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人工肾小管构建及其对ARF-MODS猪血清IL-6、TNF-α、IL-10的影响

    作者:刘伦志;宁建平;卜凡;文锐

    目的 构建生物人工肾小管装置(RAD),观察其对急性肾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RF-MODS)猪炎症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猪肾近曲小管细胞,以滤器AV-400S作支撑,构建RAD.用双肾肾动脉钳闭法加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ARF-MODS猪模型,随机分为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组(n=6)和CVVH+RAD治疗组(n=6),观察其生存时间,并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12h和治疗24h等时点取血标本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①抽样检测RAD,其菊粉复原率为(0.965±0.027),显微镜下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基本覆盖了空心纤维内壁;②CVVH+RAD组与CVVH组生存时间分别为(36.82±10.78)h,(28.46±9.82)h,前者明显长于后者(P<0.05);③CVVH+RAD组与CWH组治疗24h时血清IL-10浓度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其上升幅度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二组治疗24h时血清IL-6、TNF-α浓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CVVH+RAD治疗ARF-MODS疗效优于单纯CVVH治疗;CVVH+RAD可提升抗炎因子IL一10水平,改善致炎一抗炎因子间的平衡,这可能是RAD治疗ARF-MODS的机制之一.

  • 生物人工肾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清刚

    本文阐述了采用组织工程和基因、细胞技术发展起来的生物人 工 血滤器、生物人工肾小管辅助装置,通过它们可望生产出易携带或可移植的生物人工肾以完 全代替肾功能,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或病死率。

  • 生物人工肾小管治疗急性尿毒症伴重症感染致多器官衰竭猪的研究

    作者:毛慧娟;王笑云;应旭旻;王恒进;沈霞

    目的观察人肾近曲小管细胞构建的生物人工肾小管辅助装置(RAD)对急性尿毒症伴重症腹腔感染致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衰竭(MOF)猪的疗效.方法原代培养人肾近曲小管细胞并构建RAD,将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MODS/MOF猪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RAD组(A组,n=5):将RAD与血滤器连接,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24h;②假RAD组(B组,n=5):将RAD换为无细胞的假RAD,余同A组;③未治疗组(C组,n=6).观察生命体征、肝和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生存时间.结果A组治疗至24 h时,平均动脉血压(MAP)为(88.13±7.62)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B组[(63.50±11.82)mm Hg]和C组[(53.50±2.52)mm Hg,P值均<0.01].A、B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钾(K+)、动脉血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值均较C组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至24 h时,血清TNF-α为(394.42±35.62)pg/ml,明显低于B组[(531.76±30.23)pg/ml]和C组[(552.89±27.81)pg/ml,P<o.05],B、C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A组生存时间为(118.73±8.48)h,明显长于B组的(81.20±11.76)h和C组的(74.96±23.00)h(P<0.01),分别延长46.20%、58.39%.结论应用人肾近曲小管细胞构建的RAD治疗MODS/MOF猪,能显著改善低血压,降低血TNF-α,延长生存时间.

  • 生物人工肾小管体外构建的研究

    作者:应旭;王笑云;沈霞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生物人工肾小管(RAD)的方法和RAD重吸收钠离子(Na+)、肌酐(Cr)、葡萄糖(Glu)的功能鉴定。方法:采用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体外培养,然后植入FH66血液滤过器内腔继续培养,体外制作模拟血液滤过加肾小管细胞的系统,即RAD。测定本系统对Na+、Cr、Glu的重吸收功能,并与未植入LLC-PK1的滤过系统做对照。同时观察哇巴因、根皮苷对重吸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C r重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9%∶84.8%,P<0.001),Na+、Glu重吸收率大于85% ,且明显受哇巴因及根皮苷抑制(重吸收率<10%),祛除药物抑制因素后,重吸收率又能恢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在体外成功构建RAD,并且具有选择性重吸收功能。

  • 生物人工肾小管对多脏器障碍/多器官衰竭猪IL-10和生存时间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笑云;王恒进;毛慧娟;应旭旻;沈霞

    从2002年6月~2003年1月,我们采用猪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自行构建的生物人工肾小管装置(RAD)[1],对急性肾衰竭(ARF)合并多脏器障碍/多器官衰竭(MODS/MOF)猪进行治疗,观察对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生存时间的影响,获得满意的结果.

  • 生物人工肾小管体外构建的研究

    作者:王笑云;应旭曼;沈霞

    血液净化技术的出现使肾衰病人的总体预后大有改善,但至今血液净化仍局限于肾小球功能的替代,仍不能在体外进行肾小管功能的替代.肾脏,特别是肾小管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参与激素代谢、产生细胞因子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在体外模拟替代肾小管的功能,那对肾替代疗法将是一个极大的完善.本实验于1999~2000年采用猪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I)体外培养,然后将细胞植入空心纤维内腔制作生物人工肾小管(RAD),继续培养后测定其功能,从方法学的角度对人工肾小管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并取得成功,证明其在体外具有肾小管的功能.

  • 生物人工肾小管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张建鄂

    利用生物学与工程学原理制造出一种能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中种植有成活的肾小管细胞并使其持续发挥相应的生物效应,从而替代肾功能衰竭者丧失的肾小管功能。

  • 生物人工肾小管体外构建及对氨基酸、钠离子、肌酐转运功能的研究

    作者:应旭曼;王笑云;沈霞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生物人工肾小管(RAD)的方法及5 h内RAD在体外对肌酐(Cr)、葡萄糖(Glu)、钠离子(Na+)和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的转运功能.方法采用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体外培养,然后植入FH66血液滤过器内腔继续培养两周构建RAD.测定RAD对Na+、Cr、葡萄糖及4种氨基酸的转运功能,并与未植入LLC-PK1的滤过系统做对照,并观察哇巴因、根皮苷对转运的特异性抑制作用.结果RAD组肌酐滤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AD组Na+、葡萄糖、氨基酸的滤过率在哇巴因及根皮苷作用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去除药物抑制因素后,滤过率又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构建的RAD具有对氨基酸、葡萄糖、钠离子、肌酐的选择性转运功能,且能在5 h内稳定维持.

  • 组织工程学在生物人工肾小管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张建鄂

    组织工程学是材料学、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结合,组织工程学已被成功应用于正在研制的生物人工肾小管辅助装置(RAD)中.实验证实该装置能够替代急慢性肾功衰竭患者丧失的肾小管转运、代谢和内分泌功能,预示了组织工程学的美好前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