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DC值与直肠腺癌分化程度及T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文;于昭;李胜凯;林优

    目的:探讨直肠癌ADC值与分化程度、T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术前的MRI资料,b值取50、400、800 s/mm2,由Siemens Skyra 3.0 T MRI扫描仪自动计算生成ADC图,经Syngovia VA 3.0后处理工作站测取肿瘤平均ADC值,并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进行匹配及分组分析.结果:肿瘤分化程度由高至低,平均ADC值分别为(0.857±0.074)×10-3、(0.751±0.038)×10-3、(0.697±0.021)×10-3 mm2/s;平均ADC值T1期为(0.847±0.063)×10-3 mm2/s,T2期为(0.756±0.028)×10-3 mm2/s,T3期为(0.745±0.040)×10-3 mm2/s,T4期为(0.739±0.046)×10-3 mm2/s,平均ADC值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组、T分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C值与分化程度、T分期均呈负相关(r=-0.485,P<0.05;r=-0.322,P<0.05).结论:直肠癌ADC值与其分化程度、T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临床分期.

  • DW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树;阮海威;林鹤

    目的:探讨DW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软组织肿瘤的DWI表现,其中恶性16例,良性9例;b值为0、800 s/mm2;ROI置于肿瘤实性部分及同层面正常肌肉组织,尽量避开坏死、出血、瘢痕、钙化、肌间隙等部位,测量病灶与正常肌肉组织ADC值,比较良恶性肿瘤及正常肌肉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ADC值低于良性肿瘤组(t=3.35,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肌肉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中瘤周水肿16例,其中恶性13例,良性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 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王亚;郑晓林;王强;王忠;范华;龚苗苗

    目的:探讨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特征.观察病灶信号、形态、大径线、边缘、ADC值、增强扫描实性成分TIC类型,以及腋下有无肿大淋巴结.结果:4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呈分叶状,伴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及囊变,2例可见裂隙征,DWI为高信号,ADC值(0.6~1.1)×10-3 mm2/s,TIC为Ⅱ、Ⅲ型.4例乳腺黏液腺癌,其中单纯型2例,以囊性为主,实性成分较少,T1WI呈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DWI为高信号,中心ADC值分别为2.2×10-3 mm2/s、2.4×10-3 mm2/s,边缘结节样实性成分ADC值为1.2×10-3 mm2/s,边缘实性部分TIC为Ⅱ型;2例混合型,以实性为主,部分区域呈囊样改变,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ADC值囊性区较高为2.0×10-3 mm2/s,实性区较低为0.8×10-3 mm2/s,TIC为Ⅱ型或Ⅲ型.2例乳腺髓样癌,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DWI为高信号,ADC值0.8×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外围强化更明显,呈环形强化,逐渐向中心强化,TIC为Ⅱ型.1例淋巴瘤,形态不规则,无分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少量坏死,DWI为高信号,ADC值为0.9×10-3 mm2/s,强化明显且均匀,TIC为Ⅲ型.结论: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对病灶形态、信号、DWI、ADC值及TIC综合分析,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多b值D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殿峰;张凤翔;卢东霞;李文华;陈曦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多b值DWI表现及ADC值变化,明确多b值DWI在肝脏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穿刺病理和随访证实的164例肝脏病变患者(其中肝癌12例、肝转移瘤30例、肝血管瘤62例、肝囊肿60例),行常规MRI和多b值DWI扫描,并分析比较.结果:随b值增加,肝脏占位性病变DWI信号强度均不同程度降低,肝囊肿组下降程度快;血管瘤组次之,肝脏恶性肿瘤组慢.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肝囊肿、肝血管瘤、恶性肿瘤组.肝囊肿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系数所占的比例(ADCfast)均大于肝血管瘤(均P<0.05).肝囊肿的ADCslow值明显大于肝恶性肿瘤(P<0.05);肝囊肿与恶性肿瘤ADCfast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ADCslow值大于肝恶性肿瘤(P<0.05);肝血管瘤与肝恶性肿瘤ADCfast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信号强度拟合曲线的分析对良性含水量较多的病灶、部分良性实性病灶诊断较准确,能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ADCslow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余旭东;黄文才;杨文忠;范光明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特点以及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对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做MRI检查,另选14例(28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均进行了轴、冠状位SE T1WI、FSE T2WI、T2WI/FS及DWI的MRI检查,研究其在常规MR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测量和比较病变及正常股骨头的ADC平均值。结果(1)30例患者(共42个病变股骨头)与14例健康志愿者(28个正常股骨头)在b=600 s/mm2时,ADC平均值作比较,分别为:(1.05±0.12)×10-3 mm2/s,(0.46±0.09)×10-3 mm2/s,经t 检验表明,二组相互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 DWI成像可为评价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ADC值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正常股骨头进行有效地鉴别,ADC值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扩散特性进行有效量化。

