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PARγ激动剂通过激活JNK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轴突的生长

    作者:田中秋;冯斌;韩树生;孙印臣;刘少朋;张晓娟;袁进国;王丽丽;王鹏

    目的 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向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中加入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TGZ)及其抑制剂GW-9662 (GW)以及JNK特异性抑制剂SP 600125 (SP),以研究PPARγ激动剂对海马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作用,以及JNK通路的活化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TGZ活化PPARγ后能明显促进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延长(P<0.05).PPARr拮抗剂GW消除了TGZ的促轴突生长作用.PPARγ活化后激活了JNK通路,且JNK特异性抑制剂SP能明显阻断TGZ的促轴突生长作用(P<0.05),表明TGZ诱导的促轴突生长作用依赖JNK通路的激活.结论 PPARr激动剂能促进海马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且此作用依赖JNK通路的激活.

  • PPARγ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扬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具有调控细胞分化、脂肪代谢、糖代谢及炎症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知PPARγ有多种转录后修饰,磷酸化修饰是PPARγ第一个被鉴定的翻译后修饰方式,目前研究较多的是Ser112位点的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途径及Ser273位点的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5途径.PPARγ的异源二聚体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异反应元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反应元件上调控靶基因的转录,PPARγ还参与炎性反应应答.PPARγ与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也有密切的联系.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脏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瑞文;何妹仪;李志鹏;王美容;柳垂亮

    脏器损伤的组织往往会伴随强烈的炎症反应,而创伤后炎症过敏被认为是破坏宿主防御机制的重要不良事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Ⅱ型核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PPARγ及其配体已被认定为各种急性和慢性炎性病症中炎症的强力调节剂,可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下游编码促炎相关基因的转录,这与心血管疾病、肺损伤、脑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密切联系.药理学上,PPARγ激动剂在多种脏器损伤动物模型中发挥强烈的抗炎特性,未来其可成为脏器损伤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

  • PPAR-γ与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丽莉;黄国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PPAR的一个亚类,参与脂肪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形成等过程.许多研究表明,PPAR-γ与甲状腺癌、Graves病等甲状腺疾病关系密切,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诊断以及Graves病发病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有望成为多种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靶基因.

  • PPARγ、UCP2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林海凤;林志辉

    研究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解耦联蛋白2参与了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间有密切联系.解耦联蛋白2也可调节胰岛素分泌、限制活性氧产生、调节ATP合成等.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解耦联蛋白2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进一步防治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

  • 蒺藜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PARγ和NF-κB炎症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

    作者:翟凤国;李厚忠;周福波;林峰;关利新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y)和核因子κB (NF-κB)炎症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1.8±0.7)分、(1.3±0.5)分比(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NF-κB、TNF-α、IL-1β[(18.4±1.5) μg/mg、(916±128) pg/mg、(169±16) pg/mg]比较,蒺藜皂苷低剂量[(16.4±1.3) μg/mg、(257±110) pg/mg、(148±16) pg/mg]和高剂量组[(15.0±1.2) μg/mg、(665±72) pg/mg、(139±14) pg/mg]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蒺藜皂苷可能通过激活PPARγ的表达,进而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途径,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汤日波;刘学田

    过氧化物酶体是胞浆内细胞器,在调节哺乳动物长链脂肪酸的代谢及胆固醇向胆汁盐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是一组包括纤维酸类调脂药,除草剂等在内的能促进实验动物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的化学物质.其激活的受体称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 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炎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晶;李丽;叶月芳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原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青蒿琥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正常组每天予以标准饲料喂养,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治疗8周后,提取肝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SREBP-1c 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光镜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在模型组中不仅PPARγ蛋白表达(1.67±1.01)明显减少,而且SREBP-1c蛋白表达(3.27±1.03)明显增多(均P<0.01);青蒿琥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PARγ蛋白表达增多,SREBP-1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青蒿琥酯高剂量组PPARγ为(3.21±1.02),SREBP-1c为(1.32±0.77),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各剂量组能提高SO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结论青蒿琥酯治疗大鼠NASH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和下调SREBP-1c的表达有关。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胰腺疾病的关系

