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 국제의학기생충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22
  • 国内刊号: 31-19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19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基于3S技术的制图法在控制和消除疟疾中的应用

    作者:闫润泽;周水森;夏志贵

    疟疾发病具有空间异质性,通过绘制疟疾地图明确防治目标是疟疾防治和研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迅速发展的3S技术不仅可以方便、准确地反映疫情时空特征,而且通过建立发病与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的数学关系,为疟疾制图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该文对制图法及其在疟疾控制和消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分子诊断技术在弓形虫检测和基因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冷丽;陈凌娟;贾玉玺;罗米;申丽洁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寄生虫,人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测及诊断较为困难.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继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它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目前,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核酸探针技术、PCR及其衍生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该文对分子诊断技术在弓形虫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传疟按蚊抗药性研究进展

    作者:秦茜;闫桂云;陈晓光

    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5月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在2020年,将全面彻底消除疟疾.控制及消除疟疾的关键在于传播媒介的控制,而按蚊为疟疾主要传播媒介,传疟媒介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直接导致了疟疾发病的死灰复燃.为了全面了解疟疾蚊媒的抗药性现状和产生机制,该文对国内外传疟按蚊抗药性现状、产生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蓝氏贾第鞭毛虫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贾第素研究进展

    作者:魏超君;田喜凤;卢思奇

    蓝氏贾第鞭毛虫具有由微管、微丝和骨架蛋白构成的高度发达的细胞骨架系统.近年来,贾第虫的细胞骨架与其致病力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证实.在参与细胞骨架构成的众多蛋白质中,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贾第素是其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对贾第素的研究不仅可为贾第虫细胞骨架的研究增添新的知识和研究资料,还可为贾第虫病的致病机制及抗贾第虫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 寄生虫疫苗免疫途径的研究现状

    作者:万小波;周必英

    寄生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重要疾病.目前防治寄生虫病的方法主要是健康教育、化疗、环境改造等综合防治措施相结合,其中抗寄生虫药一直是主要的防治手段.然而,随着耐药性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出现,寄生虫疫苗的研制已成为控制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补充手段.用不同的方法接种寄生虫疫苗,其保护效果不尽相同.该文就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疫苗免疫途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衰老相关的免疫细胞及分子变化研究进展

    作者:李娜;孙希;邵筱;吴忠道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的年龄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免疫衰老.尽管调节免疫衰老的确切机制还有待于研究,但已证实免疫系统功能增龄性降低即免疫老化是进化上古老而保守的机体调节过程.该文就老化机体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改变和病原体感染在宿主免疫系统老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明确感染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衰老的影响.

  • 快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作者:杨玥涛;石锋;高春花;汪俊云

    目的 建立快速、简便地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评价效果. 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以标记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并将其吸附于交联释放垫上;将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粗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病原学确诊的内脏利什曼病(129例)、疟疾(20例)、细粒棘球蚴病(10例)、日本血吸虫病(10例)、并殖吸虫病(5例)、华支睾吸虫病(5例)等患者血清,以及健康者(40例)血清,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平行检测. 结果 试条法检测129份黑热病患者血清,124份为阳性,敏感性为96.1%;与疟疾患者血清存在10.0% (2/20)的交叉反应;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存在10.0% (1/10)的交叉反应;与健康者血清存在2.5% (1/40)的假阳性反应;与10份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总特异性为95.6% (86/90).该方法与ELISA法的符合率为99.2%,二者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二者特异性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42,P>0.05). 结论 成功建立快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该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作者:路龙廷;朱蓉;张利娟;郭家钢

    目的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相关文献的定量分析,系统描述我国控制血吸虫病进程中防治策略的发展状况及演变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制订更适宜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与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的文献,收集历年出版的《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资料汇编》等相关历史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总结每一阶段出现的新方法对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影响. 结果 文献分析显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78)侧重于血吸虫病治疗药物研究、钉螺的生态分布以及灭螺方法和药物的研究;第二阶段(1979-2003)侧重在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以及流行规律、家畜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应用吡喹酮扩大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第三阶段(2004 2013)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血吸虫病防治现状以及防治策略的转变、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在现场的防治效果. 结论 血吸虫病防治领域新方法的出现,对不同时期防治策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为我国下一步达到传播阻断乃至消灭血吸虫病提供了可靠保证.

