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近期广东地区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作者:陈云瀛

    完善地修复创面和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课题。1973年吻合血管皮瓣移植在临床上取得成功以后,20多年来,为了使受区获得较好的功能与外观,同时尽量减少对供区的功能和外观的影响,医务工作者做了不懈的努力。近年来本地区的医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期专辑收录了一部分近期广东地区应用皮瓣修复创面与重建肢体功能方面有代表性的论文,以期为同道们提供一些导向性参考。  巨大缺损修复方面,面、颌、颈、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需要薄皮瓣修复,才能达到外形美观、功能良好的目的。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四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及其附加血管吻合的扩大移植”一文,着重介绍枕后动脉降支及以肋间动脉供血的(部分病例还在皮瓣远端附加吻合血管)窄蒂薄皮瓣的手术设计及手术操作,使其供皮瓣面积得以满足受区面积大而厚度薄的要求,大取皮瓣面积达40 cm×18 cm。在皮瓣成活机制方面,他们还用经皮血气分析,发现皮瓣修薄后出现一明显的低氧、低血流期,这可能是薄皮瓣可提前断蒂的原因;此外他们还用荧光素染色、ECT测定等来判断皮瓣的活力,值得深入研究。从窄蒂薄皮瓣的成活机制来看,它较适合用于受区基底血运良好的病例,如挛缩瘢痕切除后的巨大创面;对于受区基底血供差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是否合适,今后还应该进一步验证。对受区血供差的创面如大面积骨外露、骨髓炎用肌皮瓣修复有其独特的优点,因为肌皮瓣血供丰富,到达创面的抗生素及γ-球蛋白的浓度都较高,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创面的愈合。我科曾对 2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全胫骨骨外露加足背骨外露患者选用背阔肌皮瓣(44 cm×10 cm)进行游离移植,均获成功并保全了肢体。躯干体表有很多小动脉,这些小动脉会成为寻找窄蒂薄皮瓣供区的一个方向,很值得深入研究。

  • 早期反复短时缺血训练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鲁晓波;郝建伟;王兆强

    目的观察早期反复短时缺血训练对皮瓣成活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影响. 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72只,随机选取64只为实验组,在其背部两侧对称位置建立蒂在上端的皮瓣区,皮瓣范围为4 cm×3 cm.随机选一侧为训练皮瓣组(A组),另侧为对照皮瓣组(B组),其余8只背部两侧相同部位标记后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组(C组).术后即对A组皮瓣蒂部进行反复短时缺血训练.分别于术后1~8 d每天随机取实验组8只断蒂,检测A、B组各时间点皮瓣成活面积;并于各时间点检测A、B组皮瓣和C组相应部位皮肤组织内的VEGF相关系数和MVD值.对A组皮瓣成活面积VEGF相关系数和MVD值行相关分折. 结果术后动物全部成活,无感染、死亡,活动情况无明显变化.A组3~8 d 皮瓣成活面积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及MVD值均较C组高;A组1~6 d VEGF表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各时间点MVD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折见A组皮瓣成活面积与MVD、MVD与VEGF成正相关,时间点对应关系为n与n-2;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和0.801. 结论早期反复短时缺血训练可提高皮瓣成活面积,利于早期断蒂,其机制可能为训练使VEGF表达增强,进而增加皮瓣微血管密度,加速皮瓣血供重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