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部CT测定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比值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薇;赵伟;熊伟;赵云峰

    目的 研究胸部CT测定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比值(PA∶A比值)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呼吸内科病房2012年1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18例AECOPD患者,根据PA∶A比值将其分为PA∶A比值≤1组(比值≤1组,53例)和PA∶A比值>1组(比值>1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前)与入院后10 d(治疗后)的血常规、血超敏CRP(血hs-CRP)、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胸部CT、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析PA∶A比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比值>1组的PA∶A比值、肺动脉收缩压(PAS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hs-CRP、CAT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比值≤1组(P值均<0.05),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低于比值≤1组(P值均<0.05),两组间血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值>1组的FEV1%显著低于比值≤1组(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动脉血pH值、paO2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后的PA∶A比值、PASP、paCO2、血白细胞计数、血hs-CRP水平、CAT问卷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A比值与PASP、paCO2、血白细胞计数、血hs-CRP水平、CAT问卷评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FEV1%、动脉血pH值、paO2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胸部CT测定PA∶A比值有助于判断AECOPD和病情严重程度.

  • 孤立性肺结节胸部CT与病理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德森;陈晓春;朱峰;刘永杰;陈明;刘峰;马海涛

    目的 分析孤立性肺结节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与术后病理.方法 对2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胸部CT影像学如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与血管聚集征等特点是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而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结论 早期充分认识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正确评价结节的性质,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影像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张锋;石静滨

    目的 探讨肺腺癌术前胸部CT影像与术后病理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为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 1年11月107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将CT检出淋巴结与手术病理阳性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分析,计算淋巴结阳性转移率.结果 CT检出长径<15mm的淋巴结,其阳性转移率为26.8%;CT检出长径≥15 mm的淋巴结,其转移率为72.6%.随着CT检出淋巴结数量增加,淋巴结长径增大,淋巴结阳性转移率升高.结论 随着淋巴结长径的增大,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CT检出淋巴结>2个较≤2个转移率高,且长径较小时转移率就较高.

  • 胸部CT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赵振儒;王本奇;刘忠;胡杰;王馨

    目的:探讨胸部CT显示支气管相对水平位置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部CT指引插管组(CT组,30例)和传统法插管组(CI组,30例).CT组麻醉前阅读胸部CT了解支气管相对水平的位置关系,插管时支气管末端给予相对水平位置的一定角度进行插管;CI组插管时支气管末端给予水平位置的插管.两组插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FOB)进行定位.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反情况、用FOB观察DLT插管的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的对位满意情况以及术后声嘶、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间与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尝试次数以及插反情况均低于CI组(P<0.05);FOB观察后CT组对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情况明显好于CI组(96.67%vs 70.00%,P<0.05);CT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声嘶、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I组(10.00%、6.67%vs 33.33%、30.00%,均P<0.05).患者平均CT气管横径为(17.26±2.11)mm,矢状径为(20.31±3.71)mm,左支气管直径为(13.08±1.88)mm.结论:CT指引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准确高,对患者伤害少,安全可靠,同时可提高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度,CT测量气管、支气管径线对DLT插管和定位有一定参考价值.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与胸部CT特征的研究

    作者:陈钟杰;郭净;刘忠达;张尊敬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与胸部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胸部CT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分为肺阴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气虚血瘀4个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51.67%),且随着胸部CT病变程度的加重,气阴两虚证愈发突显.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病机以阴虚为主,证型分布与胸部CT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作者:徐传财;黄建安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据日本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的10例DPB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长期红霉素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有持续性咳嗽、咳痰,7例有活动后呼吸困难,9例患者副鼻窦CT证实有鼻窦炎症,l例有症状但CT未见炎症.3例患者肺部闻及干湿哆音,5例有湿哆音.7例患者胸部CT见两肺多发散在小结节影,2例呈两肺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1例见广泛分布囊泡影及网织状改变.5例动脉血气分析中有4例动脉血氧分压51~85mmHg,10例肺功能检查中3例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通气功能正常范围.1例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为1∶128.结论 多数根据临床诊断标准拟诊本病的患者可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且疗效可靠.因服药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需进行依从性方面的医学教育和管理.

  • 传统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价值

    作者:张齐;陶峰

    目的:探讨传统支气管针吸活检术(C-TBNA)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在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C-TBNA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肺癌118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淋巴结的穿刺和肺内肿块的穿刺,同时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结果通过对118例C-TBNA阳性患者的病理分析,其中腺癌45例(38.1%)、鳞癌28例(23.7%)、小细胞癌17例(14.4%)。联合TNBA淋巴结与胸部CT比较,C-TBNA淋巴结穿刺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明显优于胸部CT,并减少胸部CT淋巴结的假阴性率。C-TBNA淋巴结的阳性率与穿刺区域无关,118例患者取得淋巴结穿刺标本289份,其中阳性标本194份,分三个区域(上纵隔区,下纵隔区,10-14区),对三个区域进行组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检查耐受性良好,均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C-TBNA作为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肺内肿块病理评估手段,明显提高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其穿刺阳性率与穿刺区域无关。气管镜在肺癌诊断的应用中安全、有效、可行。

