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ITRL对Kupffer细胞内脂多糖诱导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作用研究

    作者:魏思东;余正;李金政;戴卓娅;刘作金;游海波;陈勇;龚建平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NF受体配体(GITRL)对Kupffer细胞(KCs)内脂多糖(LPS)诱导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KCs后分为5组:Control组,只加培养基;LPS组,加入LPS(10μg/ml);LPS+Control siRNA组,转染Control siRNA后同LPS组;LPS+GITRL siRNA组,转染GITRLsiRNA后同LPS组;LPS+Dex组,地塞米松(100 μmol/L)处理后同LPS组.处理24小时后,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蛋白免疫印记和ELISA法检测KCs的GITRL、IDO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结果:和Control组比较,LPS刺激后KCs上GITRL的表达明显上调(P<0 05),而沉默GITRL基因或者使用地塞米松能减弱其升高(P<0 05).LPS可以诱导IDO和TNF-α在KCs上的高表达,然而GITRL基因沉默可以抑制其诱导的IDO和TNF-α的表达(P<0 05),同样地塞米松预处理也能够减弱其诱导的IDO和TNF-α的表达(P<0 05).结论:GITRL介导了KCs内LPS诱导的IDO,地塞米松可通过下调GITRL的表达以降低LPS诱导的IDO.

  • 乳酸杆菌脂磷壁酸通过下调脂筏中Lck激酶水平抑制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TLR4通路

    作者:周超;王璞;黄燚;王晗;吴越;高采平;李良平

    目的:探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of Lactobacillus bulgancus,LBG-LTA)是否能下调细胞膜脂筏中的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Lck),进而抑制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通路.方法:分离培养10只雄性Wistar大鼠的Kupffer细胞;培养LBG并制备LBG-LTA;有或无LBG-LTA、脂筏裂解剂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e,MβCD)、Lck抑制剂PP2分别预处理情况下,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Kupffer细胞,提取各组细胞的膜-浆蛋白及核蛋白,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膜-浆蛋白中的脂筏及非脂筏组分,Western blot检测脂筏及非脂筏组分中TLR4、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1,TBK1)、Lck及核蛋白中的核因子B (nuclear factor-κB,NF-κB),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LPS上调的TLR4、Lck主要在脂筏内(与对照孔脂筏相应数值之比为0.95 0.23 vs 0.0120.0023,1.05 0.26 vs 0.022 0.0052,P均<0.05),TBK1主要在非脂筏组分中(与对照孔非脂筏组分数值之比1.02 0.21 vs 0.0480.011,P<0.05),核蛋白中的NF-B及培养上清中的TNF-α和IL-1β亦明显升高(与对照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78 0.16 vs 0.0760.014,189.2 27.1 vs 5.62 0.82,131.6 18.8 vs 7.24 1.14,P均<0.05).与MαCD或PP2一样,LBG-LTA也明显抑制LPS的作用(LTA+LPS孔脂筏中TLR4、Lck与LPS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15 0.036 vs 0.95 0.23,0.17 0.052 vs 1.05 0.26,非脂筏组分中TBK1与LPS孔的比较为0.25 0.062 vs 1.02 0.21,NF-B、TNF-α及IL-1β与LPS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17 0.035 vs 0.78 0.16,32.2 4.37 vs189.2 27.1,23.4 3.29 vs 131.6 18.8,P均<0.05).结论:LBG-LTA下调大鼠Kupffer细胞膜脂筏中的Lck,进而抑制其TLR4通路.