    作者:王萌;赵洪礼;马廷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已明确其在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糖代谢及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PPARγ与胰腺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PPARγ、UCP2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海凤;陈智伟;林志辉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解偶联蛋白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BT-PCR检测肝脏组织PPARγ及UCF2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高脂饮食使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mRNA、UCP2 mRNA表达逐渐增强(P<0.05);罗格列酮治疗能够下调两者的表达(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使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及UCP2表达增强.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PPARγ及其下游靶基因UCP2的表达来实现.

  • 雷帕霉素对前脂肪3T3-L1细胞脂质稳态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金红;刘迎九;张国娟;尹洪超;陶建瓴;李航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前脂肪3T3-L1细胞脂质稳态、分泌功能的影响,阐明雷帕霉素引起高脂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株,分成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用油红O染色(定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3T3-L1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瘦素、脂联素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T3-L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显示雷帕霉素组脂肪细胞脂滴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2.89±0.16)、(9.84±0.45)、(9.39 ±0.46)和(8.61 ±0.34) mg/ml,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蓄积(P<0.05).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瘦素分泌量分别为(19.02±0.52)、(16.98±0.01)、(15.62±0.01)和(13.84±0.66)ng/ml,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能减少成熟后3T3-LI脂肪细胞瘦素的分泌水平(P<0.05).雷帕霉素50、100及200 nmol/L组PPARγ 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94%、62%和4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0%、74%和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雷帕霉素100 nmol/L、PPARγ阻断剂GW9662 10 μmol/L、PPARγ增敏剂曲格列酮1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96 h,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0.60±0.14)、(0.67 ±0.03)和(1.30±0.14)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PARγ蛋白表达与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100 nmol/L、PPARγ阻断剂GW9662 10 μmol/L、PPARγ增敏剂曲格列酮1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96 h,ELISA检测各处理组瘦素表达量分别为(19.02 ±0.52)、(15.62 ±0.10)、(14.45±1.01)和(18.07 ±0.66) 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下调PPARγ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内的脂质蓄积,并且抑制其瘦素分泌,这为临床上雷帕霉素引起的高脂血症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 15-脱氧-前列腺素J2对单核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李伟阳;时雨濛;刘欣;杨琳;李丽英

    目的 研究15-脱氧-前列腺素J2(15 d-PGJ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以下处理:(1)脂多糖(LPS)组:1μg/mlLPS孵育1 h;(2)正常对照组:PBS孵育1 h;(3)阴性对照组:5μmol/L 15 d-PGJ2孵育1 h;(4) 15 d-PGJ2组:5 μmol/L 15 d-PGJ2预孵育1h,1μg/ml LPS孵育1 h;(5) GW9662组:10 μmol/L GW9662预孵育1h,5 μmol/L 15d-PGJ2孵育1h,1μg/ml LPS孵育1 h;(6) Vehicle组:即GW9662对照组,使用GW9662的溶剂DMSO替代GW9662.采用免疫荧光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中MIF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15 d-PGJ2对LPS诱导的J774A.1炎症反应模型中MIF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观察GW9662对15 d-PGJ2调节MIF作用的影响,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15 d-PGJ2是否调节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核转位.结果 J774A.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表达MIF.LPS组细胞中MIF mRNA表达上调到正常对照组的1.75倍(P=0.037),15 d-PGJ2组细胞中MIF mRNA表达上调被抑制,下调至LPS组的50% (P =0.026),MIF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与mRNA水平相一致.GW9662逆转了15 d-PGJ2对MIF mRNA表达的下调(P=0.016).高内涵自动成像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5 d-PGJ2处理组细胞中PPAR-γ的核质比上调至LPS组的1.39倍(P =0.003).结论 15 d-PGJ2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MIF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依赖于PPAR-γ.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人垂肿瘤中的分布与表达

    作者:马妍;夏学巍;苏长保;孔燕国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PAR-γ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PAR-γ在正常垂体与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PAR-γ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PAR-γ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1),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内分泌类型垂体腺瘤(P<0.05).结论PPAR-γ可能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中起重要作用,该受体有可能成为未来垂体腺瘤治疗的新靶点.

