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偶遇性行为与HIV感染的监测分析

    作者:南磊;王启兴;许濒月;龚煜汉;尹碧波;阿力拉曲;曾虹;李阿沙;张燕斌;苦约哈;栾荣生

    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性行为较少,未采取安全措施的偶遇性行为更为常见[1],且存在多性伴现象[2].为探讨凉山州偶遇性行为对HIV传播的影响,2011年凉山州新增设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综合监测哨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按照户籍登记,选择监测点所在县农村辖区内1872名15~25岁常住农村未婚青少年.按距离县城"较远"和"较近"将调查村分为2个层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各抽取5个村,获得知情同意后,对每县10个村共计40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5 ml静脉血.使用酶免试剂(ELISA-1)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初筛阳性者使用另一种酶免试剂(ELISA-2)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则判定HIV抗体哨点监测阳性.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

  • 武汉市年轻男男性行为者偶遇性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毛云霞;肖琛嫦;王棠;李十月;燕虹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偶遇性行为及相关危险行为状况,并分析影响偶遇性行为的因素,为降低该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2013年5-11月在武汉市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的组织以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招募年龄≤25岁的YMSM参加匿名式问卷调查,招募403名YMSM,收集其人口学、性行为等相关信息,分析YMSM偶遇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398名YMSM中,48.99%(195/398)报告近6个月发生过偶遇性行为.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比较,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肛交、口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34.29%(60/175)比49.08%(80/163)(x2=7.61,P=0.01)、38.85%(61/157)比28.65%(49/171)(x2=3.82,P=0.05)].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中,多性伴的比例高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76.80%(149/194)比33.15%(60/181)(x2=77.3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使用互联网、存在吸毒行为是YMSM发生偶遇性行为的影响因素(OR=4.89,95%CI:1.90~ 12.54;OR=2.72,95%CI:1.60~ 4.63).结论 YMSM有过偶遇性行为者更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应加强互联网针对YMSM的行为干预.

  •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中偶遇性行为对HIV感染的作用

    作者:南磊;王启兴;许濒月;龚煜汉;尹碧波;阿力拉曲;曾虹;李阿沙;张燕斌

    目的 探讨偶遇性行为对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方法 对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做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农村未婚青少年1 872人.595人(31.8%)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96人(49.7%)发生过偶遇性行为.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从未使用安全套者占70.1%.回答有吸毒史的1 855人(99.1%)中,56人承认注射吸毒,47人承认曾与别人共用针具,共用针具率高达83.9%.近1年,有680人(36.3%)曾做过HIV检测,而此次监测的血清学检测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89人,阳性率为4.8%(89/1 872).偶遇性行为、注射吸毒行为的多因素影响下各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c%)分别为25.5%、27.9%,两者共同作用的多因素条件下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sPAR%)为44.6%.结论 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偶遇性行为是影响该人群HIV感染与否的重要因素.

  •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偶遇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许濒月;栾荣生;南磊;龚煜汉;尹碧波;阿力拉曲;曾虹;李阿沙;张燕斌

    目的 探讨影响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偶遇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干预对象开展干预工作.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结果 年龄较大、已订婚或已举行结婚仪式、文化程度较低、近1年有外出务工史、有注射吸毒行为、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婚前性行为态度相对开放的男性调查对象更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结论 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应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开展偶遇性行为干预工作.

  • 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及其地理网络分析

    作者:杨义;吴春霖;刘鹏;罗清国;周颖;徐强;栾荣生

    目的 了解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及地理网络特征.方法 采取问卷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龄在15 ~ 35岁,过去1年有性行为的彝族村民以及相关知情人士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包括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利用UCINET软件分析性网络并绘制图.结果 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累积和近1年多性伴者分别占66.7%和22.2%.82.4%的调查对象发生过偶遇性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初次性行为年龄小更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47.7%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安全套,无人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75%的调查对象在6个场景发生过偶遇性行为,其中赶场和参加婚礼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结论 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普遍存在,且无安全措施,偶遇性行为发生的地理网络明确,必须重视偶遇性行为在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并开展相应的行为干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