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与脑梗死大鼠偏瘫侧肢体骨密度和血瘦素水平

    作者:王聪聪;贾立坤;张秀清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大鼠偏瘫侧肢体骨密度和血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老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脑梗死模型组30只,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偏瘫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组(综合组).在治疗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时间点,通过测定偏瘫肢体近端骨密度(BMD)、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白介素-6(IL-6)观察骨质疏松情况,同时也观察了血瘦素((L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第1个月起,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血清BGP、BALP和AL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第2月起,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骨密度、BALP和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3月时,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骨密度、血清BALP和ALP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第1个月起,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治疗2月起,常规治疗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时,两治疗组血清IL-6水平与假手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第1个月起,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2个月起,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第3个月时,常规治疗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与假手术组血清L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升高血清BGP、BALP、ALP水平,降低血清IL-6水平,改善了偏瘫侧肢体骨密度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瘦素水平改善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关.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戴玲;陈旗;王彤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6例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治疗组)与一般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9例,两组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次的治疗10-40次.采用Fugl-Meyer评价法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作为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经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P<0.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或<0.01).结论:本文所介绍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婉妍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吞咽评分[(1.25±0.02)、(3.13±0.12)分]均较治疗前[(4.26±0.48)、(4.26±0.45)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比传统方法更加有效,并且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德辉;黄建波;朱进波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的影响,评价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方法 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在入院24 h内及入院后10 d、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同时统计住院费用.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住院费用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作者:伍国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治疗组)20例,一般治疗组(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次的治疗,治疗次数10~40次.采用Brunnstrom评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评级都有提高,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有显著的疗效.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骨质疏松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作者:贾立坤;王聪聪;李秀华;张秀清

    目的:通过检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密度( BMD )及血清瘦素( LP )、碱性磷酸酶( ALP )、骨钙素(BG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FT)对其肢体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NFT治疗。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入院第2天及治疗6个月后的BM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肢BMD、对照组健肢与患肢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FT能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代谢指标,增加偏瘫肢体BMD;NFT对防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质疏松有效。

  • 针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50例

    作者:马达;和瑞欣;楚海波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电针、中药配合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为主的运动康复训练,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上下肢肢体痉挛程度、肌力、肢体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肌痉孪的肌张力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侧肢体肌力、活动能力大为改善(P<0.01).结论:针药配合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可显著降低患肢肌张力增高,增强肌力,提高惠肢活动能力.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急性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闫星晨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康复的临床疗效,分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7.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急性期四肢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