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独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驰;许英美;陈斯琪;周鹏;李红锦

    目的:比较分析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某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共127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6.776,P<0.00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一类(有较严重心理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δ倡=4.3,P<0.001)。进一步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非农村生源的非独生学生(t=6.128,P<0.001)。来自贫困家庭的非独生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独生学生(t=5.526,P<0.001)。汉族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得分与非汉族的非独生学生没有差异(t=0.223,P=0.823)。以性别(男vs.女)、学历(本科生vs.研究生)、家庭排行(大子女vs.中间子女vs.小子女)为自变量,对非独生子女的UPI总分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1,6032)=13.317,P<0.001,η2=0.002),女本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研究生(Δ=1.432,SE=0.412,P=0.001),男生无此差异。女本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本科生(Δ=2.162,SE=0.378,P<0.001),而女研究生与男研究生的差异并不显著。排行中间的女本科生UPI得分高,既边缘显著地高于排行大的得分(Δ=1.795,SE=0.779,P=0.064),又显著地高于排行小的得分(Δ=2.161,SE=0.839,P=0.030)。排行中间的男研究生得分边缘显著地高于排行小的男研究生的得分(Δ=1.942,SE=0.826,P=0.056)。结论:非独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独生子女差,在非独生大学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低,贫困生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贫困的低;对于本科新生而言,女性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的低;女性研究生非独生子女健康水平比女性本科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排行中间的女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比排行大和小的女本科生都低。排行中间的男研究生比排行小的男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低。

  • 本科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作者:李亚琴;王晓荣;王娜;张静

    目的 研究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维护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吉林省2所本科院校护理专业2010级153名大一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一类问题的检出率为7.33%,二类问题的检出率为25.33%,三类问题的检出率为67.33%.结论 本科护理专业新生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应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及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医学生人格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珊莉;周孟君

    目的 探讨医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我国东部某医学院2007级~2009级9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人格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936份,回收有效问卷共882份.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型人格分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6,P>0.05);经常情绪低落、精神空虚、对课余时间分配不满意和适应社会能力差4种因素是形成医学生亚健康型人格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消除情绪低落、精神充实、提供更多课余时间、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对医学生健康型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黄蕾;马希权;荣海健;戴洁;赵旭东

    目的 调研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家庭、社会、学业等方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自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学院2006级~ 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医学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10.7%,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对医学专业的态度、毕业后是否当医生的意愿、母亲教育程度、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关注.结论 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密切关注,应当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

  • 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压力来源的研究

    作者:孔繁晔

    目的探讨医学院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和主要压力源.方法采用90 项症状清单、大学生人格问卷和自制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之压力来源问卷对4 所医学院2010 级本科新生1 539 人集体施测.结果(1)对于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SCL-90 和UPI 的阳性率分别为47.6%、52.3% ;对于可能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SCL-90 和UPI 的阳性率分别为11.1%、15.5%.联合应用SCL-90 和UPI 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为550 名,与SCL-90、UPI 筛查的阳性人数的吻合率分别依次为75.1%、68.3% ;联合应用二者筛选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为119 名,与SCL-90、UPI 筛查的阳性人数的吻合率依次为69.6%、49.8%.(2)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面临的压力源排在前3 位的依次是:学习压力63.9%,就业压力45.4%,人际关系压力31.9%.结论联合使用SCL-90 与UPI 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检测医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就业与个人前途、学业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是医学院新生普遍面临的压力源,可能是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 医学院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孔繁晔

    目的 了解辽宁省医学院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辽宁省4 所医学院2010 级本科新生共1 621 人进行集体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 539 份,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第一类型学生占测试总数的15.5%;男女生总分和3 个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样本男生与绥化某高校男生的总分和3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样本女生与绥化某高校女生在总分和3 个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 个关键项目的 检出情况为有轻生意念者5.8%,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不幸者6.6%,经常失眠者8.8%,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者5.8%;"爱操心"、"对脏很在乎"、"在乎别人视线"、"总注意周围的人"、"思想不集中"和"缺乏耐力"6 个项目的 选择率均超过30%.结论辽宁省医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常,略低于其他大学新生和其他医学院新生的一般水平;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和各因子表现不存在性别差异,样本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其他大学女生的水平;样本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4 个重要方面与其他高校基本一致;样本新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与其他大学新生既有相似的方面,也有特殊之处.

