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郭佳;汪永新;朱国华;巴吐鲁呼;汪庆森;游旭;王丙乾;党木仁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患者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组(12例)和术中无面神经监测组(12例),通过House-Brac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7%,监测组为92%.结论 面神经监测有助于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其功能评价

    作者:闫长祥;于春江;乔慧;刘淑玲;刘海;王忠诚

    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168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56例(93%);次全切除(大于90%)12例(7%).面神经解剖保留154例(92%),保留未成功14例(8%).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89例(53%),Ⅲ、Ⅳ级57例(34%),Ⅴ、Ⅵ级22例(13%).术末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明显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1~3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刺激强度大于15V,术后面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价面神经功能.

  •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瘫

    作者:苏少波;岳树源;张建宁

    目的 探讨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瘫的效果、策略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行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与肿瘤切除的时间间隔为1-13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Ⅵ级13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4例;15例患者闭眼能力恢复理想,恢复了静态时面部对称性和某些随意运动.结论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下脑池段及内听道段面神经的显微解剖观察

    作者:吕波;冯春国;程宏伟;高鹏;沈军;黄永胜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因其能良好暴露小脑脑桥角区,被作为听神经瘤切除手术常用的入路;但由于该入路对面神经的暴露有限甚至完全不能暴露,因此手术中面神经的误伤率较高[1-2].本文在尸头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利用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联合对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以期对临床手术中面神经定位及保护提供解剖学参考.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成人湿尸头标本10具(20侧),其中男6具,女4具;动静脉分别用红色乳胶、蓝色明胶灌注.

  •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导致的面肌痉挛三例

    作者:高进喜;吕福林;陈援朝;段作峰

    例1 女性,51岁.1998年8月因左侧面肌痉挛(HFS)于外院行面神经血管减压术(NVD),但术后症状无改善,于1990年12月在我院接受第2次NVD.术中发现听神经和小脑前下动脉(AICA)之间有一块明胶海绵,小心剥离并取出之,AICA被认为是在桥脑神经根进入区(REZ)压迫面神经的血管,遂以涤纶片行围套式减压.术中还发现AICA的一个分支与面神经中段(REZ与内听道之间)有接触,因为HFS的病因被认为只与REZ血管压迫有关,所以未予重视.NVD术后2个月HFS复发,第3次手术于1992年9月进行,在第2次NVD部位未见血管压迫,只是看到离开REZ的面神经中段有一前已提及的AICA分支压迫了面神经,面神经表面有一明显的血管压迹,这根血管被小心地与面神经分开,并于该处行NVD将其隔开至硬膜缘.术中我们对内听道口特别注意保护,该处是内听动脉进入内听道的入口,术后患者HFS完全消失且无听力丧失等并发症.

  • 面神经与前庭神经鞘瘤的病理解剖及意义

    作者:张铭文;沈晓黎;赖贤良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常称听神经瘤)的治疗目的已由早期的肿瘤切除、挽救生命,发展到肿瘤全切除,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F波监测面神经功能评估价值实验研究

    作者:朱权;袁贤瑞;范益民;黄军;李昌琪;刘尚明

    目的 探讨F波监测对听神经瘤压力模型大鼠面神经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58例模型及对照组SD大鼠行面神经F波监测,记录其潜伏期、波幅及与M波比值(F/M);继而行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面神经逆行示踪,计数面神经核BDA阳性神经元标记率(BDA+-N%);光、电镜检查小脑脑桥角池段面神经;统计分析F/M与BDA+-N%的相关性,并探讨与面神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与两对照组比较,小-大各肿瘤组F波潜伏期延长或部分丢失,F/M依次为77.13%,48.91%和11.54%(P<0.001);BDA+-N%依次为77.28%,48.28%和11.55%(P<0.001).各组F/M与BDA+-N%呈线性正相关(r=0.996,P<0.001).面神经光、电镜观察显示病损随球囊体积增大逐渐加重.结论 面神经F波改变可以用于评估面神经功能完整性,反映其病损程度,应有助于术中面神经监测和术后功能预测.

