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伊立替康联合靶向药物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宇;潘宏铭

    伊立替康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阐述了伊立替康在多项Ⅱ期、Ⅲ期临床研究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伊立替康与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帕尼单抗等靶向药物联合在一线、二线、多重耐药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伊立替康与酪氨酸激酶抑制药、舒尼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疗效不佳.而具体的药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 贝伐珠单抗致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及国内外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作者:胡扬;孙彬;李宁宁;田庄;冯雷;梅丹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致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案.方法:对1例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结肠癌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汇总分析国内外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结果:本例54岁男性患者因结肠癌肝转移给予贝伐珠单抗300 mg+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静脉滴注,首次给药过程中出现胸痛急性发作,予硝酸异山梨酯片舌下含服后症状缓解,查心电图、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停用贝伐珠单抗后未再出现胸痛.再次使用贝伐珠单抗后,胸痛再次发作,停用贝伐珠单抗,化疗方案为FOLFOX6,患者未再诉明显不适,予以出院.结论:贝伐珠单抗致心绞痛罕见,说明书未见贝伐珠单抗诱发心绞痛报道.本例属国内报道首例,国际报道第三例,值得关注和重视.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贝伐珠单抗潜在心绞痛不良反应风险,尤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大限度降低药物性损害,避免延误病情,给患者造成不可挽救损失.

  • 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肠穿孔:病例报道与文献综述

    作者:张萌萌;陈森;翟所迪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肠穿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管理,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442天后发生肠穿孔的Ⅳ期结肠癌病例,并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肠穿孔的发生率低,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危险因素可使其发生风险增加,临床中应注意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和管理。

  • 临床药师参与贝伐珠单抗致血压升高的药学监护

    作者:尹月;张艳华

    目的:加强药学监护,降低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针对1例结肠癌复发转移患者,观察其入院治疗用药监护情况.结果:患者入院后行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及贝伐珠单抗化学治疗后,出现高血压(2级).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结合患者既往反流性食管炎病史,建议医生将硝苯地平换用缬沙坦,对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致高血压预防措施进行宣教,终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药学监护可以降低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 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宁刚;王育生;李秀秀;宋雪峰;温璐

    目的 总结贝伐珠单抗(Bev)与不同化疗药物联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特点. 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Bev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治疗方案、Bev用药时间、患者化疗药相关和Bev相关不良反应的类型、分级、用药至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和转归.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83例,男性39例,女性44例;<65岁58例,≥65岁25例;结肠癌43例,直肠癌40例;采用Bev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者45例(化疗采用mFOLFOX、FOLFIRI、氟尿嘧啶类单药方案者各18、22、5例);采用Bev联合化疗二线治疗者38例(化疗采用mFOLFOX、FOLFIRI、氟尿嘧啶类单药方案者各9、19、10例).83例患者中71例发生化疗药相关不良反应152例次,31例发生Bev相关不良反应31例次,化疗药相关和Bev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5%和37.3%,在不良反应总例次中的占比分别为83.1%(152/183)和16.9%(31/183).化疗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5位者依次为骨髓抑制(59.0%,49/83)、恶心呕吐(51.8%,43/83)、乏力(19.3%,16/83)、末梢神经炎(15.7%,13/83)和肝功能异常(10.8%,9/83);1、2、3、4级不良反应分别占28.2%(20/71)、36.6%(26/71)、23.9%(17/71)和11.3%(8/71).Bev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者为高血压(13.3%,11/83),以下依次为出血(12.0%,10/83)、血栓形成(6.0%,5/83)、肠穿孔(2.4%,2/83)、蛋白尿(2.4%,2/83)及伤口愈合综合征(1.2%,1/83);1、2、3、4级不良反应分别占58.1%(18/31)、19.4%(6/31)、16.1%(5/31)、6.5%(2/31).化疗药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1~115 d,≤3个月者占73.2%(52/71);Bev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5~130 d,≤3个月者占87.1%(27/31).以不同性别、年龄(<65岁和≥65岁)、使用时机(一线或二线)、使用Bev的累积量(≤6个周期和>6个周期)、与不同化疗方案联合(mFOLFOX、FOLFIRI、氟尿嘧啶类单药)等临床特征进行分层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组的化疗药及BEV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ev与mFOLFOX、FOLFIRI方案联合时发生3~4级化疗药相关不良反应比例高于Bev联合氟尿嘧啶类单药方案(P<0.05),其余各临床特征组的化疗药及 Bev相关不良反应的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Bev联合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化疗药相关不良反应;化疗药相关和Bev相关不良反应均以1~2级居多,安全性较好.

