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桩核和箍结构与牙根抗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庆飞;陈亚明;光寒冰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桩核及箍结构对牙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32颗完整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于颊侧釉牙骨质界上1mm处截冠,制备残根模型;按桩核材料及箍结构不同分为四组:铸造桩核无箍结构组(A1组)、铸造桩核有箍结构组(A2组)、纤维桩无箍结构组(B1组)、纤维桩有箍结构组(B2组).所有试件自铸造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mm包埋于自凝塑料内,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50°、横梁位移速度1.0mm/min于颊尖顶加载,测定断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а=0.05).结果 四组试件的折裂载荷均值(KN)依次为:1.46±0.45、1.07±0.21、1.13±0.30、1.02±0.27.铸造桩核无箍结构组表现出显著高的折裂载荷(P<0.05).桩核材料对试件的破损模式亦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 残根桩核修复时,采用牙冠延长术设计2mm高的箍结构,降低了修复后牙体的抗力;使用预成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核修复有利于保护残根.

    关键词: 箍结构 桩核 残根 抗力
  • 箍结构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于江山

    目的:观察为了防止劈裂,箍结构作为桩核的一部分可以增强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机械程度,利用桩核结构包绕预备后的残根、残冠以增强修复后牙体的抗力效果.方法:在残根、残冠的颈部设计一个形式的箍结构于桩核上,平行牙本质壁360°包绕于牙体上的颈环可抵消水平侧方的外力.结果:箍结构增强了残根、残冠的强度,有效地防止了残根、残冠的劈裂及牙折.结论:成功地恢复了残根、残冠行使咀嚼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残根 残冠 箍结构 桩核
  • 箍结构应用于治疗后的残根、残冠及修复

    作者:于江山;吴婷;秦喜

    目的:探讨箍结构产生的箍效应对增强修复后的牙体组织的机械强度的作用.方法: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残根、残冠的龈上高度,设计不同的箍结构.结果:箍结构的应用有效抵消水平、侧方外力及锲力,从而加强了修复后的牙齿的强度.结论:牙折、牙劈裂是口腔科三大疾病之一.箍结构广泛应用于临床将有效地防止更多的治疗后的残根、残冠、劈裂、牙折.

  • 冠延长术保存前牙龈下残冠的美学修复效果观察

    作者:高红媛;段义峰;陈晓峰;钟先梅

    目的:观察冠延长术结合桩核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牙缺损患者25例(共28颗患牙),缺损断面低点均在龈缘下3 mm以内,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冠延长术;术后8周开始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修复后1、6、12个月的牙根松动度、牙周组织情况、修复体边缘和稳定性.结果:随访1年,患者牙龈健康优于术前,术后修复成功率为89.28%.失败3颗,其中牙根松动1颗,牙龈退缩、冠边缘暴露2颗.结论:牙冠延长术对前牙龈下残冠保存修复效果满意,牙周组织健康、修复美观稳定,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 不同位置和高度的单壁箍结构对牙根抗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恩典;吴凤鸣

    目的 研究单壁箍结构的位置和高度对牙根抗力的影响.方法 将35颗离体完整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7组.第1~3组:分别仅保留颊侧、舌侧、邻面高度1 mm的箍结构;第4~6组:分别仅保留颊侧、舌侧、邻面高度2 mm的箍结构;第7组:无箍结构.所有离体牙均用纤维桩、树脂核、Ni-Cr合金全冠修复.电子万能实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35.于颊尖顶加载、横梁位移速度1.0 mm/min,直至试件出现断裂,并对折裂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箍结构的位置对牙齿抗力存在明显影响(P<0.025),颊侧组抗力大于舌侧组(P <0.025).第4组的折裂强度高(395.06±50.17)N,明显高于第2、3、5、7组(P<0.025),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所有试件均未发生不可再修复性破坏.结论 单壁箍结构的位置离受力侧越近,牙齿的抗力越大;主要受力侧保留至少2 mm高度的单壁箍结构,相比无箍结构者可明显提高牙齿抗力.

    关键词: 箍结构 抗力 桩核
  • 不同高度的箍结构与牙根抗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庆飞;陈亚明;光寒冰;陈丽娟;王婧婧;叶克刚

    目的 研究不同高度的箍结构设计对预成纤维桩核修复后牙体抗力的影响.方法 32 颗完整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于颊侧釉牙骨质界上1 mm处截冠,预备残根模型;按箍结构高度不同(0.0 mm、1.0 mm、2.0 mm、3.0 mm)分为4组,预成碳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核修复残根.试件自铸造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 mm包埋于自凝塑料内,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5 0°、横梁位移速度1.0 mm/min于颊尖顶加载,测定断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结果 箍结构高度为1.0 mm组与箍结构高度为 2.0 mm和3.0 mm组相比,均表现出较高的折裂载荷(P<0.05).结论 采用牙冠延长术设计高度2.0 mm以上的箍结构,会降低桩核冠修复后牙体的抗力.

  • 箍结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庆飞;陈亚明

    桩核修复时,在残冠残根的断面设计箍结构,使其成为桩核或冠修复体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箍效应可以增强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机械强度,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箍结构的类型、设计、作用及影响箍效应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箍结构 残冠 核桩冠
  • 不同桩核材料及箍结构对前牙残根抗折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强;陈吉华;王辉;赵桂文;贾二曼

    对前牙残根的修复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48颗离体上中切牙制备残根模型,按是否制备箍结构和不同桩核材料类型分组,加压测试折裂强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制备箍结构组与不制备箍结构组抗折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桩核材料各组抗折裂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折裂位置不同.整体铸造桩核组均发生再次根折,纤维桩+树脂核组未发生再次根折,成品金属桩+树脂核组部分发生再次根折.结论:修复前牙残根时,颈缘制备箍结构后抗折力增强.纤维桩+树脂核的桩核类型更有利于保护残根.

  • 不同牙体高度箍结构前牙桩冠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方远鹏;白乐康;朱勇;杨炼

    目的 探讨桩冠修复中不同余留牙体高度及箍结构形式的应力分布特点和箍效应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模拟临床建立箍包绕不同牙体高度的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静态加载分析牙本质受力情况.结果 牙本质应力分布呈现出从颈部向根尖部逐渐增高的趋势.牙体预备形成箍结构修复后能减小牙根各部位应力值,减小程度依包绕部位和高度而变,箍结构包绕1 mm牙体高度能明显降低牙体颈部应力值,包绕2 mm牙体时应力降低反而不明显.结论 冠边缘包绕1 mm牙体可产生明显的箍效应,而包绕2 mm牙体修复时应根据牙体情况而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