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握拳活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李莲;梅彩玲;刘兴燕;朱雪梅;韩小玉

    目的 探讨主动握拳活动对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12月收治的PICC患者318例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9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与干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动握拳活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液流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活动干预后(置管后2周),试验组腋静脉大血液流速及平均血液流速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但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常有发生.主动握拳活动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以及经济负担.

  • 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疗

    作者:康军仁;陈伟;李海龙;孙文彦;王凯;宋琦;刘兵;马恩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 1至2012年93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PICC相关有症状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诊断和治疗.结果 10例乳腺癌患者出现PICC相关有症状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 (10/938),每1000个导管留置日中的血栓例数为0.11,共携带导管1035 d,置管后血栓发生中位时间23.5 (4~176)d,9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中位抗凝时间为14(3 ~50)d,5例患者抗凝后继续使用导管,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发生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后,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在肾移植术后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

    作者:郭娜

    目的 探究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在肾移植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治的60例肾移植术后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将其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风险分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风险评分和UEDVT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UEDVT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干预后1周、2周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UEDVT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为26.66%(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患者治疗中开展基于风险评估风险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ICC-UE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锁骨骨折患者术后上肢静脉血栓的干预与护理研究

    作者:张倩;尤雯雯;郝士卿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干预与护理措施对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老年患者42例,均予手术治疗,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增加干预预防静脉血栓护理措施.对2组治疗前第1天与治疗后第3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清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样本手术前后第1天与第3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D-二聚体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老年锁骨骨折患者积极采取采用功能性训练、低分子肝素抗凝、密切预防观察以及干预等预防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锁骨骨折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

    作者:袁芳臻;杜华;张家华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行PICC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上肢静脉血栓5例(1.35%);食管癌1例,肺癌3例,胰腺癌1例;3例拔管溶栓,2例带管溶栓;3例出院,1例死于食管纵隔瘘、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衰竭;5例病人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肿瘤疾病本身、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导管置入与维护不当、放化疗等原因有关.评估肿瘤病人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研制

    作者:陈璐;谢新芳;沈洪;杨金丽;陆月琴;宋建文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分.结果两轮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0%.构建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其中1分指标2个、2分指标9个、3分指标16个、4分指标7个.结论构建形成的 PICC 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可用于筛查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推广.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玲芳;陶志芳;凡国华;陆婷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学治疗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观察160例经PICC化疗的不同恶性肿瘤患者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数及发生时间,分析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本组共发生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4例,其中肺肿瘤患者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2例.PICC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5%.血栓发生时间多数在化疗后7~14 d.结论 PICC化疗后,7~14d是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期.肿瘤及化疗药物、穿刺血管损伤、导管头端异位、上肢活动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地选择穿刺血管、准确定位,肿瘤患者治疗全过程的严密观察和化疗后凝血指标的监控,以及出院后的随访,能够有效预防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 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原因分析

    作者:左杨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本院门诊和住院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发生上肢静脉血栓18例,统计分析发现感染、住院、使用ESA、治疗剂量抗凝与上肢静脉血栓有关(P﹤0.05)。结论:通过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对肿瘤患者预防血栓形成策略提供一定线索,从而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意义。

  •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作者:刘振川;冯子超;孙岩;袁海;周华;金星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方法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患者24例,均采取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11例行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观察治疗效果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住院时间10 ~ 17 d,平均11.5d.出院时患肢肿胀完全消失17例,明显减轻7例.随访30d~2a,3例因晚期肿瘤死亡.11例患者行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随访至今均无肺栓塞表现,复查X线胸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结论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抗凝,置入上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

  • 1例上肢静脉血栓合并感染的结肠癌患者用药分析

    作者:柯洪琴;王启斌;梁俊;张蓬华;于慧斌

    目的 探讨出现导管相关感染伴上肢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及抗感染治疗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从初始及后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合理性.结果 该患者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的治疗基本合理,但利伐沙班用于PICC相关血栓的抗凝治疗循证药学证据不足.结论 PICC相关感染伴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和抗感染治疗是必要的.但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影响,并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林栋栋

    目的 研究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上肢静脉血栓疑似病例病患78例,将所有病患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39例,其中研究组病患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测,而参考组病患则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组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以及检出情况,计算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超声和DSA检测结果,在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方面,研究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4例;参考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2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6例,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组、对照组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对比方面,实验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2.31%,而参考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4.87%,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普勒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治,精确性较高,检测率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能够提升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 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运用与肿瘤患者 PICC致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君丽;黄芳艳;韦桂源;杨梅;刘佳

    目的 探讨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运用对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2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方式及穿刺部位进行分组,采用B超引导联合MST在肘关节上3~10 cm进行穿刺置管者设为观察组(119例);采用盲穿技术在肘关节以下2~3 cm进行置管者设为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置管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3例(2.52%),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9例(9.28%),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于肘上置管能使肿瘤患者PICC致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带管安全性.

  • 持续微量泵入尿激酶治疗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作者:曾德燕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1 200例留置PICC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静脉血栓,通过PICC管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治疗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并给予心理护理,溶栓用药护理,患肢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及有效及时的护理观察.结果 1 200例留置PICC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静脉血栓患者达到血管再通.结论 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患者,通过PICC管内持续微量泵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及恰当护理措施,使上肢血管再通,能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造成上肢功能不全、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陈璐;谢新芳;钱彩华;杨金丽;宋建文

    目的 探讨基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60例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两周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分级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5.71%(P =0.006).结论 根据评估表筛查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 预防PICC导管上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吴小静;白秀奎;李秀丽;韩玉春;韦士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126例PICC置管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6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79%。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 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同时并发导管败血症和上肢静脉血栓诊治分析

    作者:王岩;庞静;陈玲

    目的:观察分析携带PICC化疗同时并发导管败血症和上肢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的诊治,旨在为临床诊治乳腺癌患者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携带PICC化疗的180例乳腺癌患者中同时并发导管败血症和上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及其诊治情况,并做相应的分析。结果:180例携带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放置PICC182根,PICC管总置管时间为15972d,平均88.7d,高197d。未出现一例败血症,上肢静脉血栓患者4例,发生率为2.22%,蜂窝组织炎患者1例,发生率为0.556%。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携带PICC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护理干预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璐;谢新芳;沈洪;杨金丽;宋建文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预防 PICC 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CNKI、WanFang Data、VIP等数据库,纳入采用护理干预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对照试验,根据纳入研究的同质性选择定量或定性评价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973例病人。分析结果表明置管前全面评估、肝素钠加地塞米松预浸泡导管,置管后采用物理预防、硫酸镁湿热敷、喜疗妥外涂等干预措施能够减少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对静脉输液治疗有积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