  • 磁共振3D-SPGR序列成像技术在面肌痉挛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赵卫国;胡锦清;濮春华;沈建康;王懿;凌华威;陈克敏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对145例连续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常规行三维稳态毁损梯度回返采集序列(3D-spoiled gradien recalled acquisition in steady-state,3D-SPGR)MRI检查的结果,并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发现该序列MRI检查能清晰显示面神经及责任血管,具有很高的阳性符合率,有助于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前病因诊断和筛选.

  • 面神经与听神经瘤局部病理解剖关系的研究

    作者:苏万东;吴承远;刘然;李新钢;刘玉光;朱树干;孙秀海

  • 额颞及额颞颧入路中面神经额颞支的保护

    作者:田继辉;孙涛;于春江;张庆华;刘仲涛

    目的了解国人面神经额颞支在颞区的显微解剖.并结合此显微解剖学特点在临床额颞及额颞颧开颅中对面神经额颞支进行保护.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进行面神经额颞支显微解剖学研究.对临床中24例利用筋膜间皮瓣技术进行额颞及额颞颧开颅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颞区均存在三层筋膜及三层脂肪垫.在颞区前下角的弧形区域内,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浅层间存在粘连,失去了正常的疏松腱膜下组织层,而被粘连的纤维脂肪层所取代,面神经额颞支则穿行于此层.而在眶上外侧角水平以上,由于帽状腱膜完整且无粘连,面神经额颞支完全行走于帽状腱膜浅层.所有24例实施了筋膜间皮瓣技术的患者,术后均达到面神经额颞支功能保留.结论在额颞及额颞颧开颅时采用筋膜间皮瓣技术是进行面神经额颞支功能保护的有效方法.

  • 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保留技术探讨

    作者:于春江;王忠诚;关树深;江涛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大型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 135例听神经瘤病人,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在面神经监护下,观察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结果肿瘤全切除125例(93%),近全切4例(2.9%),次全切6例(4.4%).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0%),13例(9%)解剖未能保留面神经.结论术中首先识别不与肿瘤粘连的面神经脑干端及内听道端,再从两端沿面神经锐性分离肿瘤,是面神经解剖保留的技术关键.

  •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刘晓军;漆松涛;刘文;方陆雄;张国忠;王浩;郭志旺;黄广龙;孟伟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进行功能评价.方法 25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100%),无手术死亡;面神经解剖保留23例,占92%.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19例,Ⅲ、Ⅳ级5例,Ⅴ级1例.术末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低于0.5 mA同时面肌肌电波幅大于100 μ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术末刺激强度大于2 mA波幅反应不明显时,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 术中自发或诱发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灵活应用可明显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对其定量分析有助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判断.

  •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面听神经保护

    作者:黄冠又;张俊廷;吴震;郝淑煜;张力伟;贾桂军;关树森

    目的 探讨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与面听神经保护.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89例(84.0%),近全切除15例(14.2%),部分切除2例(1.9%),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95.3%),听神经解剖保留75例(70.8%).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Ⅰ级、Ⅱ级)保留73例(68.9%),听力保留率为72.3% (47/65).结论 对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进行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一定的手术技巧,能够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

  • 76例听神经瘤手术的面、听神经保护

    作者:慕璐岩;刘晓谦;汤加斌;董白晶;王策;胡炜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中面、听神经的保护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76例首发听神经瘤患者,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药物保护(尼莫地平),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年行面神经HB功能分级评估及听力评估.结果 7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1例(9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97%),听神经解剖保留16例(21%).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25例,Ⅱ级32例,Ⅲ级11例,Ⅳ级4例,Ⅴ级2例,Ⅵ级2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37例,Ⅱ级24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1年时听力保留者16例,占21%.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药物治疗及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是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面神经根解剖变异

