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质性膀胱炎的炎症分级与神经纤维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关系

    作者:刘柏隆;陈雪莲;湛海伦;张志刚;冯智英;周祥福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膀胱组织的炎症分级与神经纤维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关系,明确“炎症-神经”相互作用在IC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51例IC患者(男9例,女42例)均完成VAS疼痛评分、尿频评分、尿急评分.膀胱活检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检测炎症分级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GP9.5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结果 IC轻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重度炎症组的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45±1.53)/cm2、(5.07±1.74)/cm2、(5.63±1.82)/cm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轻=0.031,P重/中=0.033);炎症分级越高,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就越高(r=0.45,P<0.001).三组患者的尿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轻=0.032,P重/中=0.028),尿频评分与炎症分级成正相关性(r=0.34,P=0.012);三组患者的尿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轻=0.013,P重/中=0.035),尿急评分与炎症分级成正相关性(r=0.38,P=0.005);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轻=0.008,P重/中=0.003),疼痛评分与炎症分级成正相关(r=0.44,P=0.001).结论 IC患者膀胱组织中炎症分级越高,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就越高;而且IC患者的尿频、尿急、疼痛等症状的评分与膀胱组织的炎症分级成正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炎症-神经”相互作用可能是IC的致病机制之一.

  • 间质性膀胱炎各层组织中神经纤维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柏隆;周祥福;杨飞;湛海伦;李文标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的膀胱各层组织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明确其在IC致病中的意义.方法 51例IC患者为实验组(男9例,女42例),27例非IC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O'Leary-Sant、VAS评分和膀胱镜检,两组均行PGP9.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两组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密度(NF-PN)分别为5.07±1.33/cm2、3.82±1.18/e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两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2、0.019、0.016).O'Leary-Sant评分中的ICSI、ICPI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有关(P均<0.05),而VAS评分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NF-PN有关(P均<0.01).结论IC患者膀胱组织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膀胱疼痛症状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而尿频、尿急症状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表明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增多可能是IC的致病因素之一.

  •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组织神经纤维密度与尿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俊聪;湛海伦;刘柏隆;吴珍;杨飞;李文标;陈嘉良;许源城;周祥福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膀胱组织中神经纤维密度与尿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明确其在I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的43例IC患者,均进行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评分(PUF)、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组织行PGP9.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尿频评分为(2.8±0.9)分,尿急评分为(2.1±0.8)分,VAS评分为(6.2±2.7)分.大尿流率、膀胱初感觉容量、初急迫容量、强烈急迫容量、膀胱大容量、排尿期大逼尿肌压分别为(18±4)ml/L、(128±57)ml、(163±59)ml、(208±86)ml、(226±94)ml、(33±7)cmH2O.神经纤维密度平均为(5.2±2.2)条/cm2.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与尿频、尿急、疼痛评分呈正相关,与膀胱初感觉容量、初急迫容量、强烈急迫容量、膀胱大容量呈负相关.结论 膀胱组织神经纤维密度与膀胱初感觉容量、初急迫容量、强烈急迫容量、膀胱大容量呈负相关,提示神经纤维密度增高在I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修复膜在大鼠腮腺切除术中对神经再生的屏蔽作用

    作者:许向亮;王建伟;郭传瑸;王珂;田珑;张卫光

    目的:分析修复膜在大鼠腮腺切除术中对神经再生的屏蔽作用.方法:对40只雄性SD大鼠进行双侧腮腺部分切除术,左侧为实验侧,在腮腺表面置入修复膜;右侧为对照侧,直接将皮肤、皮下组织覆盖于腮腺表面.大鼠分为A、B2组,每组20只,A组术中保护面神经,B组术中切断面神经颊支.在腮腺手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4只大鼠.在双侧腮腺咬肌区取材,进行HE染色及PGP9.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有大鼠、A组、B组大鼠左、右侧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及真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置入修复膜的实验侧伤口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浸润多于对照侧.术后4周时,修复膜被自身组织替代.B组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均可见神经瘤形成.B组大鼠左侧真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小于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修复膜可使切断面神经的大鼠真皮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神经纤维的生长,初步揭示出腮腺表面置入修复膜对神经再生的屏障作用.

