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与处理

    作者:陈哲;彭新;王恩彤;单希征

    目的:总结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眩晕科住院患者双侧Dix-Hallpike试验均呈阳性而被诊断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之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结果:在诊断为BPPV的982例患者中,31例双侧Dix-Hallpike试验均呈阳性而初诊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其中26例两侧Dix-Hallpike试验所诱发的眼震强度基本对称,且按双侧后半规管BPPV在两侧分别施以相应的复位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及眼震方获缓解,被诊断为真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另5例两侧Dix-Hallpike试验所诱发的眼震强度不对称,眼震较强一侧经相应的复位治疗而Dix-Hallpike试验转为阴性后,另侧未曾予以复位治疗但Dix-Hallpike试验亦随之转为阴性,被判定为假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结论:双侧Dix-Hallpike试验均出现典型诱发性眼震的病例需进一步的鉴别诊断,以排除假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

  • 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段博;姜树军

    目的:分析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的原因,以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首诊为脑供血不足其后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31例患者人院时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并按脑供血不足治疗3天到1周无效,而经Dix-Hallpike诊断试验检查呈阳性,确诊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Epley复位法及Brandt-Daroff前庭康复治疗,患者眩晕或头晕消失,Dix-Hallpike诊断试验转为阴性.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1)患者主诉以头晕为主;(2)患者主诉的头晕时间超过1分钟,将头晕发作后的轻微不稳感和恶心时间计算在发作时间内;(3)患者近半年内均无外伤史;(4)具有陈旧性脑梗死证据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因素;(5)均有颈椎退行性病变;(6)接诊医生未对患者进行Dix-Hallpike检查.结论:对于主诉为阵发性头晕的老年人,虽然无BPPV典型表现,均应进行Dix-Hallpike试验,以及时明确是否存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中医辨证联合SRM一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殷春萍;蓝青;王钊;王长垠;周芳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SRM-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仅通过SRM-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给予复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第2天和第10天,分别评价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其1个月内的BPPV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的第2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z=-1.3,P=>0.05);在治疗的第10天,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z=-2.206,P=<0.05).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PPV复发率分别为3.8% (1/26)和30.8%(8/26)(x2=6.58,P<0.05).结论:SRM-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联合中医药治疗BPPV较单纯复位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且可降低BPPV的复发率.

  • 前庭性偏头痛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例

    作者:王宁;单希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前庭性偏头痛为2种常见的眩晕发生原因,二者均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且可共存在于同一个患者,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报告1例同时存在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前庭性偏头痛之少见病例,系一70岁老年女性患者,具有反复性眩晕发作5年的病史,因初诊时其翻滚试验阳性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给予Gufoni法复位治疗,但患者眩晕症状无明显缓解,经进一步检查、会诊,考虑患者同时存在有前庭性偏头痛,经药物治疗其病情得到控制.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对此类病例的诊疗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康复过程中的护理

    作者:叶海燕;藤立英;楼颖;杨海燕;单希征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76例BPPV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复位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眩晕护理、饮食护理及复位指导,分另观察2组患者治疗1周和2周后的临床效果,并经过一年回访,观察记录2组患者BPPV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周时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例治疗2周时的治愈率及1年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行前庭康复训练及护理可使BPPV患者的短期治愈率明显提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针灸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春萍;蓝青;王钊;王长垠;周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该病是一种由头位变动所诱发的短暂阵发性发作性眩晕,通常伴有特征性眼震表现.中医无BPPV这一疾病概念,其有关论述散见于“眩晕”、“冒眩”.现代中医运用针灸辅助治疗BPPV形式多样,包括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通常作为手法复位治疗的辅助治疗措施,以提高总体疗效.本文就针灸治疗BPPV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

  • 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史红娟;郝冬琳;毛伦林

    目的 评估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符合S-BPP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63例;年龄为38~84岁,平均年龄(61.19±12.18)岁.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倍他司汀药物治疗)40例和联合组(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治疗S-BPPV患者1周、2周、3周后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药物组3周后有3例患者复发.结论 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S-BPPV的总有效率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并且可以降低S-BPPV的短期复发率.

