵树乡人体肝吸虫感染率调查:1986年是19.10%,2002年为22.40%,2012年是25.30%;平均为22.56%.肝吸虫感染者男性高于女性;1986年调查,男:女(36.78%/0.79%),2002年调查男:女(39.66%/5.83%),2012年调查,男:女(42.18%/7.25%)平均为(39.79%/5.12%);3岁以上年龄均有感染.结论 四棵树乡三次肝吸虫病调查结果比较,此种病感染的几率越来越高,扩散的范围也是逐步的扩大,并且引发了其他的疾病,追本溯源,我们发现这种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保持好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的.

  • 2 532例可凝肝吸虫患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邓文成;钱英超

    目的:探讨中山市小榄地区居民在2002年至2006年肝吸虫的感染现状,为肝吸虫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2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体检的可疑肝吸虫患者共2 532例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2002年至2006年小榄地区肝吸虫检测的阳性率为17.26%,显著高于我省5.36%的平均感染率(P《0.01).结论:2002年至2006年小榄地区肝吸虫感染情况严重,已达到卫生部划定的中度流行区水平,有关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大防治干预力度.

  • 大连地区肝吸虫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崔昱;郑莉莉;陈凤义;秦元华;姚伟;戴晓冬;任一鑫

    目的 对大连地区复州城肝吸虫孳生地及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了解肝吸虫感染及发病状况.方法 通过对大连地区复州城中间宿主淡水鱼(麦穗鱼等6种)肝吸虫感染的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从复州城河流水域及农家鱼塘中所捕获的淡水鱼发现,鱼鳃及肌肉组织中数量不等的囊蚴,通过人工感染接种猫后,约2个月左右时间,在其粪便中检获到虫卵,并从其肝胆管内获取成虫,经病原学鉴定为肝吸虫.结论 复州城地区存在肝吸虫感染的自然疫源地,注意饮食习惯和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是控制本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 2006年~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防治现状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2004年全国调查)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亿人.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蠕虫感染率为21.38%,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07%~56.22%,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 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

  • 提高保护意识防治肝吸虫病

    作者:庄树文;吕冬云

    寄生虫病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且给全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我国疆域辽阔,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自然条件极其复杂,而且动物种类繁多,寄生虫病原种类也多.因此,控制、消灭、预防寄生虫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阿苯达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平;李懿宏;王丽群;刘向东;高清;赵基勇;李殿俊

    目的研究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病人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2、sIL-2R和IFN-γ水平变化情况,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肝吸虫治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健康人作对照,肝吸虫病人在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收集粪便,采集血清,做粪便克虫卵计数,用ELISA方法检测病人疗前和疗后血清IL-2、sIL-2R和IFN-γ水平.结果轻度感染组病人粪便虫卵全部转阴,转阴率为100%,而中度感染组病人转阴率为85.71%.轻度和中度感染组病人治疗前血清slL-2R水平升高,IL-2水平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经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后,血清slL-2R水平降低,IL-2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病人血清IFN-γ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疗前和疗后比较无变化.结论肝吸虫感染后病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经阿苯达唑治疗后免疫抑制状态得到改善;阿苯达唑治疗轻度感染的肝吸虫病人疗效较好,对于中度以上感染病人应适当增加治疗剂量.

  • 阿苯达唑联合黄芪治疗肝吸虫病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安凤超;马直勉;李海勇;刘平;高翔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肝吸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中药黄芪保护肝组织的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苯达唑(ALB)治疗组和阿苯达唑联合黄芪(ALB+ MR)治疗组,建立肝吸虫病大鼠动物模型.ALB治疗剂量50 mg/kg/d/只,连用5天;MR腹腔注射800 mg/kg/d/只,连用30天.感染14周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L-4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阿苯达唑和黄芪治疗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2水平下降(F=18.3,P=0.000 2),IL-4水平升高(F=10.44,P=0.003 4).治疗后,ALB组和ALB+ MR组大鼠血清IL-2水平升高(F=8.69,P=0.006 8;F=5.5,P=0.027 3),IL-4水平下降(F=9.69,P=0.004 6;F=7.61,P=0.010 7)阿苯达唑联合黄芪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细胞因子IL-2和IL-4参与肝吸虫引起的肝组织损伤,黄芪对肝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紊乱的细胞因子有关.

  • 细胞凋亡在肝吸虫感染大鼠及肝吸虫病患者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晓丽;董云霞;韩甦;答嵘;李懿宏;舒晶;张凤民

    目的 分析肝吸虫感染大鼠和肝吸虫病患者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损伤情况,探讨细胞凋亡在肝吸虫感染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2组:感染组60只,对照组20只.感染组大鼠经口饲感染囊蚴法建立肝吸虫感染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于感染后第4、6、8、12周时处死动物.同时收集尸检获得的肝吸虫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体肝组织标本各4例.光镜下观察大鼠和人体肝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光镜下各时间点感染组大鼠和肝吸虫病患者胆管壁增厚,胆管黏膜呈乳头状和腺瘤样增生,管腔内可见虫体及虫卵,胆管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周围有一些肝细胞出现核固缩,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感染组大鼠第4、6、8、12周时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15±1.50)%、(11.61±3.09)%、(13.21±3.47)%、(11.26±4.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7±0.72)%、(3.17±0.77)%、(3.67±0.96)%、(2.84±0.87)%,t值分别为4.45、5.49、5.95、4.74,P均<0.01].肝吸虫病患者肝组织细胞凋亡率为(12.02±1.78)%,明显高于对照组[(2.03±0.68)%,t=15.13,P<0.01].结论 肝吸虫感染可以引起宿主肝细胞凋亡,后者可能与感染者肝损伤有关.

