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致病突变基因分析

    作者:李淑贤;刘铁城;陈晓菲;代艾艾;高旭辉;李润璞

    目的 研究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 选取2016年就诊于本院眼科门诊的来自山东的一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采用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先证者Ⅱ7(女,48岁)基因组DNA进行检测,锁定患者的致病基因,进一步在该家系其他研究对象中进行相关突变位点的验证,终确定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该家系为USH2A基因上多个突变位点复合杂合突变所致,患者Ⅱ7和Ⅱ9均由USH2A上的c.4649C>A和c.970G>A两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致病,患者Ⅲ5是由USH2A上的c.4649C>A和c.8559-2A>G两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致病.结论 采用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在ARRP患者中筛查致病基因,结合家系内其他成员的Sanger验证,可明确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

  • 伴发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家系的表型分析和基因检测

    作者:李润璞;刘铁城;李淑贤;陈晓菲;代艾艾;高旭辉

    目的 分析一个伴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临床表型并筛选可疑致病基因.方法 对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内的6例成员(5例患者,1例正常人)行眼科检查,绘制家系图谱,结合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和家系内Sanger测序筛选可疑致病基因位点.结果 此家系的5例患者均有夜盲和视野缺损,存在不同程度视力下降,视网膜呈青灰色骨细胞样改变,2例患者伴发闭角型青光眼,2例患者存在房角狭窄,初步认为发病与RHO基因C. 541G > Ap. Glu181LyS突变有关.结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青光眼患者较易漏诊,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明确诊断并确定致病基因突变.

  •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觉电生理学检测指标分析

    作者:刘妍;魏文斌;赵明

    目的 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特征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使用罗兰RETIport电生理仪,记录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43例86眼的F-ERG、P-VEP及F-VEP.结果 受检的86只视网膜色素变性眼中,ERG中暗视视杆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83.7%、暗适应大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明视视锥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闪烁光反应熄灭型者占43%、Ops熄灭型者占62.8%;P-VEP无波形的患者占26.7%;F-VEP均引出波形.其中视力<0.3与视力≥0.3患者相比,各种电生理检查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视力≥0.3患者的视力与各项电生理检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 RP患者的F-ERG各反应与VEP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 针刺辨证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18例疗效分析

    作者:郭继援

    目的 通过探讨针刺辩证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1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针刺结合口服汤药益视饮,记录患者治疗前后60°的视力灵敏度变化、ERG-b波改变、视野缺损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视力灵敏度为6.03、ERG-b波为109.66、视野缺损为12.43、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刺并结合中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和灵敏度,改善视野分布,且有效率高.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治疗观察

    作者:刘德成;李忠全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中医治疗.方法:参考目前国内相关文献和新报道,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讨论中医的治疗方法.结果:中医药结合针灸和其他药物,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良好疗效.结论:中医治疗RP,疗效可观,值得推广,但应注意长期用药.

  • 琥珀色滤光镜应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辛娜

    目的 探究琥珀色滤光镜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中的作用,并对视功能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2例,共64眼,运用琥珀色滤光镜进行检查及干预,并分别进行视野检查及对比敏感度检测,比较对视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 入组患者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后视野平均缺损值较前增加,视野指数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暗视状态、明视状态、暗视低眩光状态、暗视高眩光状态下,患者在3cpd、6cpd、12cpd、18cpd的频率下,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均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琥珀色滤光镜后可明显改善视功能.

  • 法将首次采用EPO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防痢西红柿被《时代》评为"酷"发明;科学家破解女性容易抑郁的原因

    作者:

  • Usher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及治疗

    作者:梁小芳;睢瑞芳;董方田

    Usher综合征又称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和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伴或不伴前庭功能障碍.RP以夜盲为首发症状,视野向心性缩小进展为管状视,终中心视力受损.该综合征在1858年由德国眼科学家Von Graefe[1]首先报道,1914年英国眼科学家Usher[2]首次提出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和病变程度,该病可以分为3型:Ⅰ型为先天性双侧重度SNHL,前庭反应消失,青少年时期出现RP;Ⅱ型为中重度SNHL,前庭反应正常,RP发生较晚;Ⅲ型为进行性SNHL,前庭反应不确定,RP发生时间不确定.

  • 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移植可修复视网膜损伤

    作者:蔡季平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这一类难治性视网膜疾病,其致盲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光感受器(即光感细胞)的损伤和缺失.

  • 眼科遗传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作者:管大尉

    本报通讯员、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2) 管大尉报道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眼科医院赵堪兴教授、王立教授及其课题组与旅美学者、人类分子遗传学专家王擎博士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经过近2年遗传学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检测出我国人群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致病突变原因.

  • 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邓新国;林晓峰;高杨;孙倩娜;钟志强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为防治视网膜变性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现代化中药.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灵芝孢子油治疗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治疗组、灵芝孢子油+DHA治疗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前2 d用不同的药物ig给药,第3天采用40 mg/kg MNU单次剂量ip造模,造模后继续ig给药至第10天,造模后1、3、5、7、10 d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取眼球进行眼病理检查.结果 不同用药组各时间点的b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灵芝孢子油组的a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DHA组和灵芝孢子油+DHA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眼病理结果,不同用药组在各个时间点与相应的模型组比较,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 灵芝孢子油和DHA可减轻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程度,促进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功能恢复.