    作者:张黎;于炎冰;徐晓利;许骏;李放;任鸿翔;刘江

    目地 探讨小脑脑桥角面神经根解剖变异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关系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21例面肌痉挛病例中,10例(0.82%)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根存在解剖变异,面神经根出脑干区距离听神经根进脑干区均大于10mm.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其中4例术中采用责任动脉悬吊法.结果 9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1例患者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随访5个月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随访2-96个月,平均26.8个月,复发1例,治愈率90%.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面瘫2例,1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轻度恢复;展神经麻痹致复视3例,2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仅随访3个月,有好转;患侧听力丧失1例,随访21个月未恢复.结论 小脑脑桥角面神经出脑干区异位至距离听神经进脑干区大于10mm者罕见,动脉性血管压迫仍然是此类患者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可获良效,但术后发生面瘫、展神经麻痹、听力障碍的概率升高.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追踪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欢;王亮;郝淑煜;李达;周大彪;张力伟;吴震;张俊延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DTT)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追踪面神经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1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磁共振扫描后在工作站上以DTT技术追踪面神经,感兴趣区域(ROI)分别定位于内听道及面神经从脑干端发出的位置.各向异性指数(FA)设置为0.15.当有明显纤维束经过脑干端ROI和内听道端ROI时即定义为重建出的面神经.术中运用多模态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术者肉眼所见3种方式联合验证面神经追踪的准确性.术后不同时间点对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评估.结果 19例患者中,有18例术前成功追踪出面神经纤维束的位置及走行,其中有16例术中经电生理监测及术者判断证实与面神经位置相符合,2例不相符合,其中1例为囊性,另1例为囊实性.所有病例术中均完整保留面神经,面神经以位于肿瘤腹侧中1/3为主.其中18例患者术后6个月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Ⅲ级.结论 术前DTT技术配合术中多模态神经导航可辅助术者在术前及术中对面神经位置做出判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机会.

  • 近全切除策略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蒲珂;王宏;丁维亮;王焕宇

    目的 观察肿瘤切除程度与术后肿瘤复发及面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天津市环湖医院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由同一位术者完成的听神经瘤手术患者15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应用近全切除策略,与面神经粘连紧密的部分肿瘤不强行切除,若该部分肿瘤残留则不磨开内听道.分析面神经功能及肿瘤复发情况与肿瘤切除程度的关系.对复发者行伽玛刀治疗.结果 154例中,手术死亡1例(0.6%).随访124例,失访30例,随访率为80.5%.随访时间8个月至10年.124例中,听神经瘤手术全切除率为19.3%(24例),近全切除率为74.2%(92例),次全切除率为6.5%(8例);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91.1%(113例,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Ⅲ),其中全切除组为79.1% (19/24),近全切组为94.6%(87/92),次全切除组良好比例为7/8(x2 =5.72,P=0.048).复发率为16.1% (20/124),其中全切除组复发率为0,近全切组为15.2%(14/24),次全切组的比例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7,P=0.000);伽玛刀治疗后,4例(3.2%)随访期肿瘤体积再次增大,行二次手术.结论 听神经瘤近全切除后辅助伽玛刀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能够明显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对于改善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的部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120例临床研究

    作者:卜博;周定标;许百男;余新光;张远征;魏少波

    目的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提高肿瘤全切率的目的.方法术中使用美国Viking-Ⅳ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120例听神经瘤中包括小型听神经瘤3例;中型听神经瘤9例;大型听神经瘤108例,均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机械刺激小.本组结果提示术毕在面神经出脑干端刺激时,若刺激量在1V,0.1ms,术后2周面肌功能在H-B分级的Ⅰ级,长期随访效果理想.结论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定位准确、及时,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全切肿瘤后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

  • 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术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面瘫

    作者:杨娴娴;杨川;王炜;李伟;李青峰

    目的 探讨应用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术修复颅内段面神经损伤所致面瘫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16例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均行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术.面瘫时间为2~18个月;年龄为22 ~ 70岁.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12个月接受随访,2次随访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资料.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相比、术后早期随访与晚期随访相比,面肌上唇上提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16例中9例微笑动作获得佳或良好的效果,5例达到中等程度恢复,2例疗效较差.4例出现腮腺咬肌区凹陷,但咀嚼功能未受显著影响.本组患者面肌联动畸形评分均为轻微.结论 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术通过较小的供区损伤,使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损伤患者获得有效的神经修复.

  • 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在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思远;乔慧;贾桂军;贾旺;王明然;刘莉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在小脑脑桥角(CPA)区肿瘤手术中是否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 52例CPA区肿瘤患者,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参照H-B面神经分级标准,对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改变和FNMEP波幅术后/术前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NMEP波幅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FNMEP波幅比率<50%,预示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比率>50%,预示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或仅为轻度功能障碍(H-BⅠ级或Ⅱ级).结论 FNMEP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可对现有术中面神经功能的监测技术起到完善、补充的作用.

1268 条记录 7/64 页 « 12...45678910...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