  • 乳酸杆菌脂磷壁酸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TLR4通路的激活

    作者:周超;王璞;黄燚;王晗;吴越;高采平;李良平

    目的:探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of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G-LTA)对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0只(2月龄,体重250~300g)处死后,分离培养肝脏Kupffer细胞;培养LBG,并提取制备LBG-LTA;Kupffer细胞,在有或无LBG-LTA (0.1、1、10 μg/mL)预处理的情况下,给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 EU/mL)刺激后,Westem blot检测各孔Kupffer细胞的TLR4、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1,TBK1)及核中的核因子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孔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分离的Kupffer细胞经不同浓度LBG-LTA预处理后,其在LPS刺激下所表达的TLR4、TBK1、核中NF-B的水平及生成的TNF-α和IL-1β明显低于无LBG-LTA预处理情况下的LPS孔(P<0.05),且LBG-LTA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LBG-LTA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了LPS诱导下大鼠Kupffer细胞TLR4通路的激活.

  • 姜黄素诱导Nrf2核转位对脂多糖引起库普弗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赵曙光;李强;王景杰;王旭霞;刘震雄;闻勤生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μM、20μM和30μ M干预Kupffer细胞8h,诱导Nrf2核转位水平;将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未加姜黄素和LPS,LPS组用10μ g/mL的LPS加入Kupffer细胞培养液共同培养2h;干预组用30μ M姜黄素干预8h后,余处理同LPS组.Western blot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GSH水平,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6,放免法检测IL-1β.结果:①姜黄素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核转位水平随浓度增加而增高.②LPS组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MDA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PS姐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水平较LPS组显著升高(P<0.0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LPS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Kupffer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

  •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樊耀敏;薛挥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其中内毒素、细胞因子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发挥了关键作用.酒精致肠道粘膜通透性增加,引起高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作用于kupffer细胞产生过量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TNF-a与肝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诱导肝细胞凋亡,引起肝细胞损害.

  • 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Kupffer细胞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莉;杨钦河;张玉佩;徐拥建;刘益臻;杨雪松;金玲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周后检测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法提取肝脏Kupffer细胞,Q-PCR及Westem blot法检测Kupffer细胞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合酶-1 (SC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蓄积;血脂及Kupffer细胞SREBP-1c、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Kupffer细胞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血脂及病理学改变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疏肝组作用为显著(P<0.01).结论 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SREBP-1 c/SCD-1信号通路激活,下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发挥抗NAFLD作用.可推测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 Kupffer细胞极化和肝星状细胞活化在NAFLD相关炎症和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王祺;吴惠敏;倪茜茜;华静

    背景:Kupffer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在慢性肝损伤炎症和纤维化的始动和持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Kupffer细胞极化和HSC活化对肝内炎症-纤维化发展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脂(HF)饮食和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upffer细胞表型和HSC活化状态,real-time PCR检测炎症、纤维化相关基因和PPAR-γ表达.结果:HF和MCD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和NASH模型肝内F4/80阳性Kupffer细胞、CD11c阳性M1型巨噬细胞和α-SMA阳性HSC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MCD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NAFL和NASH时肝内TNF-α、TGF-β1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α-SMA、Col1 mRNA表达仅在NASH时显著增高(P<0.05).肝内PPAR-γ mRNA表达在NAFL时显著增高(P<0.05),在NASH时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NAFLD进展过程中,肝内Kupffer细胞呈现持续的M1型极化,HSC在疾病早期已出现活化并随疾病由NAFL向NASH进展而加剧.Kupffer细胞极化和HSC活化促进了NAFLD中肝脏炎症-纤维化的启动和进展.

  • α-GalCer诱导急性肝损伤时肝内Kupffer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

    作者:汤桐芳;隋永恒;华静

    背景:Kupffer细胞是肝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α-GalCer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肝内Kupffer细胞表型和功能变化.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α-GalCer 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内F4/80阳性的Kupffer细胞的分布.胶原酶原位灌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和选择性贴壁法分离正常和急性肝损伤小鼠的Kupffer细胞.real 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和Toll样受体(TLR)4 mRNA表达.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α-GalCer腹腔注射引起小鼠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聚集,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法发现肝内F4/80阳性细胞明显增加、体积增大,并在肝组织炎症坏死处呈灶性聚集.胶原酶原位灌注分离的Kupffer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NF-α、IFN-γ和IL-10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Kupffer细胞中TLR4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急性肝损伤中Kupffer细胞的抗炎因子IL-10表达增加和TLR4途径下调可能是Kupffer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耐受、避免过度炎症的重要机制.