  • 肝吸虫病患者阿苯达唑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8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平;刘向东;张唯哲;李懿宏;王丽群;李殿俊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治疗肝吸虫病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肝吸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健康人作对照,健康人和肝吸虫病患者在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前、后4周分别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治疗前肝吸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吸虫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免疫功能下降,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免疫抑制得到改善;阿苯达唑对于治疗肝吸虫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 肝吸虫性胆道梗阻的B超诊断

    作者:杨欣;李霞;庞秀英

    胆道梗阻多由于结石、炎症、肿瘤以及少见的胆道蛔虫所致,超声对以上任一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都不难诊断.近年来患肝吸虫病的人数日益增多,本文统计了肝吸虫性胆道梗阻28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B超 肝吸虫 胆道梗阻
  • 肝吸虫致急性胆道梗阻54例诊治体会

    作者:孙明;陈雷;张志光;姜大力

    2005-01~2010-12我院共收治54例因肝吸虫病致急性胆道梗阻的病人,现就诊治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49例;女,5例,平均年龄46.3岁(23~67)岁,病程8~72h.全部病例均有进食生鱼病史,其中46例于酗酒后;8例于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出现持续性胆绞痛;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压痛;Murphy征阳性;其中42例伴有寒战、发热;32例明显黄疸,5例轻度黄疸;血常规:白细胞1.2~2.1×109,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总胆红素、胆汁酸均增高.

  • 肝吸虫排泄分泌抗原对豚鼠腹膜MφNO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昭;邱守义;李晶

    目的:研究排泄分泌抗原(ESA)对豚鼠腹膜Mφ亚硝酸盐产量的影响方法:ESA与Mφ培养2小时后再加入LPS培养48小时,测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实验组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ESA在肝吸虫的免疫逃避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 肝吸虫与肝胆疾病

    作者:卢艳;许学年;冯正

    肝吸虫是寄生于脊椎动物肝胆管的复殖吸虫.人因误食寄生在鱼体的活肝吸虫囊蚴而被感染.肝吸虫感染与一些肝胆疾病,特别是胆管癌有关.可能的致癌机制包括慢性刺激,内源性致癌物形成增加及代谢酶活化等.该文对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的肝胆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及病理学资料进行了综述.

  • 儿童同时感染蛔虫及肝吸虫1例报告

    作者:张建华;姜晓杰;王学武

    患者,男性,11岁,莱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因长期消瘦,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恶心、夜磨牙而到当地医院就诊,进行了肝功、乙肝五项、粪便寄生虫感染等检查,结果均为"正常".2006年9月上述症状加重,特别是腹痛频繁,疼痛后出现一身虚汗,再次就诊,被诊断为儿童生长性腹痛症.

  • 加强中国华支睾吸虫病研究

    作者:钱门宝;周晓农;方悦怡;梁松;陈颖丹

    肝吸虫是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猫后睾吸虫等几种食源性吸虫的统称.肝吸虫国际会议于2011年3月7~8日在泰国Khon Kaen召开,会议展示了当前全球肝吸虫病的研究和防控现状.本文根据该次会议的内容,结合中国当前华支睾吸虫病研究现状和防治需求,探讨未来我国应优先开展研究的领域.

  • 消化不良型慢性肝吸虫病一例

    作者:李朝品;崔玉宝;朱玉霞;蔡茹

    患者男,46岁.因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稀便多年入院.自述22年前在广东服兵役期间曾有多名战友因食鱼、虾感染肝吸虫.体检:体温37.5℃,脉搏88次/min,血压17/12kPa(1kPa=7.5 mm Hg),肝脏轻度肿大,肝区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4×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 28,嗜酸粒细胞0.07,HAV-IgM(-)、HBsAg(-),丙氨酸转氨酶42.5 U/L,总胆红素14.3 μmol/L.B超检查:肝脏肿大,肝内光点密集不均匀,肝内小胆管轻度扩张,管壁粗厚,回声增强,扩张的胆管内有斑点、斑块或线形回声;胆囊壁增厚、粗糙,囊内亦见小条形或斑块形回声.

  • 肝吸虫患者血清HA、LN、PCⅢ含量观察

    作者:张世昶;王岐;尹祝芬

    我县沿江地区的人们有生食鱼虾的习惯,所以肝吸虫的发病率非常高,有的地方普查阳性率可高达84.2%,许多肝吸虫患者在做B超检查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肝硬化,我们对124例经肝吸虫检查确诊为肝吸虫的患者做HA、LN、PCⅢ检查,探讨肝吸虫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 ERCP术中确定的肝吸虫病变一例

    作者:苏鲁;陈正义;吕静;云小余;文丹;许保

    患者女,41岁.患者于2010年8月20日行腹腔镜下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因损伤变异副肝管,转开腹行副右肝管修补+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探查肝总管时见多发黑色小片状物流出,疑为结石;剖开胆囊见内有许多米粒大小息肉,胆囊黏膜无局限性隆起.病理结果:慢性胆囊炎合并多发性胆固醇性息肉.9月3日出院.出院后时感腹部不适, 9月17日超声检查肝、胆、胰腺、脾脏未见异常, 10月14日拔除T管.1周后腹痛有所加剧,并于11月9日第2次入院.住院后血、尿、便常规正常,B超、CT查肝胆胰未见明显异常.

91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