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械牵张力加载时间对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明宇;李雨珊;王志国;匡瑞霞

    目的:探究机械牵张力不同加载时间对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s,NSFB)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转化的影响.方法:同一人体NSFB和HSFB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载0.1Hz、10%拉伸幅度的机械牵张力3d、5d、7d,对照组细胞均不加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SYBR Green qPCR法检测细胞p130Cas、Integrin-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1和Ⅰ型胶原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Integrin-β1、p130Cas、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机械牵张力加载5d时,NSFB实验组与HSFB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水平及p130Cas、Integrin-β1、TGF-β1、Ⅰ型胶原、α-SMA表达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3d、7d时,以上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Hz、10%拉伸幅度的机械牵张力加载5d可使NSFB表现出HSFB的部分生化特征,机械牵张力对NSFB向HSFB转化过程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 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永飞;张建文;刘林嶓;周树萍

    目的:探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本院成熟期增生性瘢痕患者病理组织,正常皮肤为本院行游离皮片移植术患者的全厚皮片,分别进行分离培养,获取种子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角蛋白19、整合素β1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检测两组表皮干细胞生长曲线,酶标仪检测两组表皮干细胞450~630nm的吸光度值.结果:角蛋白19及整合素β1在两组中均呈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表皮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其不同时间的450~630nm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也存在表皮干细胞,且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为整形外科中成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的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咪喹莫特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愈合和瘢痕增生的影响

    作者:陈方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耳实验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凡士林组以及咪喹莫特组,每组10只.模型组、凡士林组以及咪喹莫特组建立兔耳瘢痕模型,14d创面完全上皮化后,凡士林组涂抹凡士林软膏0.1g,1次/d;咪喹莫特组外用咪喹莫特软膏0.1g,1次/d,连续42d.观察并比较各组实验兔的大体情况,瘢痕增生指数,Th1、Th2 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XCL10、CXCL12、CCL2、CCL3、CCL5、CCL7、CCL13水平,完全上皮化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模型组与凡士林组28d达到增生巅峰;与模型组相比,凡士林组及咪喹莫特组的瘢痕增生指数、创面愈合时间均较低,且咪喹莫特组低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凡士林组及咪喹莫特组的CCL2、CCL3、CCL5、CCL7、CCL13水平较低,CXCL10、CXCL1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凡士林组相比,咪喹莫特组的CCL2、CCL3、CCL5、CCL7、CCL13水平降低,CXCL10、CXCL12水平较高(P<0.05).三组实验兔完全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喹莫特能够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缩短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的愈合时间.

  • 兔耳创伤后创面早期外用干扰素与法舒地尔预防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坤;乔柱

    目的:本实验观察兔耳创伤后创面立即外用干扰素与法舒地尔预防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健康的新西兰大耳白兔,制作兔耳创伤模型48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6只共计32个创面,A组外周干扰素霜,B组外用法舒地尔霜,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第一天起用药至4周后兔耳上皮化,切取瘢痕组织计算瘢痕增生指数,观察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及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1).结论:兔耳创伤后创面立即外用干扰素与法舒地尔能有效预防抑制瘢痕增生.

  • miR-21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青蒿琥酯等药物作用下表达情况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刚;侯春;冀航;张志华;杨新云;温慧玲;王肃生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增殖作用机制及miR-21所起的作用,为青蒿琥酯抑制皮肤瘢痕增生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分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使用1 00、200、300、500μmol/L的青蒿琥酯处理24h,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值,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情况.调控青蒿琥酯干预的HSFBs中的miR-21的表达,通过qRT-PCR和WB检测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以及机制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结果:青蒿琥酯能抑制HSFBs的增值,并且抑制miR-21的表达.HSFBs细胞使用mimics处理,能显著降低青蒿琥酯对HSFBs的增值抑制作用,同时CTGF的表达升高,而MMP-1的表达降低.结论:青蒿琥酯可能通过调控miR-21的表达来抑制HSFBs的增值.