  •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婷婷;李丹;龚万庆;李升志;陈爱华

    目的 研究1.5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淋巴结病变患者24例(病理证实者18例),其中恶性淋巴瘤者13例,良性淋巴类病变11例,于1.5 T HDX磁共振扫描仪行WB-DWI及全身分段冠状位FSEIR扫描,将DWI图像中颈部、腹膜后及腹股沟区淋巴结进行ADC值测量,并比较良性淋巴结及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结果 DWI与FSEIR序列比较,DWI显示淋巴结的总数多于后者.13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平均ADC值为(0.924±0.516)×10-3 mm2/s,其中4例治疗前、后平均ADC值分别为(0.666±0.127)×10-3 mm2/s、(1.685±0.349)×10-3 mm2/s,治疗前后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1例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5±0.313)×10-3 rnm2/s,与13例淋巴瘤治疗前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例病理类型为胃体黏膜相关性淋巴瘤ADC值为(1.845±0.395)×10-3 mm2/s,与11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29).结论 1.5 T磁共振WB-DWI扫描及ADC值测量为淋巴结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且可作为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 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MRI扩散加权成像初步分析

    作者:侯珺;包陈坚

    目的 研究并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该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期在该院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其实施胰腺DWI检测,测定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ADC值,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与ADC值的相关性.以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 为参照,计算DWI对2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再比较胰腺癌组患者、无胰腺癌组患者、对照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结果 在b值分别为600、800、1000 s/mm2时,<2年组、2~10年组、>10年组的ADC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相关性分析发现,ADC值与2型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DWI对2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性分别为95.12%、94.50%、94.67%,其诊断结果与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3),胰腺癌组、无胰腺癌组、对照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DWI检查可对2型糖尿病早期胰腺癌病变予以准确检出,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腺癌的重要筛查手段.

  • 胰腺不同部位表观扩散系数正常值初探

    作者:潘春树;马超;汪剑;王鹤;陈士跃;张华高;陆建平

    目的 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随胰腺形态学变化的特征.方法 对393例胰腺正常的志愿者行上腹部横断面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SEP-DWI,扩散敏感因子值为0,500 s/mm2).依据DWI计算出相应的ADC图,测量胰腺头、颈、体及尾部ADC.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3例正常胰腺头、颈、体及尾部ADC平均值分别为(1.52±0.29)×10-3、(1.64±0.34) ×10-3、(1.67 ±0.35)×10-3、(1.58±0.31)×10-3 mm2/s. Kruskal-Wallis 检验结果表明,胰腺不同部位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8748,P<0.0001);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胰腺头与颈部、头与体部、头与尾部、颈与尾部和体与尾部的ADC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0.0001、0.0008、0.0062、<0.0001),而颈与体部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1).结论 正常胰腺ADC随胰腺形态结构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特征可为DWI及ADC在胰腺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 胰腺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陈士跃;黄文才;陆建平;金爱国;黄俊;田冰

