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70例临床分析

    作者:傅赞飞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4~7岁儿童,临床表现多样,是造成小儿再发性腹痛的重要原因,过去常被误诊,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超声为临床确诊提供了客观依据.

  •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及治疗费用效益比分析

    作者:赵汉庆;王艳丽;陈振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及治疗费用效益比.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影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对反复腹痛而就诊的7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4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进行治疗.结果 首先做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小儿再发性腹痛中67.14%(47/70)的病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为64.28%.门诊组治疗22例与住院组23例比较一个疗程有显著性差异,两个疗程后无显著性差异,而费用效益比则为4.84.结论 对小儿再发性腹痛首先做腹部超声检查是切实可行的、经济有效的检查手段,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密切,肠系膜淋巴结炎以门诊治疗为主,可以节约治疗费用.

  •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及肠道蛔虫感染的关系

    作者:吴谋豪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及肠道蛔虫感染的关系.方法 RAP患儿615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3~6岁组186例,7~11岁组289例,12~16岁组150例.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血抗HP-IgG检测,两项均阳性者判断为HP感染,同时取大便涂片查找蛔虫卵,阳性者判断为肠道蛔虫感染.结果 HP感染3~6岁组32例(17.20%),7~11岁组84例(30.11%),12~16岁66例(44%),3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蛔虫感染,3~6岁组128例(68.82%),7~11岁组148例(53.05%),12~16岁组52例(34.67%),3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15例患儿中男312例,HP感染92例(29.49%),肠道蛔虫感染171例(54.81%);女303例,HP感染90例(29.70%),肠道蛔虫感染157例(51.82%),二者比较HP感染率及肠道蛔虫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率随RAP患儿年龄增长而增长,肠道蛔虫感染率随RAP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与性别无关.HP感染与肠道蛔虫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长儿以HP感染比例较多,而学龄前儿童以肠道蛔虫感染比例较多.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的超声价值探讨

    作者:陈振;王艳丽;陈红岩

    目的 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反复腹痛而就诊的76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常规进行全腹检查后,重点扫查脐周及右侧腹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及数量.结果 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小儿再发性腹痛中68.42%(52/76)的病因,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率为60.52%(46/76).结论 对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首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是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检查手段.

  • 食物不耐受及食物过敏与再发性腹痛患儿胃肠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冰冰;韩丽萍;兰晓云;董莉

    目的 探讨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FI)特异性IgG抗体和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及其与P物质(SP)、胃动素(MLT)和生长抑素(S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本组研究50例符合条件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和5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和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及胃肠激素SP、MLT和SST水平.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总IgG.分析血清总IgG水平与SP、MLT和SST相关性.结果 55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出现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者39例,阳性率为7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为30%(χ2=17.55,P<0.01).两组儿童对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阳性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总IgG和SP、SST明显高于对照组,M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IgG与SP和SST呈正相关,与MLT呈负相关(P<0.01).结论 FI与儿童再发性腹痛联系密切,FI血清总IgG与再发性腹痛患儿胃肠激素SP、MLT和SST存在明显相关性.

  • 再发性腹痛患儿血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测定意义

    作者:于静

    目的 测定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脱敏治疗,观察脱敏治疗后患儿腹痛缓解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测定法检测3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15例再发性腹痛患儿经脱敏治疗后腹痛消失,明显好转7例,好转6例.结论 食物不耐受可能为再发性腹痛原因,反复功能性腹痛患儿有必要进行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C抗体测定并进行脱敏治疗.

  • 儿童再发性腹痛6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哲

    目的:通过对62例再发性腹痛患儿的病情分析,加强对该类疾病的了解,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今年上半年再发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功能性15例(24.2%),器质性47例(75.8%)。器质性R A P中肠系膜淋巴结炎21例,H P感染15例,慢性阑尾炎6例,输尿管结石3例,胰腺炎1例,过敏性紫癜1例。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为主要原因,HP感染其次。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多为心理因素、功能紊乱等原因。

  • 再发性腹痛娃的病因与治疗

    作者:高维新

    近有位年轻的妈妈来信,说自家的女娃娃阿芙今年刚满五岁,自从出生后体质就较弱,还常常喊肚子痛。对于阿芙小朋友的腹痛,这位妈妈总结了4条体会:一是如果连着几顿吃多了,肚子会疼;二是如果多吃点冷饮,肚子着点凉,会疼;三是如果阿芙舌尖发凉,肚子也会疼;四是阿芙大约一个月左右腹痛一次。所以半个月一过,全家人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再次出现腹痛。妈妈带阿芙看了几家医院,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后医生诊断阿芙为再发性腹痛。因此,全家人委托阿芙妈妈写信来询问,自家宝贝得的这种“再发性腹痛”究竟是种什么病?

