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治疗皮肤瘢痕增生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赵庆利;蔡瑞康

    皮肤瘢痕增生在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两者均表现为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凸出皮面;前者瘢痕局限于原发损伤处,后者瘢痕呈侵袭性生长,累及周围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凋亡抑制、合成胞外基质的功能增强,以及胞外基质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均可导致胶原纤维的过量沉积,这些构成了皮肤瘢痕增生的生物学基础.

  • 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作者:江智茂;程滨珠;马刚;李建军;陈(碰)成;周余来

    目的:在成功分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基础上,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6-3/10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采用dispaseⅡ-trypsin两步消化法获取表皮基底层细胞,用小鼠皮肤成纤维母细胞滋养层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培养液进行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母细胞的预处理:向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皮肤成纤维母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丝裂霉素C至终浓度为4 mg/L,37 ℃下培养4 h,弃去培养液,用D-Hank's液洗3次,加入浓度为0.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出细胞,离心(200 g,5 min),用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培养液悬浮细胞,计数,以5.0×104 /cm2的密度种于培养皿内,37 ℃、体积分数0.05的CO2培养箱下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将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悬浮在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培养液中,以2.0×104 /cm2的密度接种在前1天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小鼠皮肤成纤维母细胞滋养层上,37℃、体积分数0.05的CO2培养箱下培养.24 h换液,以后每3 d换1次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采用复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角质形成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采用dispase Ⅱ消化法分离了真皮和表皮,获得较多的角质形成细胞,可以避免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污染.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在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5 d可见明显的集落,约10 d可长满单层.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细胞表面有明显的表达,复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有明显的表达.结论:用小鼠皮肤成纤维母细胞滋养层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培养液可以较好地培养原代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细胞表面有明显的表达,这些结果为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的冻存研究

    作者:鲁元刚;伍津津;赵莉蓉;贺萍;杨宏珍

    目的:寻找一种适合于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的保存方法.方法:采用标本沉降式液氮冻存方法,将培养1周的人工皮肤冻存;并在冻存后1,2个月时解冻,继续器官型培养,观察种子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组织学检查比较两者在细胞形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解冻后的人工皮肤生长良好,组织学表现与没有冻存过的人工皮肤相比,未见明显不同.结论:液氮冻存没有改变复方壳多糖的生物学特性,提示该保存方法可能会在今后临床应用中发挥作用.

  • 电离辐射对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骨髓粒系造血作用的影响

    作者:杨昆;迟宝荣;徐文贵;陈强;凌翎;范洪学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SCs)支持造血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提高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效率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而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培养的胎鼠皮肤MSCs层,然后将骨髓细胞种植于该细胞层上,扩增后不同时间(0~12 d)进行骨髓CFU-GM集落培养,同时取经X射线照射的皮肤MSCs的上清液进行骨髓CFU-GM、CFU-E及BFU-E培养,观察射线对胎鼠皮肤MSCs造血支持作用的影响.结果:6、8和10 Gy剂量X射线照射胎鼠皮肤MSCs与骨髓细胞共同作用7 d时,骨髓祖细胞集落显著增加,其中6 Gy组增加为明显,CFU-GM是0 Gy组的2.17倍.6、8和10 Gy剂量X射线照射培养皮肤的上清液体外亦可刺激骨髓CFU-GM、CFU-E、BFU-E的生长,与0 G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6 Gy组增加为明显,分别达0 Gy组的1.81倍、3.94倍和3.51倍,集落亦明显加大.结论:一定剂量X射线照射胎鼠皮肤MSCs,其体外支持造血的作用增强,无论照射后的单纯MSCs细胞层还是上清液都可使骨髓细胞集落数增多.

  •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作者:戴振声;陈宝安;徐燕丽;黄培林;谢毅;谢弘

    目的:改良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培养后组织块消化法(简称改良法)培养成纤维细胞,以组织块贴瓶法(简称贴瓶法)作为对照.结果:改良法成功率为100%,43 d左右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单层并进行第1次传代;贴瓶法成功率为66.7%,47 d左右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单层并进行第1次传代.结论:改良法是一种可行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

  • PM2.5对HaCaT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熊书晗;武月婷;孟繁竹;王元;侯宝莲;任淑萍

    [目的]探讨PM2.5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损伤作用及NF-κB抑制剂PDTC对PM2.5致HaCaT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别PM2.5、PDTC、PM2.5+PDTC共孵育24h,同时设不加任何处理因素的正常组.24h后收集细胞,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NF-κBp6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aCaT细胞的存活率随PM2.5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浓度为200、400、800μg/mL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M2.5组细胞中MDA含量、ROS水平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DTC组和PM2.5+PDTC组(P<0.05),SOD、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上述各组(P<0.05).PM2.5+PDTC组细胞中MDA含量、ROS水平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PDTC组.[结论]PM2.5能够降低HaCaT细胞的存活率.PM2.5能够对HaCaT细胞造成氧化损伤,而PDTC能够缓解这种损伤作用.应用NF-κB抑制剂PDTC可以特异性抑制NF-κB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M2.5对HaCaT细胞的损伤作用.

  •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来源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建立和鉴定

    作者:蒋知新;张清华;艾民;沙杭;高毅;卢海

    目的 建立和鉴定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来源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将Sox2、Klf4、Oct4、c-Myc基因导入原代HSF细胞,将其编程为iPS细胞。检测细胞内源、外源基因表达量,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插入iPS细胞,分析细胞核型,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体内分化畸胎瘤,体外分化拟胚体实验,对建立的iPS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iPS细胞形态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2)iPS细胞内源多能基因(Nanog、Oct4、Rex1、Sox2)表达量增高,外源编程基因(Sox2、Klf4、Oct4、c-Myc)表达量降低。(3)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证实外源基因插入iPS细胞核内。(4)iPS细胞核型正常,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表达ES细胞特异性蛋白。(5)iPS细胞在体内能分化为畸胎瘤,在体外能分化为拟胚体。结论新建立的iPS细胞类似于ES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