  • 替米沙坦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方涛;崔晓旭;沈娜;李永辉;息佩琪;张毅;谢云;李光伟;田凤石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延缓2型糖尿病病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诱导3 T3-L1前脂肪细胞至80%成熟(对照组),加入5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1 h(TNF-α组),分别以0.1、5、10μmol/L替米沙坦加入培养基干预24 h,即T0.1,T5和T10组.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及其磷酸化水平、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培养基中脂联素含量.短发夹RNA(shRNA)沉默未分化3T3-L1的PPARγ,筛选PPARγ丝氨酸突变型3T3-L1细胞系即S273A、S112A、S186A,以进一步确定磷酸化位点.shRNA沉默CDK5,油红O染色、异丙醇萃取检测分化效率,以10μmol/L替米沙坦干预成熟3T3-L1,Western印迹检测pPPARγ/PPARγ,ELISA检测培养基脂联素含量.结果 TNF-α刺激及替米沙坦干预后各组CDK5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NF-α组相比,T5组、T10组pPPARγ/PPARγ降低,脂联素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3T3-L1野生型(WT)相比,S186A、S112A组加入TNF-α后pPPARγ/PPARγ升高,脂联素降低,加入替米沙坦后pPPARγ/PPARγ降低,脂联素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273A组pPPARγ/PPARγ、脂联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丙醇萃取显示沉默CDK5组(shCDK5)与随机对照(shCon)组相比3T3-L1分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显示与shCDK5组相比,shCon组加入替米沙坦后pPPARγ/PPARγ降低,脂联素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缓解因TNF-α刺激导致的PPARγ磷酸化水平升高,上调脂联素含量.CDK5介导了替米沙坦对3T3-L1脂肪细胞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替米沙坦的作用位点为PPARγ第273位丝氨酸,PPARγ第273位丝氨酸上游激酶为CDK5.

  • 茼蒿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陈显兵;朱旻玥;唐凤;何一多;万星;刘红

    目的 探讨茼蒿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MC)和茼蒿高(HCCL,4.26 g/kg)、中(MCCL,2.84 g/kg)、低(LCCL,1.42 g/kg)干预组,模型成功后,灌胃4w后处死,观察一般情况,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RT-PCR、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mRNA的表达和PPARγ蛋白含量.结果 (1)模型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茼蒿低、中、高剂量组的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P<0.01),高剂量组显著优于低剂量组.(2)模型组大鼠肝脏中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茼蒿低、中、高剂量组的SOD、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组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茼蒿低、中、高剂量组肝中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3)模型组PPARγ mRNA表达下调,蛋白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茼蒿中、高剂量组表达升高(P<0.05,P<0.01),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茼蒿对2型糖尿病具有干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肝细胞抗氧化能力而改善肝脏脂代谢障碍,同时提高PPARγ活性,增强其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张奕;林杰义;罗玮;黄少明;毛丽梅

    目的 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不同浓度DHA处理体外培养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并选取一定浓度DHA加与不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处理前后脂联素基因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当DHA浓度为50、100 mol/L时,脂联素表达水平分别增加71.89%、106.23%(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脂联素表达降低,当DHA浓度达到400 μmol/L时,脂联素表达水平低(P<0.05).当DHA浓度为100 μmol/L时,脂肪细胞PPARγ mRNA表达增加70.24% (P<0.05).与对照组相比,DHA中加GW-9662处理组脂联素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97.32%、90.90% (P<0.05). 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HA对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呈剂量依赖关系,推测DHA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调控脂肪细胞的脂联素表达.