  • 小儿再发性腹痛病因分析

    作者:彭曙辉;周红;孙艳萍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腹痛的常见病因.方法 对79例腹痛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分析相关病因.结果 腹内病变所致腹痛占76%,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为首位,肠系膜淋巴结炎次之.功能性腹痛占24%.结论 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较多,以腹内疾病为主,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是小儿中上腹和脐周腹痛的主要病因,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右下腹痛的主要病因.临床诊断需要结合详细病史及全面体检,并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功能性腹痛,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才能诊断.

  • 儿童再发性腹痛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张晓;朱阿瑾;张少华;宋梅风

    儿童再发性腹痛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之分. 因其反复发作, 长期持续, 影响了患儿的学习及正常生活. 据国内流行病学不完全统计, 再发性腹痛占全部腹痛的50%以上[1], 而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流行病学尚属空白, 故其被定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方向[2]. 针对这种现状, 笔者1999年1月-2001年1月对0~14岁儿童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及三联疗法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玥;朱宝;王俊超;肖翼春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三联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RAP患儿122例(RAP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并对Hp阳性者予抗Hp三联根治性治疗.对两组Hp阳性率及清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RAP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RAP组Hp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AP组中90例Hp阳性的患儿有效率为8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结论 儿童RAP与Hp现症感染密切相关,三联疗法根除Hp临床效果好.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再发性腹痛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广龙

    目的 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再发性腹痛(RAP)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内科门诊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RAP患者236例和CSG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Hp阳性RAP患者分为A1组(n=85)和A2组(n=64).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Hp阳性CSG患者分为B1组(n=87)和B2组(n=70).A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A1组患者在A2组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B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B1组患者在B2组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统计Hp感染阳性率,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RAP、CSG Hp阳性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RAP和GCS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3.14%、65.42%;A1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2组(P<0.05);B1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2组(P<0.05).结论 CSG和RAP患者均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因此对于伴感染Hp者需及早实施抗Hp治疗,方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 学龄期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尹力扬;严义培;王红兵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理化检查排除器质性RAP,对确诊的220例功能性RAP患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14项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的因素.结果:在α=0.05的水准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按对功能性RAP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列,选入心理、环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功能失调、饮食单一、痛觉敏感6个因素.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性别、身高、体重、围产窒息,父、母年龄和父、母文化程度8个自变量.结论:学龄期儿童功能性RAP的影响因素为心理、环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功能失调、饮食单一、痛觉敏感.了解学龄期儿童功能性RAP的发病因素,为做好鉴别诊断、排除器质性RAP,采取心理治疗、养成良好饮食、排便习惯、建立随访制度等综合措施提供帮助.

  • 小儿再发性腹痛60例病因分析

    作者:汪宏斌;温晓红

    再发性腹痛(RAP)在儿科临床很常见.为探讨其发病原因,现将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12月收治的60例分析报告如下.

  • 谷维素、氯苯那敏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116例疗效观察

    作者:姜群来

    作者自1992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谷维素、氯苯那敏联合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116例,现报告如下.

  • 四磨汤治疗儿童再发性腹痛60例分析

    作者:张婉君

    通过对多例再发性腹痛病患的观察与治疗分析该症的治疗机制以及运用四磨汤达到的治疗效果.

  • 再发性腹痛5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冬梅;于少飞

    再发性腹痛(RAP)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因其反复发作,长期持续,常规治疗得不到理想效果,使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又因病因涉及范围广泛,缺乏具体典型症状和体征,误诊率较高,从而成为儿科临床诊治难题.笔者回顾2001~2003年因反复腹痛求医收入住院患儿54例,总结分析如下.

  • 再发性腹痛

    作者:张菁;胡潇滨;杨志亮

    再发性腹痛是症状性诊断,一般指发作性腹痛,3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正常活动,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再发性腹痛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此年龄段人群发病率约为10%~20%,女孩多于男孩,比例为5:3.该病虽然预后良好,但给患儿带来痛苦,使家长惊恐不安,成为现今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

  • 普瑞搏思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观察

    作者:刘德光;黄绍清

    再发性腹痛(RAP)是儿科常见疾病,绝大多数属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称之为功能性腹痛.我们在1998年3月至2001年6月间进行了普瑞搏思治疗功能性腹痛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 金双歧片联合肯特令散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87例临床观察

    作者:罗德劲;赵小玲;鞠忠玲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片与肯特令散(有效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中的疗效.方法172例RAP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7例给予口服金双歧片,剂量3~6岁1片/次,6~13岁2片/次,每日3次,肯特令散3 g,每日3次,解痉药溴化丙胺太林0.5 mg/(kg·次);对照组85例仅给予解痉药溴化丙胺太林0.5 mg/(kg·次),疗程均为2周,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37.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应用金双歧片与肯特令散,对治疗小儿RAP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RAP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28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