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观察瑞苏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影响

    作者:徐宁;李勤

    目的:观察瑞苏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缬沙坦组32例和瑞苏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组32例,三组均给予降压治疗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使用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以外的降压药物,缬沙坦组给予以缬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联合组在以缬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上联合应用瑞苏伐他汀。随访1年,观察三组血压变化,维持窦性心律比例,左心房内径,血脂,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T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血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以缬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瑞苏伐他汀后,维持窦性心律比例进一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三组左心房内径,CRP,TL-6,TNF-α均有效减少,但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治疗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够减少房颤的复发,以缬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维持窦性心律比例高于一般治疗组,联合应用瑞苏伐他汀能够进一步降低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房颤的复发。这种效果有来自于降压治疗减轻左心房负荷外,缬沙坦和瑞苏伐他汀通过抑制CRP、IL-6等炎症介质,减轻左心房的重构,从而减少房颤的复发率。

  • 瑞苏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晓丽

    目的:观察瑞苏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即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苏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为5.00%(3/60),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瑞苏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瑞苏伐他汀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鲍美华;张轶雯;程琳;周宏灏

    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瑞苏伐他汀为临床常用的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其药动学和药效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的遗传多态性对瑞苏伐他汀的体内代谢和临床疗效个体差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药物转运体、细胞色素P450酶和其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瑞苏伐他汀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 CETP基因TaqI B多态性与瑞苏伐他汀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杨希立;许兆延;张健瑜;周昭仑;李健民;蔡炜标;李健;岑锦明

    目的:比较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组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间的关系。方法: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196例及血糖正常160例给予瑞苏伐他汀治疗,分析病例组治疗前后冠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结果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研究对象血标本的CETP 基因 TaqI 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结果:CETP 基因TaqI B B1B1、B1B2、B2B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7%、48.0%,16.3%;对照组为31.3%、53.1%、15.6%。 HDL-C及MLA在瑞苏伐他汀治疗后呈上升趋势,LDL-C、TG、TCH、Lpa、PA、EEMA及PB治疗后呈下降趋势。结论:CETP基因Taql B多态性与瑞苏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调节以及血管斑块退缩作用可能有相关性。

  • 强化瑞苏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高晖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苏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10 mg/d,睡前服用;B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40 mg/d,睡前服用.两组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hs-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TC、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与A组相比较,B组hs-CRP、TC、LDL-C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瑞苏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安松涛;李凌;王丽霞;杨朝宽;齐艳艳

    目的:探讨瑞苏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TZ注射诱导制备T2DM大鼠模型,成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n=25)、瑞苏伐他汀组(C组,n=25),并设正常对照组(A组,n=10).于第14周末取大鼠心脏,称取心脏质量并计算心脏肥厚指数(HWI),胶原容积分数(CVF),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受体α(PPARα)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表现出心肌病特征,HWI,CVF增加,电镜观察可见大鼠心肌纤维以变性坏死为主,肌丝纤维丢失,肌丝排列紊乱,间质胶原纤维增多,糖原、脂褐素沉积等病理改变,C组大鼠心肌病变较B组有所减轻,HWI,CVF下降,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显示,B组大鼠心肌PPARa蛋白表达比A组明显升高,C组大鼠PPARα蛋白表达比B组明显升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瑞苏伐他汀在调脂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心肌PPARα的表达,对T2DM的心肌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