  • 共轭亚油酸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晓蓉;孙长颢;刘荣

    目的:通过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肪酸转移蛋白、酰基CoA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LA抗糖尿病机制.方法:选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CLA组(每100g饲料含CLA分别为0.75、1.50、3.00g),每组动物10只,观察CLA对肥胖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血糖水平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脂肪酸转移蛋白(FATP)、酰基CoA合成酶(AC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性受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清FFA、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LA可降低肥胖大鼠血清FFA、胰岛素、血糖水平,并且可增加肥胖大鼠脂肪组织FATP、ACS、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CLA可通过激活PPARγ上调FATP、ACS基因的表达,改善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 冷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丹;师宁宁;吴叶红;李玮桓;张嫚丽;史清文

    目的 研究冷蒿Artemisia frigida全草的化学成分,并初步筛选其药理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冷蒿全草的粗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活性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PTP1B)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 从冷蒿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穿鱼黄素(1)、棕矢车菊素(2)、金圣草黄素(3)、麦黄酮(4)、3-羰基-吉玛-1(10),11(13)-二烯-6a,12-内酯(5)、蓍素(6)、1,10β-环氧蓍素(7)、滨蒿内酯(8)、4-羟基苯乙酮(9)、猫眼草黄素(10)、棕鳞矢车菊黄酮素(11)、11α,13-二氢魃蒿内酯(12)、chrysantheminA(13)、异泽兰黄素(14)、泽兰黄素(15)、南艾蒿烯内酯(16)、6-甲氧基麦黄酮(17)、hanphyllin (18)、蓟黄素(19)、利得亭(20)、desacetylmatdcarin (21)、subchrysine (22)、木犀草素(23)、咖啡酸(24)、藿香苷(25)、田蓟苷(26).结论 化合物5、7、11、18、25、2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3、16、17、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15有较弱的PPARγ激动活性,化合物1和3对PTP1B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 山楂原花青素及维生素C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宓伟;练武;尹淑英;赵倩;杨晓慧;张爱萍;华蕾

    目的 探讨山楂原花青素(HPC)和维生素C(VC)联合应用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法制备IR大鼠模型,检测大鼠造模后体质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将IR大鼠分为模型组、HPC (56 g/kg)组、VC(180 g/kg)组、HPC (56g/kg) +VC (180g/kg)组和罗格列酮(122 g/kg)组,连续给药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肝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和肝线粒体中SOD、GSH-Px、Na+,K+-ATP酶、Ca2+,Mg2+-ATP酶及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y)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ALT、AST和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中SOD、CAT、GSH-Px、GSH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葡萄糖、胰岛素、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线粒体中SOD、GSH-Px、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PPAR-γ mRN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HPC、VC、HPC+VC和罗格列酮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HPC+VC组作用优于HPC组和VC组,与罗格列酮组效果相当.结论 HPC和VC联合作用可改善IR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

  • 3'-羟基葛根素对脂肪细胞3T3-L1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小康;刘清霞;叶开和;魏崧丞;马锦锦;叶春玲

    目的 探讨3'-羟基葛根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3'-羟基葛根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地塞米松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和游离脂肪酸(FFA)生成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脂肪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y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基因表达.采用嵌合蛋白基因试验检测3'-羟基葛根素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和比色法检测其对PTP1B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相比,1~10 μmol/L 3'-羟基葛根素显著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细胞分化(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无论在基础状态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3'-羟基葛根素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率、减少FFA的产生(P<0.05、0.01);同时显著上调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PPARγ基因的表达,但对PTP1B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与溶媒对照组相比,3'-羟基葛根素在0.1、10.0 μmol/L时能对PPARγ产生激活作用(P<0.05、0.01),但对PTP1B酶活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3'-羟基葛根素能促进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抑制FFA产生,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基因表达有关.

410 条记录 5/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