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作者:许瑞旭;窦思东;吴南茜;李春兰;叶颖颖;兰彩莲;王佩

    目的:观察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体质志愿者督脉红外热成像影响的即刻效应.方法:经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后,纳入阳虚质的志愿者12名,进行易筋经“托天桩”的规范化培训,于练功首次应用红外热像仪观察阳虚质受试者的练功过程,记录练功前、练功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督脉红外图像,分析练功过程中大椎、至阳、命门穴及督脉线温度变化.结果:(1)3例受试者在练功前呈现连续性较差、宽度较小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易筋经“托天桩”干预后部分志愿者督脉红外辐射轨迹增宽、增长.(2)检测区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练功5 min时,至阳穴温度显著低于练功前(P<0.05),命门穴温度显著低于练功前及练功3 min时(P<0.05);大椎穴、督脉线温度变化无显著性.(3)穴区温度随练功的进行先升后降.结论: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的代谢热值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先“聚能”后“耗能”的过程.

  •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体质的干预效应

    作者:许瑞旭;窦思东;黄宁颖;郭海;兰彩莲

    目的 观察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志愿者督脉红外热成像影响的远期效应,从经络代谢热值的角度探讨其效应机制.方法 经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9名(男8名,女11名),进行易筋经“托天桩”的规范化培训,于功法训练前常态下、3个月练功后,应用热扫描成像系统进行红外辐射轨迹及大椎、至阳、命门穴及督脉线体表代谢热值(温度)的观察,共2次.结果 ①红外辐射轨迹观察:通过易筋经“托天桩”的练习,可诱发受试者的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并使原有的轨迹变得更长、更宽、更加连续.②各检测区体表代谢热值:3个月练功后督脉线上体表代谢热值较功法训练前常态下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易筋经“托天桩”可提高阳虚质志愿者督脉的体表代谢热值,为经络参与人体功能的调控提供了有利条件.

  • 艾灸命门穴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作者:窦思东;许瑞旭;吴南茜;李春兰;兰彩莲;王佩

    目的 观察艾灸命门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像的影响,从经脉代谢热值角度探讨经络与体质的相关性,并为艾灸干预阳虚质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中医体质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1名,采用红外热像仪观察艾灸命门过程中督脉红外热成像的改变,比较艾灸前、艾灸10min、艾灸20min检测区代谢热值,红外图像每隔2min采集1次,共11次.结果 ①红外辐射轨迹(IRRTM)观察:自然状态下,2例志愿者可见与督脉线一致的IRRTM,艾灸命门后使该轨迹更加连续规整,并且可以使其余9例阳虚质者诱发沿督脉线2/3以上的IRRTM,其中3例可达督脉线全程;②检测区温度变化:至阳、脊中、腰阳关穴区温度在艾灸10min、艾灸20min温度均有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身柱穴在艾灸时穴区温度较前升高,艾灸20min较前略有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检测区时间-温度变化关系:艾灸干预后,检测穴区温度平稳上升,于艾灸后10min左右达到一个峰值,而后趋于平稳,并持续至艾灸结束后.结论 阳虚质具有与正常人相同的经络传热特性,艾灸命门可使阳虚质者督脉代谢热值升高,可作为阳虚质的干预方法,艾灸时间以大于10min为宜,一般10 ~ 15min.

  •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与超声波治疗冻结肩的比较

    作者:陈修平;夏长所;杨志杰;张红;李铁山

    目的 比较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与超声波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 选取65例冻结肩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高剂量组:压力2.6 ~3.0 bar,频率10 Hz,冲击次数2500次;冲击波低剂量组:压力2.0~2.4 bar,频率10 Hz,冲击次数2500次;超声波组:频率1 MHz,强度1.5 W/cm2.3组均配合关节松动训练.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关节活动度(ROM)及平均温度差变化.并于治疗结束时及第2天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ADL、ROM及红外热图像平均温度差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1);冲击波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VA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周均降低(3.20±1.21、2.07±1.44;4.11±1.21、2.36±0.74),与超声波组(5.83±1.03、4.25±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高剂量及低剂量两组平均温度差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8周均减小(0.25±0.37、0.28±0.37、0.21±0.24;0.09±0.93、0.32±0.23、0.23 ±0.22),与超声波组(0.81 ±0.77、0.75 ±0.75、0.61 ±0.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高剂量组不良反应较其他两组明显.结论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较超声波对疼痛的缓解更明显,具有远期持续效应;两种不同剂量的冲击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冲击波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少且耐受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