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人肛肠功能正常值建立

    作者: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功能研究获成果从80年代中期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致力于肛肠功能研究,目前已获得一系列成果,首次建立了国人肛肠功能的正常值.为肛肠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采用肠道转运、肛肠动力学、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等技术,先后对近300名无肛肠疾病者和5 000余名肛畅患者,进行了结直肠、内外括约肌、盆底功能的系统研究,证实国人全肠道及肠道分段通过的时间,与西方人有重大差别;提出肛肠动学概念,发现新反射、设计新指标;开展排粪造影检查,设计了性能优于国外的相关装置;提出8种病变X线诊断标准,发现两个X线新征象;率先于国内外报道盆底松弛综合征,发现其多种松弛病变同时存在是其病理基础;提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使长期争论的两种疾病得以统一.据悉,该研究确立的肛肠疾病诊断新方法,已被中华医学杂志社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所采用.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临床观察

    作者:朱小艳;周海东;景岚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 =38)和对照组(n=38);治疗组采用LIFT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创面恢复情况;于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6个月采用Wexner评分表评估患者肛门功能;于术前及术后创面愈合后对两组进行肛肠动力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48 h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术后治疗组疼痛、红肿、渗液评分、创面面积、上皮开始覆盖创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Wexner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术后6个月治疗组肛门Wexner评分已恢复至术前,术后治疗组各时间点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IFT术相较常规肛瘘挂线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势,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术式.

  • 胃管代替肛管灌肠在急性发作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焦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20 ~ 30岁为多见[1].针对急性发作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全身给药以及局部灌肠给药两种,后者以其作用直接、疗效确切而深受患者青睐[2].传统灌肠治疗所使用的材料为无刻度肛管,在灌肠操作过程中一次置管成功率不高且患者自觉痛感强烈[3].本研究探讨胃管代替肛管灌肠在急性发作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超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评价

    作者:孙威海;宋新飞

    目的:评价不同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后的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方法:将10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A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B组)和开腹直肠前切除组(C组),分别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时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并进行肛门功能评价.结果:3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A组降低的程度大(P<0.05),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组患者结肠末端肛管收缩和抑制反射阳性率在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期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术后肛门功能评价,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患者肛肠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更快,推荐临床使用.

  • 痔病PPH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

    作者:杨琴燕;杨关根;孙鸿斌;沈忠;金永军;左振魁

    我院自2003年4月~2004年10月通过对60例痔病肛肠动力学的前瞻性研究,为临床选择术式及PPH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 重度痔PPH术和MM术治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及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解伟华;唐昆;王建民

    目的:比较PPH术与MM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旨在从疗效、手术学机理及卫生经济学角度上探讨PPH与MM在痔的治疗中的地位,为今后临床选择术式及PPH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108例重度痔病患者分别检测PPH术和MM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大耐受量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PH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肛肠动力学的数据证明优于MM组.结论:PPH术的远期疗效可能优于MM术,可作为临床首选手术方式.

  • 解郁通秘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杜刚毅

    目的:观察自拟解郁通秘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肛肠动力学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解郁通秘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每日2次.分别治疗2周,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以智能肛肠压力检测仪进行肛管直肠测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改变及主要症状的改善.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学以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解郁通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改善肛肠动力和临床症状方面有良好效果.

  • 改良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评价及分析

    作者:李胜

    目的:评价并分析改良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疗法,观察组采取改良挂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愈合时间、脱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0.39±0.31)分,愈合时间为(35.42±4.83)d,脱线时间为(10.19±1.83)d,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疗效显著,能加速患者病情的康复,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直肠癌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耀;韩笑;唐晓军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肠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肛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术后1个月采用肛肠测压仪测定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并且评估患者肛门功能;随后,统计分析肛肠动力学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超低位前切除手术后直肠癌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顺应性以及肛门抑制反射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肛管直肠静息压(P=0.001、γs =0.493)、直肠大耐受容量(P=0.008、γs =0.426)、直肠顺应性(P=0.001、γs =0.536)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大收缩压与肛门功能不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示直肠癌患者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变化与肛肠动力学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呈正相关关系,且术后均显著下降。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肛肠动力学及抗炎状态的影响

    作者:严海;胡清林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及抗炎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腹腔镜组),纳入同期经检查确认为非直肠癌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术前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大收缩压(anal 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MSP)、高压区长度(high-pressure zone length,HPZ)、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蠕动波频率(anal peristaltic wave frequency,APWF)、直肠大耐受容量(maximal tolerable rectal volume,MTV)、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norectal inhibitory reflex threshold,AIRT).并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5天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间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腹腔镜组ARP、MSP、HPZ、MTV显著下降(P<0.05),而RRP、AIRT则显著上升(P<0.05),APWF无明显改变.从术后第1个月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3、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15天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具有短期、暂时的影响,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可恢复正常;术后患者体内发生剧烈的抗炎反应,术后第15天恢复正常.

  • 祛腐生肌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梁卡军

    目的:探究祛腐生肌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和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科肛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祛腐生肌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减少率和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面积减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祛腐生肌汤治疗肛瘘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肛肠动力学.