  • 承德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海宁;李晓敏;吴杰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教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教育部一项以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20.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心理疾病休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54.4%[1].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对2011级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以期全面掌握我院新生的心理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 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家瑞

    当前,90后大学生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主流军,大学生是我国人才资源基础,其知识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本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高校90后女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山西省煤炭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静;王师;曲成毅

    目的 了解高职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山西某高职学校2009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以自填问卷方式进行现况调查,以SCL-90、UPI双阳性判定为"病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母亲职业为农民及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70(0.142-0.515)及0.641(0.496-0.830),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父母对孩子教育意见不一致及不经常和父母谈心是学生心理健康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14(1.048-2.802)、1.592(1.195-2.122)和1.327(1.029-1.712).结论在学校进行后期干预的同时,通过家庭对尚未形成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引导,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措施.

  • 理工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刘淳松;陈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深化,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运用心理健康问卷开展测查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我国高校广泛应用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1].本研究运用UPI中国版对某理工院校2005级新生进行抽样测评,了解理工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在该类院校的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芳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部分在校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研究和解决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提供相关数据.

  • 4种心理评定量表对心理障碍的评估效度比较

    作者:刘荣;向月应;宫媛;黄小平;黄健能;贺纳斯;尹宏

    目的:比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症筛选表评估心理障碍的效度.方法:随机抽取桂林市2个社区18~65岁居民1 370人,应用SCL-90、CMI、UPI和WHO神经症筛选表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临床医生通过与调查对象会谈,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对每位对象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作为量表效度的金标准.结果:WHO神经症筛选表评分效标效度的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93.88%;SCL-90与CMI 的敏感性分别为44.83%、42.95%,特异度分别为85.27%、83.93%;UPI的敏感性为91.54%,特异度为87.10%.结论:WHO神经症筛选表的敏感性和特异度高,但操作费时费力,适用于小样本筛查.UPI敏感性及特异度高且简便,适用于大样本筛查,SCL-90与CMI敏感性不高,不适合作为筛查工具.

  • 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作者:胡萍

    目的:分析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对某医学院校2015级1856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调查,并采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总平均分为1.65±0.54,SCL-90阳性率10.06%,UIP阳性率为8.16%。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被试的所有9个因子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P<0.05或P<0.01);男同学强迫因子分比女同学高(P<0.01),而男同学的焦虑、抑郁、恐惧因子分比女同学低( P<0.05或P<0.01)。结论:与大学生整体相比,安徽某医学院校新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与同龄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 大学生人格问卷测伪题设置合理性的探讨

    作者:张茂运;穆俊;李瑛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1966年日本学者编制的大学生人格调查表.1991年,由樊富珉等学者翻译修订介绍使用.当前许多高校使用UPI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评估.笔者在使用该量表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测量时发现,UPI测伪题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本研究对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 高校贫困生焦虑抑郁情绪与缺陷感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凤姿

    目的 探讨高校贫困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缺陷感的相关性,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和缺陷感量表对210名贫困大学生和180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男女贫困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贫困生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及青年常模(P<0.05或0.01),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青年常模(P<0.0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大学生人格问卷评定第1类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类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贫困生缺陷感量表总分及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分量表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总分及自尊、学习能力分量表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性别、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征对缺陷感量表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贫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其焦虑抑郁状况与缺陷感显著相关,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1341名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

    作者:黄晨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比较.结果 57.9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4级学生与2005级学生UPI总分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结合医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性别心理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 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调查

    作者:李炳南

    目的 了解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师专185名贫困新生进行了调查,并与1648名非贫困新生进行比较.结果 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贫困新生占49.19%,非贫困新生为4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贫困新生UPI总分及三类诊断、EPQ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与性格、神经衰弱与强迫症状以及人际交往上;贫困新生在"自己的过去与家庭是不幸的"和"爱操心"的选择率高于非贫困新生(P<0.05或P<0.01),贫困新生中男生在"父母期望过高"的选择率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在"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的选择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UPI总分与P因子、N因子T分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正常;在对贫困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注重贫困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完善、人际交往训练及人格塑造.

  • 医专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裴根祥;汪华伟;刘惠君

    目的 研究医专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医专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天水卫校2008级608名新生入学3个月后进行调查.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大学生人格问卷等级为因变量,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一类问题的检出率为7.89%,二类问题的检出率为29.93%,三类问题的检出率为62.17%.结论 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现,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