  • 辽宁省丹东市农村居民疟疾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滕聪;孙英伟;田疆

    目的 评价在辽宁省农村居民中开展疟疾防治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样法抽取振兴区、振安区、宽甸县、东港市等4个县(区)农村中小学生和居民,以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健康教育材料需求情况,制作符合当地情况的宣教材料;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以基线调查和工作效果评估调查中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来评估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结果 丹东地区农村居民人群疟防知识知晓率与被访者受教育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53,P<0.05),年龄、性别、职业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和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4.31% (782/1 440)和39.58%(2 850/7 201),上升到干预后的87.37% (629/720)和87.00%(1 044/1 200),两者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54,930.27,P均<0.05). 结论 根据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制作出的健康教育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人群的疟防知识知晓率.

  • 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蒋明;张仪;吕山;朱丹;周正斌;危芙蓉;施文琦;兰勤娴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在广西的玉林、北海、南宁、百色和河池等地区的17个采样点,用FTA试纸卡采集犬血.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基因,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与GenBank中的巴贝虫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共采获87份犬血,其中阳性血样11份,感染率为12.64% (11/87).11份阳性血样的巴贝虫序列相同,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Babesia canis vo-geli的同源性为98.1%.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犬血样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佛氏巴贝虫同属一个分枝,系统发生关系近. 结论 广西犬血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同源性高,为佛氏巴贝虫.

  • 马达加斯加马义奇地区阿米巴痢疾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李芳文;Pierre;郭天康;卢启明;魏莲花;韩平治;张浩军;Andrea;Patrick

    目的 对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马义奇地区的阿米巴痢疾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2013年1-12月,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地区,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马义奇医院就诊的当地疑似阿米巴痢疾患者,连续采集3次新鲜粪便标本,显微镜检查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统计20092012年该院显微镜检查溶组织阿米巴痢疾的原始记录,对各年份及不同季节阿米巴痢疾的感染率、不同年龄组人群患阿米巴痢疾的比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9-2013年分别检测疑似患者254、303、320、263和316例,确诊126、152、165、143和176例,感染率分别为49.7%、50.2%、51.5%、54.4%和55.7%,各年份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6,P>0.05).雨季感染率分别为80.2%、78.5%、81.7%、80.3%和82.1%,较旱季明显偏高,各年份雨季和旱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3.82,P<0.01).0~6岁患儿占患者的85.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67.6,P<0.01). 结论 马达加斯加马义奇地区阿米巴痢疾常年发病,易感人群多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且雨季较旱季感染率明显偏高.

  • 基于组学研究的细粒棘球绦虫分泌蛋白组预测与分析

    作者:贾利芳;沈海默;徐斌;张颋;胡薇

    目的 在组学水平高通量、系统地预测及筛选细粒棘球绦虫的分泌蛋白组,研究分泌蛋白及其信号肽特征,为后续诊断和疫苗相关抗原(簇)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SignalP4.1对细粒棘球绦虫全基因组蛋白序列进行信号肽预测,对含有信号肽的蛋白依次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MHMMv2.0、Phobius、Big-PI predictor及TargetP1.1进行细粒棘球绦虫经典分泌蛋白质组筛选.随后利用LipoP1.0和TatP1.0分析分泌蛋白信号肽酶切位点类型,用SPSS19.0统计归纳信号肽和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特征,Blast2GO对分泌蛋白质组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与聚类. 结果 在细粒棘球绦虫14 235条全基因组序列所编码的蛋白中,共发现984条含有信号肽的蛋白序列;其中有363条属于膜结合蛋白,另有25条定位于亚细胞器;终筛选到596条经典分泌蛋白序列.分泌蛋白质组的信号肽长度集中于15~ 3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62%,主要被Ⅰ型信号肽酶所识别,且酶切位点在-3及-1位相对保守;分泌蛋白氨基酸含量集中于50~ 700个氨基酸残基,小于非分泌蛋白氨基酸含量(t=3.06,P<0.01);GO分析显示分泌蛋白主要参与新陈代谢、细胞过程、调节和发育等生物过程,并行使催化、结合、抗氧化和酶调节功能. 结论 本研究预测筛选到含有596条蛋白序列的细粒棘球绦虫分泌蛋白组,可用于后续的诊断和疫苗相关抗原筛选研究.