  • DV-Ⅱ型登革热的CT影像特征

    作者:吴芳;苏进展;饶钦盼;樊树峰

    目的 研究DV-Ⅱ型登革热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登革热诊治工作提供CT影像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登革热患者胸部CT与5例腹部CT资料,总结其临床、实验室和影像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为DV-Ⅱ型普通型登革热,未发现重症病例,全部治愈.胸部CT检查表现阴性47例(33.57%),阳性93例(66.43%),主要表现为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41例(29.29%),肺间质改变36例(25.71%),肺部表现呈斑片、结节或实变影25例(17.86%),纵隔淋巴结和/或腋下淋巴结肿大17例(12.14%),腹部CT表现阴性2例,阳性3例,包括盆腔积液3例,胆囊炎、腹膜炎、腹腔积液各1例.结论 CT检查有助于DV-Ⅱ型登革热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和疗效评估.

  • 皮肌炎伴发肺癌6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杰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合并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本院6例皮肌炎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确诊为鳞状细胞癌,肿瘤多为单发,分布以外周带为主,患者肌酸激酶、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ZI-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沉、癌胚抗原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例均有大腿肌筋膜炎表现.结论 老年皮肌炎患者需警惕肿瘤如肺癌等的可能,常规行胸部CT可有助于DM合并肺癌的早期筛查.

    关键词: 皮肌炎 肺癌 胸部CT
  • CAT评分及胸部CT血管测量在慢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预测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郑忠辉;徐爱晖

    目的 了解CAT评分、主肺动脉直径(MPAD)、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rPA)、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比(rPD)与慢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分析其对慢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科慢阻肺患者174例,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肺动脉压力正常组、轻度增高组、中-重度增高组,分析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三组间CAT评分、MPAD、rPA、rPD的差异性,分析其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AT评分、MPAD、rPA、rPD预测慢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的阈值.结果轻度增高组的CAT评分、MPAD、rPD均高于正常组(P<0.05),rPA比较无差异(P>0.05);中-重度增高组的CAT评分、MPAD、rPA、rPD均高于正常组及轻度增高组(P<0.05).CAT评分、MPAD、rPA、rPD与肺动脉压力均成正相关(P<0.01).CAT评分、MPAD、rPA、rPD预测慢阻肺相关轻度肺动脉高压的阈值分别为21分、33.5 mm、0.95、1.12;预测慢阻肺相关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阈值分别为28分、35.5 mm、1.02、1.20.CAT评分分别联合MPAD、rPA、rPD预测慢阻肺相关轻度肺动脉高压可兼顾灵敏度与特异度,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单一指标高.结论CAT评分、MPAD、rPA、rPD与慢阻肺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成正相关性,当CAT评分>21分、MPAD>33.5 mm、rPA>0.95、rPD>1.12提示慢阻肺并发轻度肺动脉高压,当CAT评分>28分、MPAD>35.5 mm、rPA>1.02、rPD>1.20提示慢阻肺并发中-重度肺动脉高压.CAT评分联合胸部CT血管测量预测慢阻肺相关肺动脉高压较单一指标好.

  • 社区获得性肺炎PCT、CRP、胸部CT影像对病情判断相关性分析

    作者:文亨军

    目的 探讨血清PCT、CRP与胸部CT评分在评估CAP严重程度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资料完整的CAP患者40例,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PCT、CRP,胸部CT评分的差异.结果 血CRP值在入院时与胸部CT表现无明显相关性,在入院后第三天有相关性.而血清PCT在肺部感染后短期内升高,其血清浓度与入院时及治疗3天相应时间胸部CT表现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PCT对于评价CAP的严重程度与胸部CT表现一致,CRP临床评估价值滞后于PCT,PCT更较CRP对于病情严重性及疗效判断有指导意义.

  •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文献复习

    作者:李建东;郝淑玲

    目的:提高对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多样性的认识。方法分析2012年7月收治的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文献复习。结果因发热、咳嗽、咳痰1月,呼吸困难1周于2012-7-26住院。肺部可闻及velcro啰音,胸部CT为双肺散在分布的小结节,斑片模糊影,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血气分析为Ⅰ型呼吸衰竭,经甲强龙及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呼衰减轻。后经皮肺活检病理检查为肺泡细胞癌。 EGFR基因检测外显子EXON 21突变。化疗效果欠佳,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患者气短消失,肺部Velcro消失,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呈多样性,极易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从痰病理学检查或经皮肺活检明确诊断。

  • 胸部CT检查对AIDS肺部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升娟;张晨

    目的 提高对AIDS肺部并发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研究126例AIDS患者的肺部CT表现及进行相关致病菌检验.结果 经过病原菌检测后发现肺孢子菌肺炎(PCP)82例,真菌性肺炎3例,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病毒性肺炎2例,卡波济氏肉瘤1例,各类肺炎的CT表现均有自身特点.结论 胸部CT检查可以为发现艾滋病相关性肺部疾病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减少病死率十分重要.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表现的研究

    作者:计明红;潘家华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表现.方法分析我科确诊支原体肺炎的49例住院患儿肺CT病灶的分布与形态.结果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特点:病变位单侧27例,双侧22例.左上叶17例,左下叶24例,右上叶18例,右中叶11例,右下叶27例,节段性病变9例.病灶呈大斑片状影43例,肺门影增浓19例,肺纹理增多18例,斑点状影17例,条索状影13例,磨玻璃样影10例,肺实变12例,肺不张6例,支气管充气征9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11例,空洞2例.结论 肺CT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有一定意义.

