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于波;陈敏亮;刘文阁;孙同柱;付小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体外培养3例不同部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在常规浓度5U/0.1ml BTXA作用72h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光镜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常规浓度BTX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现象,不同部位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空白对照组与加药组凋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也相应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典型结构变化.结论: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其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胶原分泌来实现的.

  • 595nm激光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滕雯;郝立君;任丽虹;肖志波;王敏;李芍华

    目的:探讨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是可行的.

  • 血管紧张素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宏伟;程飚;付小兵;李康英;谢波;肖丽玲

    目的:本研究明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影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机制.方法:取自愿捐献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采用胶原酶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AT1和AT2受体的表达.取第3~4代细胞,并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10-7mol/L Ang Ⅱ,10-7mol/L Ang Ⅱ+10 μmol/L Valsartan,10-7mol/L Ang Ⅱ +10μmol/L PD123319,10μmol/L Valsartan,10μmol/L PD123319共5组;对照组仅加入等量DMEM.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活性变化,观察在阻断AT1或AT2受体情况下Ang Ⅱ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同表达AT1和AT2受体.Ang Ⅱ可增加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在一定剂量范围内,Ang Ⅱ浓度增加,细胞ERK磷酸化程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0-7mol/L Ang Ⅱ显著增加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 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1可显著增强Ang 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P<0.05);10μmol/L的AT1受体拮抗剂Valsartan可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Valsartan或PD1233191单独刺激细胞并未明显影响ERK磷酸化(P>0.05).应用抗ERK抗体显示各组ERK含量一致.结论:Ang Ⅱ通过其受体AT1和AT2可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Ang 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活性的影响可能是Ang Ⅱ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可能的信号机制之一.

  •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曹川;李世荣;冯智;陈艳清;夏珊;姚恒;陶灵;覃霞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不同浓度Genistein作用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在Genistein作用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Genistein可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Bax、Caspase-3等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 血管紧张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合成的影响

    作者:陈艳清;李世荣;曹川;冯智;夏珊;李丹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剂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 Ⅱ(10-9~10 5mmol/L),和hng Ⅱ 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 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 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hng 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hng Ⅱ的I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 血管紧张素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艳清;李世荣;曹川;陈亮;冯智;夏珊;李丹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losartan、PD123319作用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MTT法和3H-TDR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DNA含量的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0-8 mol/L~10-5 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DNA含量增加(P<0.05);losartan能几乎完全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PD123319对此作用几乎没有影响.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压应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者:肖洪;李建福;付小兵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压应力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并随机将HSFb随机分为对照组(未施压)、持续施压组(25mmHg,6~8天)和施压(2 5mmHg,3~4天)后去除压应力组.分别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免疫组化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Annexin-V-PI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5mmHg持续压应力对HSFb的生长抑制率随加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与对照组相应时相点比较,PCNA表达降低,处于增殖期(S+G2+M)细胞比例减小;细胞凋亡率随施压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施压后去除压应力继续培养观察显示,HSFb的抑制率逐渐回降,PCNA表达增加和增殖期细胞比例"反弹"增大,细胞的凋亡率也逐渐下降.结论:适当的持续压应力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与促进凋亡的共同效应,短期加压后去除压力致使上述效应"反弹性"降低,可能是临床上对增生性瘢痕压迫治疗需要早期、持续、长期维持的原因之一.

  • 血管抑制基因治疗对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影响

    作者:张华彬;宋保强;鲁开化;陈骥扬;黄晓峰;于华;马福成;孙东原

    目的:研究血管抑制基因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影响.方法:复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待创面上皮化后10天瘢痕组织局部多点注射基因重组血管抑制剂Ad-METH1(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extracelluar protein with metalloprotease and thrombospondinl domains),30天后观察兔耳瘢痕组织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d-METH1注射后30天,兔耳瘢痕组织学染色显示微血管分布明显减少,超微结构显示内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血管丧失功能,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活性明显降低.结论:Ad-METH1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明确的抑制作用,血管抑制基因治疗有望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王吉慧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兔耳瘢痕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A组在切除兔耳皮肤的同时,切除皮下软骨及软骨膜;B组切除皮肤及软骨膜但保留软骨;C组只切除皮肤,保留软骨及软骨膜.对创伤愈合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在镜下测量瘢痕突出皮肤的高度.结果:①A、B、C三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 0.4±1.0)天、(17.8±1.6)天、(11.4±1.3)天,三组之间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②A、C两组伤后4~5天肉芽组织充满创面,B组在伤后第1 0天,肉芽组织开始在坏死软骨下向中心生长;③A、B、C三组瘢痕隆起高度为(1.20±0.56)mm、(1.68±0.7 3)mm、(1.15±0.50)mm,B组与A、C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软骨,切除皮肤和软骨膜能获得较大的瘢痕,可用于瘢痕治疗性实验;切除软骨形成瘢痕较小,可用于观察创面外用药物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产生的变化