  • 祛腐生肌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和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谢飞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肛肠科收治肛瘘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34例.治疗组应用祛腐生肌汤换药,即在初期应用15%生肌红粉膏油纱条换药,当腐肉脱落,创面红活后,改用生肌玉红膏油纱条换药;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在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面积减少率、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5,9.045,9.468,P<0.05);两组患者AMCP、ALCT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可有效控制自主排便;RRP、A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P下降压力明显大于RRP,不会出现肛门失禁现象;组间比较,ALCT、AMCP、RRP、ARP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瘘术后患者行中医祛腐生肌法,有利于创面愈合,改善肛肠动力学,疗效显著.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对肛肠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激;左志贵;宋华羽;徐昶;倪士昌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手术)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对肛门直肠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瑞典生产的肛肠测压仪测量PPH术和传统常规手术术前及术后3月患者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大容量阈值(RMTV)的变化,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有无肌肉组织和痔组织.结果:PPH术后肛管RAS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肛管MASP、直肠RSTV、直肠RMTV较术前有轻微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肛管RASP在PPH手术组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传统手术组肛管MASP、直肠RSTV、直肠RMTV较术前和正常值均有显著性降低.病理检查切除标本中无肌肉组织,仅含少量痔组织.结论:PPH手术使重度痔患者的肛管高压明显改变,使肛垫得到保护,而对直肠功能影响较小,使直肠功能得到大保护.

  •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作者:苏丹;任东林;林宏城

    目的 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 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直肠内压、肛管压、肛管功能长度、抑制反射、排便弛缓反射及直肠感觉功能等指标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病例组直肠排便压<45 mm Hg比例、肛管静息压>60 mm Hg比例、抑制反射引出容量、弛缓反射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直肠感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障碍及排便动力不足两类,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

  •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肿瘤根治效果及肛门功能评价

    作者:成向廷;金鹤

    手术是超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而手术过程中保留肛门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为探讨保留肛门功能的手术关键,作者对本院收治的病例进行了内括约肌切除术,现将其手术效果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直肠癌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对患者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岩;董俊峰;李红梅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术后观察6个月,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标准评估肛门疼痛程度,采用徐忠法5项10分制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检测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包括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顺应性、直肠大耐受容量等,对肛门功能与肛肠动力学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与对照组,术后48 h数字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6个月研究组肛门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顺应性、直肠大耐受容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肛门功能与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直肠顺应性、直肠大耐受容量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较常规开腹手术操作简便,能有效保护患者肛门功能,提高肛肠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直肠前突患者400例STARR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分析

    作者:罗东;李俊

    目的:分析直肠前突患者400例经肛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后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行STARR治疗的400例直肠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STARR手术前后患者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400例直肠前突患者经STARR治疗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发生显著改变,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RR治疗直肠前突效果确切,患者肛肠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 直肠良性肿瘤经肛门超声刀微创切除中期疗效对比

    作者:温圣荣;余智涛;王悦辉;李学化;侯辉

    目的 研究直肠良性肿瘤经肛门超声刀微创切除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和感觉的中期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手术适应证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经肛门超声刀微创切除,对照组接受经肛门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时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大容量阈值(RMTV)、肛门可感知的小温度变化值(MDTC)的变化,以评价中期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术后肛管RASP明显下降(P<0.05),术后肛管MASP、直肠RSTV、直肠RMTV有轻微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观察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肛管各部位MDTC接近,观察组术后肛管上部、中部、下部MDTC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肛管上部、中部、下部MDTC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经肛门超声刀微创切除直肠良性肿瘤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有助于恢复肛门感觉,因此具备更确切的中期疗效.

  • 肛肠动力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丁义江

    肛肠动力学是近年来胃肠动力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静力学和动力学及肌电为主的方法来研究结肠、直肠、肛管(包括盆底)的各种运动方式,从而对排便生理及有关肛肠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行研究.肛肠动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肛肠动力异常所致的便秘、腹泻、肛门失禁,并常伴随腹痛、腹胀、肛门坠胀不适等.这类疾病不像恶性肿瘤直接对病人生命构成威胁,其病因病理复杂,诊断困难,临床医师重视不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人群的10%~15%,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 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剑锋;魏东;赵艇;蔡建;张远耀;高春芳

    目的 检测3种不同治疗方法下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指标,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低位直肠癌ISR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ISR组(A组,n=32):腹腔镜直肠前切除ISR组(B组,n=43):开腹直肠前切除ISR组(C组,n=38),采用肛肠压力监测仪分别检测3组术前、术后3、6、9、12个月肛管动力学、结肠末端动力学、肛管结肠末端动力学相关指标,观察并对比其变化趋势.结果 肛管静息压A、B、C组术后3个月[(33.53±6.58)、(24.69 ±5.62)、(14.86±5.54) mm Hg(1 mm Hg =0.133 kPa)]均分别低于术前[(49.37±14.32)、(47.32±7.87)、(46.50±10.02) mm Hg] (P <0.05),且A组[(33.53±6.58) mm Hg]比同期B、C组[(24.69±5.62)、(14.86±5.54) mm Hg]降低幅度小(P<0.05).3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阳性率于术后3个月均降低(P<0.05),且A组比同期B、C组高(P<0.05).球囊排出试验时间、初始排便容量阈值及大耐受容量A组均较B组提前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较C组提前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对排便动力学影响小.

68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