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流高压注射器进行低浓度对比剂CE-MRA在头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姜海龙;王丽萍;毛存男;殷信道;王利伟

    目的 通过与DSA对照,探讨使用双流高压注射器进行低浓度对比剂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诊断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临床怀疑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流高压注射器低浓度对比剂头颈部3D CE-MRA成像,并于一周内接受DSA检查.两位影像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3D CE-MR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以DSA为金标准,对3D CE-MRA诊断头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低浓度对比剂头颈部3D CE-MRA图像质量较好,均值为(3.66±0.48)分.3D CE-MRA对头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的敏感度为94.4%、83.3%、91.7%、100%,特异度为100%、94.7%、94.7%、97.6%,阳性预测值为100%、90.9%、84.6%、88.9%,阴性预测值为97%、94.9%、97.3%、100%.结论 采用双流高压注射器进行低浓度对比剂头颈部3D CE-MRA成像能清晰地显示头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双低剂量联合iDose4迭代重建在 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作者:林观生;马周鹏;付文兵;邓君启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iDose 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双低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每组34例.A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55 mL,采用iDose4-5迭代重建;B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85 mL,行滤波反投影重建.两组均用300 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以5.0 mL/s流率注射,并以相同流率追加30 mL生理盐水,其余扫描条件均相同.分析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动脉CT值、噪声、SNR、CNR、CTDIvol、DLP、ED的差异.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差异(P>0.05),A组噪声稍高于B组,不同层面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B组(P均<0.05);A组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74.15%,碘摄入量减少35.29%.结论 双低剂量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头颈部CTA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减少对比剂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低剂量扫描在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昌全

    目的:对低剂量扫描在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要采用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检测技术的受检者进行研究.将所有受检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观察组受检者,采用低剂量扫描,对于对照组受检者,采用常规剂量扫描.对两组受检者应用螺旋CT扫描后获得的图像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受检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动脉成像中应用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方式,不仅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同时辐射剂量比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128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应用效果的调查研究

    作者:于晓娟;于飞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于该院进行头颈动脉CT检查的120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同期采用常规仪器进行CT检查的120位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受试者的病例及CT检查结果,根据评分标准对CT影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评分为3分的受试者为88例,占73%;评分为2分的受试者为22例,占18%;评分为1分的受试者为9例,占8%;评分为0分的受试者为1例,占1%。对照组:评分为3分的受试者为34例,占28%;评分为2分的受试者为35例,占29%;评分为1分的受试者为40例,占33%;评分为0分的受试者为11例,占9%。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应用中具有高准确率、高效率的特性。

  •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不同注射部位的对比研究

    作者:方红;孟利民;王萍;樊红霞;孙静;蒋瑞静;王春艳;马芳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不同注射部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颈部血管成像患者167例,以5 ml/s的速度注射10ml对比剂做test扫描,测得峰值时间后+1s为延迟时间,以同样速度注射40 ml对比剂,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位置向上至头顶部,79例和88例分别采用左侧和右侧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分析2组图像质量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有无对比剂残留及影响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三维重建的明显差异.结果:75%头颈血管造影颈总动脉延迟时间分布在16~22 s;60%图像质量达到优级左侧延迟时间需在23 s以上,右侧在18s以上;左、右臂注射对比剂CT成像质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臂注射时图像质量优于左臂注射.结论:采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可以有效避免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提高了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 3.0T MRI使用双流高压注射器进行低浓度对比剂头颈部CE-MRA成像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文;陈谦;毛存南;陈慧铀;王丽萍

    目的:探讨使用双流高压注射器进行低浓度对比剂头颈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分成A、B两组,使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头颈部动脉3D CE-MRA检查,A组采用双流高压注射器将钆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进行等剂量混合注射,对比剂稀释后浓度为0.25mmol/ml,B组采用常规对比剂浓度0.5mmol/ml,A组及B组根据患者体重注射剂量均为0.2ml/kg.使用5分法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测量大脑中动脉及颈总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进行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A组与B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符合诊断要求;A、B组颈总动脉处信号强度、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46、P=0.13、P=0.09),A、B组大脑中动脉信号强度无显著差异(P=0.932),B组大脑中动脉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高于A组(P<0.01).结论:采用3.0T磁共振联合双流高压注射器推注低浓度对比剂(0.25mmol/ml)行头颈部3D CE-MRA,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 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与传统骨减影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天辉;沈衍富;李添;林阳;陈冰;马明平