    作者:刘宏伟;程飚;付小兵;余文林;曾东;杨光成;王捷;廖元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产生的变化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E在18例增生性瘢痕和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用ELISA法测定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正常皮肤中,ACE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皮肤附件包括毛囊和汗腺.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增强,阳性染色信号仍定位于表皮层,在成纤维细胞中未见阳性染色信号.随瘢痕逐渐成熟,ACE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正常皮肤.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正常皮肤可检测到Ang Ⅱ,含量为(15.36±5.40)pmol/mg蛋白,在增生活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 Ⅱ产生明显增加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63.58±12.30 pmol/mg蛋白,P<0.05),在成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ngⅡ的含量下降(27.64±7.50 pmol/mg蛋白,P<0.05).结论:皮肤组织具有独立合成Ang Ⅱ的能力;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CE表达和Ang Ⅱ产生的变化规律提示,在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Ang系统被激活,Ang Ⅱ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进一步研究Ang 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 IGF-1R抗体对兔耳瘢痕组织的影响

    作者:陶芸;赵亚南;王继华;张景波;肖鸿;刘红莉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IGF-1R抗体或生理盐水,连续7天,观察1个月.分别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 index,HI)、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一定剂量IGF-1R抗体组HI值、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胶原含量比对照组减少(P<0.01或0.05).结论:IGF-1R抗体能抑制兔耳瘢痕组织增生.

  • 姜黄素体外抗人增生性瘢痕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剑毅;李世荣;姚恒;戴霞;陶灵;李喆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体外抗瘢痕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

  • 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贤金;张一鸣

    目的:了解细胞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 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它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1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及1 0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CTGF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正常皮肤中CTGF的表达为阴性;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TGF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TGF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为高,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GF在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病理性瘢痕中Langerhans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少华;吕世军;王燕华;吕建萍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观察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100蛋白和CD1a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这三种组织中的Langerhans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对S-100蛋白和CD1a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较正常皮肤中明显增多.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下表皮细胞层中Langerhans细胞核形多不规则,胞质中等电子密度,有较多线粒体和溶酶体,扁平囊泡较多.结论: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明显增多,且功能活跃.

  • 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作者:郭丽丽;刘林嶓;陈言汤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58例病理性瘢痕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MMP-1、TIMP-1、PCNA在病理性瘢痕中呈阳性表达.结论:病理性瘢痕中细外基质合成增加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病理性瘢痕形成与MMP-1、TIMP-1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 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的表达及关系研究

    作者:刘嘉锋;张一鸣;易传勋;王玉荣;彭冲;冯晓玲;杨名;周文东;李薇薇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D1、p16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成熟瘢痕、11例增生性瘢痕、11例瘢痕疙瘩及8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Cyclin Dl和p1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及普通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均为阴性;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 D1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比增生性瘢痕为高,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yclin D1、p16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瘢痕疙瘩里p16的细胞抑制作用可能无法与Cyclin D1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相拮抗,所以细胞呈现持续增殖状态;而在增生性瘢痕里Cyclin D1与p16可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所以其生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 17-β雌二醇、孕酮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作者:吴玉家;鲁开化;张琳西

    目的:研究雌性激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进行体外培养,利用MTT比色法及3H-TdR掺入法测定17-β雌二醇(17-βE2)、孕酮(P)对HSFB生长增殖的影响;并且对两种激素作用效果加以比较.结果:17-βE2、P对HSFB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17-βE2总的抑制作用比P强(P<0.05).结论:在体外环境中,雌性激素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且雌激素的作用效果比孕激素强.

  • Bcl-2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增生性瘢痕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可国安;刘柏林;陈学杰;龙道畴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bcl-2基因的表达调控及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SODN对bcl-2蛋白和mRNA表达量的调控;通过MTT法比较两条人工合成ASODN直接作用及脂质体DOTAP转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果;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bcl-2 ASODN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效果.结果:ASODN降低bcl-2蛋白和mRNA表达;两条ASODN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靶位点于mRNA蛋白编码区(ASODN2)和以DOTAP为载体的ASODN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佳.bcl-2 ASODN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成纤维细胞缩小、凋亡小体和染色质浓缩等特征性改变出现.结论:bcl-2 ASODN能抑制bcl-2 mRNA和蛋白表达,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

  • 相对静息期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Ⅳ型胶原的分布及表达

    作者:周智;李荟元;马福臣;鲁开化;张传山;胡佩珍

    目的:了解Ⅳ型胶原在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Ⅳ型胶原在瘢痕中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在所有的病理性瘢痕标本中均有Ⅳ型胶原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强于而且多于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表达区域在瘢痕表皮的基底膜层、血管和皮肤附件的周围.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几乎一致.结论:提示我们Ⅳ型胶原与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关系.

  • 肌钙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珍祥;吴军;易绍萱;陈希纬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患者不同时期增生性与非增生性瘢痕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肌钙蛋白的基因特异片段,制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制成成纤维细胞爬片,进行原位杂交,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肌钙蛋白基因在早期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晚期增生性及非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系,而肌钙蛋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实现减轻瘢痕增生与挛缩.

941 条记录 41/48 页 « 12...38394041424344...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