  • 贝伐珠单抗致胃肠道穿孔的临床特点、机制与防治

    作者:程军

    贝伐珠单抗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肾癌、恶性胶质瘤等。胃肠道穿孔(GIP)是贝伐珠单抗严重而少见的不良反应。GIP 发生率因肿瘤种类不同而不一。GIP 的临床症状与发生穿孔部位有关,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也可出现盆腔疼痛,或因形成结肠-输尿管瘘而出现腹泻与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贝伐珠单抗致 GIP 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用药剂量、既往史、原发肿瘤类型和合并用药。贝伐珠单抗致 GIP 的机制包括抑制凝血因子、抑制肠壁细胞增殖和愈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降低肠壁稳定性等。对贝伐珠单抗致 GIP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给予抗生素、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发生 GIP 的患者不能再使用贝伐珠单抗。

  • 贝伐珠单抗致严重肠穿孔

    作者:徐敬朴;孔薇;代文婷;郑丽亚;傅昌芳

    1例65岁女性患者因结肠癌伴肝转移行贝伐珠单抗(0.386 g,第1天)联合奥沙利铂(150 mg,第1天)、卡培他滨(1 g,2次/ d,第1~14天)方案化疗。首次化疗后第23天,患者出现中上腹部疼痛,腹部 X 线片和 CT 检查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升结肠距回盲部约5 cm 处穿孔,大小约5 cm ×2 cm,行升结肠造瘘+末端回肠造瘘术。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改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继续化疗。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肠穿孔
  •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谢永铮;任学群

    目的 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64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1例. 对照组予以FOLFOX化疗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 +亚叶酸钙200 mg·m-2 +氟尿嘧啶400 mg·m-2 ,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10 mg·kg-1 ,于化疗结束后的第2天开始静脉滴注,至少用4次,2周1次. 化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的客观有效率 41.94%显著高于对照组 18.18%( P<0.05 ).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9.1个月( P<0.05). 2组患者Ⅲ~Ⅳ级恶心呕吐、粒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化疗可有效地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文杰;刘明华;罗小莉;宋博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72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予以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草酸铂(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在FOLFOX化疗前,给予静脉注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5 mg·kg-1,qd.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98%(49例/86例)和36.05%(31例/8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EA分别为(42.16±5.44),(53.34±6.64) ng·mL-1;CA199分别为(59.96±8.11),(68.57±8.75)U·mL-1;CA242分别为(31.18±3.84),(49.63±6.54)U.mL-1,CA125指标分别为(25.46±3.08),(36.54±4.34)U·mL-1;VEGF分别为(301.18±32.28),(375.36±36.75) pg·mL-1;COX-2分别为(325.36±31.57),(515.36±38.64) ng·L-1;MMP-9分别为(175.47±20.11),(246.67±25.73)mg·L-1;MMP-2分别为(214.87±22.54),(249.46±27.78)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神经毒性、高血压,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91%(24例/86例)和20.93%(18例/8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贝伐珠单抗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邢若;王鹏;刘玉豪

    目的 研究贝伐珠单抗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即吉西他滨1.0g· m-2,每周1次;顺铂总量为80mg· m-2,静脉滴注,分3次给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用量7.5~15 mg·kg-1,每隔3周1次,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79.2%;这2组在生活质量上的总有效率分别37.5%,66.67%,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45.83%,29.17%,高于试验组的29.17%,1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ADR发生率.

  • 贝伐珠单抗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颅脑恶性肿瘤的护理

    作者:赖敏;高振忠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经股动脉介入给药治疗颅脑恶性肿瘤并配合相关护理的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护理颅脑恶性肿瘤的相关经验.方法 8例颅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用药过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8例患者中有7例未出现不良反应,1例高度怀疑有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2例肿瘤呈惰性化生长,5例肿瘤无进展,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贝伐珠单抗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对经股动脉介入给药治疗颅脑恶性肿瘤的患者仍需进行精细化、个体化的护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可以保障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石卫峰;归成;李晓宇;刘皋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失明主要原因,AMD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湿性AMD更可能对视力产生严重危害.湿性AMD的治疗在过去的1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玻璃体内注射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湿性AMD的标准治疗,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及激光治疗逐渐被取代.临床使用的VEGF抑制剂中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贝伐珠单抗的疗效相似,贝伐珠单抗的治疗费用较低,康柏西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已被批准上市.该类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 我院2011年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张文;王倩;唐琳;张鉴

    目的:对我院抗肿瘤新型靶向抗体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方法:查阅本院2011年贝伐珠单抗用药数据及临床应用该药物的病例,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结果:2011年我院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47例,符合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的患者比例为61.7%,符合指南推荐病种用药的患者比例为76.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现有临床试验结果基本相符.结论:贝伐珠单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包括超说明书用药等情况,临床药师应以此为工作切入点,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索拉非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肾癌二线靶向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盛锡楠;迟志宏;崔传亮;斯璐;毛丽丽;唐碧霞;王轩;鄢谢桥;李思明