  •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Jessica I COHEN;Laura E NAGY;蒋晓玲

    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生是一个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乙醇对肝细胞的影响以细胞器应激为特征,肝细胞功能发生多种改变,并在乙醇暴露期间逐渐累积.这些改变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甲基化能力降低、内质网应激、囊泡转运受损和蛋白酶体功能改变.肝细胞损伤部分归因于肝细胞对乙醇的代谢.乙醇暴露时肝窦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性的改变和肝内炎症反应增强亦为肝损伤的重要成因.肝纤维化以肝星状细胞活化引起的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为特征.肝脏驻留型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对乙醇诱导肝损伤的发生尤为关键.长期乙醇暴露使Kupffer细胞对脂多糖通过Toll样受体4产生的激活作用敏感性增强.这一致敏作用使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活性氧簇(ROS)产生增加,导致肝细胞功能异常、坏死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产生.引起肝纤维化.本文对乙醇诱导肝损伤的进展过程中,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作一概述.

  • 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斌;蔡敏;黄玲;姜子廷;童敏思;李力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肠上皮细胞、肝K upper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肠上皮细胞Caco-2、大鼠肝Kupper细胞和小鼠肝实质细胞AML12分别分成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嗜酸乳杆菌组、L PS+嗜酸乳杆菌组、粪肠球菌组、L PS+粪肠球菌组、双歧杆菌组、L PS+双歧杆菌组,孵育培养6 h.分别检测人肠上皮细胞Caco-2紧密连接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及细胞通透性、大鼠肝Kupper细胞功能表型相关因子和IκB及p-IκB变化水平、小鼠肝实质细胞AML12脂代谢基因水平和脂类吸收情况.结果 益生菌可显著抑制由LPS刺激引起的人肠上皮细胞Caco-2紧密连接相关因子Occludin、Claudin-1、JAM、ZO-1表达的下降和细胞通透性的增加;明显抑制LPS刺激引起的大鼠肝K upper细胞表达T N F-α、IFN-γ和IL-6的增加,同时抑制IL-4、IL-10、IL-13的降低和p-IκB蛋白表达的增加;显著抑制由LPS刺激引起的小鼠肝实质细胞AML12脂代谢基因ACACA、SREBF1、FAS、FABP3、FABP4、DGAT1的上调和脂类吸收的增加.结论 益生菌可以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通透性,抑制肝Kupper细胞NF-κB通路活性,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抑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抑制肝实质细胞脂代谢基因表达和脂类吸收等多种途径,保护非酒精性脂肪肝.

  • Kupffer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江华;贺蕾;王涛;杨进孙;侯为顺;苏川

    目的 探讨Kupffer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 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30只分为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3组,每组10只.感染组和感染/氯化钆组小鼠通过腹部感染尾蚴(10条/只),感染/氯化钆组于感染后第4周经尾静脉注射氯化钆,剂量为每次15 mg/kg,每周2次;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PBS.感染8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CD4~+ CD25~+T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p3的分布;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4、IL-5、IL-10、TGF-β1与IFN-γ的水平,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感染组小鼠CIM~+ CD25~+T细胞数量为13.8%,感染/氯化钆组为9.3%;感染组IL-10为41.4 pg/ml,感染/氯化钆组为22.6 ps/ml;氯化钆可下调Foxp3的分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并减轻血吸虫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结论 Kupffer细胞通过调控CD4~+CD25~+T细胞数量而参与日本血吸虫肉芽肿的形成.