  • 小鼠出生前后角膜神经分布的变化

    作者:王存;薛芸霞;杨亚兵;傅婷;李志杰;夏潮涌

    目的 了解小鼠出生前后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长度的变化.方法 20只C57/BL6小鼠根据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分为4组,分别为胚胎期17 d(E17 d)组、胚胎期20 d(E20 d)组、出生当天(P0d)组、出生后3 d(P3 d)组,每组5只鼠10只角膜.采用β-微管蛋白Ⅲ抗体对不同组别的小鼠角膜进行整铺片免疫荧光染色.使用荧光显微镜显示各年龄纽的角膜神经分布;使用DeltaVision Core拍摄角膜背鼻侧、背颞侧、腹鼻侧和腹颞侧的神经纤维图像,分别计算并比较不同组别小鼠的角膜表面积、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长度以及角膜各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结果 E17 d组、E20 d组、P0d组和P3d组小鼠的角膜表面积分别为(0.34±0.03)mm2、(0.39±0.03) mm2、(0.46±0.06)mm2和(0.51±0.01) mm2,角膜表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但是相邻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17 d组、E20d组、P0d组和P3d纽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9.11±0.65)mm·mm-2、(13.04±1.83)mm·mm-2、(9.02±0.45)mm·mm-2和(12.87±1.04)mm·mm-2;E17d组、E20 d组、P0d组和P3d组的角膜神经纤维总长度分别为(3.10±0.59) mm、(5.09±1.03)mm、(4.15±0.46)mm和(6.56±1.11)mm.除了E20 d纽到P0d组,其余相邻年龄组间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和总长度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角膜4个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变化趋势与整个角膜的神经纤维密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小鼠出生前后角膜神经纤维有变化,出生当天小鼠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长度低于出生前,随后出现追赶性增长.

  • 小鼠睁眼前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与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存;傅婷;李志杰;夏潮涌

    背景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哺乳动物发育阶段角膜神经分布的研究,但是尚无对睁眼前后这几个时间段角膜神经分布的研究.目的 了解小鼠睁眼前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与密度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SPF级C57B L/6小鼠分为出生后1 d(P1 d)、P7d、P13 d(睁眼前1d)、P14 d(半睁眼)、P17 d(完全睁眼后1d)和P23 d(完全睁眼后7d),各组均5只鼠10只眼.采用β-微管蛋白Ⅲ抗体进行整张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使用Delta Vision Core拍摄角膜背鼻侧、背颞侧、腹鼻侧和腹颢侧的神经纤维图像,根据体视学测量线性结构的原理,运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中的“手动测量-建立多边形特征”计算角膜面积,并且使用LnsgRand.grd曲线(间距为53 μm)分别计算各组小鼠的角膜面积、神经纤维总长度以及各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结果 C57/BL6小鼠P1、P7、P13、P14、P17、P23 d的角膜面积分别为(0.404±0.007)、(1.362±0.154)、(1.573±0.080)、(1.603±0.046)、(1.847±0.052)、(2.445±0.798)mm2,神经纤维总长度值分别为(3.718±1.044)、(19.065±3.350)、(23.687±0.907)、(27.309±2.477)、(31.989±3.976)、(41.214±1.573)mm,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9.592±1.138)、(14.506±1.908)、(15.088±1.241)、(16.772±1.897)、(16.821±2.102)、(17.660±1.216)mm/mm2,均随鼠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906、0.424、2.375,P=0.000),角膜面积和神经纤维长度之间呈正相关(r=0.983,P<0.01).角膜4个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背鼻侧区:F=0.159,P=0.000;背颢侧区:F=2.172,P=0.001;腹鼻侧区:F=1.998,P=0.000;腹颞侧区:F=2.352,P=0.000).其中从P13 d到P14 d,背鼻侧区的神经纤维密度减少了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9,P=0.572);而且从P14 d到P17 d,背颞侧区、腹鼻侧区和腹颞侧区的神经纤维密度分别减少了4.6%、5.5%和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9,P=0.596:t=0.701,P=0.501;t=-0.100,P=0.919).结论 小鼠睁眼过程对整个角膜或角膜各分区神经纤维的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P17 d开始,小鼠角膜神经纤维呈追赶性增长,恢复增长趋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