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治疗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作者:丁以群;庄建;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

    目的 探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应用于初次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矫治,以顶防术后肺静脉梗阻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25例TAPVC病儿接受体外循环下畸形矫治手术,其中心上型TAPVC 9例手术中5例采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男2例,女3例;年龄为2个月~13岁;体重为4.5~21.0 kg,平均(7.9±6.4)kg.手术选择心包斜窦入路,沿共同静脉长轴横向剖开,并将此切口上延至垂直静脉的心包返折处,使用7-0 PDS缝线将左心房后壁切口与共同静脉切口周边的心包组织吻合,通过"控制性出血技术"将肺静脉回流的血液引流进入左心系统;部分结扎垂直静脉.结果 5例采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进行外科矫治的病儿全部生存.1例病儿因术前并发双侧肺实变,术后机械辅助呼吸超过7天其他病儿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术后行心脏超声随访,随访1~13个月,中位数为7个月,常规随访时间点分别设在出院前、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至目前为止,5例病儿肺静脉回流通畅,血流速度0.65~0.85 m/s.结论 在治疗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方面,无内膜接触缝合是一项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外科技术,可以预防术后早期肺静脉梗阻的发生;但其大宗病例的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 单中心328例不同分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早中期结果

    作者:欧艳秋;聂志强;庄建;陈寄梅;高向民;吴勇;曲艳吉;麦劲壮;李晓华;刘小清;岑坚正

    目的:分析单中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外科治疗不同分型的早、中期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328例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患者,其中心内型109例,心上型161例,心下型32例和混合型26例。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5年5月。数据统计应用SPSS 21.0软件。不同分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不同类型外科治疗TAPVC与术后死亡和肺静脉梗阻( PVO)关系。生存及术后无PVO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不同分型的基线资料差异明显,心下型患者的基线情况为危重,包含新生儿、术前Ⅲ~Ⅳ级心功能、重度肺高压和三尖瓣反流、术前PVO的比例高,体质量和年龄小。心下型和混合型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多于心内型和心上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下型(9.4%)和混合型(11.5%)手术死亡比例比心内型(4.6%)和心上型(7.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期死亡比例心下型21.9%、混合型30.8%,明显高于心内型(8.3%)和心上型(11.8%);术后需要再干预的PVO发生率混合型(19.2%)高,其次是心下型(15.6%)。经过校正混杂因素后,心下型和混合型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是TAPVC患者术后死亡和发生PVO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PVC不同分型的早期和中期预后有明显差异,心下型和混合型是术后死亡和PV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全肺静脉异位引流18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张峰;丁力;胡英超;胡根源;朱文庆;朱筱珊

    目的:总结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TAPVD)治疗的经验.方法: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对18例TAPVD患儿行矫治手术,其中8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痊愈15例,术后早期病死3例,病死率为16.7%.延迟关胸2例.心律失常4例,均经治疗痊愈.痊愈患儿随访4~48个月,心功能正常.结论:TAPVD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左心房与肺总静脉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狭窄的发生.

  • 小左心室对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习林云;吴春;潘征夏;李勇刚;项明

    目的 评价小左心室对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术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期TAPVC患儿37例,排除合并单心室、心房异构等严重畸形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双心室根治术.按照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将LVEDVI<20 ml/m2的患儿定义为小左心室组(S组,14例),将LVEDV≥20 ml/m2的患儿定义为接近正常左心室组(N组,23例).所有患儿均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解剖分型按Darling分型:心上型16例,心下型9例,心内型12例.收集患儿手术日龄、体重、性别、分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肺静脉是否梗阻、术前LVEDVI、房间隔缺损大小等指标.采用x2检验、t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共死亡6例,S组及N组各3例.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呼吸机辅助、术后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为(21.3±4.1)分,N组为(18.3±4.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S组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0例(71.4%),N组为8例(3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低心排出量、肺动脉高压危险、是否行透析、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PVC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机械通气、体外循环时间、年龄和体重,其中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左心室并不增加术后病死率,但术后更易出现低心排出量及心律失常.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为影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心包斜窦行扩大吻合口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

    作者:丁以群;庄建;陈寄梅;岑坚正;许刚;温树生

    目的 探讨经心包斜窦入路行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利用垂直静脉延长共同静脉切口,从而扩大共同静脉与左心房的吻合口.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27例TAPVC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治手术,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 d至13岁;体重2.3~21 kg,平均(5.16±3.49)kg;其中心上型TAPVC 11例,占40.7%;心下型1例,占3.7%;心内型12例,占44.4%;混合型3例,占11.1%.在全部接受手术的11例心上型TAPVC患儿中,10例采用经心包斜窦人路行扩大吻合口的矫治技术,其中7例同时采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此10例患儿中,男7例,女3例;年龄2 d至13岁;体重2.4~21 kg,中位数为6.0 kg.术后行心脏超声随访,随访时间为1~14个月,中位数为7个月,常规随访时间点分别设在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手术选择心包斜窦入路,沿长轴横向剖开共同静脉,并将此切口上延至垂直静脉的心包返折处,使用7-0 PDS缝线将左心房后壁切口与共同静脉切口或其周边的心包组织吻合.结果 1例患儿因凝血功能障碍于术后第二天死亡;另1例患儿由于家庭原因于术后第五天放弃治疗死亡,其他8例患儿均存活.在8例存活患儿中,1例患儿因术前并发双侧肺实变,另1例患儿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超过7 d,其他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至目前为止,心脏超声随访提示:全部存活患儿肺静脉回流通畅,血流速度介于0.65~1.2 m/s之间.结论 在治疗心上型TAPVC时,选择心包斜窦入路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术野,还可以利用垂直静脉扩大吻合口内径,同时方便采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以预防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但本技术路线尚有待大宗病例的远期随访进行验证.

  • 心上径路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作者:袁峰;陆进;李晓峰;柏松;郭健;李仲智

    目的 探讨心上径路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心上径路矫治新生儿和小婴儿心上型TAPVC 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8 d~8个月,平均(4.2±2.8)个月.体重3.4~8.1 kg,平均(5.8±2.1)kg.全部患儿经心上径路完成矫治手术.总转流时间49~98 min,平均(68.7±15.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1~77 min,平均(47.6±14.7)min.结果 术后早期无死亡;交界区心律或心律紊乱5例(19.1%);中期随访23例,时间5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死亡.心功能Ⅰ级21例,Ⅱ级2例,全部为窦性心律;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吻合口通畅22例,轻度狭窄1例.结论 采用心上径路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临床效果满意.

  • 成人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心房扑动一例

    作者:苏月秋;林光倩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活动后心累气紧1+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心界明显扩大,未扪及明显震颤,心前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律整齐.既往史无特殊.入院后胸部X线片提示心脏明显增大,右心明显.心电图提示为心房扑动,心律约114次/分.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内径(LVD) 37 mm,左心房内径(LAD) 33 mm,右心室内径(RVD) 40 mm,右心房内径(RAD) 66 m.四支肺静脉形成共汇后经垂直静脉汇人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相连,房间隔缺损,直径约40 mm,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右房右室明显长大,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图1a,1b).心脏增强CT进一步明确了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图1c,1d).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