  • Hck、Lyn和SSeCKS在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邵晓;何红梅;邵建国;陈琳;李民

    目的:探讨Src家族相关激酶(Hck、Lyn)和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 SSeCKS)在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 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正常Kupffer细胞和炎症Kupffer细胞中Hck、Lyn和SSeCKS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ck、Lyn和SSeCKS在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方法检测Hck、Lyn和SSeCKS在大鼠肝脏组织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显示Hck、Lyn和SSeCKS在小鼠Kupffer细胞中均有表达,用60%CCl4损伤液刺激后Hck、Lyn表达明显升高(P<0.01),SSeCKS表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Kupffer细胞中Hck、SSeCKS表达较为明显,Lyn未见明显表达;IHC结果显示Hck、Lyn和SSeCKS在大鼠正常肝组织Kupffer中均有表达;在炎症组织中Hck、Lyn的表达明显增加,而SSeCKS的表达却显著减少。在炎症刺激后Hck、Lyn的表达与Kupffer细胞数呈正相关,而SSeCKS的表达与Kupffer细胞数呈负相关。结论:Hck、Lyn和SSeCKS参与了NASH的发生发展,可作为NASH炎症反应的潜在调控靶点;检测其表达有助于NASH炎症程度的判断,为临床上治疗NASH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 Kupffer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大鼠实验性肝癌中分布及意义

    作者:季菊玲;陈莉

    目的:探讨Kupffer细胞(KC)、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在实验性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建立在诱癌过程中控制KC功能状态的肝癌试验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癌中的CD68、CD57及Bcl-2、Bax的表达,对各组CD68、CD57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比较与相关分析,并比较各组Bcl-2、Bax的表达.结果:(1)CD68阳性细胞数在激活组、单纯诱癌组、抑制组依次递减;(2)CD57、CD68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3)抑制组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激活组,而Bax阳性率显著低于激活组.结论:(1)KC在肝脏NK细胞归巢、分化和活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KC和肝脏NK细胞可促进实验性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肝癌的形成.

  • Lyn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织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先进;李民;张玲燕;肖锋;顾春燕;邵建国;陈琳;何红梅;孙燕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织Kupffer细胞中Lyn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7例手术切除的肝组织石蜡标本,其中12例原发性肝癌癌旁正常肝组织,25例炎症反应明显的NASH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Kupffer细胞中Lyn酶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阳性率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结果 25例NASH患者Lyn酶阳性表达25例,其中染色强度卅以上的23例(92%),Lyn阳性率与NASH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Lyn的异常表达与肝脏炎症程度显著相关,检测其表达有助于NASH炎症程度的评价.

  • 乙醛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张馨;余卫平;高蕾

    目的 探讨乙醛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的影响.方法 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大鼠肝脏HSCs和Kupffer细胞,制备乙醛刺激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KCCM),并以MTT法观察乙醛及乙醛与Kupffer共同培养的KCCM对HSCs的增殖效应,以放射免疫法检测HSCs培养上清液中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乙醛直接作用于HSCs后HSCs明显增殖,并能合成分泌Ⅳ型胶原;未用乙醛处理和经乙醛处理后的KCCM均能使HSCs增殖并生成Ⅳ型胶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醛可促进HSCs活化,与酒精性肝病时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乙醛不能直接作用于Kupffer细胞引起HSCs活化.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模型肝内趋化因子CXCL13的表达

