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误诊为血小板减少症1例分析

    作者:刘俐伶;麻继臣;马玉昕;符青梅

    对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误诊为血小板减少症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3岁.因发热2 d自行服用安乃近、牛黄解毒片、伤风感冒胶囊及螺旋霉素等(以前均服用过)2 d后,无好转,到当地个体诊所予以肌注柴胡和林可霉素各一支,0.5 d后出现面颈部肿胀伴憋闷不适,次日在面及前胸部出现红斑,伴瘙痒.

  • 重症多形性红斑误诊1例分析

    作者:张大春;罗佳美

    对重症多形性红斑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12岁,发热4 d,口腔糜烂3 d,皮疹1 d入院.入院前4 d,患儿出现发热,体温不详,伴阵咳,在当地医院输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地塞米松、双黄连,肌注安痛定1 d,咳嗽稍缓解.

  • 药疹误诊手足口病2例分析

    作者:王晓云;李静;杜强国;任艳君

    对药疹误疹手足口病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4岁.因发热5 d伴口腔及双手指疱疹3 d入院.当地有手足口病流行.入院查体:T 38.1℃,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 Hg,双手指间皮肤可见数个梭形疱疹,大约0.5 cm×1.5 cm.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臀部及会阴部亦可见黄豆大小疱疹,其他部位未见皮疹.双侧口角可见皲裂,咽部明显充血,咽后壁及上腭可见两枚疱疹,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 银屑病误诊为药疹2例

    作者:石海云

    1 病例报告例1 男,25岁.因咽痛自服磺胺药后2 d全身起红斑、丘疹伴发热入院.入院诊断:皮炎湿疹样药疹.查体:t39.5℃,P90次/min,BP120/79mmHg,R20次/min,神志清,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Ⅰ~Ⅱ°肿大,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全身广泛分布大小不一红斑丘疹,色鲜红,部分融合成片,未见明显皮屑,实验室检查:血WBC1.2×109/L,N0.8,尿无异常.追问病史,既往无磺胺过敏史.入院后予患者地塞米松、维生素C静脉滴注,并加用红霉素防治感染及其他对症退热治疗.3 d后,患者体温仍无明显下降,皮疹未见明显消退,且发现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弥漫分布的针尖到米粒大小脓疱,考虑为类固醇性毛囊炎,即停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只予抗组胺药物,又数日,患者皮肤上小脓疱完全自行脱落.皮肤呈弥漫潮红状,其上覆细小剥脱皮屑,测体温较前略有下降,确诊为红皮病型银屑病,加用雷公滕、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体温渐恢复正常,数周后皮损完全消退.

  • 猩红热误诊为药疹1例

    作者:王云宁;刘捷;冯咏梅

    1病例报告女,8岁.因咽痛1 d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Ⅴ钾片口服(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于就诊当晚口服1片(0.25 g),第2天清晨患儿面部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痒感明显,因无发热,躯干及四肢无皮疹,且母亲及外祖母有青霉素慢性过敏史,故诊为青霉素Ⅴ钾过敏引起的药疹,给予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C 2.0、5%葡萄糖液500 ml静点,液体结束后皮疹消退,但于第3天晨起面部猩红热样皮疹再现,且躯干也出现粟粒大小红色皮疹,疹间皮肤正常,无痒感,扁桃体肿大Ⅱ度,双侧覆盖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检查WBC 17.5×109/L,N 0.81,L 0.19,考虑为细菌感染,给予阿齐霉素0.25静点抗炎,第4天皮疹加重,可见草莓舌、帕氏线明显,且出现发热,诊为猩红热,经青霉素静点治疗3 d,热退、皮疹消失,治愈出院.

  • 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误诊固定性药疹2例

    作者:张桂秀;刘青青

    1 病例报告例1:男,70岁.因腹泻1 d,自服泻痢停后脐周皮肤发现暗红色斑,微痒,于2002-07到我科就诊.查体:脐周皮肤见约有12 cm×10cm大小暗红斑,褐色表面无渗出无结节丘疹,无苔藓样变,伴毛孔轻度扩大,质地稍硬的轻度水肿的红斑.门诊拟诊固定性药疹,并给予炉甘石洗剂、倍氯美松霜外擦,抗过敏口服赛庚定片和维生素C片,症状略有减轻,1个月后病情无好转再次复诊,追问病史,患者5a前曾患胃癌做过胃大部切除术.

  • 麻疹误诊为药疹1例

    作者:关颖;薛光

    1 病历摘要女,32岁.因用药后周身红斑、丘疹伴痒1周就诊.入院诊断药疹,后经追问病史、医生会诊,确诊为麻疹.患者1周前因咳嗽、流涕、发热(高39℃)于当地卫生所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 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物疹误诊为麻疹1例分析

    作者:王玲玲;杨龙

    对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物疹误诊为麻疹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5岁.因发热伴咽痛、结膜充血5d,皮疹3d入院.发病前有受凉史,随后出现发热、咽痛、眼结膜充血,体温高达38.9℃,口服感冒退热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治疗2d后体温较前稍有降低,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次日因眼结膜充血明显,伴有畏光、流泪至我院眼科就诊,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利巴韦林滴眼液点眼,上述症状无缓解.遂至皮肤科就诊考虑麻疹,予以头孢呋辛、维生素C、利巴韦林等对症治疗2d后患者全身皮疹较前明显增多,颜色转为暗红色,且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及口周皮肤破溃,同时再次出现发热、寒战,体温达38.5℃,再次至我院就诊,急查血常规示:WBC 9.2×109/L,N 0.69,L0.18;予以肌注复方氨基比林退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地塞米松、维生素C抗感染、退热对症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约2h后发现背部、下肢皮疹较前明显增多,同时颜面部、颈部、胸腹部、四肢、手心及脚心均可见大量暗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于皮肤,压之可退色,无疱疹,部分呈褐色.疹间皮肤正常,无皮肤瘙痒.急诊拟麻疹收治入科.主诉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后予以生理盐水漱口,无菌纱布生理盐水浸湿外敷口周.继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利巴韦林、维生素C、B6等药物抗感染、抗病毒、补液支持对症治疗,2d后颜面部皮疹部分相融合,两侧颧骨处出现黄色脓性点状分泌物,外耳廓及下颌处可见较大疱疹,同时躯干、四肢皮疹亦较前逐渐增多,呈紫红色,伴水疱,部分融合,手心脚心暗红色斑丘疹,大量疱疹.

  • 症状不典型的青少年麻疹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张继万;金锋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儿童麻疹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而青少年麻疹的发病率则逐渐增多,预示麻疹将由儿童病转为成人病[1].青少年麻疹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我院1996~2000年共收治青少年(年龄≥14岁)麻疹48例,其中18例误诊,误诊率37.5%.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16~28岁,平均20.4岁.外来务工人员7例,农民4例,教师、学生各3例,工人1例.发病季节:春季7例,夏季5例,秋季、冬季各3例.有麻疹疫苗接种史12例,患病前有麻疹患者接触史10例.

  • 儿童药疹27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茹;王贤书;程征海;陶靖平

    药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认为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1] .为探讨儿童药疹患者的皮疹类型、致敏药物的变化及药疹的发病机制等,现对我科1989~2003年收治的270例药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关键词: 药疹/诊断 儿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