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念珠菌性甲病1例报告

    作者:虞伟衡;章强强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甲板改变及甲周红肿伴甲周皮肤瘙痒4个月来院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手中指甲板粗糙,呈混浊黄褐色,甲板略增厚,甲下角质中度增生有明显的碎屑,甲板与甲床部分分离,周围甲沟红肿.

  • 白念珠菌MAb03.2C1-C2特异性验证及临床研究

    作者:宋秋荷;王鲁;葛兰;邢晓婧;钟白玉;郝飞

    目的 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的特异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的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IIF方法检测.结果 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IIF试验阳性的标本中,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的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的非白念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的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自念珠菌的检测.

  • 中药洗剂联合联苯苄唑凝胶治疗白念珠菌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勇忠;李扬;陈怀

    白念珠菌包皮龟头炎临床上常见,传统治疗方法大多采用抗真菌药物口服和(或)外用,易反复发作,口服药常引起胃肠道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中药洗剂联合联苯苄唑凝胶(商品名:必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46例白念珠菌包皮龟头炎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外喷中药制剂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念球菌性龟头炎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宣志华;轩立华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改颗粒剂外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念球菌性龟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基本方取颗粒剂兑成中药汤液,装入专用容器外喷,2次/d,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2次/d.对照A组,基本方水煎外洗,2次/d,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2次/d.对照B组,单独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连用14d.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方法无论在治疗1周与2周时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均高于单独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组,两组真菌学疗效无差异.而中药外喷组与中药外洗组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汤剂外洗改颗粒剂外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念球菌性龟头炎安全有效,可行.

  •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中药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

    作者:吴建华;温海;梁晓博;李大宁;陈宏新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甙、丁香酚和姜黄素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白念珠菌培养在含不同药物浓度的YEPD培养基中,培养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荧光强度和细胞体积大小.结果4种抗真菌中药有效成分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处于S-G2-M期的细胞比率越低,亦即细胞分裂受抑制越明显.在含药物培养基中生长的真菌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弱,反映了细胞DNA片段的丢失,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减弱越明显,反映细胞体积大小、折光度和颗粒度的散点图向下和向左移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这种图形变化越明显.结论中药单体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发挥抗真菌作用,流式细胞仪可用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 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作者:贺志彬;廖万清;徐红;温海

    目的了解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对19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19株临床分离株发现氟康唑耐药株7株,敏感株8株,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4株;伊曲康唑耐药株9株,敏感株8株,余2株为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3株标准株结果符合.结论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适合于临床检测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白念珠菌中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和交叉耐药现象.

  • 阴道白念珠菌致病株与携带株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的比较

    作者:韩永智;骆志成;何容霞;武三卯;周晓黎

    目的比较阴道白念珠菌致病株与携带株分泌性蛋白酶的活力,以探讨其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阴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致病株组和携带株组分泌性蛋白酶阳性株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二组间酶的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可能与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在宿主局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 液基法检测复方枯矾散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作者:郑玮清;孙凤兰;刘欣;吕慧青

    目的 探讨复方枯矾散及其组方的抗真菌敏感性,为复方枯矾散在临床的应用,建立理论基础.方法依据CISI M27-A2液基试管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进行24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混合组的MFC值低,其MFC值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01),硼砂组、苍术组的MFC值低于枯矾组(P<0.05),而硼砂组、苍术组的MF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枯矾组MFC值低于滑石粉、赤石脂(P<0.001),滑石粉、赤石脂MFC值高,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枯矾散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好,可用于皮肤白念珠菌的治疗.

