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早期积极营养支持

    作者:顾谦学;顾红兵;李双双;陆超;胡毓华

    目的 观察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影响,并评价肠道屏障蛋白和感染相关MicroRNA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 62例.其中A组3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营养策略;B组32例采用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策略.比较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后每天增长克数、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记录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分析、血气分析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肠道屏障蛋白肠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感染相关MicroRNA155.结果 2组患儿出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A组(13.70±3.10)%、B组(5.46±2.64)%]、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A组(12.20±3.38)d、B组(6.82±3.20)d]、静脉营养时间[A组(29.62±4.16)d、B组(20.80±3.20)d]、平均住院天数[A组(44.60±6.32)d、B组(28.91±4.36)d]比较,B组均优于A组(P均<0.05).住院期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B组31.2%、A组56.7%)、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B组34.3%、A组73.3%)、胆汁淤积发生率(B组6.2%、A组23.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B组15.6%、A组53.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B组0、A组16.7%),B组较A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肠道屏障蛋白Ⅰ-FABP的血浆水平[(9.083±1.059) μg/L]高于B组[(7.563±0.739) 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0,P=0.076 4).A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Ⅰ-FABP的血浆水平[(19.500±3.510) μg/L]高于B组[(7.563±0.7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1,P=0.035 0).A组的MicroRNA155基因表达量2-AACt为0.81±0.12,显著高于B组(0.24±0.08) (P <0.05).结论 对VLBWI给予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是安全有效的,能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测定肠道屏障蛋白Ⅰ-FABP和感染相关MicroRNA155对VLBWI喂养相关并发症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靖;张小英;李秋平;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封志纯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ELBWI)佳胃肠内喂养(EN)启动时间,以促进ELBWI体质量增长,减少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9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116例ELBWI,随机分为24h开奶组和延迟开奶组,每组各58例.24h开奶组出生24h内启动EN,延迟开奶组禁食3d后启动EN.2组均接受“全合一”胃肠外营养(PN),EN 0.5~1.0 mL,2~4次·d-1,梯度增加喂养次数及奶量,至150~160 mL·kg-1·d-1,过渡为全肠内营养.观察2组患儿生化指标、体格发育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24 h开奶组与延迟开奶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窒息史及分娩前用药、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纳入条件相同;出院时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宫外发育迟缓、喂养不耐受、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光疗时间、使用布洛芬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与延迟开奶组相比,24h开奶组矫正胎龄32周时体质量较高[(1 300.6±161.2) gvs(1 174.8±192.3)g,p=0.000],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13.5±3.7) d vs(15.1±3.2)d,P=0.014],PN时间较短[(45.7±6.7) dvs (54.8±i0.6)d,P=0.000],ALT[ 12.0(3.5,45.0)U·L-1 vs 72.0(30.0,89.3)U·L-1,P =0.000]、ALP[ 334.5( 157.0,378.0)U·L-1 vs 560.0(409.0,997.0)U·L-1,P=0.000]、总胆汁酸[11.4(6.0,13.5) μmol·L-1 vs 14.6(9.2,22.3) μmol·L-,P=0.000]均较低.24h开奶组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5% vs 19%,P=0.023)、脓毒症(7% vs 21%,P=0.031)的发生率低于延迟开奶组.结论 ELBWI 24 h内开奶较延迟开奶安全、有效.

  •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

    作者:唐成和;李树军;刘爱娟;曹银利

    目的 为探讨早产儿的早期营养管理,采用微量喂养方法,研究其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76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均不能完全经口哺喂,无任何疾病.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管饲和(或)完全静脉营养.观察组40例在常规处理、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微量喂养,观察体质量变化、达足量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呼吸暂停发生率、胃肠排空便秘发生率、低血糖、高胆红素血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低血糖12例次,对照组13例次,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便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和高胆红素血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胃肠发育及功能成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 早产儿全静脉营养与胆汁瘀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宫德鸿;李博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5例住院高危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68例作为治疗组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其中7~14d的29例为TPN>1周组,14~28d的28例为TPN>2周组.对照组97例未行静脉营养,进行微量喂养.比较静脉营养对体质量增长的影响,静脉营养并发症观察,TPN>1周组与TPN>2周组肝功能变化.[结果]①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TPN使早产儿体质量有明显提高.②本研究TPN不良反应有总胆汁酸升高50例,占73.52%,并随静脉营养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③TPN>1周组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较正常时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TPN>2周组上述指标有进一步升高(P<0.05).各实验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全静脉营养有其有利的、不可替代的一面,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并发症越来越明显,而早期早产儿能耐受的微量喂养可减少TPN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研究

    作者:陈红霞;汪浩文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对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7例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并注意喂养时体位、腹部抚触、病情观察与记录等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及护理.结果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喂养并发症.两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前白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窒息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营养状况.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名;何志勋;区肇真;夏伟桃;陈莉莉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60例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静脉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增加量、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出生7d血清胆红素、肌酐低于对照组新生儿,14d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病程,不会对新生儿肝肾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早期微量喂养

    作者:赵佳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早产儿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而摄取营养理想的方法是胃肠喂养.利用了胃肠道的正常代谢过程,让食物进入胃肠道促进早产儿消化道发育成熟和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增加,但若喂养不当可诱发早产儿早期胃肠功能的损害,出现胃潴留、恶心、呕吐、腹胀、应激性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采用微量喂养以减少胃肠不耐受的发生.