    目的 探讨胰腺组织3T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及其在胰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3T MR成像仪对20名健康志愿者和47名胰腺肿块患者(胰腺癌21例,肿块型胰腺炎7例,胰腺囊性肿瘤19例)行胰腺常规MRI及两组不同扩散梯度因子(b值,500和1000 mm2/s)DWI检查,测量病灶、病灶旁胰腺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在b=500和1000 mm2/s DWI图像上,正常胰腺实质信号均匀,胰头、体、尾各部分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均显示为高信号,且在b=1000mm2/s的DWI上胰腺癌的相对SI1000值显著高于肿块型胰腺炎(1.238 +0.448比0.371±0.293,P<0.01)。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ADC500和ADC1000均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1),且胰腺癌ADC1000显著低于肿块型胰腺炎[(1.087±0.175) mm2/s比(1.279 +0.213) mm2/s,P<0.01]。胰腺囊性病变在b= 500 mm2/s时显示为高信号,在b=1000mm2/s的DWI上表现为低或等低信号,其ADC500和ADC1000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P值均<0.01)。结论 3T磁共振胰腺DWI有助于胰腺肿块型病变的鉴别诊断,高b值DWI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更有价值。

  • 3.0T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佳b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牛富业;徐才国;尹雪军;何东雷;李婷;周王超;陈国玉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MRI在不同b值时弥散加权成像( 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探寻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骶髂关节的适宜b值。方法选择23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37岁,采用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骶髂关节斜冠状T1 WI、抑脂T2WI及多b值(0、400、600、800 s/mm2)DWI扫描,观察不同b值时双侧骶髂关节的显示情况;测量双侧骶髂关节的骶侧、髂侧关节旁骨髓不同b值时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值为400、600 s/mm2时,DWI图像清晰,无变形,无明显伪影产生,对比度良好;b值为800 s/mm2时,图像伪影稍大,并可见轻度变形,对比度略差。双侧骶髂关节旁骨髓ADC值随b值增加逐渐变小;方差分析显示,4个部位的3组骨髓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值为600 s/mm2时,双侧髂骨及骶骨骨髓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值为600 s/mm2和800s /mm2时,双侧骶髂关节旁骨髓ADC值离散度小;b值为400 s/mm2时,ADC值离散度大。结论 b值为600 s/mm2时,骶髂关节的ADC值稳定可靠、图像质量好,为DWI扫描的适宜b值。

  • 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王琛;杨洪霞

    目的 探讨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庆云县人民医院65例有肝脏内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患者的DWI扫描(b=50,400,800s/mm2)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其中104个病灶(包括56个良性病变和48个恶性病变)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避开内部坏死区.分别计算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运用方差分析检测各类局灶性病变的组间差异.结果 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80×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1.433×10-3 mm2/s),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为1.066×10-3 mm2/s时,恶性肿瘤的特性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6.6%和73.6%.在所有的病灶中,约39.5%的病灶平均ADC值低于1.0×10-3 mm2/s,这些病灶中恶性病变占90%.约20%的病灶平均ADC值大于1.5×10-3 mm2/s,他们中有9.5%的为恶性病变.结论 DWI的应用提高了磁共振对于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能力,尽管ADC值不能作为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指标,但其可以作为一项鉴别良恶性性病变的重要参考数据.

  • 受压神经根微观结构的变化与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杰;陈爱华;武斌;张婷婷;伍伟飞

    目的 基于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部分各向异性(FA)、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以及FA、ADC值与ODI指数和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1.5T MRI的DTI成像序列,观察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单侧S1神经根受压患者的FA、ADC值,比较受压神经根与对侧神经根FA值、ADC值之间差异,分析FA、ADC值与ODI指数和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受压神经根FA值为0.153±0.029,对侧神经根FA值为0.254±0.041;受压神经根FA值明显低于对侧神经根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85,P<0.001).受压神经根ADC值为1.439±0.233,对侧神经根的ADC值为1.378±0.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8,P=0.317).受压神经根FA值与ODI指数(r=-0.963,P<0.001)、症状持续时间(r=-0.872,P<0.001)呈明显的负相关.受压神经根ADC值与ODI指数(r=0.489,P=0.001)、症状持续时间(r=0.348,P=0.020)呈正相关.结论 受压神经根DTI较常规MRI能够准确地量化神经根微观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师更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 成人腰椎不同部位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赵云超;程静;李杰;傅晗