    目的 对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两种扫描模式下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收集2017年2 — 3月需要行头颈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常规减影扫描模式,B组30例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测量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出信噪比)和主观评价(由两位资深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并做出判断),并记录辐射剂量.结果 A组基底动脉CT值显著高于B组[(384.37±86.72) HU vs (308.26±81.16) HU,P<0.05]; B组的主动脉信噪比高于A组(28.95 ± 6.97vs20.05± 4.46,P<0.05),A组的信噪比高于B组(18.06±17.18vs8.14±8.45,P<0.05).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主观评分均在3分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的剂量长度乘积分别是(271.67±27.40)/(mGy · cm)和(204.10± 19.64)/(mGy · Cm),组间比较,P<0.05,A组的辐射剂量高于B组.结论 头颈动脉CTA双能量扫描模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辐射剂量.

  •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

    作者:巴志霞;虎玉兰;黄宝生;安芳军;郑生喜;卢冬梅;李静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方法 将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7例.A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I/ml).两组其它扫描参数相同.记录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扫描范围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受检者多处头颈部动脉CT值均值,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平均碘摄入量(mgI/kg),由两名医师采用4分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其差异性.结果 A组的辐射计量(1.78±0.20)mGy低于B组(2.44±0.24) mGy;A组患者接受碘剂量(13.5 g)低于B组(17.5 g),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头颈部大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100 kVp)条件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I/ml)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检查中应用于滤过反投影重组法,能够保证图像诊断要求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摄入量.

  • 256 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组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肖利华;郑晓林;张玉兰;蔡庆文;李建鹏;袁灼彬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80 kV)联合迭代重组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75例临床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编入A、B、C三组,每组25例.A组为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300 mAs,经滤波反投影(FBP)重组;B、C组为低剂量扫描,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为120kV、180 mAs,80 kV、180 mAs,采用iDose4迭代重组.对比分析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强化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两两比较,图像质量评分采用非参数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3分1例,4分24例;B组3分2例,4分23例;C组3分5例,4分20例;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2)A、B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动脉强化CT值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CT动脉强化值高于A组(P<0.05).(3)C组的背景噪声[(12.5±1.9)HU]高于A组[(9.0±1.6)HU](P<0.05);两组的CNR分别为(49.2±9.4)、(43.0±12.6),无统计学差异(P>0.05).(4)A、B、C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925.1±48.5)、(571.4±24.2)、(164.1±7.0)mGy·cm;辐射有效剂量(ED)分别为(2.87±0.15)、(1.77±0.08)、(0.51±0.02) mS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约82.3%.结论 256 CT头颈部CTA采用低管电压(80 kV)联合迭代重组技术能提供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多种CTA成像方式在头颈动脉偏心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强;梁琰;焦海霞;陈华丽;李展展

    目的:探讨多种CTA成像方式在头颈动脉偏心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拟诊脑动脉硬化患者的CTA及DSA影像资料,将狭窄动脉分为向心性狭窄组与偏心性狭窄组,再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0%狭窄组及≥50%狭窄组,应用VR、MIP、MPR多种后处理技术分析狭窄部位分布,评价CT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为73.1%、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多种CTA后处理方式联合应用并多角度观察可准确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提高其与DSA的符合率.

  • 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作者:史伟;白亚萍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头颈动脉CT血管影响检查的患者共35例,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颈部血管的影像检查,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新构建血管图像.结果 正常11例,异常24例,共观察颈动脉70支,椎动脉70支,在所观察到的动脉血管之中状况正常为81支,狭窄型血管52支,变异型血管7支. 采用16排螺旋CT能够清晰的显示头颈动脉的血管情况,对于变异型血管及狭窄型血管均能做出确切的判断.结论 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检查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相较于普通螺旋CT而言它具有更加便捷、可靠等优点,同颈部血管造影相比具有更加成本低廉、没有表面创伤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头颈动脉疑似变异及狭窄的判断时,可以采用16排螺旋CT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 双能量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包永军;郑田玲;伏辉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病例资料,评价头颈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图像质量,并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3例患者头颈部血管显示单或多支、多段不同程度软硬斑块形成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血管变异者5例;4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2动脉瘤或瘤样扩张;3例血管畸形.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简便的检查方法,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快速有效去除颈部及颅底骨骼,多方位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以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作用.

  • 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低剂量扫描的特点及价值

    作者:代伟

    目的 探讨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低剂量扫描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可疑头颈动脉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螺旋CT扫描剂量不同分成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40例.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结果 ①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螺旋CT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剂量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256层螺旋CT地剂量扫描用于头颈动脉检查所获图像质量优良,且安全性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