  • 早期喂养降低早产儿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春周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喂养降低早产儿不耐受的喂养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住院的6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早产儿接受的喂养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喂养方式喂养,观察组30例,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喂养.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在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血总胆红素水平较之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吮吸能够有效的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发育,减轻胆红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意义重大.

  • 四君子汤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及其对胃动素、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黄军华;刘俊峰;宋冬梅;马桂芹;樊青曼;刘红伟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联合微量喂养的方法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胃动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将52例窒息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采用微量喂养联合应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胃动素和一氧化氮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症状的消失、体质量的恢复以及达到有效的胃肠道营养摄入的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其血液胃动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恢复更为迅速.结论:采用四君子汤联合微量喂养的方法可以对胃肠道功能以及胃肠道激素分泌水平起到有效的调理作用,从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 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

    作者:周月娥;张宏

    发展性照顾是80年代后在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1].它把每个患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运用发展性照顾的理念,根据每个婴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尽可能排除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如温度、声、光、体位等,并致力于创造更良好的环境,如早产儿"鸟巢"、暗室、微量喂养、亲情抚爱、心理护理等,能更好地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我科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方法不断完善,患儿入院后即根据其个性及病情特点,依据发展性照顾理念来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每班严格实施,与前两年护理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照发现,实施发展性照顾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更趋顺利,体重增长明显,生存能力增强,家长对其治疗信心增加.

  • 微量喂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

    作者:顾利燕

    目的 观察微量喂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微量喂养联合培菲康,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喂养耐受性、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经皮胆红素值进行观察监测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喂养耐受性较对照组明显强,减少了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量喂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宪花;杨震英;陈震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VLBWI)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了重要的作用.

  •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 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蒋艳纯;陈洁;滕志丽;贾艳芳;刘婧华;徐春光;许望琼;李才平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早期积极营养支持方案的45例VLBWI归为早期组,然后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行传统滞后静脉营养支持方案的40例VLBWI为滞后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体重的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达到2000 g的日龄、静脉营养支持的持续天数、总住院时间等均早期组<滞后组,恢复出生体重后的体重平均增长速度、出生后第7天的热卡总量等早期组>滞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氮质血症、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早期组的喂养不耐受(FI)、宫外生长迟缓(EUGR)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滞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的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的血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对VLBWI而言,早期给予积极营养支持能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降低FI和EUGR的发生风险,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极低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临床分析

    作者:刘秀娟;陈江平;梁淑英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极低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有利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内喂养的开启时间.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江门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痊愈出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42例,2008年至2009年为延迟开奶组(3d后开始微量胃肠内喂养),2010年至2012年为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组(48 h内开奶),分别比较两组达到足量胃肠内喂养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组腹胀7.7%、低血糖15.4%、呕吐11.5%,延迟开奶组腹胀18.8%、低血糖31.3%、呕吐25.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组达足量喂养日为(27.6±10.2)d,平均住院时间(31.1±12.8)d,延迟开奶组达足量喂养日为(32.7±12.4)d,平均住院时间(39.5±18.9)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有利于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 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观察

    作者:杨丽娟;许春华;沈亦红

    目的:观察早产儿微量喂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东莞市厚街医院出生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实施微量喂养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和对照组早产儿喂养过程中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5%和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静脉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短,到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较对照组早,其母亲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微量喂养护理,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效果评价

    作者:黄晓红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早期微量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VLBW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36例为常规喂养组,36例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对两组胃肠内营养达足量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量喂养组胃肠内营养达足量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均比常规喂养组明显缩短,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比常规喂养组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对VLBW减少喂养困难,提高存活率、存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 早期喂养干预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对比研究

    作者:滕静;杨青美;刘平

    目的 探讨以早期微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I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实施早期喂养干预策略的30例VLBWI作为观察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的39例VLBWI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管留置时间、胎粪排完时间和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记录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每天测定婴儿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出院标准所需时间;检测婴儿血浆总蛋白、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胆固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婴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胎粪排完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婴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婴儿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和达到2000克出院体重标准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肠道营养的护理观察

    作者:沓小玉;杨慧勤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肠道喂养( Minimal Enteral Feeding,MEF)和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LBW)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护理 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5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早喂组43例和晚喂组4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统一的早产配方奶粉.早喂组于生后24小时内胃管微量喂养,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晚喂组于出生48 ~ 72小时后开始经口喂奶,q3h/次,开始3~5ml/次,每天视喂养耐受情况增加奶量,对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首次排黄便时间、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 两组呕吐、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管内咖啡样返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排黄便时间分别为(4.2±2.5)d、(6.5±3.2)d;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分别为(9.4±2.8)d、(15.2±6.3)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9.6±3.1)d、(13.2±4.3)d;光疗天数分别为(3.5±2.3)d、(5.2±3.1)d;住院天数分别为( 15.2±2.3)d、(18.2±3.6)d,几种情况比较早喂组均少于晚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EF和NNS有助于提高LBW喂养耐受性,促进胃肠功能的发育,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加快体重恢复、减少住院天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增加社会效益,适用于NICU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长军;崔晴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早期单纯以静脉营养,待出现吸吮反射后再予人工喂养.结果 观察组在胎便排出、喂养耐受、向肠道营养过渡及体重恢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正确开展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惠儿康复.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疗效观察

    作者:佘远凤;梁高莲;田岚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35例给予全静脉营养.对比观察两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吸入性肺炎、胆汁淤积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血糖与血脂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炎发生,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145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