  • 224株临床分离浅部真菌病致病病原菌药物敏感实验分析

    作者:聂振华;孔祥君;李振化

    目的 探讨酮康唑与奈替芬、特比萘芬联合对224株临床分离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M27-A和M38-P方案,药物单独与联合应用时的MIC值均为与对照孔相比较超过80%生长抑制的低药物浓度;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分数抑菌浓度(FIC值)表示:FIC<1表示有协同作用,1≤FIC<2表示有相加作用,FIC≥2表示有拮抗作用.结果 三种药物对224株受试菌的MIC值比较,特比萘芬优于萘替芬,萘替芬优于酮康唑,联合用药优于单用特比萘芬、酮康唑、萘替芬(P<0.05).结论 酮康唑与奈替芬、特比萘芬联合应用对浅部真菌病致病菌具有有效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

  • 中药成分抗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郑玉荣;刘涛峰;张虹亚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以白念珠菌为代表的真菌感染的比例也相对提高,真菌对药物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研究既可有效对抗真菌感染,毒副作用又较小,适合免疫力低下人群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医药工作者近几年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希望找出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笔者通过搜索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 中老年患者口腔念珠菌携带情况的研究

    作者:范彬;邓旭亮;冯海兰;李若瑜;万喆;王新知

    目的 研究口腔修复门诊戴用和不戴可摘义齿中老年患者口腔念珠菌携带情况及常见的念珠菌菌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不戴可摘义齿患者54人(A组),戴上颌可摘义齿患者84人(B组),年轻学生51人作为对照组(C组).采集唾液培养并初步鉴定菌种,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A组念珠菌检出率为51.9%,白念珠菌占82.1%.B组念珠菌检出率为82.1%,白念珠菌占73.9%.C组念珠菌检出率为17.6%,白念珠菌占55.6%.A、B、C 3组间及每两组间的念珠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戴用可摘义齿的中老年患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显著高于不戴义齿中老年患者;中老年患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年轻对照组.白念珠菌仍是口腔中主要念珠菌种.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四部分续)

    作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阴道感染阴道感染根据病因和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和动弯杆菌属.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病原体80%以上为白念珠菌;10%~20%为其他念珠菌属,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为毛滴虫,可同时合并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 药物协同抗生物膜研究进展

    作者:汪长中;程惠娟

    生物膜是细菌或真菌附着于物体表面所形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菌细胞群体,其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高度耐药性,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很难将其完全清除,而不同种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清除生物膜.本文现就近年来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等常见病原菌生物膜的药物协同干预作用作一综述.

  • 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抗白念珠菌药物筛选研究

    作者:郑振;陈阳;李武宏;朱臻宇;洪战英;柴逸峰

    本文发展了一种用于筛选抗白念珠菌药物的液滴微流控芯片技术,自行制备了液滴生成芯片,利用阿尔玛蓝在活细胞存在下能显示荧光信号的特性,将其作为指示剂和药物、白念珠菌一起包裹在液滴中,能快速检测候选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以4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5-氟胞嘧啶、特比萘芬和新药艾迪康唑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抗白念珠菌活性分析,并与常规的96孔板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液滴芯片方法孵育2h即可实现抗真菌药物活性的快速分析,所测得的小抑菌浓度值与96孔板法的一致率为100%,而且试剂消耗非常少.本文建立的液滴微流控芯片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大量抗真菌药物的快速筛选.

  • 基于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真菌活性的小檗碱结构衍生化研究

    作者:田淑娟;高越;臧成旭;蔡瞻;倪廷峻弘;谭善伦;曹永兵;姜远英;张大志

    前期研究发现小檗碱能显著提高氟康唑对耐药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提示其具有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真菌作用.通过结构修饰和改造等衍生化研究,可为研究其作用靶点和构效关系、提高成药性、获得新结构活性化合物提供依据.以13位引入苄基对小檗碱进行结构修饰;以胡椒乙胺为起始原料合成异喹啉类化合物,模拟打开小檗碱D环、保持其A、B、C、E环的方式,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与氟康唑合用抗耐药白念珠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3-苄基取代小檗碱类衍生物1a~1e保持了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的活性,提示可通过13位苄基取代的方式引入各种功能基团而不降低其活性.小檗碱结构改造类似物N-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活性总体不高,但化合物2b、2e、4b表现了一定的活性,说明其基本骨架D环可以打开,值得进一步优化研究.