  • 四种基因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玉萍;王磊峰;李军;郭志强;董秋燕;朱素芳;李晓娟

    [目的]探讨SAG、TULP1、RDS、PRPF31基因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关系,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血液并应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候选位点基因型的检测.使用SPSS及在线的SNPStat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ULP1基因rs2064318、rs9380516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显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频数分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G基因rs1046974、RDS基因rs434102及PRPF31基因rs46082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LP1基因rs2064318、rs9380516位点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关联.SAG基因rs 1064974、RDS基因rs434102及PRPF31基因rs460824位点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无关联.

  • 小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袁松涛;左爱军;李宁东;梁东春;赵堪兴

    目的:分别构建野生型和截短型小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小鼠CNTF野生型全长编码序列,体外定点突变获取截短型CNTF的互补DNA(cDNA)编码序列,将上述两序列分别克隆至pGEM-TEasy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XbaⅠ双酶切后,将野生型和截短型CNTF基因连入pTracer-CMV真核表达载体,DNA测序鉴定.结果:PCR成功扩增了野生型和截短型CNTF基因,DNA序列分析证实两种真核表达载体中的CNTF序列与Gene Bank中目的序列一致.结论:野生型和截短型CNT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小鼠光感受器细胞丢失环境对内在光感受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敬学;武珅;刘谦

    目的 研究视网膜变性小鼠(rd)光感受器细胞丢失病变过程中内在光感受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ner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及其黑视素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出生后1月龄、3月龄和6月龄视网膜变性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分离视网膜行melanops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病变阶段rd小鼠视网膜中melanops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正常小鼠视网膜约1%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melanopsin阳性表达,分布于全视网膜.rd小鼠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数量同正常小鼠相比,各年龄组均无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1月龄rd小鼠组相比,3月龄和6月龄rd小鼠视网膜melanops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出生年龄的增长rd小鼠视网膜melanopsin蛋白表达量呈上升趋势,6月龄rd小鼠与1月龄rd小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变性小鼠病变进程中,内在光感受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而基因和蛋白分析显示melanopsin表达逐渐上调,在病变晚期尤为显著.提示在视网膜变性微环境中,经典光感受器细胞丢失后,ipRGCs作为第三类光感受器细胞可能试图代偿感光功能,上调特异感光色素的表达.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

    作者:刘中文;李勋赤;温树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1-6月收治的RP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和西药血管扩张剂、维生素A及维生素B1治疗;将2005年7-12月收治的RP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82%,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RP疗效较好.

  • Kearns-Sayre综合征一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许蕾;刘瑞春;朱一飞;王丽琴;曹翠芳;魏素琴;薛平

    目的 探讨Kearns-Sayre 综合征(KSS)的临床与病理形态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KSS 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表现为视物不清、双上睑下垂、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底色素改变呈"椒盐状"、晕厥发作、心脏传导阻滞、小脑性共济失调、不育、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叶酸/血清叶酸比值降低.肌肉活检MGT染色发现有不整红边纤维(RRF),出现比例为11.6 %.电镜观察表现为线粒体数目增多,形态异常,嵴排列紊乱等,可见线粒体内类结晶状包涵体.结论 本例提示尽管KSS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对不明原因的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伴视网膜色素变性和晕厥等症状的患者,应想到KSS的诊断,进行肌肉活检、遗传咨询和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威胁生命的事件发生.

  • 五子明目方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鲜琳;孔林

    目的:探讨五子明目方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54例(108眼)RP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54眼).两组均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子明目方联合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视野(平均光敏度、平均缺损)、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视网膜电图b波(潜伏时、振幅).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平均光敏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平均缺损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潜伏时均低于治疗前(P<0.05)和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振幅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b波振幅和潜伏时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子明目方联合针灸疗法治疗RP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和视野.

  •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大家系

    作者:丁千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张某,男,48岁,农民,已婚,育一子,因"双眼视力减退,夜盲20余年"入院.询问病史,该患者其外祖母、母亲、两兄弟、两姐妹、侄子及侄女共13个患病,年龄10~76岁,其外祖母已故,家系无近亲结婚史,无高度近视史.20年来,视力逐渐下降,夜间无法行走,近来视力减退明显,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遂来就诊.

  • 临床少见病的遗传分析及鉴别诊断

    作者:蒋雪;梁旗

    目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在对目前临床上某些少见疾病的诊治实践中,增强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意识,以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和预防保健指导作用.方法从成骨不全症、Peutz-Jephers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3种临床少见病的先证者入手,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调查,结合综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病理及与之相关科室的检查等做出诊断,绘制系谱,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遗传学特征,基因多效性、延迟显性和遗传异质性及临床表现的相应关系是鉴别诊断中的重要内容.结论临床医生应注重对具有单基因遗传病特点的临床少见病与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常见病的鉴别,强调遗传学分析,以便于提高对疾病的确诊率以及对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做出正确的咨询指导.

  • 上直肌分流埋藏术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作者:何文安;张虎;代丽华;李一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以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为特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高,预后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仍被WHO划归为不可治疗盲,治疗仅限于延缓变性过程[1].

417 条记录 6/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