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集中护理措施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林琼;邵赣琴;封亚萍;李舒霞;潘勇莉;姚菊萍

    目的 观察集中护理措施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收治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72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集中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复苏成功率75.0%高于对照组的69.4%,复苏后应激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除复苏成功率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护理措施将高水平的护理力量进行集中,不但护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且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也得到明显强化,发现问题能及时进行处理,保障了患者安全.

  • 236例城镇院前心源性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姜椿法;刘远山;刘刚;黄子通;余涛;张新斌;黄春艳;伍远辉

    目的 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整理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236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院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户籍以及发病时间、地点、到院方式和救治效果.结果 23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4±15)岁,男/女比例为4:1,外地户籍/本地户籍为1.84:1,发病月份以1月份多,日时间以8:00~10:00多,在居住地发病者占61.4%,由救护车接回者占62.7%,抢救成功率为22.033%,与复苏失败组相比,有目击者启动EMSS和由初发现者送院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以外地户籍、青壮年男性居多,院前急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在群众中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Utstein模式下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黄海燕

    目的:探讨影响Utstein模式下急诊心源性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的228例CA患者,记录患者CPR预后情况,对影响CA患者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228例CPR患者中,自主恢复循环(ROSC) 125例(54.82%)、24 h存活55例(24.12%)、出院存活28例(12.28%)、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出院20例(8.77%).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应用剂量是ROSC的独立预测因子;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是影响患者24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监测心律、CA前状态、CPR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及出院后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创伤性是影响CA患者ROSC及24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肾上腺应用剂量≤5 mg、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均是影响患者ROCS及24h存活的保护因素.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出院后存活的有利因素,而CA前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疾病终末期则是危险因素.

  • 损伤控制技术急诊治疗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作者:刘娟;带张华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救治,对照组患者给予救治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行全面护理配合,对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55.17%,护理总满意率89.6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34.48%,护理总满意率6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特殊的疼痛护理,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救治期间给予全面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心源性心脏骤停救治中进一步应用。

  • 系统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救治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黄海燕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损伤控制技术救治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58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救治并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抢救成功率和住院天数进行统计.结果 58例患者总抢救成功率为44.8%,平均住院时间(11.3±2.3)d.结论 损伤控制技术救治期间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及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黄海燕

    目的:探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ABC”常规复苏方法,在围复苏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中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血气分析、血清应激炎症因子含量及预后。结果两组复苏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苏60 min成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苏成功的消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复苏开始时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和血氧饱和度(SaO2)、血清IL-6和IL-8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开始后30、60 min观察组SBP与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6和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的复苏,从而提高预后总体疗效。

  • 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效率的影响

    作者:李晓彤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效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2至2017-02及2017-03至2018-03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112例的资料,按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其中前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者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护理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护理方案,分析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效率及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排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64%(53/56)高于对照组76.78%(4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07).结论 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管理过程中,六西格玛管理法使心源性心脏骤停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和改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心肺复苏效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