  • 1例人感染田鼠巴贝虫的实验室诊断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要朋;彭恒;刘铁牛;黄丽;乔岩;黄贵才;高慧;李孟英;朱淮民

    目的 回顾1例反复发热半年,终确诊为田鼠巴贝虫感染的诊断过程,复习文献,为巴贝虫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镜检,抽提血液基因组DNA,用田鼠巴贝虫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取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骨髓和外周血涂片镜检可见少量红细胞内有环状体,未见其它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形态.巢式PCR获得阳性条带,经测序证实为田鼠巴贝虫18s rRNA基因;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阳性;经克林霉素、磷酸氯喹片抗巴贝虫治疗2个疗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结论 综合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抗巴贝虫药物疗效,确诊1例人田鼠巴贝虫感染病例.在病原学检查不典型时,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是重要的巴贝虫病诊断依据.

  • 亳州市2005-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唐慧文

    目的 分析亳州市2005-2013年的疟疾疫情和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全市疟疾发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13年疟疾发病数分别为6 510、17 706、13 799、5 856、2 605、678、214、8和0例,总病例数为47 376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13.24/10万;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报告病例数分别为21 451、11 540、12061和2 321例;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4∶1,以青壮年病例为主,11~20岁人群病例数多,占总病例数的19.27%(9 130/47 376),其余各年龄组人群发病数及构成比接近;农民与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68.44% (32 424/47 376)和20.66%(9 787/47 376);夏秋季节为发病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 11月,共45 163例,占总病例数的95.33%;2006年较2005年,疟疾报告病例上升了2.69倍,2007 2013年,疟疾报告病例较上年分别下降22.18%、57.74%、55.77%、74.04、64.86、96.37%、100%. 结论 亳州市疟疾疫情连年呈大幅下降趋势,目前疫情基本稳定,2013年首年度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病例.

  • 14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行为因素分析

    作者:王友斌;徐肇纲;贺正文;曹淳力

    目的 通过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行为因素分析,为科学控制晚期血吸虫病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湖北省公安县2009 2013年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案调查和个人问讯方法,调查内容有个人基本情况、晚期血吸虫病类型、治疗行为和疫水接触情况. 结果 公安县2009 2013年确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49例.其中,男性占67.11% (100/149),女性占32.89% (49/149);年龄主要集中在40 ~49、50 ~59岁,分别为36.24%(54/149)和30.20% (45/149);教育程度以小学为主,为63.76% (95/149);职业以农民和渔民为主,分别为83.89% (125/149)和12.75% (19/149).疾病类型中,巨脾型为83.89% (125/149),腹水型为15.44% (23/149)、结肠增殖型为0.67% (1/149).在149例患者中,有38.3% (57/149)的患者未接受过治疗,未接受治疗的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9,P<0.05);61.7% (92/149)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次数在1~5次,平均治疗次数为1.62次/人.90.6% (153/149)的患者因农业生产和捕鱼等生产性接触疫水,游泳等娱乐性接触疫水和生活性接触疫水均占4.7% (7/149,7/149).每年生产性接触疫水的天数多在31~120 d,生活性接触疫水的天数多超过120 d,每年游泳等娱乐性接触疫水的天数少于30d.结论 应加强对长期生产性接触疫水人群的血吸虫病知识健康教育,进行行为干预和病情筛查以控制病情迁延.

  •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作者:储言红;艾琳;钱门宝;刘妮;卢艳;陈韶红

    目的 通过PCR方法扩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其用于华支睾吸虫感染检测的价值. 方法 提取2例华支睾吸虫患者粪便中的虫卵DNA作模板,以rDNA ITS基因片段为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从2例患者粪便虫卵样本中均扩增出1 123 bp的条带,经序列比对确定患者粪便中的虫卵为华支睾吸虫卵.测序分析发现本研究的两个样本与中国黑龙江分离株(KF740425)相似性为100%. 结论 本研究从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中成功扩增出rDNA ITS基因,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提供了资料.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