  • 维生素D3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的协同抗菌活性

    作者:李亚丽;孙毅;陶小华;潘卫利

    目的 观察维生素D3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 LSI)制定的M27-A3方案测定维生素D3对白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值;用棋盘法测定维生素D3与氟康唑的联合抗真菌效果.结果 维生素D3单独对白念珠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1,2μg·mL-1.维生素D3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80%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菌菌株(n=10)有协同效应,氟康唑的MIC值由≥64 μg·mL-1降为0.25μg·mL-1,未发现拮抗效应.结论 维生素D3在体外对白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与氟康唑联合时能增强氟康唑对部分耐药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

  • 红核妇洁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浅部真菌体外作用研究

    作者:靳真;姚凤;商晨旭;李冀红;莫菲;肖云芳;梅龙;林蓉;王维蓉

    目的 研究红核妇洁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及其对浅部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用显微镜、结晶紫染色法研究红核妇洁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对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用微孔二倍稀释法及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其对浅部真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小杀菌浓度(MBC)及杀菌率.结果 红核妇洁洗液可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生成,减少胞外基质堆积,显著抑制、消除生物膜,并且提高细胞内ROS水平;对皮肤浅表真菌MIC、MBC分别为32 ~ 128、16~ 32倍稀释;原液作用2 min,对实验菌株杀菌率均达100%.结论 红核妇洁洗液具有体外抑制、消除白念珠菌生物膜能力,对浅部真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 白念珠菌耐药株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突变探讨

    作者:燕华玲;李若瑜;冀朝晖;王爱平

    目的从特比萘芬作用的靶酶即角鲨烯环氧化酶编码的基因入手,探讨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对3株特比萘芬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ORF),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U69674、D88252白念珠菌进行比较,有无碱基突变,翻译成氨基酸后再进行比较.结果对所选3株耐药菌株成功地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3株菌中,共有5处碱基突变,但无氨基酸发生置换.结论未发现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置换导致的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耐药.

  • 白色念珠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率及其对抗真菌类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应芙蓉;朱华;赵志超;胡东伟;吕佳妤;林超;周武;吴庆;陈凯琳;石亮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率及其对抗真菌剂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本院165例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或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菌株,以药敏实验评估白色念珠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选取菌株C54用于体内外实验:体外诱导单生菌或多微生物组合的生物膜,并测定其在游离和生物膜形式下的低抑菌浓度(MIC)值.小鼠体内注射白色念珠菌或混合微生物悬浮液构建WC模型,用酶联免疫印迹法检测0D595值来观察各组生物膜生长速率.结果 对伊曲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菌株多,占总数的4.20%.各组生物膜形式的MIC值均高于其游离形式,真菌和细菌菌株的共培养所形成的多微生物生物膜对各种抗真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耐药性,经诱导后在生物膜形式下,C54+大肠杆菌组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MIC值为512,>256,>512,>1024μg·mL-1;C54+无乳链球菌组对上述抗真菌药物的MIC为>512,>256,>512,>1024 μg·mL-1.从注射混合微生物悬浮液的小鼠分离的阴道样品中,生物膜形成速率显著高于注射标准白色念珠菌悬浮液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72 h,ATCC14053组的OD595值分别为0.20±0.11,0.24±0.024,0.25±0.06;C54+大肠杆菌组的OD595值分别为0.69±0.88,0.79±0.65,1.10±0.64;C54+无乳链球菌组的OD595值分别为0.68±0.42,0.81±0.77,1.10 ±0.10.结论 多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能提高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速率和抗真菌剂耐药性,这将增强对RVVC患者的阴道损伤.

  • rhGM-CSF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作用研究

    作者:程健

    目的 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rhGM-CSF作用于小鼠,观测其28 d内的存活情况;另外,以一定剂量的rhGM-CSF作用于小鼠,检测其用药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结果 应用25 μg/kg的rhGM-CSF能显著延长小鼠28 d内存活期,其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中性粒细胞的增多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rhGM-CSF有较好的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作用.

532 条记录 4/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