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评分测量法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上胸弯

    作者:邱贵兴;于斌;王以朋;仉建国;赵宇;余可谊;高增鑫;刘正;刘广源;翁习生;沈建雄

    目的 设计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上胸弯评价量表,并应用其确定上胸弯是否需要融合.方法 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测量29份影像学资料.按照上胸弯冠状面Bending像、矢状面Cobb角和放射学双肩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分值(0~3分),设计评分量表.3周后,重复测量,分析量表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根据患者评分量表得分多少,确定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分析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术前上胸弯冠状面Cobb角、Bending像Cobb角、RSH、矢状面Cobb角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4、2.4、0.2和1.1,总计得分平均为6.0.评分量表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平均值分别为:总计得分项均为79.3%(Kappa值0.77);冠状面Cobb角得分项为89.7%(Kappa值0.89)和82.8%(Kappa值0.81);Bending像Cobb角得分项为86.2%(Kappa值0.85)和89.7%(Kappa值0.89);RSH得分项为96.6%(Kappa值0.95)和93.1%(Kappa值0.92);矢状面Cobb角得分项为96.6%(Kappa值0.95).根据评分量表,规定上述评分项单项得分达到3分或总计得分≥4分时,上胸弯需要融合,此方法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为96.6%(Kappa值均为0.95).结论 AIS 上胸弯侧凸参数评分测量法和根据评分确定上胸弯是否需要融合方法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 选择性胸弯融合治疗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关节平衡的分析

    作者:蒋军;邱勇;钱邦平;王斌;俞杨;朱泽章

    背景:关于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恢复双肩平衡,目前尚无定论。目的:评估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选择性融合胸弯后的肩关节平衡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所有患者上端固定至T3或以下水平(部分固定或不固定上胸弯)。计算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平衡,即肩关节影像学高度(RSH)>1 cm的发生率。分析术后RSH与术前影像学指标,包括T1倾斜角、锁骨角、术前RSH、上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主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手术前后RSH的变化与上胸弯、主胸弯Cobb角的变化及矫正率的相关性。
      结果: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衡平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7%。相关分析显示术前的影像学指标与术后RSH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主胸弯的变化及矫正率与RSH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
      结论:Lenke 2型AIS患者并不是融合上胸弯的绝对指征。选择性融合胸弯时,主胸弯的过度矫正是导致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的危险因素。

  • 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孝宾;吕国华;王冰;李晶;卢畅;康意军;李亚伟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男15例,女81例;年龄10~18岁,平均14.5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随访22~68个月,平均42.2个月.根据术后肩部平衡情况,将患者分为肩部平衡组和肩部失平衡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肩部失平衡患者17例,发生率为17.7%.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与术后肩部失平衡相关的3个独立因素为:术前锁骨角(OR=1.873,P=0.018)、术前主胸弯Cobb角(OR=2.222,P=0.028)和术后主胸弯Cobb角(OR=0.483,P=0.039).其中锁骨角和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危险因素,术前锁骨角的正值越大,主胸弯角度越大,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性越大;术后主胸弯Cobb角为保护因素,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较大时,能相对避免肩部失平衡的发生.结论:术前锁骨角为正性倾斜、主胸弯角度较大和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过小可能是AIS患者主胸弯矫正后肩部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

    作者:王孝宾;吕国华;王冰;李晶;卢畅;康意军;李亚伟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obb角<8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固定融合上端椎在T4或T4以下,随访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排除翻修手术和截骨手术患者。术前根据Lenke分型判断上胸弯是否为结构性,分成结构性上胸弯组和非结构性上胸弯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外观肩部平衡以及影像学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共有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14.4岁,随访时间24~62个月,平均36.4个月,其中结构性上胸弯组17例,非结构性上胸弯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上胸弯均能自发性矫正,末次随访时,上胸弯Cobb角平均由27.9°减小至19.4°,T1倾斜角由-0.21°增加至4.7°,第一肋倾斜角(FRT)由0.4°增加至3.7°,锁骨角(CA)由-1.5°增加至0.8°,双肩高度差(CSH)由-13.0mm增加至5.2mm,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倾斜角的改变(术后T1倾斜角-术前T1倾斜角)与CSH变化(术后CSH-术前CSH)有较强相关性(r=0.624,P=0.000),术后主胸弯的矫正率和FRT与CSH变化为中等程度相关(r=0.437,0.345,P=0.007,0.006),术前主胸弯Cobb 角与CSH 变化为弱相关(r=0.262,P=0.040)。上胸弯Cobb角及柔韧性、主胸弯柔韧性、T1倾斜角等参数与CSH变化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AIS患者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上胸弯在主胸弯矫正以后均有自发性矫正现象,但T1倾斜角、第一肋倾斜角和双肩高度差均会增加。右胸弯患者左肩被抬高的程度与T1倾斜角增加的程度、主胸弯的矫正率及术后第一肋倾斜角相关。

  • 含有上胸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矫形效果分析

    作者:邱贵兴;王以朋;于斌;仉建国;沈建雄;翁习生;李其一;杨新宇;赵丽娟

    目的 分析含有上胸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矫形效果.方法 含有上胸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6例,其中双胸弯(PUMC Ⅱa)13例,三弯13例(PUMC Ⅲa 11例,Ⅲb 2例),分为手术融合范围含上胸弯组(A组,18例),未含上胸弯组(B组,8例).根据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侧凸及双肩平衡的矫形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胸弯与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A组为45.3°和61.2°,B组为35.6°和58.9°,术后A组为24.2°和20.1°、B组为26.4°和20.3°,A组上胸弯与主胸弯冠状面矫形率为48.2%和68.7%,B组上胸弯自动矫形率与主胸弯冠状面矫形率为24.5%和66.3%,上胸弯矫形率A组明显优于B组,主胸弯矫形率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射学检查双肩高度差>10 mm(双肩不平衡)的发生比例,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肩高或双肩等高的患者术后双肩失平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右肩高的患者(P<0.05).结论 对于含有上胸弯、术前左肩高或双肩等高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时应考虑融合上胸弯,以获得更好的上胸弯冠状面矫形率,同时避免或减少术后双肩失平衡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