  • 兔耳创伤后创面即刻外用药物预防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正兵;乔柱

    目的:本实验观察兔耳创伤后创面立即外用曲安奈德与维拉帕米预防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制作兔耳创伤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6只计创面32个,A组为外用曲安奈德霜,B组外用维拉帕米霜,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第一天起用药至4周后兔耳上皮化,切取瘢痕组织计算瘢痕增生指数,观察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及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1)。结论:兔耳创伤后创面立即外用曲安奈德与维拉帕米能有效预防抑制瘢痕增生,曲安奈德作用强于维拉帕米,但曲安奈德可能使皮肤萎缩,甚至坏死。

  • 联合外用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乔柱;熊浩;杨正兵

    目的:本实验研究联合外用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10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耳造模一个,筛选80只达到实验要求的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计瘢痕32个,A组为实验组联合外用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B组为单用干扰素软膏,C组为单用曲安奈德软膏,D组为联合肌注曲安奈德和干扰素,E组为空白对照组。用药3周后对瘢痕进行大体观察,切取瘢痕组织计算瘢痕增生指数,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及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A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E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实验认为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联合外用能有效抑制兔耳瘢痕增生,比单用药效果更佳,与肌注法比较操作方便,减少并发症,减少组织坏死,可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 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武凤莲;朱东来;蒋韬;王连英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TX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将浓度为0.2U/ml、0.4U/ml、0.8U/mlBTXA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48h,利用RT-PCR检测BTXA对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量。结果:BTX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能够减少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结论:BTXA通过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来影响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 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中TGF-β1和cyclinD1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武凤莲;朱东来;王嘉欣;汤云阳;王连英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TX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利用RT-PCR分析用药前后TGF-β1和cyclinD1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他们的相关性。结果:BTX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TGF-β1和cyclinD1mRNA的表达。结论: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BTXA能抑制TGF-β1和 cyclinD1mRNA的表达有关;同时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程中,TGF-β1和cyclinD1mRNA的表达并无相关性。

  • 维吾尔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加辅;朱瑞祥;许言文;钱璇;马少林

    目的:探讨维吾尔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Abnormal savda munziq-total flavonoids,ASMq-TF)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Fs)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相关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对HFs进行体外培养并给予不同浓度的ASMq-TF处理,然后,通过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相关胶原蛋白表达.结果:ASMq-TF能够显著抑制HFs的增殖及抑制胶原蛋白的表达.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ASMq-TF通过促进SMAD7合成及减少CollagenⅠ分泌等抑制HFs增殖.

  • 积雪草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忠志;熊武;黄新灵;杨双喜;向聪莲;陈丽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用于兔耳增生性瘢痕后对胶原纤维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和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高中低浓度积雪草苷治疗)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共5组,且均通过手术制成兔耳瘢痕模型.术后21d形成成熟的兔耳瘢痕模型,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早晚各一次局部注射高浓度积雪草苷1 000mg/ml、中浓度500mg/ml、低浓度250mg/ml和0.9% NaCl 0.2ml,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药后28d切取标本,采用测微尺、瘢痕硬度精密测定仪测量瘢痕和正常兔耳皮肤厚度和硬度,光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法胶原染色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积雪草苷组瘢痕组织增生层明显比模型组薄,且未见丰富的血管和炎细胞,胶原纤维减少,排列稀疏,TGF-β1表达下降,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积雪草苷可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其抗瘢痕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 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P物质的变化

    作者:欧阳华伟;谭军;李高峰;雷颖;刘宇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中P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点阵CO2激光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P物质的表达.结果:点阵CO2激光治疗后第1天P物质表达评分为1.33±0.50,第4天为7.67±1.58,治疗后第7天评分为4.00±1.41,第14天评分为1.56±0.88,第4天与第1天比较,第7天与第4天比较,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CO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后P物质表达先升高后降低,这可能与点阵CO2激光参与创面再生修复有关.