    作者:刘锦红;何选秋;王卫彬;周扬;郑新春;唐利波;侯金林

    目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内趋化因子CXCL13表达显著增加,但其来源和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旨在通过建立PBC小鼠模型,探索PBC小鼠肝内趋化因子CXCL13的表达及其主要来源细胞.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实验组[n=20,腹腔注射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2次/周,共12周)]和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系同实验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AMA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原位灌注酶消化结合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肝内Kupffer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以及肝内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以及上述细胞亚群CXCL1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组小鼠血清AMA水平随建模时间延长逐渐上升,首次注射Poly I:C后第4、8、12周阳性率分别为5.9%、52.9%以及76.5%,而对照组小鼠血清AMA水平在整个建模过程中均呈现较低水平,仅在第12周时有2只小鼠AMA水平略高于阳性界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肝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肝内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对照组小鼠肝内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小鼠Kupffer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度分别为76%~80%、68%~72%.与Kupffer细胞CXCL13 mRNA表达[2.34(0.22-8.64)]比较,肝血窦内皮细胞、肝内淋巴细胞表达下降[0.27(0.03-1.64)、0.05(0-0.22),P<0.05]. 结论 Poly I:C诱导建立的PBC小鼠模型中肝内升高的趋化因子CXCL13主要来源于Kupffer细胞.

  • 大鼠肝Kupffer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施鑫;李保仝;黎介寿

    目的:参照Smedsrod等方法加以适当的修正,建立简便、有效和稳定的大鼠肝Kupffer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 方法:①联合酶原位循环灌注消化;②Nycodenz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③选择性贴壁纯化;经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单克隆抗体ED1(MΦ-McAb ED1)鉴定. 结果:终获得大鼠肝Kupffer细胞产量(28.68±4)×106/鼠肝,细胞纯度96%,细胞活性大于95%. 结论: 本文建立的大鼠肝Kupffer细胞分离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效果稳定,同时获得的细胞保持良好的生物学性状.

  • 来氟米特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姚宏伟;李俊;陈季强;徐叔云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链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肝灌注、Nycodenz密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和Kupffer细胞,制备Kupffer培养上清液(KCCM),并以不同浓度、不同培养时间的CCl4损伤的KCCM作为刺激因素观察了A771726对HSC增殖(3H-TdR掺入法)和胶原合成(3H-Pro掺入法)的影响.ELISA法测定KCCM内TGF-β、TNF-α和IL-1含量.结果:HSC和Kupffer细胞得到较好的分离.CCl4损伤的KCCM显著增加HSC增殖和胶原合成,并且稀释度为1:2的KCCM在培养7 d时,对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刺激作用明显.A771726(0.001~10 μmol/L)对CCl4损伤的KCCM刺激HSC增殖和胶原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A771726(0.001~10 μmol/L)明显抑制CCl4损伤KCCM内升高的TGF-β、TNF-α和IL-1水平.结论:CCl4损伤的KCCM可明显刺激HSC增殖和胶原合成,而A771726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其抑制致HSC激活的因子如TGF-β、TNF-α和IL-1分泌有关.

  • 改进的大鼠原代Kupffer细胞分离与鉴定方法

    作者:刘飞;吴中平

    目的 改进原分离方法,探索出一种稳定性强、经济实用、高纯度的大鼠原代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的分离方法.方法 (1)原位胶原酶灌注法;(2)Percoll液不连续的密度梯度离心以分离Kupffer细胞;(3)选择性贴壁纯化Kupffer细胞;(4)Kupffer细胞吞噬墨汁实验、CD6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Kupffer细胞得率≥(7~8)×107/肝,纯度≥98.0%,Kupffer细胞吞噬活性强.结论 此方法稳定性强、经济实用、KC纯度高及性能优良,可满足PRC、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所需要的原代细胞数.

  • 肝脏微循环和Kupffer细胞

    作者:陆森;钱叶本

    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活跃的器官,有关肝脏的外科手术中经常使用肝门阻断以降低术中失血,同时也使肝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再灌注复流后肝细胞不但没有因得到营养物质而恢复其结构和功能,反而加重了损伤的程度,这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fusion).随着对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微循环障碍,Kupffer细胞的激活及其激活后释放的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诸多因素参与了I/R的形成.其中,肝脏微循环(Microcirlation)作为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适于肝脏代谢的各类物质和信息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肝脏功能[1,2].表明微循环障碍在肝I/R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决定终肝组织的损伤程度[8]肝脏微循环障碍也是许多急,慢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 肝脏 Kupffer细胞
145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