    目的 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影像技术来研究正常健康人群的腰椎各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年龄的相关性,为提高成人腰椎病变检查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选取2015年07月至2016年0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人员,经筛选终选择60例,其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32例,平均年龄为(53.26±18.13)岁,分为中年、老年、青年三个年龄段组,进行腰椎正中矢状切面T2弛豫时间图像扫描,用以量化并分析腰椎内水分子的含量,同时进行腰椎正中矢状切面扩散加权影像扫描,用以分析腰椎内水分子的扩散程度,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组之间的腰椎各部分ADC值的差异.结果 正常健康成人的腰椎不同部位的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椎弓根的ADC值大于椎体;腰椎各部位的ADC值随年龄段的变化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的ADC值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的ADC值小.结论 在以后研究腰椎病变时,一定要对照同样年龄段的正常健康人群来判定,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

  • 3.O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由长城;朱凯;闫景龙;关国发;徐公平;张志鹏;赵伟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分B、C两组,B组39例患者,硬膜囊98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C组30例患者,颈髓65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3组颈髓ADC值、FA值之间差异.结果:A组(C3/C4、C4/C5、C5/C6、C6/C7)共88个节段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合并88个椎体数据;A、B及C组ADC值分别为0.91 ±0.34、1.17±0.35及1.32±0.36,组间比较,ADC值A组低,B组次之,C组高(P值均<0.05);三组平均FA值分别为0.71±0.16、0.62±0.15及0.54±0.14,A组高,B组次之,C组低(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更早诊断治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IVIM)在肺癌术前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初探

    作者:叶鑫;游宾;苗劲柏;胡滨;李辉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IVIM)在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段.方法 研究纳入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及相关靶向治疗,术前完善了包括胸部磁共振扫描在内的全部辅助检查.测量MRI纵隔淋巴结的短径及IVIM相关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伪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统计分析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IVIM参数,绘制ROC曲线并找出诊断的佳界值.其中42例比较了胸部CT和MRI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 研究中MRI共测量184组纵隔淋巴结,其中164组无转移,20组有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组的ADC及D值明显高于转移性淋巴结组(2.880±0.785)×10-3 mm2/s对(1.897±0.657)×10-3mm2/s和(0.670±0.210)×10-3 mm2/s对(0.472±0.179)×10-3mm2/s;P<0.01).两组D*、f及淋巴结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分别为(0.383±0.123)×10-3mm2/s对(0.354±0.130)×10-3mm2/s、(0.422±0.119)对(0.412±0.090)和(6.546±1.932) mm对(7.510±2.773) mm.绘制AD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佳诊断界值为1.890×10-3mm2/s,诊断敏感性92.7%,特异性80.0%;D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佳诊断界值为0.648×10-3mm2/s,诊断敏感性70.0%,特异性84.1%.结论 IVIM扫描序列有助于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其中ADC和D更为敏感,可用于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 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敬安;陈焱君;陈瑞燕;林俊汕;曾宇婷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腺相关标志物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癌35例。病理检查前3个月内均行前列腺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PAP、P504S、PSA的表达,分析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0-3 mm2/s和(1.34±0.15)×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5,P=0.000)。PAP和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04S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增生(Z=-7.055,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P504S的表达呈显著负相(Spearman's相关系数r=-0.654,P=0.000);结论 PAP和PSA不能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P504S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标志物;ADC值可以定量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且与P504S存在负相关,可以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MRI诊断的参考指标。

  • MRI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非肿块样病灶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春雪;林燕;高培毅

    目的 评价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联合应用对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68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不同强化形态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两组.测量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记录曲线类型,并于b=800 s/mm2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病灶ADC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强化形态组中良恶性病灶ADC值的差异.分别绘制曲线类型及ADC值诊断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佳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 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0.85±0.09)×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68±0.32)×10-3 mm2/s(P=0.001),非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1.02±0.19)×10-3 mm2/s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43±0.31)×10-3 mm2/s(P=0.015).同一强化形态组,曲线类型与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对于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54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准确性达100%);对于非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工具,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70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至87.5%,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达100%.结论 ADC值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有辅助诊断作用.

