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切除与左心耳封堵的随访研究

    作者:孙鹤;胡秋明;孟旭;韩杰;李岩

    目的:对比心房颤动患者内外科左心耳处理方式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分别行Wolf Mini-maze与左心耳封堵的患者46例,随访其术后服药情况及脑卒中发生情况.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0.5(2.0,93)个月,长时间为60个月.结果:两组经良好匹配,在基本资料、术前检查以及术后药物应用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随访中免于脑卒中事件的比例为:外科95.5%,内科75% (P =0.013).且左心耳处理费用方面外科显著低于内科.结论:外科左心耳切除比内科左心耳封堵更具有安全性且更为廉价.或将成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方式.

  • 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治疗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作者:黄浩彬;吴延虎;朱锦富;刘翔;杜琎;王炜;黎增亮

    目的:系统评价外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与传统方法相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等数据库,查找对比外科消融与传统方法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合适的结局事件进行Meta分析.后应用GRADE方法对整个证据体进行质量评价.结果:12个临床试验符合本文的纳入标准,这些试验共募集了1,044例患者.外科消融组中随访12个月时,仍保持窦性心律的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消融治疗组(OR =7.10,95% CI:4.26 ~ 11.85).外科消融并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结论:外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良好的安全性,随着消融器械的发展及电视胸腔镜下辅助心房颤动消融等技术引入临床,其适应证也可能会被进一步拓宽.

  • 难治性心房颤动的分期式导管心内膜-胸腔镜心外膜联合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浩杰;郑黎晖;郭金锐;吴灵敏;乔宇;孙巍;丁立刚;梁二鹏;杜忠鹏;陈刚;郑哲;姚焰

    目的 评估全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对心内膜导管消融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至2015年期间51例在阜外医院接受导管消融复发后愿意接受胸腔镜外科消融的房颤患者,于胸腔镜下应用双极消融钳进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及Marshall韧带离断术.术后3、6、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1例患者失访,其余50例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总维持率为86.0%(43/5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9.5%(34/38例)及75.0%(9/12例).术后12个月,在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36例(72.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分别有28/38例(73.7%)及8/12例(66.7%)维持窦性心律.复发的14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房颤,2例为左心房扑动.术中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导管消融难治性房颤患者再次行胸腔镜外科消融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房颤的外科消融治疗进展

    作者:孟旭

    外科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进行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目前房颤外科消融策略主要包括经典迷宫手术、改良迷宫手术、微创房颤消融及杂交手术等,其中以微创外科消融和其他心脏手术同期进行的改良迷宫手术为流行,杂交手术尚处初始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就房颤外科消融的适应证、策略进行讨论.

  • 同期房颤外科消融的围术期安全性研究——基于倾向值匹配分析

    作者:朱锦富;黄浩彬;吴延虎

    目的:评估在施行其他心脏外科手术的同时加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中心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04例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倾向值匹配分析的方法分析消融组与非消融组在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心包纵膈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匹配,消融组142例和非消融组39例入选,两组患者在术后ICU转出时间、住院时间、心包纵膈引流量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安全性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其他心脏外科手术同期加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不增加围术期风险.

  • 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治疗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作者:张海波

    房颤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1987年美国Cox根据房颤发生的房内折返学说和切口间距必须短于房颤波长的原则创建了迷宫手术.与之前的术式比较,Cox迷宫手术成功恢复了房室同步、窦性心律,并降低了远期卒中发生率,这一手术涉及复杂的横跨左右心房的切口,但同时又可以保障窦性激动在心房内正常传导,使大部分心房肌能够被激动,恢复患者心房的机械功能,因此被称为迷宫手术.终Cox迷宫手术因其在房颤机制上的深入理解和高转复率成为房颤外科治疗的金标准.

  • 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单中心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健;郭惠明;黄帅;谢斌;张煜源;刘方舟;詹贤章;薛玉梅;方咸宏;廖洪涛

    目的 总结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孤立性非阵发性AF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9±9.8)岁,其中11例持续性AF,19例长程持续性AF.手术于全胸腔镜下施行,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双侧胸壁双孔入路组及左后外侧胸壁三孔入路组.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例(3%)左后外胸入路组患者中转开胸.1例(3%)术后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1±4.8)d,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为(18.3±5.9)h,出院时16例(53.3%)为窦性心律,9例(30%)为AF心律,5例(16.7%)为心房扑动心律.术后随访(6.9±2.5)个月,8例(26.6%)维持AF,2例(6.7%)转为心房扑动,20例(66.7%)维持窦性心律.复发的5例患者在术后3~4个月接受再次导管消融,4例转为窦性心律,后随访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0%(24/30).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卒中、左心房血栓和肺静脉口狭窄发生.结论 全腔镜改良Mini-Maze法治疗非阵发性AF疗效满意.本研究首创的双侧双孔入路安全、可重复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栩俊;黄焕雷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典的"切与缝"Cox迷宫Ⅲ手术是外科治疗房颤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复杂而未能被广泛推广.随着新的消融技术及消融能量应用于临床,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能量消融技术使术中治疗房颤更方便、更安全.本文简要介绍房颤的分类、病理生理及基于此理论而衍生的消融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