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丽霞;刘兴红;刘珍妮;黄靓;郑卫国

    目的 比较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将1999年4月~2006年8月分别实施这两种术式的年龄、术前眼压、青光眼类型及眼局部情况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比较,其中治疗组34例(40眼)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6例(40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组平均随访34个月,完全成功率达90.10%,总成功率达97.25%,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平均随访33月,完全成功率达80.24%,总成功率达87.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治疗组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中远期术后并发症少,降眼压效果明显持久,成功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 可拆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伟

    目的 探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拆缝线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102只眼)青光眼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常规手术组)和复合小梁切除术(复合手术组,即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巩膜可拆缝线和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对2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和滤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浅前房复合手术组7只眼(13.2%),常规手术组19只眼(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手术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滤过泡评分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后6个月后,复合手术组患者的滤过泡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缝线能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 低浓度丝裂霉素C在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三红

    目的:评价低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原发性青光眼小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58例82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3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MMC组32例44眼于常规小梁切除术中巩膜板层剥离片下应用0.2mg/m1MMC棉片,放置2分钟后取出冲洗,继续其余手术步骤,术后处理2组基本相同.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眼压稳定情况及滤过泡形成维持状况等指标,结果:MMC、组手术成功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P<0.05)结论:低浓度MMc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有效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通道瘢痕的形成,提高小梁切除的成功率及延长滤过泡的维持时间.

  • 超常规小梁-巩膜带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含军

    目的 探讨超常规小梁-巩膜带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110例(110眼)准备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8例)行超常规小梁-巩膜带切除+虹膜周切术,B组(52例)行常规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眼压控制和前房形成情况、术后远期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情况.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1周)眼压控制(<21mmHg)数和浅前房:A组分别为54眼(93.1%)和25眼(43.1%),B组分别为44眼(84.6%)和18眼(34.6%),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A组眼压为(11.20±2.13)mmHg,B组为(12.12±2.07)mmHg,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6~26个月)良好功能滤过泡和眼压控制数:A组分别为41眼(70.7%)和48眼(82.8%),B组分别是27眼(51.9%)和31眼(59.6%),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A组眼压为(12.21±1.98)mmHg.B组(13.79±3.27)mmHg,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常规小梁-巩膜带切除+虹膜周切术较常规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远期眼压控制效果好,同时避免了使用抗细胞代谢药物或其他操作所带来的并发症,结果令人满意.

  • 隧道式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和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作者:王明睿;史春生;王勇;方严

    目的 研究隧道式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5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入院后行小梁切除术,其中常规小梁切除术式组17例(27只眼),隧道术式组18例(27只眼),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角膜曲率、手术成功率及滤过泡形态.结果 术后6个月时,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功能滤过泡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在术后1周、1个月时垂直方向角膜曲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间在垂直方向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隧道式小梁切除术组垂直角膜曲率较小,3个月、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水平方向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隧道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对角膜曲率的影响较小,3个月后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没有差异.

  • 改良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罗建波;陈荣华;陈育尧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兴宁市人民医院确诊治疗的AACG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改良组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浅前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前术后1周、6个月眼压(IO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改良组术后1周、6个月IO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提高AACG患者IOP控制疗效,有利于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李海霞

    目的:讨在对青光眼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青光眼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丝裂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察组患者浅前房分度、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的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浅前房分度和治疗前后的眼压,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