  • 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作者:梁晓;张红梅;叶枫;欧阳汉;赵心明;周纯武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预测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2007—2012年间前瞻性纳入经病理证实并在术前行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86例,治疗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 DWI 检查,部分患者行治疗中、治疗后 MRI 及 DWI 检查。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将术后病理 T 分期与治疗前 MRI 临床 T 分期进行比较,分期降低者为 T-降期组,分期不变者为 T-未降期组。统计分析肿瘤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 ADC及其不同组间 ADC 的差异。结果手术后病理分期为 T0期20例,T1期2例,T2期17例,T3期44例,T4期3例。 T-降期组39例,其中无肿瘤残存18例;T-未降期组47例。86例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 ADC 分别为(1.03±0.17)×10-3、(1.39±0.28)×10-3和(1.61±0.27)×10-3 mm 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T-降期组和 T-未降期组患者治疗前 ADC 分别为(1.04±0.19)×10-3和(1.03±0.15)×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15)。43例患者同时行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 DWI检查,其 ADC 分别为(1.05±0.16)×10-3、(1.39±0.29)×10-3和(1.67±0.30)×10-3 mm 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随着放化疗的进行,直肠癌患者的肿瘤 ADC 逐渐升高。治疗前的肿瘤 ADC尚不能准确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放化疗疗效。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吴斌;黄啸;彭卫军;顾雅佳;杨天锡;毛健;柯桂好;吴小华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 DWI)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确诊的进展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及10例正常宫颈对照者进行了前瞻性MRIDWI检查,分析根据DWI图像测量的肿瘤体积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测量的肿瘤长径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及宫体肌层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比较17例治疗前后宫颈肿瘤平均ADC值的变化.结果 MRI DWI对肿瘤边界的显示优于常规T2加权像(T2WI)及增强后T1加权像(T1WI).高扩散敏感系数(b=2000 s/mm2)的DWI图像具有较高的信噪比.DWI测量的肿瘤体积与RECIST标准测量的肿瘤长径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9,P<0.01).b=800 s/mm2时,宫颈癌肿瘤组织、宫体肌层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ADC值分别为(9.85±1.55)×10-3mm2/s、(14.20±2.80)×10-3 mm2/s和(14.14±0.45)×10-3 mm2/s;b=2000 s/mm2时,宫颈癌肿瘤组织、宫体肌层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ADC值分别为(7.38 ±0.98)×10-3 mm2/s、(8.52 ±2.38)×10-3 mm2/s和(8.60±0.63)×10-3 mm2/s.宫颈癌肿瘤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宫体肌层组织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800 s/mm2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9.85 ±1.55)×10-3 mm2/s和(13.41 ±2.9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000 s/mm2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7.38 ±0.98) ×10-3 mm2/s和(8.93±1.92)× 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ADC值直方图比例中的不同面积(25% ADC、50% ADC、75% ADC)与宫颈癌的疗效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ADC值直方图比例中不同面积(25% ADC、50% ADC、75% ADC)与宫颈癌的疗效无关(均P>0.05).绘制25% ADC、50% ADC、75% ADC疗效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75、0.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代表肿瘤扩散受限明显的25% ADC相对更有价值.结论 MRI DWI能清楚显示宫颈癌的形态与边界;DWI的体积测量与RECIST标准相关性好,更适用于不规则肿瘤的体积测量;ADC值可以定量监测治疗反应并预测疗效.

  • 3.0T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于学娟;柳善刚;陈兆秋;张品良;张建波;徐亮;刘增军;任瑞美

    目的 分析3.0T磁共振成像(3.0T-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3.0T-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和800 s/mm2,在ADC图上,于病灶大层面和(或)其上下两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和生物因子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Ⅰ、Ⅱ、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分别为(1.152±0.072)×10-3、(1.102±0.101)×10-3和(1.035±0.10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Ⅰ、Ⅱ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4,P=0.006),Ⅰ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Ⅱ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2,P<0.001).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60±0.089)×10-3和(1.130±0.115)×10-3 mm2/s(P<0.001),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55 ±0.096)×10-3 mm2/s和(1.121±0.106)×10-3mm2/s(P<0.001),Ki-67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63±0.101)×10-3 mm2/s和(1.153±0.090) ×10-3 mm2/s (P <0.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ER、PR和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1、-0.317、-0.414,均P<0.001).结论 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ER、PR、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

760 条记录 6/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