    目的:该研究为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用于观察索拉非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肾细胞癌二线靶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组一线接受靶向治疗失败,且ECOG评分0或1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靶向治疗(索拉非尼400 mg bid联合贝伐珠单抗5 mg·kg-1 q2w),前3周期每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其后每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主要临床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生存时间.结果:2009年11月开始入组患者,截至2012年8月,共入组患者24例,中位年龄为50岁(27 ~ 70岁),其中索拉非尼治疗患者16例,舒尼替尼治疗患者6例,帕唑帕尼治疗患者2例,病理类型方面: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全组患者人群的总体客观有效率16.7% (4/24),疾病稳定为54.2%(13/24),疾病控制率70.8%(17/24),中位PFS为7.0个月(95% CI:3.5 ~10.5个月).安全性方面:主要不良反应分别为疲乏100%、食欲减退79.2%、手足皮肤反应75.0%、腹泻67.5%,高血压41.7%、蛋白尿37.5%等,其中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皮肤反应占33.3%,腹泻16.7%.结论:索拉非尼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靶向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获得一定时间的无进展生存,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贝伐珠单抗致胃肠道穿孔文献分析

    作者:程军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致胃肠道穿孔(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GIP)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4年至2015年3月国内外学术期刊收载的贝伐珠单抗致GIP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7例不良反应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7例(41.18%);17例GIP患者中,发生在前15周疗程内有13例(76.47%).有7例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10例采取手术治疗,死亡7例.结论:临床医师应了解贝伐珠单抗致GIP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GIP.

  • 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超;屈茹楠;缪玮;王晨

    目的:对我院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调查分析,以提示和促进自备抗肿瘤药物的管理和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使用贝伐珠(贝伐)单抗的患者用药信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中英文说明书、指南及其他临床证据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结果:共收集到151例应用贝伐珠单抗的病例,适应证符合中英文说明书及指南推荐者共133例(88.1%),存在剂量不适宜(45.7%)、给药途径不适宜(5.6%)、溶媒不适宜(26.5%)、预处理用药不适宜(78.8%)、术后间隔时间不适宜(1.3%)等超说明书用法用量问题;主要不良反应为联合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单独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较轻,新的不良反应包括血脂升高、脂肪肝各2例.结论:我院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多数遵照说明书及指南适应证,但存在一定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医院及临床药师应加强规范和管理自备抗肿瘤药物,并对上市后新增适应证的药物进行持续性监测,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规避医疗机构的执业风险.

  • 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李然;赵冰清;张艳华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60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贝伐珠单抗的给药剂量4 ~7.5 mg·kg-1,给药途径56例为静脉滴注,3例为肝动脉泵入,1例为腹腔灌注.结果:60例可评价患者共用药252次,发生贝伐珠单抗说明书报道的不良反应167次,涉及53例患者,其中高度怀疑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65次,涉及31例患者.未发生致死性不良反应.出血发生率31.67%,高血压发生率16.67%,蛋白尿发生率3.33%,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1.67%.未发生胃肠道穿孔、瘘,呼吸系统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可逆性后脑白质病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与化疗药和其他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安全性较好.临床在应用贝伐珠单抗过程中,对于不良反应应做到定期监测及时处理.

  • 2013年ASCO会议关于转移性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热点问题

    作者:周爱萍;王金万

    2013年ASCO会议发表了3项结直肠癌的重要临床研究,内容涉及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靶向药物治疗策略的优化、佳的维持治疗模式、疗效预测等.其中FIRE3研究未能对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孰优孰劣这一问题得出明确的结论.CARIO3研究支持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作为结直肠癌化疗维持治疗的新模式.PRIME研究的后续数据以及其他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除KRAS之外,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也是EGFR单抗疗效的负预测因子.

  • 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凡;崔慧娟;彭艳梅;宋亚中;刘戴维;段桦;邱钰芹

    目前,恶性心包积液尚缺乏有效的长期控制手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浆膜腔积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贝伐珠单抗作为VEGF的特异性抗体,可有效对抗积液产生.但是,贝伐珠单抗心包腔内给药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特报道1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心包腔内灌注的病例,以供同行参考.

  • 贝伐珠单抗促进小鼠结直肠癌肺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陈亚琼;李媛媛;吕忠霖;陈国江;彭晖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与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BALB/c-nu小鼠脾内注射指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16只模型小鼠分为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ip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1,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同型对照IgG,分别于建模前2 d及建模后2d各给药1次,之后每5d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共计给药7次。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肺器官,肉眼观察肝、肺表面转移灶;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肺组织转移灶;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及其配体CXCL12 mRNA的表达。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体外与贝伐珠单抗5 mg·L-1共孵育24 h, 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定量RT-PCR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CXCR4/CXCR7蛋白和CXCR3/4/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发现,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2/8出现肝转移,较对照组(6/8肝转移)明显减少(P<0.05);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8/8出现肺转移,较对照组(2/8肺转移)明显增加(P<0.05);小鼠肺组织中鼠源CXCR4及人源CXCL1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T116细胞体外经贝伐珠单抗诱导后,VEGFR1蛋白,CXCR4/7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CXCR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贝伐珠单抗可能通过上调CXCR4及其配体CXCL12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肺转移。

285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