  • 探讨耳石复位法在分型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卓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在分型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的耳石复位法(CR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眩晕次数和前庭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应用耳石复位法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体会

    作者:倪群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7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受累半规管的差异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1周后复查,并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87例患者通过变位试验检查显示,单侧后半规管受累者居多,共72例,占到82.8%,单侧水平半规管受累者11例(12.6%),单侧上半规管受累者2例(2.3%),混合型受累者2例(2.3%).所有患者针对不同半规管受累情况采用有效的手法复位方法,结果发现首次治愈76例(87.4%),3个月后治愈83例(95.4%).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将Barbecue翻滚复位法、Epley管石复位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手法复位联合康复练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

    作者:乌兰托亚

    目的 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临床治疗中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手法复位疗法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70例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于2012年1月—2016年5月进入该院的患者,依据治疗疗法的差异分组:甲组34例施予手法复位疗法,乙组36例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并统计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 甲组34例有效率79.41%,乙组36例是97.22%(P<0.05).结论 临床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展开治疗时,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手法复位疗法更为可靠,推荐选用.

  • 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青艳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康复效果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眩晕复发率、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眩晕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25%的眩晕复发率,同时其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负性心理,预防病情复发,对患者康复效果有积极影响.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董晓丽

    目的:评价药物辅助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10.34%(3/29),对照组复发率为68.18%(15/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耳石复位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

    作者:徐万红

    目的 研究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录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共计104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耳石复位加以前庭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采取耳石复位加以前庭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得到明显的临床效果.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俊英

    目的:研究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2例.将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改良Epley方法治疗,将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参照组,使用Semont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改良Epley方法和Semont方法进行复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代方明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笔者医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收治住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抽取2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签法分组,治疗组(n=100)在使用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维生素C2g+维生素B60.2g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Dix-Hallpike试验)治疗,对照组(n=100)则在使用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维生素C2g+维生素B60.2g基础上联合加用天麻素输注、银杏达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0%,复发率是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1.0%,复发率是9.0%;2组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可临床推广.

  • 柴陈泽六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贵华

    目的 探讨柴陈泽六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BPPV)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柴陈泽六汤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PPV患者联合应用手法复位治疗以及柴陈泽六汤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姜石刚

    目的:本文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临床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2月所接收的6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治疗临床资料.在排除其他疾病前提下,采取综合治疗方式.结果: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恢复正常,占46.15%,25例患者眩晕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占38.46%,10例患者发作次数比治疗前较少,占15.38%.结论: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患者采取药物和体位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手法复位治疗特发和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

    作者:邓清红

    目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法复位,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红外线眼动记录仪对眼震进行记录,并根据眼震的特点进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位置以及分型进行判断,采用Epley复位法进行后半规管进行治疗,采用翻滚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有40例患者采用了Epley复位法,其治疗效率为92.50%,另外40例则采用翻滚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有所改善.结论:在特发和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法复位,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率高,方法可靠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SRM-IV型全自动诊断治疗系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疗效与手法复位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马梽轩;孙海波;冷辉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治疗与SRM-IV型全自动诊断治疗系统治疗次数与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PPV患者手法复位与SRM-IV型全自动诊断治疗系统对患者治疗次数与有效率及痊愈率的影响。结果 SRM-IV型全自动诊断治疗系统治疗第1次与第2次治疗后有效率与痊愈率均优于手法复位治疗(P<0.05),但3、4、5次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RM-IV型全自动诊断治疗系统进行BPPV治疗时其定位准确,复位精确度较好,但手法复位同样可达到治疗的效果。

  • 手法复位次数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晓晶;雷明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次数对良性发作性位性眩晕(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诊断BPPV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连续复位3-5天,对照组诊断当天及一周后各复位一次,2周及三月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总有效率96.92%,对照组中总有效率95.38%,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痊愈率:86.15%,对照组中痊愈率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随访,治疗组痊愈率92.30%,对照组中痊愈率90.77%,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3.08%,对照组复发率4.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明确诊断BPPV的基础上,早期多次复位可提高早期治愈率.

661 条记录 33/34 页 « 12...2627282930313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