  • 阿奇霉素治疗1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分析

    作者:冯艳;丁辉;陈如华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分析入住我院呼吸科11例DPB患者资料,比较阿奇霉素治疗6个月前后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84.31%±5.17% vs 73.44%±4.2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86.27%±5.22% vs 75.10%±4.92%)、FEV1/FVC(73.14%±4.08% vs 62.44%±3.58%)、呼出7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53.16%±4.96% vs 40.86%±3.57%)较治疗前升高,而残气量(RV)/肺总量(TLC)(47.15%±2.18% vs 48.01%±3.11%)较治疗前变化不大.10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明显改善.结论 阿奇霉素可有效改善DBP患者的肺功能和胸部CT表现,阻止病变进展,改善预后.

  • 193例肺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对照分析

    作者:唐文辉

    目的 探讨193例肺痛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肺癌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研究193例肺癌病人胸部CT、纤支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本组193例肺癌有28例直径2 cm以下早期肺癌,其胸部CT常见恶性征象出现率:分叶征57.1%、毛刺征39.3%、空泡征25%、胸膜牵拉征28.6%;2、193例肺癌纤支镜下形态特征共分四型:腔内增生型40.9%、管壁浸润型21.2%、管外压迫型33.6%、未见异常型13.5%.管内增生型以鳞癌为主占50.7%;管外压迫型以腺癌为主占58.5%;3、管内增生型肺癌的钳检检出率高达97.2%.与刷检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胸部CT、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析,可提高早期肺癌诊断阳性率.

  •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胸部CT及X线表现比较

    作者:沈暐;潘家骅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部疾病胸部CT及X线表现的特点,以指导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因患肺部疾病的住院新生儿40例,对其胸部CT及X线1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0例中,临床表现、胸部CT及X线表现相符合者9例.临床表现较严重,全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或表现较轻而肺部CT表现严重与临床符合者共31例.结论 胸部CT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并可以判断病情轻重,特别是对临床症状、体征明显,而全胸片未见异常或表现轻的患儿,胸部CT能更准确的进行诊断和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 100例中央型肺癌纤支镜形态特征与胸部CT及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林敏芳;林宝英;杨之怡;赖京玉

    目的 提高纤支镜检查和胸部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诊断的意义,并探讨它们之间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1995年10月到1997年6月中央型肺癌10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纤支镜检查和胸部CT检查,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一周并与病理类型比较。结果 中央型肺癌100例,男性61例,女性39例;其中鳞癌46例,腺癌27例,鳞腺癌8例,小细胞癌4例,肺泡癌3例,未能分型12例。纤支镜直接征象:鳞癌84.78%(39/46),腺癌74.07%(20/27),鳞腺癌75%(6/8),肺泡细胞癌66.67%(2/3),小细胞癌50%(2/4),未能分型66.67%(8/12)。间接征象:腺癌25.93%(7/27),鳞癌15.22%(7/46),鳞腺癌25%(2/8),小细胞癌50%(2/4),未能分型33.33%(4/12)。CT检查发现异常97例,只有2例FOB检查镜下未见异常,CT发现支气管狭窄、阻塞、截断,支气管腔内有肿块影为22%(22/100)。结论 中央型肺癌以男性多见,病理类型多为鳞癌,CT与纤支镜检查各有长处,FOB能直接见到气管内的病变,并钳取组织检查获得病理,但很难进入较小支气管,CT检查能发现块影形态以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两者结合能提高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水平。

  • 胸部CT检查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谢群柏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诊治中的价值,为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X线、CT影像资料,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实验室检查联合胸部CT检查,对照组采用胸部X线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诊断阳性率情况,以及不同病原菌所致肺部感染的CT影像特征.结果:观察组行胸部CT检查后见肺部感染者26例,诊断阳性率为89.66%,对照组行X线检查发现肺部感染者15例,诊断阳性率为51.7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菌的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肺部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高,早期行CT检查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可以确定肺部病变范围,了解不同病原菌种类所致的肺部感染CT特征可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邦文;杨爱春;何海青

    目的 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CT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和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进行胸部扫描,对所获的图像质量及CT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CT辐射剂量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比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下降大约60%~80%.结论 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Auto mA)在胸部扫描与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在胸部扫描比较无明显图像质量差别,但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233 条记录 7/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