  • 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TGF-β1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朱瑞祥;李加辅;许言文;钱璇;马少林

    目的:研究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bnormal savda munziq,ASMq)对TGF-β1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6组: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液;实验组:加或不加不同浓度ASMq(0.2mg/ml,0.4mg/ml,0.6mg/ml,1.0mg/ml)及浓度为5ng/ml的TGF-β1;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应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CollagenⅠ及Smad7表达情况。结果:ASMq降低了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P<0.05);ASMq下调了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CollagenⅠmRNA及CollagenⅠ的表达(P<0.05),同时,ASMq明显增加了被TGF-β1抑制的Smad7mRNA和Smad7的表达(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ASMq通过促进Smad7合成来阻断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Smad通路信号转导,从而降低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ollagenⅠ合成。

  • 维甲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生物性状的影响

    作者:宋强;雍海溟

    目的:观察维甲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生物性状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维甲酸作用于动物模型,检测MTT值,观察其形态学,组织学及Ⅰ型胶原含量的改变,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用药前后cyclinD1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维甲酸能抑制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使动物模型瘢痕体积缩小,组织结构向普通瘢痕转化,降低瘢痕中Ⅰ型胶原含量及cyclinD1的mRNA表达。结论:维甲酸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降解增生性瘢痕的Ⅰ型胶原含量,对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IL-18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吴泽勇;张培华;李瑾;李小芳;杨春燕

    目的:比较IL-18在正常皮肤和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IL-18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2月到2007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1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瘢痕疙瘩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IL-18蛋白及IL-18 mRNA在它们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IL-18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均有表达,IL-18mRNA和IL-18蛋白在瘢痕疙瘩组和增生性瘢痕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均低于正常皮肤组(P<0.05).结论:IL-18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促进因素之一.

  •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和VEGF的浓度检测及意义

    作者:沈锐;张金明;张凤刚;陈晓东;杜永军;徐路生;宋红梅

    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VEGF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8~2011,8我科住院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共74例,根据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时间长短分组,分为4组,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5组.用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VEGF的浓度,5组之间统计比较分析.结果: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VEGF含量与瘢痕增生时段关系密切,1~3月早期瘢痕组血清中TGF-β、VEGF含量开始增加,随瘢痕的发展升高,4~6个月瘢痕组血清中TGF-β、VEGF含量达到了高峰.随着瘢痕成熟,TGF-β、VEGF浓度又逐渐下降.结论:烧伤后增生性患者血清中TGF-β、VEGF的含量可较好地反映增生性瘢痕代谢活跃程度,是增生性瘢痕增生活跃程度敏感的标记物.

  • 青蒿琥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3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战;农晓琳;李佳荃;朴智;唐黎黎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果蝇抗皮肤生长因子原体3(Smad3)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浓度为0,75,1 50,300,600 μmol/L ART分别干预24h.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Smad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Smad3蛋白表达.结果:各浓度ART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发现Smad3 mRNA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各干预组Smad3蛋白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RT能下调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3的mRNA及蛋白水平,通过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减少胶原合成可能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 傣药咪多领(云南琵琶甲)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文斌;李娅;赵川;黄玉芍;欧阳晓勇;黄虹;廖承成;伍迪

    目的:观察傣药咪多领(云南琵琶甲)提取物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术后28天将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药物(康瑞保)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外用琵琶甲制剂、康瑞保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各组瘢痕形态、瘢痕增生指数(HI)、成纤维细胞数量、胶原密度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康瑞保对照组瘢痕增生指数(HI)均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康瑞保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密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康瑞保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减少(P<0.05).结论:傣药咪多领(云南琵琶甲)可抑制兔耳瘢痕增生.

  • 鲜地龙液外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黄敬文;安丽凤;吴俊荣

    目的:观察鲜地龙液外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造模术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地龙治疗组和积雪草甙组.各组进行相应的处理50天后,观察鲜地龙液对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的影响.结果:地龙治疗组与空白组、模型组及积雪草甙组之间相比较,瘢痕增生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光镜显示,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降低胶原纤维的含量.结论:鲜地龙液外敷可以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

  • 口服积雪苷和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作者:黄久佐;王晓军

    目的:探讨口服积雪苷和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兔耳腹侧制备标准创面(每耳4个,共72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积雪苷组及槲皮素组.4周后收集标本,从瘢痕横截面高点制作切片,比较各组的瘢痕增生指数.结果:积雪苷组(1.55±0.03)与空白对照组(1.67±0.02)相比,瘢痕增生指数明显降低(17.9%),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3).槲皮素组(1.59±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者瘢痕增生指数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3).结论:口服积雪苷可显著抑制兔耳瘢痕增生,口服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尚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941 条记录 39/48 页 « 12...36373839404142...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